课程与教学论机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0-04-09 00:10: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  A.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2. 地方分权型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3. 赫尔巴特)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4. 斯金纳)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5. (行为主义流派)流派强调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人本主义流派)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6. (非指导性教学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7. (互动理论 )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8. (接触面)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的范围。

9. (视听媒体阶段)阶段,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10. (斯金纳)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11. (综合课程)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趋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体或问题。 

12. “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D ) D.表现性目标

13. “教师的作用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与他的学生一起来创造课程,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此观点是什么样的课程实施观的体现? ( B ) B、参与制定观 

14. “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研究的修正,可以作为实施的一部分,而且是成功的实施所必须的。”此观点是什么样的课程实施观的体现?( C ) C、互动调适观 

15. “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 意味着在课程改革中应确立起( C ) C.主体教育观

16. 《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作者是(  C   C.  布卢姆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C 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 )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19. 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 B   B.  经验课程

20. 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实际在教学中发生的课程是( C C.  实施课程

21. 按照课程的类型,学生在学习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如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B)。B、活动课程

22. 按照课程的类型,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 D )D、隐性课程 

23. 按照课程评价的目的分类,不属于这种分法的一项是( A  A.  个体内差异评价 

24. 按照评价目的可以将评价分为( D  D.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5. 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D ) D.先行组织者

26.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 D )D、复式教学 

27. 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B ) B.课程实施

28. 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是( C 综合课程) 

29. 被人们称为“传统评价模式”的是( C ) C.目标达成模式

30. 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是(A A、强制性 

31. 表现性目标最早是(  B )提出的。 B.  艾斯纳

32. 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A )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33. 不宜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原则的一项是( C  )。 C.  注重内容的科学性

34. 不属于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依据的一项是(  D )。  D.  国家课程标准 

35. 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项目是( A  )。 A.  结果的必然性

36. 不构成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方法)

37. 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 B ) B.言语表征

38. 程序教学的创立者是(  B  B.  斯金纳

39. 程序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B B.  斯金纳

40. 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A )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41. 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 教师的角色是( C ) C.课程开发者

42. 从宏观上讲,不构成为课程管理模式的选项是( C  )。 C.  独立型

43. 从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来区分 可以将评价分为(A.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44. 当代(B  )哲学流派倡导社会效益的课程与教学观。 B.  要素主义

45. 杜威认为教育的真正中心是( C   C.  儿童 

46. 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B ) B.问题解决教学

47. 对于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的表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B.  内容的科学性

48. 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 B )流派的影响? B、实用主义 

49. 范例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B  B.  瓦•根舍因

50. 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A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51. 根据艾斯纳(EWEisner)课程与教学目标类型划分,我国目前开展的研究性课程,很多就是使用( C )C、问题解决目标  

52.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或中介,可以把课堂观察分为(C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53. 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和心理呈现方式,越低年级越适合(B),越高年级越适合学科的(A)。A、逻辑组织 B、心理组织 

54. 根据课程实施的五个层面,——的改变是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根据霍尔和劳克斯的使用水平测量量表,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新课程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水平,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 A ) A、角色或行为,常规化

55. 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C)。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56. 构成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素是( B B.  学生

57. 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 “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B ) B.课程实施阶段

58. 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B、斯坦豪斯 

59. 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  ),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A.常规化     

60.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是( C ) C.随机访问教学

61. 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 ) 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62. 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 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这种课程研究取向被称为( D ) D.课程理解范式

63.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  A.  讲授法 

64. 教学《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趣,他写的两本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令人着迷的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B)。B、拓展延伸式结课

65. 教学的辅助形式为( C  C.  个别指导与现场教学

66.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B  B.  复式教学

67. 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 A )特征。  A.方向性  

68. 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B)。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69. 教学过程的功能一般不包括(  D  )。 D.  培养性格 

70. 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A)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最重要的载体。A、目标 

71. 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实践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这是指教学媒体具有(B)的个别特性。B、表现力 

72. 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是( C )C、操作性 

73. 教学是(  A A.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74. 课程管理越来越摒弃统一,僵化的模式,充分考虑地方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这体现了课程管理的(  C )趋势。 C.  弹性化趋势

75. 课程教学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发展的次序。这一观点属于( C   C.  实用主义 

76.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77. 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C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 

78. 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D   D.  斯滕豪斯 

79. 课程设计的集体审议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D  D.  施瓦布 

80. 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的创始人是( A  A.  泰勒 

81. 课程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作者是( B  B.  泰勒

82.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一般不采取(  B  )。 B.  实验室研究 

83. 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A ) A.忠实取向

84. 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B  )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85. 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两大类(A   A.  单一课、综合课

86.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A)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87. 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 ) A.夸美纽斯

88. 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A、个别教学 

89. 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但有维持各学科原有的独立状态的课程是( D  D.  相关课程 

90. 目标模式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其代表人物有很多,下面所列的专家中,哪一位不是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 C ) C.  斯坦豪斯

91. 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质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 D ) D 社会建构主义

92. 情境教学"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模式( A   A.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93. 区分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D  )。D.  计划性

94. 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B   B.  罗杰斯 

95.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的分析,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A),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A、实施过程 

96. 认为评价就是测量 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这一基本特点属于( A ) A.第一代评价

97.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目标、程序、策略和评价等基本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自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这体现了教学模式式的( A )A、整体性 

98. 生成生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D)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的传播。D、斯坦豪斯 

99. 实验中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模式( A 情境---陶冶式)

100.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课程为( D  D.  活动课程

101. 是教学模式结果要素中的核心因素,对其它因素具有指向和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D ) D、功能目标

102. 手势一般分为四类,其中往往给学生一种形象可感的印象的是( B  B.  摹状手势

103. 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 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 B ) B.形成性评价

104. 搜索评价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既有量化取向的,又有质化取向的,下列哪种方法是量化的(B     测量法

105. 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环节是(B) B.呈现情境、随机访问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06. 提倡儿童应该学习古典语言和古代名著"这一观点属于( A   A.  永恒主义

107. 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是 ( B ) B.支架式教学

108. 下列不是课程组织的原则的是(  C)。C.  指导性

109. 下列不属于 “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B ) B.实践性

110. 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A ) A.实验教学论

111. 下列不属于集体审议模式基本特征的一条是( C  )。C.  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112. 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D  D.  广域课程

113. 下列对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表述错误的是( D   D.  学生与学生的矛盾 

114. 下列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C.  检查评比

115. 下列课程管理模式中错误的是( D  D.  学校分管 

116. 下列课程设计取向划分错误的是( B   B.  分析取向

117. 下列课程实施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B  B.  改造的课程实施观 

118. 下列课程中,哪类课程的历史最悠久(  B B.  分科课程

119. 下列哪位是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主张者? ( A )  A、泰勒 

120. 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DD、差异化 

12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卢姆的课程目标分类系统(D   D.  意志领域 

122. 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导生制"D   D.  贝尔-兰卡斯特制 

123. 下列哪种课程设计模式主张教师参与课程设计?( C ) C、集体审议模式  

124. 下列人物中属于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  马斯洛

125.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的关键因素( D  D.  教师 

12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B)。B、丰富性 

12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的特点的是(B)。B、主观性 

128. 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D、正规性 

129. 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B)。B、实用化

130. 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A)。A、法国 

131. 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D ) D.整合的艺术

132. 现代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体现在表现力、重现力、参与性和方面。( B ) B、接触面 

133. 现代教学媒体的扩散性是指(D)。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134. 现代媒体的作用是对于人类感官的延伸,( D )是对人类视、听觉同时的延伸。D、视听媒体

135. 校本课程是由( C )提出的 C.  菲吕马克

136. 新教育派或进步教育派认为,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 C )应该是中一心。C、学生 

137. 新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B )。B.  斯金纳

138. 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A);第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A、学生的行为 

139.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集中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 B ) 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140. 选修制度的最初确立是在大学,最早实行选修制度的国家是( A )。 A.  德国

141. 学习经验取向认为,决定学习质和量的是( C  )。C.  学生

142.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  B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B.社会科学    

143.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D)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D、哲学

144. 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每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D  D.  调查研究法

145. 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我们称为( D  D.  调查研究法 

146. 要素主义课程观的代表人物有( D D.  巴格莱 

147. 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

148. 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49. 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A )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也是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A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 

150. 以下哪国主要实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 A ) A、美国

151.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C)。C、研究法 

152.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A)——(A)——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153. 隐性课程是由( B )提出的 B.  杰克逊 

154. 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是(  A  A.  教师

155.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的方法的是( B B.  实验法 

156. 在课堂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是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可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这属于(BB、回味性结课 

157. 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B ) B.广域课程

158. 掌握学习模式的提出者(A   A.  布卢姆 

159. 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当设计不同的课程目标:在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则(C)较为适用;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则(C)更佳。C、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160. 知识不是简单的由教师自然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的建造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个派别的观点( 建构主义) 

161. 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 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这类评价是( C )C.内在评价

162. 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科目本位课程)

163. 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 以“自然科学范式”为理论基础的评价是( A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判断

1.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倡导者是美国的罗杰斯。(   

2. "教学中教师不能'一锅煮''一刀切'",这句话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3.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创立的。( × 

4.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方面。(    

5. 16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大教学论》中,它列出了20门学科的理论体系。(  ×  

6. 17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捷克兄弟会的学校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7. 20世纪70年代,罗杰斯提出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   

8. 按照课程的管理分类,可以将课程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按照课程的表现形式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 ×  

9.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0. 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1. 导生制"也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即由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导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   

12.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华须鹏提出的。( ×  

13.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并实行的。(  × 

14. 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  

15. 发现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创立的。( ×  

16. 范例教学模式是由德国教育家杰克逊创立的。( ×  

17.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由一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 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  

19.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 )

20. 集体主义模式认为课程设计应该通过对实验的细致分析,对理论的反复权衡使课程诸要素之间达成协调与平衡。    

21. 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   

22. 教学过程的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 

23. 教学过程具有双边性,认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24. 教学过程由多种要素构成,其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基本要素。(√   

25. 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26.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  

27. 课程的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   

28. 课程的组织具有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的特点。(√  

29. 课程实施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 ×) 

30.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身心发展水平及社会发展需要,但并不需要考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本身的性质。(×   

31. 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 ×   

32. 课程组织的顺序性是指课程组织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 ) 

33. 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  

34. 麦克尼尔将课程理论分微软理论和硬的理论。( ×   

35. 美国是实行混合型的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 ×  

36.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37.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精神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38. 人本主义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9. 生成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  ) 

40. 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   

41. 实用主义在课程与教学中主张学科中心主义取向。( ×   

42. 斯腾豪斯所认为的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的过程。( ×  

43. 谈话教学法又称回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4. 我国的课程结构是小学、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 ) 

45. 我国现在的课程管理模式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46. 我国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三种类型: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取向。(    

47. 校本课程开发,简称SBCD,最早由菲吕马克等人在1973年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48. 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学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评价机制的教育活动。(    

49.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予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   

50. 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51. 行为性课程与教学目标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   ) 

52. 学生中心说认为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传统教育学派一般也支持这种关点。(   

53. 要素主义者提倡儿童在学龄初期要接触并学习古典语言,阅读古代名著。( ×  

54.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     

55. 隐性课程也叫做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具有非预期性和非计划性,是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 ×  

56.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分为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和课程各构成要素的特点。( ×   

57. 永恒主义在强调"永恒价值"的基础上确立了"复古式"的课程标准。(    

58. 在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内部的现代生活、学科内容。( ×  

59. 在新的基础教育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   

60. 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创立的。( ×   

61. 只有课程专家和学校管理者才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  

62.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教学是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63. 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   

64.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活动的始终,它与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一样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因此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  

65. 综合课程包括有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66. 综合课程就是合科课程。×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689cd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5.html

《课程与教学论机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