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普生植物学复习及考试资料(含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1年普通生物学——植物学部分练习题
第十章生物类群及其多样性一、名词解释
物种概念(种的概念):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并能进行交配,产生能育的后代,有一定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则,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溶菌性(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破裂死亡。其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几个阶段。
溶原性(温和)噬菌体;参加到寄主DNA中的噬菌体DNA称为原病毒。溶原性病毒有时也能脱离寄主DNA而进入溶菌周期。
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小的环状DNA分子,为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藻殖段:藻类分裂繁殖时由异形胞、隔离盘以及机械作用分离而成的生殖段。
核质体;核质体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的原始细胞核,又称核区、拟核或核基因组等。原植体植物:植物体结构比较简单,为单细胞或者是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无根、茎、叶的分化,称为原植体。低等植物也叫原植体植物;
菌丝体:真菌中单一丝网状细胞称为菌丝,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外形多呈棒状或球状,其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精子,精子长而卷曲,具2条等长的鞭毛,是颈卵器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
颈卵器:外形如瓶状,由细长的颈部(1层颈壁细胞和1列颈沟细胞)和膨大的腹部(多层壁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1个卵细胞)组成,是颈卵器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
原丝体:苔藓植物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叫原丝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叫原叶体。(原始类群的配子体为块状或圆柱状,埋于或半埋于土中,通过菌根获取营养;多数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为扁平的叶状体,具叶绿体,能独立生活,有假根,其贴地一面生有颈卵器和精子器。
植物的世代交替:植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染色体为n)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染色体为2n)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大孢子叶球:又称雌球花,大孢子叶特化成珠领、珠鳞、珠托和套被,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其上着生1-数枚裸露胚珠,为裸子植物的雌球花。
小孢子叶球:又称雄球花,小孢子叶聚生成小孢子叶球,其上着生2-多数小孢子囊,为裸子植物的雄球花。二、填空题
1.现代分类学的奠基人是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2.五界分类系统是由美国的生态学家R.Whittaker提出的,他将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五个界。
3.一般病毒的结构是由核酸芯子蛋白质衣壳构成。很多动物病毒在衣壳之外还有囊膜以细菌作为寄主的病毒特称为噬菌体
4.细菌常见的形态有杆形、球形、螺旋形三种。
5.细菌以分裂方式繁殖,多数细菌能在遭遇不良环境时产生芽孢以度过不良环境。6.地衣是真菌与绿藻或蓝藻的共生体。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是盘菌纲和核菌纲7.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8.真菌门包括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共五个亚门。9.苔藓植物一般分为苔纲、角苔纲藓纲三个纲。

10.蕨类植物一般分为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木贼亚门真蕨亚门五个亚门。11.裸子植物一般分为苏铁植物、银杏植物、松柏植物、红豆杉纲和买麻藤纲五个纲。三、选择题
1藻类植物归为一大类的原因是:D
A.它们是真正属于单元发生的一个分类群
B.它们在结构和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光合器、储存物、细胞壁)C.它们是多元发生的,并表现出一致的生活史D.它们是多元发生的,但都是一群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2有关红藻和褐藻、绿藻的不同点的论述,其错误的选项是:B
A.色素体内有没有叶绿素dB.植物体有没有细胞的分化
C.在色素体中是否具有藻胆素D.在生活史中是否出现不具鞭毛的生殖细胞3蓝藻门和红藻门的共同特征是:B
A.细胞结构基本相同B.在色素的成分方面比较接近C.光合作用产生淀粉D.无性生殖过程中形成各种孢子
4藻类植物中色素体内含有的色素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在下列有关色素的论述中错误的选项是:DA.在色素体内含有叶绿素a,c的是硅藻门、褐藻门。
B.在色素体内含有叶绿素a,b的是绿藻门和裸藻门。C.在色素体内含有藻胆素的是红藻门和蓝藻门。D.在色素体内含有叶绿素a,d的是红藻门和甲藻门。
5藻类植物中细胞壁的形态及结构也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在下列有关细胞壁的论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B
A.大多数甲藻门的细胞壁具有由纤维素组成的甲块
B.各种藻类植物的细胞外面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C.硅藻门植物的每一个细胞均由两半套合而成,细胞壁含有硅质
D.将藻类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加以比较,细胞壁的成分和高等植物最相近的是绿藻门7.下列疾病中只有D属于病毒病?A.鼠疫B.霍乱C.破伤风D.禽流感
8.下列藻类不属于原核生物蓝藻门的只有_C_A.颤藻B.鱼腥藻C.水绵D.念珠藻
9.海带属于褐藻门,而紫菜属于CA.甲藻门B.裸藻门C.红藻门D.硅藻门10.真菌门接合菌亚门产生的无性孢子是BA.游动孢子B.孢囊孢子C.子囊孢子D.担孢子11.稻瘟病病菌属于一种真菌类型病原物。分类学上属于DA.鞭毛菌亚门B.子囊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D.半知菌亚门12.系统植物学的研究认为:苔藓植物是进化的盲枝,其原因是:B
A.它们没有真根,只有假根B.它们在生活史中以配子体占优势C.它们不具有维管组织D.有性生殖依赖水作为媒介13.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B
A.苔藓植物主要生长在潮湿处,而蕨类植物常生长在干处B.苔藓植物不是维管植物而蕨类却是维管植物C.苔藓植物没有根茎叶之分而蕨类植物却有根茎叶之分
D.苔藓植物是颈卵器植物而蕨类植物却不是颈卵器植物14.苔藓植物体形很小的主要原因是:C

A.它们生长在非常潮湿处,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无法长大B.它们生长在非常潮湿处,光线不足,难以自养C.它们不具有能够输导水分、无机盐及养分的组织D.有性生殖离不开水四、是非题
T1裸藻门植物的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壁,故名裸藻。
F2甲藻门植物都有由纤维素的板片嵌合而成的细胞壁,故名甲藻T3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鞭毛
F4硅藻门植物细胞的色素体中,叶绿素ab的含量较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多,因此色素体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黄色。
T5硅藻门植物的细胞壁是由上壳和下壳套合而成的。F6硅藻门植物的细胞壁含有果胶质和纤维素。
T7硅藻的细胞在分裂多代后以复大孢子的方式恢复原来的大小。F8硅藻分裂时,子细胞大小能够保持和母细胞基本一致。F9在松藻的生活史中仅产生一种二倍体的植物体,故没有世代交替现象。T10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形态及结构上均十分相似。F11绿藻门水绵属藻体(营养体)细胞一般为二倍体。F12衣藻的减数分裂在合子萌发时进行。
T13红藻门植物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均不具鞭毛。F14褐藻门植物的生殖细胞均具有两条顶生的等长的鞭毛。T15真菌门接合菌亚门菌丝体无隔,无性孢子没有鞭毛。T16子囊菌亚门的酵母菌一般为单细胞。F17苔藓植物的孢子体是单倍体。F18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是雌雄异株的。
F19蕨类植物许多叶片的边缘或叶片的背面见到的浅黄色小圆点其实就是它的花。F20胎生狗脊和其他蕨类植物不同,其孢子囊的孢子可以直接发育成孢子体。F21裸子植物多数为高大的乔木,归因于其无限维管束的次生生长。五.简答题
1.为什么推测绿藻门植物是高等植物的祖先?答:1)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和果胶质;
2)色素种类:chlab,类胡萝卜素;3)光含产物:淀粉;
4)鞭毛类型:运动细胞具顶生、等长双鞭毛。以上四点和高等植物一致。2.简述藻类的共同特点。
答:1)自养的原植体植物,无根茎叶分化。
2)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
(3合子发育不形成多细胞的胚,直接发育为营养体。
(4能光合,营自养营养质体具有不同的光合色素,特称为载色体(自养)3.真菌分哪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分为5个亚门,包括
1)接合菌亚门:菌丝发达,多分枝,无横隔(少数在幼嫩时产生隔膜),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构成。没有具鞭毛的孢子和配子,已明显由水生发展到陆生。大多腐生,少数寄生。
2)子囊菌亚门:营养体除极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如酵母菌)外,均为有隔菌丝构

成的菌丝体。细胞壁由几丁质构成。有性过程中形成子囊,是子囊菌有性过程中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营养方式有腐生、寄生和共生,有许多是植物病原菌。3)担子菌亚门:无单细胞种类,均为有隔菌丝形成的发达的菌丝体,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4)半知菌亚门:分枝菌丝均具隔膜,菌丝每个细胞中常含多核。只能以分生孢子或菌丝的断片进行繁殖。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适应性强,多腐生于陆地或水中。5)壶菌亚门(鞭毛菌亚门):无性生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菌丝无隔膜。
4.苔藓植物门主要特征是什么?分哪几个门,每个门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答:主要特征:①植物体有茎、叶的分化,但尚无真正的根;②具多细胞的生殖器官;③合子发育成胚;④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⑤孢子萌发经过原丝体阶段。分为三个纲。
1)苔纲:苔纲植物的营养体(配子体)多为叶状体,或为有茎、叶分化的茎叶体,多有背腹之分;假根单细胞;叶不具中肋,细胞内叶绿体多数,无淀粉核;孢子体的构造简单,一般无蒴轴及蒴盖、蒴齿,具有弹丝;原丝体不发达,每一原丝体通常只形成一个植株。多生于阴湿的土表、岩石和树干上。石地钱、钱苔、毛地钱;茎叶体类型常见的,如叶苔目的光萼苔等。
2)角苔纲:角苔纲植物的植物体(配子体)均为叶状体;细胞内仅有1-8个大型叶绿体,叶绿体内有淀粉核;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于配子体表皮下;孢子体无蒴柄,但孢蒴基部有居间分生织可使孢蒴伸长,孢蒴细圆柱形,具蒴轴。代表植物角苔。3)藓纲:藓类植物为无背腹之分的茎叶体;假根由单列细胞组成;叶常具中肋,细胞内叶绿体多数,无淀粉核;孢子体结构较苔类发达,孢蒴有蒴轴及蒴盖、蒴齿,无弹丝。原丝体发达,每一原丝体常形成多个植株。泥炭藓属、金发藓属、提灯藓属、立碗藓属、仙鹤藓属、凤尾藓等是平原、丘陵常见的藓类植物5.为什么说苔鲜植物是植物界系统发育的盲枝?
答:苔藓植物这类原始的陆生植物在世代交替的特殊性,即孢子体世代的寄生习性和现代的陆生植物完全两样,反映出苔藓植物和它们之间在系统发育上可能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看,苔藓植物可能是陆生植物的盲枝。
6.蕨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分哪几个门,每个门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答:1)孢子体发达,出现了真根和维管组织。进一步适应陆生生活。
(2孢子囊(及孢子叶)常集生成孢子叶穗、孢子囊穗、孢子囊群或孢子果。(3配子体大多数能独立生活。
(4配子体还不能完全适应陆生;受精过程还需要水环境。(5)产生孢子,不产生种子(6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1.石松蕨亚门:孢子体有真根,茎多为二叉分枝,通常具原生中柱。小型叶,螺旋状排列,仅1条叶脉。孢子囊单生孢子叶腋或近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于枝端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同型或异型。石松、卷柏、石杉、翠云草,深绿卷柏
2.松叶蕨亚门:松叶蕨亚门植物也叫裸蕨类,是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孢子体仅有假根,气生茎二叉分枝,叶为小型叶,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孢子囊2-3枚聚生于枝端或叶腋,孢子同型。配子体雌雄同株,生地下,无叶绿体。我国只有松叶蕨
3.水韭亚门:孢子体为草本,茎粗短块状,具原生中柱。叶线形丛生似韭菜,具叶舌。孢子有大小之分。中华水韭
4.楔叶蕨亚门(木贼亚门):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由管状中柱转化为具节中柱。小型叶,鳞片状,轮生。孢子叶盾状下生多个孢子囊,在枝顶成孢子叶球(穗)。孢子同型,具弹丝。节节草。5.真蕨亚门孢子体发达。茎除了树蕨外,均为根状茎,有各式中柱。叶大型,幼叶拳卷状,分化为叶柄

和叶片二部分。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回羽状分裂或复叶。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缘或背面,也有的生于特化了的孢子叶上,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则生于特化的孢子果内,孢子异型。配子体为心脏形的叶状体,长宽一般不超过1cm,绿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于腹面。瓶尔小草,阴地蕨,紫萁,华南紫萁,莲座蕨。7.表解苔藓、蕨类的生活史。

8.裸子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分哪几个纲,每个纲的特征及代表植物。胞。

答:(1孢子体发达。具形成层和次生结构,均为多年生木本植物,许多为高大乔木,多数只有管胞和筛(2产生种子,但胚珠和种子裸露。孢子叶多聚生成孢子叶球(strobilus;小孢子叶聚生成小孢子叶球,其上着生2-多数小孢子囊;大孢子叶特化成珠领、珠鳞、珠托和套
被,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其上着生1-数枚裸露胚珠。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3形成大小球花。裸子植物的孢子叶大多聚合成球果状。孢子叶球通常单性称为大、小孢子叶球。(4配子体简化,且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小孢子发育成雄配子体通常经过5次分裂,产生6个细胞(包2个原叶细胞、1个管细胞、1个柄细胞和2个精子)。精子大多无鞭毛。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发育成雌配子体(胚囊),胚乳占大部,近珠孔有2至多个简化的颈卵器。
(5出现花粉管。花粉(花粉粒单沟型)在4细胞时由风力传送,经珠孔直达胚珠,在珠心上方形成花粉管,直达胚囊。花粉管的产生,使受精作用摆脱了水的限制,对适应陆地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6裸子植物常具多胚现象。简单多胚:由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颈卵器同时受精,形成多胚;裂生多胚:仅由一个卵受精,但在发育过程中,原胚分裂成几个胚。
1)苏铁纲:常绿木本植物,茎干粗壮,常不分枝。叶螺旋状排列,有鳞叶及营养叶,二者相互成环着;鳞叶小,密被褐色毡毛;营养叶大,羽状深裂,集生于树干顶部。孢子叶球亦生于茎顶,雌雄异株。苏铁,华南苏铁贵州苏铁,灰干苏铁,叉叶苏铁,多歧苏铁,攀枝花苏铁,四川苏铁,台湾苏铁,华南地区还引种泽米铁,等种类供观赏。
2)银杏纲:落叶乔木,枝有长枝和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片扇形,先端二裂或波状缺刻,二叉脉序。孢子叶球单性,雌雄异株,精子多鞭毛。种子核果状,具3层种皮,胚乳丰富。银杏。
3)松柏纲: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茎多分枝,常有长、短枝之分,具树脂道。孢子叶球单性(通常称雌球花和雄球花),呈球果状,雌雄同株或异株。精子无鞭毛。大孢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种子成熟时叫种鳞),或为囊状、盘状,称套被或珠托。珠鳞下有苞鳞,珠鳞和苞鳞离生、半合生或完全合生。种子有翅或无翅,有的肉质假种皮或外种皮,胚乳丰富,子叶2~10枚。

马尾松,油松,冷杉,银杉,雪松,侧柏。
4)红豆杉纲(紫杉纲):体态:常绿乔木或灌木,分枝多;叶条形,披针形,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常因叶柄扭转而成平面二列状。单性异株,稀同株。(1雄球花由螺旋状排列的多数小孢子叶组成,小孢子叶背面着生2~9个小孢子囊。(2雌球花单生或成对,稀成穗状,具多数螺旋状或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单生或成对生于苞腋,胚珠外面有变态的大孢子叶,称为珠托,套被或珠托形成的假种皮(珠被以外的部分),种子成熟时常肉质,并有鲜艳的颜色。红豆杉,白豆杉,罗汉松。5)买麻藤纲:常绿大藤本,叶卵状椭圆形,对生,雌配子体不形成颈卵器。百岁兰第四部分植物生物学一、名词解释
春化作用:低温对成花的促进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光周期现象;植物成花(或发育)对光周期作出反应的现象,称光周期现象。
有限维管束:植物原形成层分裂产生的细胞,全部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留存形成层。
无限维管束:植物原形成层分裂产生的细胞,除大部分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外,在二者之间还保留有形成层。
凯氏带:根的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一条木栓化的带状增厚,凯氏带处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紧附在一起,保证根内水分和溶质横向运输的原生质体途径。
传递细胞:一种特化的薄壁组织细胞,其细胞壁向胞腔内突入,形成许多指状或鹿角状的不规则突起,使质膜的表面积增加,并且富有胞间连丝,有利于物质的运送传递
真果和假果:仅由成熟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叫真果;除子房外,还有其他花部参与形成的果实叫假果。叶序和花序;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称为叶序。花序是被子植物的花在花序轴(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常见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花图式和花程式;用符号和数字列成公式表示花的对称性、性别、各部分的数量、组成、连合情况以及位置等性状,这种公式叫花程式。是花的横切面简图,用以表示花各部分的轮数、数目、离合、排列(包括花被卷叠方式)、胎座等。
不完全叶和不完全花;在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结构中,缺少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做不完全叶。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中的任何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称之为不完全花。心皮: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它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四强雄蕊:花中6枚雄蕊,外轮2枚花丝较短,内轮4枚花丝较长
二体雄蕊:10枚雄蕊花丝合生成两束,9枚花丝和生成一束,另一枚雄蕊单独分离,或每束5子房上位:子房着生在花托上,花托隆起或凹陷,如木兰科植物的花。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包括细胞壁、质体、液泡
2.细胞壁的特化有哪5种?木质化、角质化、木栓化、矿化、粘液化
3.成熟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共五种类型。4.根冠的生理功能包括保护根尖和控制根尖生长的向地生长
5.常见的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共五种。6.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是外始式,侧根的起源是内起源
7.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是四(凯氏带)面增厚,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是面增厚,不增厚部位的细胞成为__通道细胞__________8.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是内始式
9.双子叶植物多年生木本植物通过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的分裂,使茎不断长粗所形成的结构称为茎的次生结构。
10.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称为有限维管束,其结构包括表层、基本组织、维管束三部分。11.植物体内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端生长点,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13.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适宜温度、充足的氧气三、判断题
F1.所有植物细胞都有次生壁
F2.永久组织就是植物体内不再发育和发生变化的组织
F3.非草本被子双子叶没有侧生分生组织,禾本科植物没有居间分生组织F4.叶片不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器官
T5.被子植物的胚乳一般为三倍体。T6.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的特有现象。F7.被子植物全部都是营自养方式,即依靠光合作用获得营养的。F8.被子植物子房必须受精才能膨大为果实。F9.所有被子植物的胚都是精卵受精的结果。T10.所有高等植物的生活史都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四、简答题
1.根和茎都是圆柱状构造。其结构上的差异主要有哪些?
答:初生结构中,茎的维管柱由维管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髓和髓射线组成,而根的维管柱由中柱鞘、木质部、韧皮部组成。根的初生木质部是外始式,而茎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发育。根的初生木质部呈星芒状,与韧皮部相间排列,茎的初生木质部完全在初生韧皮部内部,成为内外排列。根的中柱鞘细胞产生木栓形成层生成周皮,茎是由皮层产生木刷形成层形成周皮。茎的皮层没有根的发达,且无内皮层。
2.简述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过程。




3.绘简图说明蓼型胚囊的结构,并叙述其发育过程。

4.表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5.试述双受精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
1指花粉管内容物释放到胚囊中后,两个精细胞中的一个与卵细胞接近并相互融合。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接近并相互融合的现象。生物学意义:
a单倍体的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体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性的相对稳定。
b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卵细胞在遗传上常有差异,受精后形成的后代常出现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性的变异性。
c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并发育成为胚乳,同样结合了父、母本的遗传性,生理上更为活跃,作为营养被胚吸收利用,后代的变异性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所以,双受精作用不仅是植物界有性生殖的最进化、最高级的受精方式,是被子在植物界占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2双受精现象指被子植物发生受精作用时,雄配子体中的两个精子分别同雌配子体中的卵细胞及两个极核(或一个中央细胞)结合的现象。精卵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将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结合形成初生胚乳细胞;以后发育成胚乳的过程。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过程,是植物进化的象征。
1.恢复了植物体原有的染色体数目
2.保持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生活力和适应性3.三倍体胚乳为胚提供养料
6.说出被子植物下列科(木兰科、蔷薇科、豆目蝶形花科、十字花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兰科)的

主要特征。
答:木兰科: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花单生,常两性,花被不分化,同形或异形;雄蕊和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花粉粒舟状,具单沟;花柱和柱头分化不彻底;蓇突果或聚合蓇突果。(雌蕊雄蕊多数,离生,有环状托叶痕玉兰、厚朴、辛夷、鹅掌楸
蔷薇科:乔木、灌木、草本或藤状灌木,茎常有刺或皮刺;叶具托叶,互生;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凸起或凹陷。月季、玫瑰、苹果、桃
蝶形花科:花为两侧对称蝶形花冠,二体雄蕊,荚果。(二体雄蕊,荚果大豆、豇豆、豌豆
十字花科:草本,茎髓部所占比例大,具十字花冠,四强雄蕊,侧膜胎座,角果。(雄蕊;十字花冠,四强花菜、芥兰、大白菜、甘蓝
菊科:大多数草本;花两性,头状花序,有多层总苞片;边缘不育;聚药雄蕊;花柱顶端二裂为舌状;参(连)萼瘦果。(头状花序,聚药雄蕊菊花、葵花、红花、白术
百合科:草本,有些有鳞茎或球茎;子房上位,中轴胎座。(子房上位,中轴胎座,无花萼、花瓣之分,叫花被百合、郁金香
禾本科:草本为主,竹亚科为木本,秆有显著的节于节间,茎中空,少数实心;叶鞘开裂,花被常被特化为透明肉质浆片,花丝细长,花药大,柱头羽状,颖果为主。甘蔗、芦苇、水稻、小麦、毛竹、香茅兰科:多年生草本,陆生、腐生或附生,具根状茎或块茎或肥厚肉质的气生根;单叶互生,常二列;花葶于假鳞茎上顶生或侧生,穗状、总状、圆锥花序或单生。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花瓣状,内轮中央一片特化成唇瓣。雄蕊常为12-3,雄蕊和雌蕊花柱合生成合蕊柱,子房下位。建兰、春兰、墨兰、白芨。
第三部分生命起源与进化一、名词解释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大进化与小进化;大进化又称宏观进化,是指物种和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进化模式、进化趋势和进化速率。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基因频率的变化成为小进化。
协同进化;物种间由于生态上相互依赖或关系密切而产生的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共同衍变的进化方式。中性突变;产生的新等位基因与群体中已有的等位基因的适合度相同的突变。
分子进化;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演变现象。主要包括蛋白质分子的演变、核酸分子的演变和遗传密码的演变。
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间不能交配或交配不育或不能产下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常规绝灭和集群绝灭常规灭绝指生命史中各个时期都以一定的规模经常性地发生的绝灭,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新种的产生和某些已有物种的消失。集群灭绝指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出现大规模的高级分类单元整体消失的现象。二.填空题:
1.达尔文进化论是生物学中主要的统一概念,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它解释了生物进化的机理。现代综合论是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2.生殖隔离机制是物种形成的关键,物种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渐进式物种形成跳跃式物种形成两类。三、简答题
1.简述生物进化的主要理论。
答: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地球生命出现以后,生命进化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发生?如何理解其意义。11)细胞的产生。形成原核生物,是太古宙初至元古宙中期的优势生物。
2)真核生物的产生。于元古宙晚期取得优势。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的进化是最重要的细胞进化事件。3)多细胞化。又一重大事件,奠定了地球上一切高级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于元古宙末。
4)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的第一次适应辐射。于元古宙末至显生宙初(寒武纪)。生命史中另一个转折点,由微观生命往宏观生命转变。
5动物骨骼化与植物的木质化。骨骼化-木质化与元古宙末至寒武纪初海洋生态系统内部种间关系复杂化有关。促进了水生到陆生。21)生命的诞生和细胞形成:
2)单细胞生物的繁衍和原始生态系统的建立:
3)多细胞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生物圈扩展覆盖整个地球: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对环境影响的控制能力,丰富了生物个体间的交流方式,将生命带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为生命带来了新的巨大的进化潜力。4)人类的诞生和文明的发展:
3.对小进化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基因突变,基因流动,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第六部分环境与生态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种群;指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的集合体,基本构成成分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
群落;栖息于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集合体。(指一定空间中同一种类个体的组合。它占据特定空间,同时又具有潜在的杂交能力)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以及分解者4部分组成。(指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群落演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次生裸地是不存在植被,但土壤或基质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
十分之一定律;通常后一级生物产量只等于或小于前一级的十分之一。(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1/10。而其余9/10由于呼吸,排泄,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等被消耗掉。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食物链;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这种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二.填空题
1.温度降水是影响生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2.种群的分布格局常见的有均匀、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型式。
3.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形、衰退型三种。四方面。
4.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两个部分。
6.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地带性植被为北方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寒带的典型植被为冻原(苔原)三、是非题
F1.荒漠仅分布于热带。F2.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角色是固定不变的。F3.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作用远远没有有机物合成那么重要。F4.对于森林群落来说,火无疑是一种灾难。F5.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比较发达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浮力。F6.光照主要影响植物生长与发育,对于动物的行为一般影响不大。T7.阴性植物比耐荫植物更需要弱光条件。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1.试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
1)无机环境: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生产者: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中,各种绿色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
3)消费者:一个生态系统只需生产者和分解者就可以维持运作,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可以看成是一种催化剂。
3)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铵盐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完成物质的循环,因此分解者、生产者与无机环境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食物链和食物网
2)基本特征: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有一定的负荷力;有明确功能和公益服务性功能;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有可持续发展特性;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么流动的?
答: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这里的生态系统也并非家门口的一个小水池,而是整个生物圈,其原因是气态循环和水体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是不可逆的,而且逐级递减,递减率为10%20%2)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是食物链与食物网,这构成了营养关系,传递到每个营养级时,同化能量的去向为:未利用(用于今后繁殖、生长)、代谢消耗(呼吸作用,排泄)、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最高营养级除外)
4.原生演替中旱生演替和水生演替两个系列一般分别有哪几个主要阶段?答:旱生演替: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水生演替:自我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演替从旱生、水生生境趋向中生生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3c7974f242336c1eb95e1e.html

《浙大普生植物学复习及考试资料(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