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3篇

发布时间:2020-01-29 23:34: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理解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正音:(yuè) 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

可能是什么姿势?( )

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感悟景美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

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

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词,感悟。

2、交流看到的画面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1、浏览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师引背。

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2.通过朗读、借助注释,了解词意,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和农家人的生活情态。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对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借助注释,感知词意。边读边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和农家人的生活情态。

教学难点:

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对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全词,并课前搜集辛弃疾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

    2.题:清平乐村居

词的标题一般分为两部分:清平乐是词牌名,(正音:清平乐“yuè”)。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看到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与村居相关的画面、诗句: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高鼎《村居》奠定全词基调)

在宁静的村庄里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可真幸福呀!经历了宋金乱世的辛弃疾,能描绘出怎样的村居呢?让我们走进《清平乐村居》。

二、 感知词韵

出示:《清平乐村居》

1.字正腔圆,指名读。

1 翁媪:强调读音。

2)剥: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念bāo

3)亡赖:同无赖读作。(表扬学生关注注释。)

2.读出停顿,师生齐读。

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读出节奏,学生齐读。

诗词是讲究平仄的。老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上阙。

4.踏歌而行,师生齐读。

多美的韵脚、多美的季节,我们为何不学古人趁着春光踏歌而行呢!

手拍节奏读下阙。(鼓励并宽容节奏不一致的学生,可进行个别指导:只要能读出宋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参差美,谁又能说你读的不好呢?)

三、感悟词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能从《清平乐村居》中,看到怎样的画面?快去词中找找看!(学生范读,描绘画面,教师指导朗读。)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指导朗读:体会茅屋低小,读出低小,声音压低。感悟青青草,对比草色遥看近却无,引出离离原上草体会并读出草的生命力,声音适当拖长。)板书:画草屋、书写青青草。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指导朗读:吴音是什么意思?播放音频,感知吴音。含着醉意的吴音又是怎样?是谁在对谁说?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想像画面;借助插图,体会词意,体会翁媪之间的相媚好。)板书:相媚好。(指导书写:左形右声,读准字音,左窄右宽,注意间架结构,才能写得规范、美观。)

3.过渡:(出示翁媪图片。)你看,翁媪醉意微醺地向窗外望去,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大儿锄豆溪东(出示词句)(指导朗读:大儿在做什么?挥汗如雨地给豆田除草?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背诵《悯农》,感受大儿的勤劳能干。劳动创造财富,累并幸福着,一起朗读,感受大儿子的勤劳和幸福。)板书:大儿

过渡:老两口透过窗口,还看见了?

5.中儿正织鸡笼(出示词句)(指导朗读:中儿在做什么?这可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说出几个词夸夸他的认真: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想象着中儿专心致志的样子,请你读!看来翁媪的儿子们都是干将,哪个字写出了了中儿的专心工作?织,所以这个字要重读。)板书:中儿

过渡:老两口最喜欢的是?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词句)(指导朗读: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子?引出并解释亡赖。从哪个字看出他的亡赖?引出”“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字吗?带进诗中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这样的小儿充满了童真童趣,让我们觉得他?天真,活泼、可爱、顽皮……)板书:小儿

指导朗读,读出小儿的调皮、可爱。

小结:一家五口,其乐融融,这真是幸福美满、温馨和谐的一家人!让我们齐读,感受这和谐快乐的村居人家!

7.你们真是太出色了,找到了五幅图。还有一处重要的景色我们可不能忽略,它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画面连到一起,是什么?快去词里找找!

(出示: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东?——大儿锄豆。溪头?——小儿卧剥莲蓬。

这小溪简直就是这幅村居图的点睛处,因为有了这溪水,所有的画面才和谐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村居图》。(出示全图)这可真是绿水人家绕呀!(板书:画小溪)

四、感慨词情

吟着吟着就多出了一些感慨,送给这村居生活一个词、一句话吧!(——美、惬意、舒适、和谐、让人陶醉……是呀,你们陶醉了、老师陶醉了,还有谁醉了?)

师简介辛弃疾生平: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是呀,看着眼前如梦境般美好的村居,目睹了金宋乱世的辛弃疾会想些什么呢?

——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

难怪辛弃疾会在词中说醉里吴音相媚好,他渴望的不正是醉卧在散发着软糯吴音的村居里,看百姓安居乐业,盼国家国泰民安吗?这是辛弃疾的心愿,也是我们华夏儿女世世代代的心愿呀!

让我们合上书,看着这村居图,吟出这祥和的《村居》——师生合诵。

让我们带着辛弃疾的殷殷期盼,吟出这梦境般的《村居》——

让我怀揣着对中国梦的向往,齐诵这充满希望的《清平乐村居》——

五、作业设置:

1.将本词改写为一个小故事。

2.推荐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诗词,了解一个更全面的辛弃疾。

板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让学生搜集辛弃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

1.从小我们就背过许多古诗词,作为一名中国人,这些诗词与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思念远方的亲人,抬头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这样的诗句---------,老师听到了一股淡淡的乡愁;当我们要回报父母的恩情,望着地上那绿油油的小草,我们又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这样的诗句-------,当我们看到田野里一群欢快的孩子在放风筝,我们会想到----------

2.同学们,诗人高鼎的这首《村居》大家非常熟悉,诗人以白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怡人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诗词也叫《村居》,大家看一看,在表现形式上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这首词--(学生读题)

二、正音吟咏

1.正确朗读

指名读,正确朗读翁媪剥莲蓬,理解吴音

2.流利朗读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3.传情吟咏

瞧,同学们读得多好,眼睛一亮,脑袋一晃,古人那种吟咏的韵味就出来了。古人吟诵诗歌还有一种境界,那就是手舞足蹈,先让我们打着节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词。

足蹈又叫做踏歌,让我们踏歌而行,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想象画面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人们又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词中每个字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句诗都是一副优美的画面。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茅檐”--

青草”--

翁媪相媚好”-- (重点交流)

大儿锄豆”--

中儿织笼图”--

小儿剥莲图”--(重点交流)

(1)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是无赖,翁媪怎么会最喜?(学生交流)

(2)理解无赖。当父母看到你顽皮的时候会怎么说?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学生交流)哪一个字表现了小儿的活泼可爱?指名说一说。

(3)俗话说:皇帝中长子,百姓爱幺儿。前者想到的是责任,后者让人欣慰。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可真是个精灵鬼。你看,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一边还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颗…… ”,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学生交流,理解”)

(4)一个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感慨:的时候是那么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时候是这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动一静竟然融合在一个字上,真是一字千金!

(5)看到莲蓬,你会想到哪些诗?

小儿可能就是刚刚偷采白莲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2.这么多人和景,词人却巧妙地运用了一处景,将它们像珍珠一样串了起来,找找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板书:溪)

3.全文三次出现了字,古人做文章最忌讳重复,这里一首词竟然出现了3,是不妥?还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因为这个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让我们感受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田园意境)

4.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多么一副美丽的江南水乡村居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能用文中的一个字能形容看了这幅画的感受吗?(学生交流:醉)

5.在这里,可以理解成什么?(沉醉)在这幅图画里,谁先醉了?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夸赞媪()--------

6.此情此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词人也醉了。词人作为此情此景的外人,为什么也会醉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词人的介绍。

7.简介诗人。

8. 读完词人的简介,请大家再来读这首词,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谁愿意来读一读?

9.词人闲居在上饶老家二十多年,写了许多词,形成了稼轩体。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却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北方战场,真是此生谁料,心在战场,身老村居’”。此时,他陶醉在乡村生活的淳朴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中。让我们也一起来陶醉一番,陶醉在乡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之中。

10.我们再来看这一家老小,居住在这样矮小的茅屋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别说了。如此清贫的日子,他们却其乐融融。因为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幸福,在当时,许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词人多么希望这种安居乐业不仅仅是一家两家,多么渴望不再有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凄惨。所以说这样的农村剪影在词人的心中只是别调。他心忧天下,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四、情景交融

赏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初读悟

1.那么深深地刻在诗人辛弃疾心中的基调是什么?(媒体出示)

2.想一想,破阵子这一词牌表达得意境是怎样的?(慷慨激昂)你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洋溢着爱国、报国的激情。)哪一句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壮志未酬?(“可怜白发生)

()探询的缘由

1.这首词开篇就,它和《清平乐村居》里的一样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读一读。

3.词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乐业,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过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词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出示村居图)背诵诗词。

4.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五、作业

1.背诵《清平乐 村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醉里吴音

安居乐业

醉里挑灯

教后反思: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写的一首表现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不用人在图画中的咏叹来直接抒发主观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静处闲看,移步换景,客观摹状,摄取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头。词中以萦回映带,意脉连绵,情思不断,组合成了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诗人高鼎的《村居》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原文,让学生在自我观察中发现绝句于词的区别,从而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特点,接着通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读出画面等不同层次的吟诵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诗词的意境中。纵观全课,我觉得这几方面做得比较好:1.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吟诵诗歌的热情;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理解诗词中的生字词;3.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后想象诗歌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从而走进诗歌,成为诗中人。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似乎缺失的也不少:1.对于新课标规定的每节语文课的10分钟写字练习没有到位,课堂上只是象征性的在黑板上范写了课文中的3个生字;2.对于课文内容延伸的部分,没有建立在对原课文充分理解、想象的基础上,所拓展的《破阵子》诗词内容也偏难,学生不易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df990f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5.html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