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一鼎湖山听泉

发布时间:2019-04-11 20:13: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单元 鼎湖山听泉

课内阅读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

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这些句子是写爱女还是写山泉?突出了山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字概括站在补山亭仰望所见景物的特点,这与写泉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选择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泉本无生命,而作者却把它变成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结合全文,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

   

卢得志

一夜枕上听雨,清早推出满窗霞光。我们匆匆吃过早饭,驱车直奔榴园。

汽车驶出峄城,不到半小时的光景,依着山势绵延数十里的万亩榴园,就远远地向我们招手了。榴园的倩影还看不清,却听到那里乍远乍近、若隐若现地传来一阵阵流泉飞泻的轰鸣。陪我们前往的峄城县委的同志说,很久没有下这么大的雨,你们有幸看得上榴园的流泉了。

茂密的榴林,从山脚下一直向上铺展开去,把大半个山坡覆盖了个严实。人在园中,只闻泉声,不见泉影。在园中入口处的东侧,我终于循声找到了流泉的行踪。

一股奔腾湍急的泉流,象从天上耸驱而下的白龙,从榴林里窜出,来到这儿,一头扎进一个深潭,在潭底翻腾着、迂回着、咆哮着,然后跃身泻下山去。(A)

我沿着傍溪的石径,拨开花枝,溯源而上。苍干嶙峋、枝叶繁茂的百年古榴,交手勾臂,为这股泉流搭起绿色的穹顶。(B)山水澄澈清冽。经沿溪深深浅浅的碧绿的榴叶、火红的榴花一染,愈加鲜活透明。偶有一两束阳光穿过树隙,透过流动的泉水,照彻溪底,石上的花纹、斑点,随影而颤,楚楚动人。风吹树摇,有榴花落入水中,随波逐流,溪面上便有点点火苗跃动。榴树梢头,山雀鸣啭;身前身后,蜂群嘤嘤,花蝶翩翩,令人心醉神迷。

山溪十步一折,委曲而上,加上老干新枝,重重相隔,前望不到头,回首不见尾,更显出流泉的深奥。急于一瞻泉源,我顾不得过多领略沿溪的美景,加快脚步,向上攀去。

榴林开始稀疏,山溪渐宽,水声也小了。向山看,就是青石嶙峋的山头了。就在光秃秃的山头与繁茂的榴园交界出,一股泉水正从一块横斜的岩石下面向外涌突着。我找到泉源了。泉眼并不大,却涌得急切,一副按捺不住的样子,泉水涌动,不时发出沽沽的声响,像是吐泻不及,被咽了似的。泉水满流过一片长满细草的坡地,在下面不远处的山凹里汇聚,形成了那股有声有色的流泉。

看了泉源,游兴尚足,我又沿来路往回走,半路上,在溪边找一块石头坐定,横对着喧嚣着向山下奔去的溪流,上顾下盼,静心观赏流泉的风姿。

我收回眼来,环视进围的景色。透过班驳的树影,忽然发现,在溪对岸不远处,竟有一石庵,旁边架起的石板上,袒胸露腹睡着一老汉。身长石板短,那老汉半个头悬在石板外,两腿翘起,勾住横伸过来的一根榴干,嘴微,头轻晃,睡得好不酣畅。

我为眼前的景物陶醉不已,身不由主地淌过山溪,朝那酣睡中的老汉走过去。听到人声,老汉醒了。我上前和他搭讪起来。老汉是守园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问及这股流泉,他告诉我,山上那个泉,当地人叫它“争命泉”。别看它现在争命似的涌得这么猛势,满园一片水声,不过两天,就会泉干流断。

想想刚才泉眼涌流的样子,真为人们给它起出“争命泉”这么一个形象恰切的名字叫绝。但看它眼下的劲头儿,会很快干涸吗?总有些信犹不及。

入夜,我们宿进临溪的别墅。枕着一溪流泉进入梦乡。清晨醒来,侧耳聆听,水声似乎真小了些。我急忙去看那山溪,水位果真降了,原来没在水底的石头,开始露出水面。
到下午,我们快要离开榴园的时候,水势已明显减弱。我始信那守园老汉所言了。但说不出为什么,又有些不甘心。趁大家正忙着照相留念的空儿,我沿着一条浓荫覆盖的卵石小径,向榴园深处走去。

跨过园中喷池的石桥,饶过临池而立的石榴仙子塑像,向东去,从榴林深处闪露出一角金色的亭檐。上午我曾来过这里,亭下有一石井,一泓碧水,伸手可及,水面清滢、安谧。游园来到这里,井边小憩,十分悠静闲适。

走至亭前,赶巧昨天邂逅相遇的守园老汉,口含榴疙瘩烟斗,正坐在亭下打歇。想必是转到这里走累了。已是熟人,相互点点头,我便靠近他在井台上坐了。交谈起来,我说那“争命泉”真被他言中了。他说:“那泉子,太浅了。”接着,一指亭下的石井:“靠得住的,是这恩赐泉。”

“恩赐泉?这是一眼泉吗?”

在我心中,泉和井是这样划分的:涌动的是泉,静止的是井。这泓碧水是涌动的吗?看上去它是不流不溢的呀!我朝下仔细看去,那水面果真是微漾着的!继之我还发现亭台一侧,平着泉面,有一方孔。泉水正从那里缓缓流出,注入一条瘦细的小溪,近乎无声地潺潺流向园中。

“别看它不声不响,不起眼儿,可一年四季,天天这样不歇地流。浇这片园子,还有山下边的人们饮水,全靠它了。”老汉说着,站起身来,又到园子里转去了。

我站在亭台上,纵目朝“争命泉”所在的山头眺望。是啊,它太浅了。转而,俯视脚下深不见底的“恩赐泉”,不觉从心里涌出一句:蓄深而流长。 

1.这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争命泉“争命"特征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守园老汉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与《鼎湖山听泉》一文,同样是写听泉,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简短的一句话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既是写爱女也是写山泉.写出山泉的“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突出了山泉时隐时现.泉踪不可捉摸.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

2.湿。绿浸透了水,与不着意中写了山泉。

3.①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鼎湖山是古老的,但因山泉而显得“年轻了许多”“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生动形象地写出山泉充满生命活力。隐隐点出山泉是鼎湖山之魂。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钟泉之声相应,衬托了山泉的青春气息.充满情趣。

4.表达了对泉水的喜爱之情。

5.①山泉有活脱进跳的姿影,有清脆悦耳的声音;②山泉能孕育生机,滋养万木,净化人的心是 ③山泉是一首绚丽生命的交响乐

榴园听泉

1.按照地点的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2.泉眼并不大,却涌得急切,一副按捺不住的样子.泉水涌动,不时发出咕咕的声响,像是吐泻不及.被咽到似的。

3.守园老汉既是画中的一景,突出了文章的情趣.又为下文介绍争命泉和恩赐泉、突出文章的趣味作铺垫。

4.《鼎湖山听泉》一文通过一处山泉的泉影、泉声的描摹,表达了人生感悟.揭示文章主旨榴园听泉》通过两处山泉的描写,两相对比.从而揭示文章主旨。

5.示例: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泉比喻成从天上耸驱而下的白龙”,并使用一连串的动词“窜”“扎”“翻腾”“迂回”“咆哮”“跃身泻.生动形象写出山泉的湍急.使人如临其境

6.以“蓄深而流长”结尾语句虽短但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不仅能让读者去品味去思考留给读者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联想空间,让人明白人生真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7c0c4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c.html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一鼎湖山听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