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

发布时间:2013-09-15 09:42: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宋元四大数学家的贡献及其意义

宋、元两代三百年间是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宋元数学空前繁荣, 硕果累累, 筹算数学达到极盛, 取得一大批具有世界意义的数学成果, 把中国传统数学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产生了一系列著作,其中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他们带给我们许多或正或负的影响。

秦九韶

秦九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组解法,提出了相当完备的正负开方术大衍求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

秦九韶的数学成就基本表现在他写的《数书九章》之中 。《数书九章》的主要内容偏重于数学的应用方面上至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下至河道 、水利、建筑、运输,各种几何图形和体积,钱谷、赋役、市场、牙厘的计算和互易。许多计算方法和经验常数直到现在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大衍求一术(不定方程的中国独特解法)及高次代数的数值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大衍求一术中国古代求解一类大衍问题的方法。大衍问题源于《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是属于现代数论中求解一次同余式方程组问题。大衍求,领先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554年,被康托尔称为最幸运的天才。秦九韶所发明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比西方1801年著名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建立的同余理论早554年,被西方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秦九韶不仅为中国赢得无上荣誉,也为世界数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秦九韶的任意次方程的数值解领先霍纳572年。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除大衍求一术外,还创拟了正负开方术,即任意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也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秦九韶所发明的此项成果比1819年英国人霍纳(W·G·Horner1786—1837年)的同样解法早572年。秦九韶的正负方术,列算式时,提出商常为正,实常为负,从常为正,益常为负的原则,纯用代数加法,给出统一的运算规律,并且扩充到任何高次方程中去。

此外,秦九韶还改进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互乘对减法消元,与现今的加减消元法完全一致;同时秦九韶又给出了筹算的草式,可使它扩充到一般线性方程中的解法。在欧洲最早是1559年布丢 Buteo,约1490—1570年,法国)给出的,他开始用不很完整的加减消元法解一次方程组,比秦九韶晚了312年,且理论上的不完整也逊于秦九韶。

秦九韶还创用了三斜求积术等,给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海伦(Heron,公元50年前后)公式完全一致。秦九韶还给出一些经验常数,如筑土问题中的坚三穿四壤五,粟率五十,墙法半之等,即使对当前仍有现实意义。秦九韶还在十八卷77推计互易中给出了配分比例和连锁比例的混合命题的巧妙且一般的运算方法,至今仍有意义。

李冶

李冶(1192—1279,金朝、元朝间真定栾城(河北省栾城县)人,原名木子治,字仁卿,号敬斋。因与唐高宗同名,后更名为冶,是我国十三世纪卓越的数学家

李冶认为,数学虽然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最后一位,但是把它放在人事中来看,却是最重要的学问,于是他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研究数学。他主要研究的是天元术

在流传下来的宋元数学著作中,最早对天元术进行系统介绍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两部著作。天元术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是我国早期使用的一种半符号代数,当时它还很不成熟,因此李冶决心把天元术改造得更加完善在李冶之前,天元术还比较幼稚,记号混乱,演算比较烦琐麻烦。李冶在对早期天元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对天元术进行了比较大的改进。他认识到,只有摆脱几何思维束缚,建立一套不依赖于具体问题的固定程序,才能实现上述目的。他的天元术与现代列方程的方法极为类似。李冶总结出的列方程程序是,首先立天元一为某某:这相当于现在的x为某某的意思;然后依据题设条件列出两个相等的天元式(含未知数的多项式),寻找两个等值的而且至少有一个含天元的多项式;最后把两个等值多项式联为方程,通过相消化成标准形
  李冶创造出了一种比较清晰和简便的、适于各类问题的列方程的方法。最后利用增乘开方法求这个方程的根。李冶由于摆脱了几何思维束缚,在方程理论上取得了四项进展:
   第一,他改变了传统的把常数项看作正数的观念,常数项可正可负,而不再拘泥于它的几何意义。
   第二,李冶已能利用天元术熟练地列出高次方程。在这里,未知数已具有纯代数意义,二次方并非代表面积,三次方程也并非代表体积。
  第三,李冶完整解决了分式方程问题,他已懂得用方程两边同乘一个整式的方法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第四,李冶已懂得用纯代数方法降低方程次数。当方程各项含有公因子xnn为正整数)时,李冶便令次数最低的项为实,其他各项均降低这一次数。
  《测圆海镜》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天元术著作,而且在书的编排上也有创新。全书基本上是一个演绎体系,卷一包含了解题所需的定义、定理、公式,后面各卷问题的解法均可在此基础上以天元术的方法推导出来。李冶以前的算术,一般采取问题集的形式,各章(卷)内容大体上平列。李冶以演绎法著书,这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进步。秦九韶是在公元12479月完成他的数学名著《数书九章》,而李冶的《测圆海镜》比《数书九章》成书的时间相差不过一年。
   李冶还发明了负号,他的负号与现在不同,是数字上画一条斜线。而在国外,德国人是在15世纪才引入负号的。李冶还发明了一套相当简明的小数记法,在李冶之前,小数记法离不开数名,如7.59875尺记作七尺五寸九分八厘七毫五丝。李冶则取消数名,完全用数码表示小数,纯小数在个位处写0,带小数于个位数下写步,如0.25记作|||||,这种记法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直到17世纪,英国数学家纳普尔(1550—1617)发明小数点后,小数才有了更好的记法。
  李冶由于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数字符号及性质符号,他的方程已能用符号表示,从而改变以往用文字描述方程的状况。但这时仍缺少运算符号,特别是缺少等号。因此这样的代数,只能称为半符号代数,它是近代符号代数的前身。大约300年后,类似的半符号代数也在欧洲产生了

杨辉

杨辉(约1238年-约1298年),字谦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南宋时的数学家

杨辉在著作中收录了不少现已失传的、古代各类数学著作中很有价值的算题和算法,保存了许多十分宝贵的宋代数学史料。他对任意高次幂的开方计算、二项展开式、高次方程的求解、高阶等差级数、纵横图等问题,都有精到的研究。杨辉十分留心数学教育,并在自己的实践中贯彻其教育思想。杨辉更对于垛积问题(高阶等差级数)及幻方作过详细的研究

他把这条规律总结成四句话: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就是说:一开始将九个数字从大到小斜排三行,然后将91对换,左边7和右边3对换,最后将位于四角的4268分别向外移动,排成纵横三行,就构成了九宫图。

  按照类似的规律,杨辉又得到了“花16图”,就是从116的数字排列在四行四列的方格中,使每一横行、纵行、斜行四数之和均为34。读者诸君,不妨一试。

  后来,杨辉又将散见于前人著作和流传于民间的有关这类问题加以整理,得到了“五五图”、“六六图”、“衍数图”、“易数图”、“九九图”、“百子图”等许多类似的图。

  杨辉把这些图总称为纵横图,并于1275年写进自己的数学著作《续古摘奇算法》一书中,并流传后世。纵横图,也叫幻方,它要求把从1n2个连续的自然数安置在n2个格子 理。

  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它当作纯粹的数学游戏,没有给予应有重视。随着近代组合数学的发展,纵横图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在图论、组合分析、对策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杨辉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出了如此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了其构成规律的数学家。

  杨辉除此成就之外,还有一项重大贡献,就是“杨辉三角”。

  有一次,杨辉得到一本《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这是北宋数家贾宪写的。这里面有不少了不起的成就,如贾宪描画了一张图,叫作“开方作法本源图”。 图中的数字排列成一个大三角形,位于两腰上的数字均是1,其余数字则等于它上面两数字之和。从第二行开始,这个大三角形的每行数字,都对应于一组二项展开式的系数,在第三行中,1331,这4个数字恰好是对应于(X+13=X3+3X2+3X+1 再如第四行对应于(X+14=X4+4X3+6X2+4X+1。以此类推。

  杨辉把贾宪的这张画忠实地记录下来,并保存在自己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大三角形不仅可以用来开方和解方程,而且与组合、高阶等差级数、内插法等数学知识都有密切关系。

  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有人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绘出类似的图形。法国数学家巴斯加在1654年的论文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个图形的性质,所以在西方又称“巴斯加三角”。

  杨辉除上述成就外,还分别写了《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和《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等书,这为后世的人们了解当时的数学面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杨辉的几部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数学宝库,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愧为“宋元四大家”之一。

朱世杰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

朱世杰在数学科学上,全面地继承了秦九韶李冶杨辉的数学成就,并给予创造性的发展,写出了《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著名作品,把我国古代数学推向更高的境界,形成宋元时期中国数学的最高峰。《算学启蒙》是朱世杰在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刊印的,全书共三卷,20门,总计259个问题和相应的解答。这部书从乘除运算起,一直讲到当时数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天元术,全面介绍了当时数学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它的体系完整,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部很著名的启蒙读物。这部著作后来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出版过翻刻本和注释本,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而《四元玉鉴》更是一部成就辉煌的数学名著。它受到近代数学史研究者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科学著作中最重要的、最有贡献的一部数学名著。《四元玉鉴》成书于大德七年(1303),共三卷,24门,288问,介绍了朱世杰在多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四元术,以及高阶等差级数的计算——垛积术、招差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

朱世杰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方法,称为四元消法.这种方法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直到18世纪,法国数学家贝祖(Bezout)提出一般的高次方程组解法,才超过朱世杰。除了四元术以外,《四元玉鉴》中还有两项重要成就,即创立了一般的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公式及等间距四次内插法公式,后者通常称为招差术.此书代表着宋元数学的最高水平,美国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称赞它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的杰出数学著作之一。朱世杰处于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上尊崇算学,科目渐兴,数学著作广为传播。

从天元术推广到二元、三元和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是宋元数学家的又一项杰出的创造。留传至今,并对这一杰出创造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四元玉鉴》成书于1303年。全书共3卷,24门,288问,主要论述高次方程组的解法(这也是朱世杰的最大贡献)、高阶等差级数求和以及高次内插法等内容。是流传至今且对四元术进行系统论述的重要代表作。

在天元术的基础上,朱世杰建立了四元高次方程理论,他把常数项放在中央(即),然后立天元一于下,地元一于左,人元一于右,物元一于上天、地、人、物这四代表未知数(即相当于如今的xyzw)四元的各次幂放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其它各项放在四个象限中。如果用现代的xyzw表示天、地、人、物,那我们可以把朱世杰列高次多元方程的方法表示:而上面的两个图形四元一次筹式四元二次筹式所表示的方程 分别为:x+y+z+w=0

用上述方法列出四元高次方程后,再联立方程组进行解方程组,方法是用消元方法解答,先择一元为未知数,其它元组成的多项式作为这未知数的系数,然后把四元四式消去一元,变成三元三式,再消去一元变二元二式,再消去一元,就得到只含一元的天元开方式,然后用增乘开方法求得正根。这是线性方法组解法的重大发展,在西方,较有系统地研究多元方程组要等到16世纪。高阶等差级数求和与高次内插法也是《四元玉鉴》的重要内容。由许多求和问题中的一系列三角垛公式可归纳得公式。朱世杰给出了上式中当p=12……6时的公式。此外,还有其它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公式。在招差法方面,朱世杰相当于给出了招差公式,这比西方要早400多年。

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顿评论说:朱世杰是他所生存时代的,同时也是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家,《四元玉鉴》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整个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朱世杰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数学家,他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曾周游四方各地,教授生徒20余年。并亲自编著数学入门书,称为《算学启蒙》。在《算学启蒙》卷下中,朱世杰提出已知勾弦和、股弦和求解勾股形的方法,补充了《九章算术》的不足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应该为先人的数学成果感到自豪,但这也警醒我们不能放松对学术的探索。想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如何如何地欺压穷苦老百姓,“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就这样发生在了近代中国上。宋元数学的高速发展能带来技术的革新,却因为几百年的高度自满而忘乎所以,渐渐得落后于他人。

为此,我们更应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技文化修养,积极利用宋元数学遗留下来的好方法,解决生活或学习中的难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1602ea05087632311212c0.html

《数学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