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发布时间:2018-02-13 14:57: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9]

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17·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解旋酶、Cl、尿素

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

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答案:A

2(2017·延安模拟)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

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

C通透性大于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D①④存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到达,有些情况下可以由到达

解析:为细胞内液,为血浆,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需要经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共有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A正确;饥饿时,血糖水平低,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A端为进入端,所以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B正确;为毛细淋巴管壁,为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允许大分子通过,的通透性大于,大分子蛋白从淋巴直接进入血浆,不经过生物膜,C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组织液中没有;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正常情况下抗体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允许部分抗体通过,D正确。

答案:C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进入内环境的是(  )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喝牛奶,进入胃中 口服抗菌药物 肌肉注射青霉素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喝牛奶和口服药物(进入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进入内环境中。

答案:A

4.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关系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是错误的(  )

A中性粒细胞       B组织液

C   DNa

解析:从图可知,是从血浆渗出形成组织液,中性粒细胞通过变形,可以从毛细血管的血浆中出来;是组织液回渗形成血浆;是从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所以毛细淋巴管中的Na不能进入组织液。

答案:D

5(2017·湖南长沙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血红蛋白的含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A错误。

答案:A

考点二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6.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7.42下降到7.38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解析:寒冷时,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出现尿糖,人体血糖平衡被破坏;人体血液pH的变化范围是7.357.45,因此人体血液pH7.42下降到7.38,处于血液pH的变化范围之内;当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答案:B

7(2017·合肥一中期中)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KNa分别参与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A正确;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而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浆pH仍可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C错误;在剧烈运动时,血氧含量下降,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但仍以有氧呼吸为主,D错误。

答案:A

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

8(2017·江苏启东中学月考)下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CO2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析:处为动脉端,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处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若组织细胞是胰岛细胞,饥饿时血糖较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故处胰高血糖素的浓度高,A错误;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CO2浓度高,B正确;若组织细胞是骨骼肌细胞,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因此B可代表乳酸,C正确;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的运输,可作用于垂体,D正确。

答案:A

9.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解析: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和无机离子含量都有关;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细胞内、外的NaK的进出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需要消耗能量;运动后NaK虽然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A

10.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 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

解析: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甲种海蟹在海水浓度较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海水浓度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血液浓度相对稳定了,故调节能力中等;丙种海蟹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维持平衡,高于正常海水浓度时,也能调节血液浓度的相对平衡,说明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

答案:A

11(2017·宁夏石嘴山三中期末卷)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表示淋巴,表示血浆,表示组织液,表示细胞内液,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即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血浆中含有激素、乳酸、CO2等物质,但不含消化液,消化液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B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正确;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因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所以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

答案:C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2(2017·广西崇左市、桂林市、北海市高考模拟)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其主要的理化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主要方面。

(2)环境改变时,人会作出相应的调节。例如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变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体内血糖浓度________,细胞产热不足,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一方面通过________的方式加速热量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________的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

(3)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有时会敌我不分。小明接触了某植物的花粉引起了皮肤荨麻疹,小明的表现叫做________反应,引发该反应的物质叫________

解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2)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收缩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3)花粉引起了皮肤荨麻疹,这是过敏反应,过敏原是花粉。

答案:(1)细胞外液 温度 酸碱度 渗透压 (2)下降 骨骼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3)过敏 过敏原

13(2017·北京海淀一模)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

(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数量________。根据细胞特点和HCO的含量,可推测HCO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最后扩散到________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________被消耗和________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解析:(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2)据图,HCO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CO2进入红细胞后,HCO数量增加。再根据细胞内外HCO的浓度,可知其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H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4)据图可知,由于水的消耗和Cl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答案:(1)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2)增加 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 (3)空间结构 组织液 (4)水分子 Cl(离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6db4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05.html

《2018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