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8)文言文阅读 二十四史选篇2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9-07-11 08:27: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选篇2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大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其秋,迁南豫州刺史、监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 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 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选自《南史·到彦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 /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后世开府的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到彦之沉着冷静,辅佐文帝登基。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虑之事, 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到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一路行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到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不就。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日:“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日:“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 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B.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C.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D.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坟籍",古代典籍。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简称"坟典",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B."主簿",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中"主簿"与《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职能不同。

C."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D."奉朝请",古代春季朝见天子为"",秋季朝见天子为""。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聪品性清高,治家严苛。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

B.薛聪博学多才,见识深广。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

C.薛聪耿直公正,心思缜密。薛聪处事一心为公,贵族皇亲也害怕他的威严,不敢乱来;薛聪稳重沉着细密,孝文帝无法窥探其行迹。

D.薛聪率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士谦,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元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高睿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有识者颇为以得治体。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注】伽蓝:佛寺。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B.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C.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D.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男女成年行冠礼、笄礼时所取;,出生后一般由父亲所取。在语义上有所关联。

B.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童年。黄发垂髫”“始龀,跳往助之中的”“与此处含义相同。

C.春秋二社,即春、秋两季的社日。社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其标志性习俗是祭祀和宴饮。

D.,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黥、刖、劓、杖、笞、髡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其中刖刑比黥刑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事母至孝,淡泊名利。他为母守丧,形销骨立;少为参军,后拒绝举荐,隋朝建立后仍矢志不做官。

B.李士谦勤勉好学,才华横溢。他不仅博览群书,时常写诗,擅长天文术数,对刑罚也有合情合理的见解。

C.李士谦乐善好施,富而不奢。他赈济施舍,不惜倾家荡产;他家境殷实,却非常节俭,故而招待亲宾常用黍米。

D.李士谦仁厚谦虚,生荣死哀。利益被他人侵害时,他不加追究反予宽慰;生前深受百姓爱戴,死时百姓流涕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载。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汪在路,为审素党与所劫,对汪杀告事者,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至益州,奏称审素谋反,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没其家。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寻各逃归,累年隐匿。汪后累转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开元二十三年,瑝、琇候万顷于都城,挺刃杀之。瑝虽年长,其发谋及手刃,皆琇为之。。时都城士女,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其合矜恕者。中书令张九龄又欲活之。裴耀卿、李林甫固言:“国法不可纵报仇。上以为然,因谓九龄等曰:“复仇虽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情,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之成复仇之志,赦之亏律格之条。然道路谊议,故须告示。乃下敕曰:“张瑝等兄弟同杀,推问款承。律有正条,俱各至死。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在经久,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各申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夫,展转相继,相杀何限!咎由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决杀。瑝、琇既死,士庶咸伤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所造义井,并葬瑝、琇于北邙。又恐万顷家人发之,并作疑冢数所。其为时人所伤如此。

(选自《旧唐书·张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B.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承/为捕者所获/

C.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D.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益州,是中国古地名,也是古代的九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此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

C.中书令,此处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主要负责起草诏书。

D.哀诔,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散文写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琇命途多舛,身世坎坷。很小的时候父亲获罪被杀。家里被抄,自己也受牵连,和哥哥一起被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

B.张琇胆大心细,敢作敢为。从岭外逃回后,他隐姓埋名多年,谋划为父报仇,终于等到时机,亲手杀死了仇人杨万顷。

C.张琇为父报仇,引发争议。包括张九龄在内的很多人都同情他,认为应当宽恕他,但因李林甫的反对,皇帝最终处死了他。

D.张琇死后,深受士民哀怜。他们集资建造义井来纪念张瑝兄弟,不但安葬了二人,还设置了几座疑冢,使仇家无法找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

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节度使,官名。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赵常遣习将兵从晋。晋军德胜,张文礼弑赵王王镕,上书庄宗,求习归之赵。庄宗遣之,习号泣曰:庄宗壮之,乃遣阎宝、史建瑭等助习讨文礼,以习为镇州兵马留后。习攻文礼不克,庄宗用他将破之。习成德军节度使,习辞不敢受,乃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辞曰: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乃拜习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习亦未尝攻取。

   赵在礼作乱,遣习以镇兵讨贼。习未至魏,而明宗兵变,习不敢进。明宗遣人招之,习见明宗于胙县,而以明宗举兵不顺,去就之意未决,霍彦威绐习曰:“主上所杀者十人,公居其四,复何犹豫乎?”习意乃决。平卢监军杨希望闻习为明宗所召,乃以兵围习家属,将杀之。指挥使王公俨素为希望所信,绐希望日: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希望信之,乃悉分其兵守城,公俨因擒希望斩之,习家属由是获免。而公俨宣言青人不喜习之严急,不欲习复来,因自求为节度使。明宗乃以房知温代习镇平卢,拜公俨登州刺史。公俨不时承命,知温擒而杀之。习复镇天平,徙镇宣武。

   习素为安重诲所不悦,希其旨者上言习厚敛汴人,乃以太子太师致仕,归昭庆故里,明宗以其子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之。习以无罪,怏怏失职,纵猎剧饮以自娱。居岁余,中风,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ž符习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B.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C.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D.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五代时,节度使设置更多,连年攻伐,废置不常。

B.,提升官职,""也指官职的提升,""""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

D.,指人死,根据《礼记o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习是赵州昭庆人,和王镕关系亲近,王镕被张文礼杀害,符习悲痛万分,悲号哭泣要为王镕申冤报仇,唐庄宗很支持他的这一行为。

B.庄宗派兵帮助符习为王镕报仇,但是派去的人也没有完成任务,庄宗又派其他将领前去,最终才打败了张文礼。

C.唐明宗发动兵变之后,派人招降符习,符习因唐明宗军队打战不顺利而犹豫不决,霍彦威一番欺骗的话才说动了符习拿定了主意。

D.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退休还乡,回到昭庆旧居之后,符习因为无罪丢官而经常闷闷不乐,纵情游侠豪饮,不久之后就中风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

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亭户:古代的盐户。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B.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C.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D.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尉,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等。

B.“檄”“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阙。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耶律安抟,曾祖岩木,玄祖之长子;祖楚不鲁,为本部夷离堇。父迭里,幼多疾。神册六年,为惕隐,从太祖将龙军讨阻卜、党项有功。天赞三年,为南院夷离堇,征渤海,攻忽汗城,俘斩甚众。太祖,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由是忤旨。诏下狱,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其家。

   安抟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

   太宗伐晋还,至栾城崩,诸将欲立世宗,以李胡及寿安王在朝,犹豫未决。时安抟直宿卫,世宗密召问计。安抟曰:“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断,后悔无及。会有自京师来者,安抟诈以李胡死传报军中,皆以为信。于是安抟诣北、南二大王计之。北院大王洼闻而遽起曰:“吾二人方议此事。先帝尝欲以永康王为储贰,今曰之事,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安抟对曰:“大王既知先帝欲以永康王为储副,况永康王贤明,人心乐附。今天下甫定,稍缓则大事去矣。若白太后,必立李胡。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社稷?南院大王吼曰:“此言是也。吾计决矣!”乃整军,召诸将奉世宗即位于太宗柩前。

   帝立,以安抟为腹心,总知宿卫。及置北院枢密使,上命安抟为之,宠任无比,事皆取决焉。然性太宽,事循苟简, 豪猾纵恣不能制。天禄末,察割兵犯御幄,又不能讨,由是中外短之。穆宗即位,以立世宗之故,不复委用。

(选自《辽史》,有删改)

   []①夷离堇:官名,辽政权建立前为契丹各部军事首领。永康王:这里指世宗。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传/密自结纳

B.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传密自结纳

C.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传密自结纳

D.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传密自结纳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义是山倒塌,古代常用此来指称帝王或王后逝世。

B.炮烙是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让罪人在上面爬,人掉到炭火中被烧死。有时也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

C.宿卫是指古时候在宫禁中住宿,值班守夜,担任警卫的人,有时也可专指皇帝的警卫人员。

D.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律安抟能征善战,战功赫赫。跟随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党项时立有战功。征讨渤海国,进攻忽汗城时,俘虏和斩首的敌人都特别多,立下大功。

B.耶律安抟恪守礼法,孝顺父母。他少谈笑,重信誉。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他悲恸哀绝,以致毁伤身体,超过了常礼,见到的人都哀怜他。

C.耶律安抟思维缜密,行事果断。在扶立世宗时,当他人顾虑重重、犹豫不决时,他细密分析,果断处置,最终使世宗能即帝位于太宗灵柩前。

D.耶律安抟生性宽厚,为政偏弱。对于强横狡猾之辈恣意妄为的举动不能禁止,甚至连进犯皇帝住的大帐的人也不能征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

(2)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庞迪,仲由,延安人。少倜傥,喜读兵书,习骑射,学推步孤虚之术,无所效用。应募,隶泾原路第三副将,破贼有功,保义郎。自是知名,擢为正将。

   伪齐国建,泾原路经略使张中孚举迪权知怀德军,兼沿边安抚使。夏人合军五万薄怀德城,迪开门待之,夏人不敢入。因以数千骑分门突出,遂破之,斩首五百级,获军资羊马甚众。复破关师古兵,擢知泾州。未到官,改知镇戎军、沿边安抚使。已而权淮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总制沂、密、淮阳,兼权知沂州。,去官。齐国废,改华州防御使。顷之,军变,被执入山。已而贼众悔曰:“公为政素善,岂宜劫辱。遂纵之还,复领州事。

   天眷元年,除永兴军路兵马都总管兼知京兆府,徙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陕右大饥,流亡四集,迪开渠溉田,流民利其食,居民藉其力,各得其所,郡人立碑纪其政绩。官制行,吏部以武功大夫、博州团练使特授定远大将军。七年,除庆阳尹。历三考不易,以治最闻,诏书褒美,西人荣之。正隆元年,迁凤翔尹,屡上章求退,不许。

   海陵南伐,征敛烦急,官吏因缘为奸,富者用贿以免,贫者破产益困。迪悉召民使共议增减,不加威督而役力均,人情大悦。五年,徙汾阳军节度使。大定初,复为临洮尹,迁南京路都转运使,以省事惜费,安静为政,河南称之。徙绛阳军节度使。,年七十。

   迪性纯孝,父病,医药弗效,迪仰天泣祷,刲股作羹,由是获安。昆弟析家财,迪尽以与之,一无所取。官爵之荫,率先诸侄。疾革,沐浴朝服而逝。

(选自《金史·庞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B.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C.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D.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丁忧,又称丁艰,是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丁内忧指的是为母亲守孝。 丁忧的时间一般是三年。

C.,是授予官职;,是提拔,指官职的晋升;,免除,指的是免除官职;,指临时代理官职。

D.,古指大夫的死。古代天子的死,称为崩,诸侯的死称为薨,士的死叫不禄,百姓的去世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迪喜读兵书,熟悉军事。他熟习骑马射箭,率领军队先后打败夏军和关师古的军队,显示了他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B.庞迪为政一向和善、廉洁。为了减少劳役开支,他招募百姓共同商议征收增减,不加责罚而平均分配劳役,百姓拍手称快。

C.庞迪理政有方,政绩卓然。大灾之年,庞迪开渠灌溉田地,不仅救济了逃荒的百姓,灾民们也凭借庞迪的力量各得其所。

D.庞迪既能尽孝,又能尽忠。父亲生病哭着为父亲祈祷,割自己大腿的肉做汤给父亲喝;他病情严重后,沐浴穿上官服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三考不易,以治最闻,诏书褒美,西人荣之。

(2)因以数千骑分门突出,遂破之,斩首五百级,获军资羊马甚众。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

B.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

C.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

D.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

C.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世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

D.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

C.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12   刘荣,宿迁人。初冒父名江。从魏国公徐达战灰山、黑松林。为总旗,给事燕邸。雄伟多智略,成祖深器之,授密云卫百户。从起兵为前锋,屡立战功。徇山东,与朱荣帅精骑三千,夜袭南军于滑口,斩数千人,获马三千,擒都指挥唐礼等。战滹沱河,夺浮桥,掠馆陶、曹州,大获。还军救北平,败平安军于平村。杨文以辽东兵围永平,江往援,文引却。江声言还北平,行二十余里,卷甲夜入永平。文闻江去,复来攻。江突出掩击,大败之。

   时南军驻宿州,积粮为持久计。成祖患之,议绝其饷道。命江将三千人往,趑趄不行。成祖大怒,欲斩之。诸将叩首请,乃免。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永乐八年从北征,以游击将军督前哨。败阿鲁台于靖虏镇。师还为殿,即军中进左都督,遣镇辽东。敌阑入杀官军。帝怒,命斩江,既而宥之。

   倭数寇海上,北抵辽,南讫浙、闽,濒海郡邑多被害。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十七年六月,瞭者言东南海岛中举火。江急引兵赴埚上。。贼入伏中,炮举伏起,自辰至酉,大破贼。贼走樱桃园空堡中。江开西壁纵之走,复分两路夹击,尽覆之,斩首千余级,生擒百三十人。自是倭大创,不敢复入辽东。诏封广宁伯,禄千二百石,予世券,始更名荣。寻遣还镇。明年四月卒。赠侯,谥忠武。

(节选自《明史·刘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B.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C.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D.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由皇帝封赐。

B.,指矮小,是中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倭寇指侵犯我国沿海边境的日本海盗。

C.辰和酉,都属于地支。中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分别以天干地支表示。

D.,量词,文中表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也可表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荣深于谋略,用兵诡诈。他夜袭南军,出其不意;与杨文作战时,他扬言回北平,诱使杨文上当,然后半路折回,杀得杨文措手不及。

B.刘荣疏漏酿祸,差点被斩。他大败阿鲁台,升职后镇守辽东,被敌人混入,杀死了不少官军,皇上大怒,下令斩他,过后又宽恕了他。

C.刘荣重创倭寇,保境安宁。倭寇屡次进犯中国沿海地区,他依据地形,设下埋伏,全歼倭寇。倭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不敢再犯。

D.刘荣战功赫赫,享尽尊荣。他最初因身材高大且有谋略,受成祖器重,后来随成祖南征,屡立战功,生前被赐伯爵,死后追封侯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大怒,欲斩之。诸将叩首请,乃免。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

(2)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

   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B.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C.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D.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

B."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

C."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

D."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

B.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

C.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

答案

1.1.D; 2.D; 3.C; 4.(1)武帝即位,晋升到彦之为侯爵。到彦之辅佐镇守荆楚,将近二十年,威望信义被士人与百姓怀念。

(2)当初皇上派遣到彦之(北伐),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返回, 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朝廷府库因此空虚。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可找出选项的不同之处,巧用排除法。第一处,进彦之镇军的意思是晋升到彦之为镇军将军,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 第二处,第二个江陵在各自的句中都充当主语,晦乃败走”“江陵平两句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封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即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奖励给臣下。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一路行军迅速,原文说的是泗水渗,日裁行十里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受命:受天之命,古代帝王假托神权自称受命于天,借以巩固其统治。垂:将近。为……:表被动。2.:,多。及:,到。凡:一切, 所有。

【参考译文】

   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的后人。宋武帝讨伐孙恩,到彦之以同乡乐意随从,常立战功。义熙元年,补任镇军行参军一职。后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太尉中兵参军。 武帝即位,晋升到彦之为侯爵。到彦之辅佐镇守荆楚,将近二十年,威望信义被士人与百姓怀念。等到宋文帝即位,因徐羡之等人新近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畏惧,想派到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到彦之说:(如果)了解他们没有二心,便应该穿着朝服顺流而下;如果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反而开启了嫌隙的端由,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剌史褚叔度去世, 皇帝就派到彥之暂且镇守襄阳。徐羡之等人想当即任命到彦之为雍州刺史,皇上不允许,征召到彥之为中领军,把军政要事托付给他。到彥之从襄阳出发,谢晦已到达镇所,顾虑到彦之不会拜访自己,到彦之到达杨口后,步行前往江陵,向谢晦深表诚意,谢晦也深深地同他结交。到彥之留下马匹及利剑名刀给谢晦,谢晦因此大为安心。元嘉三年,朝廷讨伐谢晦,晋升到彦之为镇军将军,军队在彭城洲与敌军交战失利,都想退回夏口,到彦之不退。恰逢檀道济到达,谢晦才战败逃走。江陵平定后,到彦之于是掌管荆州州府镇守历阳。皇上对到彦之恩情深厚,将加授开府,想先让他立功。 元嘉七年,派到彦之制约监督尹冲、朱修之等人北伐,从淮水进入泗水。泗水溢出,军队每天才走十里路。从四月到七月,才到达东平须昌县。北魏的滑台、虎牢关、洛阳一带的守军都撤退了。到彦之留下朱修之守卫滑台,尹冲守卫虎牢关,杜骥守卫金墉。十月, 北魏军队向金墉城进发,随后到虎牢关,杜骥逃走,尹冲因军队溃散而死。魏军继而进入滑台。当时黄河冰层将合拢,粮食耗尽,到彦之之前有眼病,到这时病发,将士也有生病染疫的,于是退兵,烧毁船只,步行到彭城。当初皇上派遣到彦之(北伐),军需物资非常充足。等到返回,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朝廷府库因此空虚。文帝派遣檀道济向北援救滑台,逮捕到彦之入狱,免去他的官职。元嘉九年,皇上又恢复他的封邑,到彦之坚决推辞。第二年去世,谥号为 “忠公

2.1.B; 2.B; 3.C; 4.①所有他弹劾的人,不回避有权势的人,孝文帝有时想宽恕这些人,薛聪就据理争辩。

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匡正劝谏皇帝,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

解析:1.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2.文中主簿与《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职能相同。

3.错在孝文帝无法窥探其行迹,应为外人无法窥探其内心

4.参考译文:

   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即使在看不见人的房间,也整天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精力过人,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太和十五年,开始做官,担任著作佐郎。在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也只能担任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的人评论称赞他。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不回避有权势的人,孝文帝有时想宽恕这些人,薛聪就据理争辩。孝文帝常说:“我看到薛聪,不能不感到害怕,何况是其他人呢?”从此权贵外戚都不敢妄动。屡经升迁到直阁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阁之职。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亲信禁卫之兵,都委任薛聪管辖统领,所以整个太和年间,薛聪一直担任直阁将军。群臣退朝以后,薛聪总是陪伴侍卫在皇帝身边,谈话直到夜深人静。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匡正劝谏皇帝,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他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他的内心。

   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对他说:“你的道德修养已经很高,本来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又任命他为羽林监。孝文帝曾和朝臣议论天下姓氏的地理位置和人物,对薛聪开玩笑说:“世人都说你们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吗?”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我虏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着说:“你自己说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还要挖苦我呢?”薛聪于是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了。孝文帝说:“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这种程度。二十三年,跟随皇帝到南方征战,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为都督、齐州刺史,执政简约平静。在齐州去世,官民都怀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来纪念他。

3.1.B; 2.D; 3.C; 4.(1)有兄弟俩(因为)分配财产不均衡,到了互相争吵、诉讼(的地步),李士谦听说后就拿出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和分得多的人的财产相等。

(2)那以后(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用来借给同乡的人,适逢粮食歉收,借债的人家没有办法偿还,都来(向李士谦)表达歉意。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一处,不可以死恐之 意为不可以用死来吓唬他们,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 第二处,此罪宜从肉刑句意完整,刖其一趾肉刑的一种,肉刑后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

2.本题考査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刖刑比黥刑轻,应该是黥刑比刖刑轻刖刑指把脚砍掉,劓刑指割掉鼻子,杖刑指用木杖打犯人的臀、腿或背,笞刑指用荆条或竹板拷打犯人的臀、腿或背,髡刑指剃掉人的全部或部分头发。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用黍米待客是因为古人所尚,不是因为节俭。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争吵。 :诉讼,打官司。埒:等同,相等。(2):借出。登:谷物成熟。 :道歉。

【参考译文】

   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重年丧父,侍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伯父李玚,深为赘赏李士谦的行为,每毎称赞:“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颜回啊!”十二岁时,魏广平王元赞征召李士谦为开府参军事。后来为母亲守丧,居丧期间他形销骨立。李士谦守丧期满除服,舍弃住宅,把住宅当作佛寺。他广泛地阅览各种书籍,同时精通天文方术。赵郡王高睿举荐他德行好(可以做官),他借口生病而不赴任。隋朝拥有天下,李士谦始终坚守志向不做官。

   李家宗族昌盛,每到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时,一定举行盛大宴会,极尽欢乐,人人大醉,喧哗吵闹。曾经有一次在李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李士谦却先摆出黍子,对堂房亲属说:“孔子称黍子是五谷中最重要的,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黍稷, 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年少的和年长的一片肃静,不敢松弛懈怠,回去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李士谦家里财产很多,自身却奉行节约勤俭,常常把救济施舍他人作为本分。有兄弟俩(因为)分配财产不均衡,到了互栢争吵、诉讼(的地步),李士谦听说后就拿出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和分得多的人的财产相等。兄弟俩惭愧敬畏, 相互推让,最终成为善良的人。有牛侵犯他家的田地,李士谦把它牵到阴凉处喂养,比主人喂养得还好。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 他就不出声地躲开。他家的奴仆曾经抓到偷他粮食的人,李士谦安慰并告诉那人说:“穷困使你这样,根据仁德没有责怪你的道理。立即命令释放他。

   那以后(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用来借给同乡的人,适逢粮食歉收,借债的人家没有办法偿还,都来(向李士谦〉表达歉意。李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取利益的呢!”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家,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的面烧了借契。第二年庄稼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李士谦,他一点也没收下。另外一年饥荒又很严重,李士谦用尽家中的钱财,给灾民做稀饭,靠这保全性命的人几乎要用万来计算。到春天,他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有人对李士谦说: “您暗中做了许多善事。李士谦说:“所谓暗中做善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像耳鸣,只有自己能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你们都知道了,这怎么是暗中做善事呢!

   李士谦平时常常写咏怀诗。又曾经谈论刑罚,内容大致说: “现在贪污受贿或盗窃财物严重的判死罪,既残酷又无惩戒作用。 俗语说:‘人不怕死,不可以用死来吓唬他们。我私下认为这种罪应当从肉体上惩罚,砍掉一个脚趾,再犯的砍掉他的右腕。小偷小摸应当判墨刑,再犯的就削掉他的三个指头,还不改的砍掉他的手腕。(如果这样,)犯罪没有不能制止的。有见识的人认为这些话很符合治国的根本。

   开皇八年,李士谦在家中去世,当时六十六岁。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没有谁不流着泪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吗!”参加送葬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逐条陈述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给先生一个谥号。事情被搁置没有办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了碑。

4.1.C; 2.D; 3.C; 4.①不久有人告发他在军中贪污的罪行,皇帝命令监察御史杨汪乘传车赶到军中调查他。

近来听说士人百姓,很有一些纷杂的议论,同情他们为父报仇,有人说本案冤枉失实。

解析:1.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2.“多以散文写成错误。应是多以韵文写成

3.因果关系不成立。皇帝也认为不杀不足以维护法律权威

4.【参考译文】

   张琇,是蒲州解县人。父亲张审素,任巂州都督,在边塞多年。不久有人告发他在军中贪污的罪行,皇帝命令监察御史杨汪乘传车赶到军中调查他。杨汪在路上,被张审素的党羽劫持,当着杨汪面杀掉告发者,胁迫杨汪,命令他上奏昭雪张审素的罪名。不久州人反过来杀掉张审素的党羽,杨汪才得以回去。到了益州,上奏说张审素谋反,于是深入审查张审素,编造他的罪名,杀掉了他,抄没了他家。张琇和哥哥张瑝,因为年幼被判流放到岭外。不久各自逃回,隐姓埋名了多年。杨汪多次升官后调任为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开元二十三年,张瑝、张琇在都城等候杨万顷,拔刀杀了他。张瑝虽然年长,但发起谋划和亲手杀人,都是张琇干的。杀掉杨万顷后,他们把表文系在斧刃上,自述报仇的情况。然后逃跑了,将要去江南,杀掉和杨万顷同谋给父亲编造罪名的人。走到汜水,被追捕他们的人抓获。当时都城的男男女女,都怜悯张琇兄弟年纪幼小,孝顺刚烈,能报父仇,大多数人都说他们应当受到怜悯和宽恕。中书令张九龄也想让他们活下来。裴耀卿、李林甫坚持说:“国家法律不能纵容报仇。皇上认为他们说得对,于是对张九龄等人说:“报仇虽然是礼法所允许的,而杀人抵罪也是法律条令规定的。孝子的心情,为了道义而不顾惜生命,但是国家设立法律,怎能容许这样做?杀了他们可以成全他们的报仇之志,赦免了他们有损法律条令。然而人们议论纷纷,所以必须告示百姓。于是下令说:“张瑝兄弟一同杀人,经过审问已经服罪。法律有正式条文,两人都应该被处死。近来听说士人百姓,很有一些纷杂的议论,同情他们为父报仇,甚至有人说本案冤枉失实。但国家设立法律,目的在于能长久执行,用法律来帮助人,以期阻止杀戮。假如每个人都强调做儿子(为父报仇)的志向,可谁不是舍身求孝的人,那么辗转反复,互相杀戮还有什么尽头?咎繇作法官时,法令存在就一定执行;曾参杀了人,也不可宽恕。不宜加以刑戮,陈尸在集市上,应当交付河南府告示百姓后处死。张琇、张瑝死后,士人百姓都哀怜他们,给他们写了表示哀悼的诔文,张贴在大道旁。市民们凑钱,在他们死去的地方建造义井,把张瑝、张琇一起安葬在北邙,又恐怕杨万顷家人发掘,同时修建了几座疑冢。他们被当时人哀怜到这等地步。

5.1.C; 2.C; 3.A; 4.①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想要将告发者治罪)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解析:参考译文:

   张嘉贞,本来是范阳旧姓。考中五经科,补任平乡尉,因事获罪丢掉官职。长安年间,御史张巡宪巡察河东,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询问官吏说:“你了解有德才兼备的门客吗?”官吏把张嘉贞推荐给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有条有理,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日,武则天认为张循宪有才能。张循宪回答说都是张嘉贞写的,还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贞。武则天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多次升职担任兵部员外郎。当时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放满桌案,兵部的郎官不能决断,张嘉贞帮他审阅处理,不到十天,朝廷就没有了有待核查的文书。张嘉贞晋升为中书舍人。他还历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他治政严肃,是非分明,官吏都敬畏他。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问犒劳。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者处死。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国家的重要军队都在边境,现在告发的人一有不对的地方就将他治罪,臣下恐怕会阻塞言路,而且会成为以后的隐患。于是(诬告者)得以免除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于是许诺(将来授任他)做宰相。等到宋璟罢相后,唐玄宗果断地(把他)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迁做了中书令。在中书令的官位上满三年,擅长奏对,对于裁断处理一类的事情非常机敏。但他脾气急躁,论者遗憾他气量不够宽大。秘书监姜晈获罪,张嘉贞迎合皇帝身边权幸之人的心意,请求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晈不久死掉。恰逢广州都督裴伷先也因罪下狱,皇帝询问张嘉贞依法如何处置,张嘉贞又援引姜晈的案子,(请求施以廷杖)张说反对道:“不应这样,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为那是国君的近臣。士人可以杀死但不能侮辱。皇帝认为张说的意见正确。张嘉贞退下朝堂,很不高兴地说:“你话说得太直切了。不久被授予工部尚书的官职,担任定州刺史,被封为河东侯。等到()出发的时候,皇帝写了一首诗,下诏朝廷百官在上东门(为他送行)。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为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性格简单粗疏,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有人规劝他,他回答说:“我曾担任相国,不到死亡,哪里会有饥寒这种忧虑?如果因皇帝斥责去职,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田产,也不能拥有了。近些年有些士大夫着意扩充田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出息的子孙放纵不检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6.1.D; 2.B; 3.C; 4.①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你为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

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解析:2.应为:唐代

3.杀死韦昭度心腹的是王建的军士,向朝廷陈述此事的是王建。

4.翻译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当初,杨复光将忠武军八千人分为八都,鹿晏弘与王建各为一都校尉。王建与另一将领韩建很友好,鹿晏弘猜疑这两人,假装对待他们优厚,引进自己寝室内。两人害怕,夜晚爬上城墙告慰守卫城墙的士兵,在月下一起商量出路,于是率领三千人投奔皇帝出行所在的地方,僖宗嘉许他们,赐给巨额财富。

   光启初年,任命王建为壁州刺史。王建在郡任上也不安分,因而聚合豪强滑寇,得到八千部下,寇犯阆州,攻陷了它,又进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忧,与监军田令孜商量,田令孜飞快地传信招王建。王建非常高兴。有人对陈敬瑄说:“那王建野心勃勃,终将不居于人下,您如果以将校对待他,是养虎留下祸患。陈敬瑄害怕了,就派人拦阻王建,急忙修筑城防。王建大怒,就占据汉州,率领轻装士兵到成都,这时是光启三年。住下才一二十天,王建调来东川全部的兵力,架长梯冲击进攻成都,三天没攻下而退回,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民不聊生。

   王建兵力一天天壮大,又进攻成都,陈敬瑄害怕他,顾彦朗也怕他侵犯自己。唐昭宗即位,顾彦朗上表请求洗刷王建罪名,调动陈敬瑄镇守他方,于是诏令宰臣韦昭度统率蜀地,以代替陈敬瑄。陈敬瑄不接受替代,天子大怒,命令顾彦朗、杨守亮征讨他,这时韦昭度任命王建为牙内都校,掌管他部下兵马。到皇室军队不得取胜时,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您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韦昭度迟疑未决。一天,王建暗地里叫军士在行府门外抓住韦昭度的心腹官吏,把他斫成肉块吃掉,王建慢慢启发韦昭度说:“是因为军士没有粮食,才至于这样了!”韦昭度大为惊骇,于是留下符节交给王建,当天就向东返回朝廷。一个多月后,陈敬瑄打开城门迎接王建,将蜀帅职位让给他,王建于是自称为留后,上表陈述这件事。调陈敬瑄到雅州安置,当陈敬瑄上路后,王建令人将他杀死在路上。

   王建疑心特重而又足智多谋,难以测知他的心意。已经拥有了蜀地,还想图谋东川。大顺末年,王建出兵进攻梓州,从此军势更加强盛。天复初年,王建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凤翔李茂贞的罪状,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并要李茂贞坚守城墙不要妥协,答应出兵奔赴支援,于是分别命令各路军队攻占兴元。到梁太祖解除对凤翔的包围时,李茂贞的山南各州都被王建占有。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当梁太祖建国时,蜀人请王建仿照刘备的先例,王建便在成都自称为蜀国皇帝,改年号叫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岁去世。

7.1.C; 2.B; 3.C; 4.①魏博六个州是称霸称王的地方,不应分割出来显示弱小,希望给我河南一个镇,能够自己去攻占它。

你对朝廷竭尽忠心,诛杀反叛人的家属,谁敢不从命!应当分派兵力守城,以便预防外面的事变,符习的家属不值得担心。

解析:1.“臣世家赵”“念卒无益短语不能分开,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不断句更顺畅。

2.“拜不表示官职的提升,只表示调动官职。

3.符习不是因为唐明宗军队打了败战而犹豫不决,而是因为唐明宗起兵名义不正而犹豫不决。

4.参考译文:

   符习,赵州昭庆人。年少时在赵王王镕部下担任军校,从晋去救赵,并在柏乡击破梁军后,赵王常常派符习出兵跟随晋军作战。晋军屯兵德胜,张文礼杀赵王王镕,上书庄宗,请求让符习回到赵国。庄宗让他回去,符习大哭说:“臣世代居赵,受赵王大恩,赵王曾赐剑给我,希望我替他效力,现在听说赵王死了,想用剑自杀,转念一想最终没有好处,请求进攻赵,活捉奸贼为王报冤。庄宗感动,就派阎宝、史建瑭等帮助符习讨伐张文礼,任命符习为镇州兵马留后。符习攻张文礼不下,庄宗又派别的将领击败张文礼。任符习为成德军节度使,符习推辞不敢接受,又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任命符习为节度使,符习推辞说:“魏博六州是称霸称王的地方,不应分割出来显示弱小,希望给我河南一个镇,能够自己去攻占它。即任命符习为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符习也没有去攻取。

   赵在礼作乱,派符习率镇兵讨伐。符习还未到魏,明宗兵变,符习不敢进兵。明宗派人去招降他,符习在胙县见到明宗,认为明宗兵变不正当,所以去留之意未定,霍彦威哄骗他说:“主上要杀的人有十人,你排第四,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符习才下定跟随明宗的决心。平卢监军杨希望听说符习被明宗召去,就用兵包围符习的家眷,准备杀掉他们。指挥使王公俨素来是杨希望最相信的人,欺骗杨希望说:“你对朝廷竭尽忠心,诛杀反叛人的家属,谁敢不从命!应当分派兵力守城,以便预防外面的事变,符习的家属不值得担心。杨希望相信了,就全把兵分去守城,王公俨趁机擒住杨希望杀死他,符习的家属因此得以免死。但王公俨扬言说青州人不喜欢符习管制得严厉躁急,不愿意符习再回来,因此自求当节度使。明宗用房知温代替符习镇守平卢,授王公俨登州刺史。公俨迟迟不肯听从命令,房知温将他擒住杀掉。符习再次镇守天平,后调任镇守宣武。

   符习一向不被安重诲喜欢,巴结安重诲的人上奏说符习对汴州人征收重税,符习就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辞官退休,回归昭庆老家,明宗任命他的儿子令谦为赵州刺史来奉养他。符习因为无罪失去官职,心情郁闷,纵情游猎豪饮来自我消遣。过了一年多,中风而死。被追赠为太师。

8.1.D; 2.C; 3.B; 4.(1)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被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得分点:“版”“隐漏”“)

(2)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解析:1.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2.,草席;,土块。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所以,苫块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服阙:指服丧期满。

3.“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4.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被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李孟坚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李孟坚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近年来盐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对它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聚集多了就按时收购它,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认为)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皇上意志坚决、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9.1.C; 2.D; 3.A; 4.(1)有我们在,谁敢不听从!只是担心不告诉太后就立新皇,可能为国家招致祸端。

(2)况且耶律李胡残酷暴虐,路人皆知,如果真的继承帝位,将置社稷于何地?

解析:1.“既长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应在后停顿,排除B;“寡言笑”“重然诺是对称句式,排除A;“世宗在藩邸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应停顿,排除D项。

2.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3.不是耶律安抟,是其父耶律迭里。

4.(1)关键词:我辈,我们;,只是,表轻微转折;,告诉,报告;启衅,招致祸端或事端。

(2)关键词:行路,行路之人,路人;,表假设,如果,假如;,继承。 “如……句式,……怎么样

[参考译文】

   耶律安抟,曾祖父耶律岩木,是玄祖的长子;祖父耶律楚不鲁,是本部夷离堇父亲耶律迭里,幼年时多病,神册六年,耶律迭里任惕隐,随从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党项立有战功。天赞三年,任南院夷离堇,征讨渤海,进攻忽汗城,俘虏和斩首的敌人特别多。太祖崩逝,淳钦皇后行使皇帝权力,想让大元帅继位。耶律迭里进言说:“帝位应该优先由嫡长子继承;现在东丹王到朝里了,应当立他。因此忤逆了皇后旨意。(皇后)诏令将他下狱,加以炮烙之刑,他拒不认罪, (皇后)杀了他,抄没全家。

   耶律安抟从幼年起就像个成年人,服父丧时,悲恸哀绝,伤毀身体,超过了常礼,见到的人都哀怜他。成年之后,很少言笑,看重对他人的承诺,行为举止遵守规范,事奉母亲极其孝顺。因为父亲死于强加之罪,一直不能下葬,所以对于宴饮逐欢之事一概不参与。世宗在藩邸时,对他给以特别的怜悯存恤,耶律安抟暗地里也与世宗交好。

   太宗讨伐晋国扫来,到栾城而崩逝,各位将领想要扶立世宗,因耶律李胡和寿安王在朝中,犹豫不决。当时耶律安抟掌管宿卫,世宗暗里召见他询问计策。耶律安抟说:“大王您聪明安稳宽厚仁爱,又是人皇王的嫡长子;先帝尽管有寿安王为嗣,然而天下人心多归于大王。现下如不能当机立断,将后悔莫及。适逢有人从京师前来,耶律安抟便诈称耶律李胡已死并传报于军中,大家都信以为真。于是耶律安抟到北、南院二大王处商议这件事。北院大王耶律法听说,便赶紧站起来说道:“我二人正商议此事。先帝曾想将永康王立为太子, 今日之事,有我们在,谁敢不听从!只是担心不告诉太后就立新皇, 可能为国家招致祸端。耶律安抟回答说:“大王既然知道先帝想立永康王为太子,况且永康王贤明,人心乐于归附,现在天下刚刚平定, 稍稍滞缓一下,则大事去矣。如果告知太后,必定是立耶律李胡。况且耶律李胡残酷暴虐,路人皆知,如果真的继承帝位,将置社稷于何地? ”南院大王耶律吼说:“这话太对了。我决定了 !”于是整顿军队, 召集各位将领在太宗灵柩前拥立世宗即帝位。

   世宗即位,把耶律安抟当作心腹,让他总管宿卫。等到设置北院枢密使,皇上下令由耶律安抟担任,宠信任用无以复加,大事都由他参与决断。 然而(耶律安抟)性情过于宽和,处理事务按照草率简略的原则,对于强横狡猾之辈恣意妄为的举动不能禁止。天禄末年,耶律察割率兵进犯御帐, (耶律安抟)都不能征讨他,因此内外官员都责备他。穆宗即位,因为拥立世宗的缘故,(耶律安抟)不再得到任用。

10.1.A; 2.C; 3.C; 4.(1)因此庞迪用几千骑兵分门突然出击,于是打败了夏军,斩首五百,俘获很多军用物资及羊马。

(2)庞迪经历三次考核都没变动职位,因为治政闻名,金熙宗皇帝下诏褒奖他,西人以此为荣。

解析:2.,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凭借庞迪的力量,根据文意,应该是灾民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各得其所

4.

   庞迪,字仲由,延安人。他少年时风流倜傥,喜读兵书,熟悉骑马射箭,学习推步孤虚之术,但没有地方效力。他应召从军,属于泾原路第三副将,由于破敌有功,被授予保义郎。他曾经同一百多骑兵在山谷中行走,遇到几千夏国人,同行都害怕请求避开夏国人,庞迪于是骑马冲犯夏国人的队伍,敌人披靡而逃,他身受重伤,而神色自若,军队也毫无损失而归。庞迪从此出名,升为正将。

   伪齐国建立,泾原路经略使张中孚推荐庞迪暂代知怀德军,兼沿边安抚使。夏国人集中五万军队逼迫怀德城,庞迪开城门等待,夏国军队不敢进城。因此庞迪用几千骑兵分门突然出击,于是打败了夏军,斩首五百,俘获很多军用物资及羊马。庞迪又打败关师古的军队,他被升为知泾州。庞迪还没到任,又改为知镇戎军,沿边安抚使。不久他暂代淮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共控制沂、密、淮阳,并暂兼知沂州。庞迪父亲去世,他辞官服孝。齐国被废除,庞迪改任华州防御使。不久,军队发生叛乱,他被拘捕山中。尔后叛军后悔说:你为政一向和善,岂能劫持污辱。于是把庞迪放了回去,他又领华州事。

   天眷元年(1138),庞迪被任命为永兴军路兵马都总管兼知京兆府,调任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陕右大饥荒,人民四处逃荒,庞迪开渠灌溉田地,逃荒百姓得到了食物,居民凭借自己的力量,各得其所,郡人立碑纪念他的政绩。官职制度实行后,吏部以武功大夫、博州团练使特授予他定远大将军。皇统七年(1147),庞迪被任命为庆阳尹。庞迪经历三次考核都没变动职位,因为治政闻名,金熙宗皇帝下诏褒奖他,西人以此为荣。正隆元年(1156),庞迪升为凤翔尹,他屡次上奏章请求退隐,没有被允许。

   海陵皇帝南伐,征收繁多且紧急,官吏因此邪恶收取,富人贿赂以免,穷人越发破产贫困。庞迪尽召百姓让他们共议征收增减,不加责罚而平均分配劳役,百姓拍手称快。正隆五年(1160),庞迪调任汾阳军节度使。大定初年,庞迪又任临洮尹,升南京路都转运使,他因为减少劳役节约开支,廉洁为政,河南境内都称赞他。庞迪调任绛阳军节度使。庞迪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岁。

   庞迪性格忠孝,他父亲生病,医药无效,庞迪仰天哭泣祈祷,割自己大腿肉做羹给他父亲吃,其父病因此康复。庞迪与弟兄分家财,他的家财全部给弟兄,一点不要。官爵的荫恩,他首先给各个侄子。他病情严重后,沐浴穿上官服而死。

11.1.D; 2.B; 3.A; 4.(1)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

(2)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这段话是说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中丞和尚”“妇人”“县官屋”“起宗,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是动词,宾语是县官屋,不报是说前面弹劾的内容没有得到批复,故应在县官屋不报之间断开,这就排除AB两项;“久之意思是很久,是说跽辩很久,二者不能断开,敕令起的主语应是皇帝,起宗应是不起的主语,敕令起起宗不起是两个各自完整的句子,应该分开,这就排除C,故选D项。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东宫……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错误,选项举例错误,因为只在汉代有这种说法,东宫太后也不是东宫可以指代。故选B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秦起宗……创立蒙古学……”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年十七,会立蒙古学,蒙古学是蒙古语学校,而且也不是秦起宗创立。故选A项。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有时;“有司,有关官员;“抑,压制;两个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微行,微服私访;“得实活用为名词,实情;“以为,认为。第二句中,,本来;“我素农家是判断句;“安,安于;“务,追求;“庶,希望;“使,;“化,改变,,代词,代这种风气。

   秦起宗字元卿,祖籍上党,后迁居广平洺水县。秦起宗生长在军队中,读书无法得到纸,其父削柳木为片,写好后教他;能背诵后,削去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会,被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惜他的才能,升任他为尚书省译史。元仁宗即位,他又转迁任中书省译史,屡次升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奏说:“东宫的属吏,辅佐引导道德信义(是职责),财物不是(应该)管理的。朝廷认为他是正确的。又升任南台御史。

   建康(南京)是多水的地方,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元文宗即位,命令威顺王征讨贵州苗族八番。这个时候,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囊加台造反没有平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亲王不能离开湖广远去,极力阻止了这件事。等到威顺王入朝谒见,文宗对他说:“征讨八番的行动,要不是秦元卿,几乎失策。 朝廷议论让秦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文宗提笔改正起宗,皇帝对他的关注达到如此程度。授上书省御史,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第二天,立太子,有赦免命令, 秦起宗又上奏:“不处罚和尚,不能正国法。和尚服罪。皇帝说:“做御史,应该像这样。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卜咱耳,曾与父亲的妾私奔,其父气死,使天常混乱,(最后)被流放到岭南。从此,畅所欲言,无一点忌讳, 都被听从并予采用。升迁都漕运使,皇帝召他来,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总管,到任之日,(当地)官吏举行宴会,非常丰盛,秦起宗询问费用由谁出,小吏不敢隐瞒,:“从百姓借取。 于是马上让他们还回去,桌子上的东西够吃就行了。从此,官员和下属有宴饮集会,使礼完备就行了(停止)。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居位一年, 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身份)退休,又过了一年,去世,谥号昭肃。

12.1.B; 2.C; 3.A; 4. (1)成祖大怒,要斩了他。众将帅都叩头求情,才免了他的罪。渡过长江后登记功劳,因前面的罪而不给他加封。

(2)刘江审度地形要势,请求在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构筑城堡,设立烽火台,以整齐严明的军队等待倭寇。

解析:1.原文标点: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2.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没有用天干表示。

3.选项说杨文上当后,刘荣半路折回,与原文不符。刘荣扬言回北平,走了二十几里后就折回,以逸待劳。

4. 【译文】

   刘荣,宿迁人。起初冒用父亲的名叫江。跟随魏国公徐达在灰山、黑松林作战。后来任总旗,在燕王的宅邸做事。他身材高大而多有智谋,成祖很器重他,授予他密云卫百户之职。他跟随燕王起兵做前锋,多次立下战功。攻取山东时,与朱荣一起率领精锐骑兵三千名,夜晚在滑口袭击南方军队,斩杀数千人,获得三千匹马,擒获都指挥唐礼等人。战滹沱河时,他夺取浮桥,占领馆陶、曹州,缴获很多。撤回军队救援北平时,在平村击败平安的军队。杨文率辽东军包围永平,刘江前往救援,杨文领兵退走。刘江扬言要回北平,走了二十余里后,收起铠甲连夜潜入永平城。杨文听说刘江走了,又来攻打永平。刘江突然冲出发动袭击,大败杨文的部队。

   当时南军驻扎在宿州,积蓄粮食作持久打算。成祖很担心,商议决定断绝敌人的运粮通道,命刘江率三千人前往,但刘江拖拖拉拉地不出发。成祖大怒,要斩了他。众将帅都叩头求情,才免了他的罪。渡过长江后登记功劳,因前面的罪而不给他加封。永乐八年随从皇上北征,以游击将军身份督率前哨军。在靖虏镇击败阿鲁台。回师时他殿后,就在军中晋升为左都督,派去镇守辽东。敌人混进来杀死官军。皇上大怒,下令斩了刘江,过后又宽恕了他。

   倭寇多次在海上劫掠,向北抵达辽东,向南到达浙江、福建,沿海各州县多遭到侵害。刘江审度地形要势,请求在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构筑城堡,设立烽火台,以整齐严明的军队等待倭寇。十七年六月,瞭望的人说东南海岛上举起了火。刘江急忙领兵赶赴望海埚上。倭寇的三十余艘船抵达,停泊在马雄岛,登岸奔向望海埚。刘江依山埋设伏兵,另遣将领断其归路,以步兵迎战,假装退却。贼人进入埋伏地区,大炮轰击伏兵跃起,从辰时战到酉时,大败贼寇。贼寇逃到樱桃园的空堡中,刘江放开西边的包围让他们逃走,然后分两路夹击,将他们全部歼灭,斩杀一千余首,生擒一百三十人。从此倭寇受到严重打击,不敢再进入辽东。诏令封他为广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给予世袭诰券,这时开始改名为荣。不久派他回到镇守之地。第二年四月他去世。赠侯爵,谥号忠武

13.1.C; 2.B; 3.B; 4.①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

皇上因为信的语言戆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

解析:2.书院是古时私人或官府所设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3.洪亮吉被迫回家在前,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在后。

4.

【参考译文】

   洪亮吉,字稚存,是江苏阳湖人。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读书用功,侍奉寡居的母亲很孝顺。乾隆五十五年,洪亮吉考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洪亮吉被任命为贵州学政,贵州地处偏僻,缺少书籍,洪亮吉购买经、史、通典、文选等放置在各府书院,贵州地方的学士才开始研究经史。洪亮吉任满回到京城后,进入上书房值班。嘉庆三年,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

   大学士硃珪上书皇帝启用洪亮吉,洪亮吉任职后,参与编修清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完成后,洪亮吉心中有不满意之处。在准备告辞归家时,洪亮吉上书军机王大臣谈论时事,大致说:“当今天子追求治理天下的心思十分着急啊,天下民众盼望治理的心思更加急迫啊,然而社会治理情况之所以未有转变的原因,推究其中原因,大致有几点。我认为要励精图治,应当真正效法祖宗当初为政的辛勤传统,然而可惜还没有完全效法到;在用人行政方面,应当彻底改变权臣当政之时的状况,然而可惜还没完全改变。社会风气一天天卑劣低下,赏罚不严明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言路好像通畅却并未通畅,官场治理想肃清弊端却未肃清弊端。现在一方面处事太松缓,因为争权和私利的蒙蔽,处理事情不公平的情况,不知道共有多少啊。上千件事中,没有一两件能够上传给皇帝;即使那些能上传给皇帝的,也未必能够有施行的。另一方面没有完备集思广益的方法。一般说来,集思广益是为了担心一个人的听闻有限,必须广泛地收集采纳情况,也许这样就不会出现失误之事。我斗胆请求从现在起皇帝凡是召见大小官员,都应该询问其中的利弊情况,如果官员所说的可以采纳。就存于档案记录下来;如果这官员举荐的不是恰当的人,所说的不符合事实,就要处理他失言的罪过。

   洪亮吉的这封信写好后送到亲王手中,亲王把它交给皇上看,皇上因为信的语言戆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并且当着洪亮吉的面告诉大臣们不要对洪亮吉施加刑法,洪亮吉感动得痛苦流涕承认罪过。官员们准备对洪亮吉处以死罪,皇帝免去他的死刑发配到伊犁谪戍。第二年,京城发生旱灾,皇上祈祷上天下雨没有回应,就命令清理关在监狱的囚犯,释放哪些长久被关押的犯人。皇帝的诏书说:“判罪洪亮吉之后,在朝廷上敢谈论时事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人谈论,也只是谈论些官吏中经常发生的事,对于有关皇帝品德和民间利害的实情,却一个也没有谈论的。难道是因为洪亮吉获罪了,大家就封住嘴巴不再敢说话?我不能听见办错的事,再加上下面的情况又被蔽塞,这害处十分巨大啊。洪亮吉所说的,实在足以让我的内心丰富,所以我把它铭刻在座位右边,时常观览,提醒我勤于政务、远离奸佞,让我时时警惕反省。现在我特意向大家宣示洪亮吉的原稿,让朝廷内外的官员知道我并不是拒绝谏言粉饰过错的君主,实在是一个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官员们碰到我这样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却不同他谈论,就辜负了我追求天下大治的苦心。并且马上传令释放洪亮吉回到原籍。洪亮吉到达谪戍之地刚一百天就被赦免回家。十年之后,在家中去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6a672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5.html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8)文言文阅读 二十四史选篇2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