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11 09:01: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查字典,给课后生字注音。

2、成语积累: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

3、读顺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掌握资料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新授环节】

一、导入:

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也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的坚韧,今天,让我们跟随大作家茅盾,去领略他笔下白杨树的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来引出本文将要学习的白杨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深层次研读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

1、简单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重点字词: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2、了解作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释题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4、师: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勾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生: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师: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刚刚找出的语句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是?

生:不平凡 (板书)

师:可见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文章的结构线索。那么,白杨树是不平凡体现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文快速阅读,提取有效的信息,并能够引导学生快速掌握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生:第五段。

3、研读课文

1、接下来,我们从第五段中找一找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外部形态(干、枝、叶、皮)内在气质

师:找的非常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在朗读这一段的时候应该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读的时候要有激情、积极向上、铿锵有力

2、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哪里?

生:西北高原

师:西北高原的环境怎样?

生: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伟、单调

师:作者之所以写西北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衬托白杨傲然挺立的形象。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

生:不是

师:哪里知道不是?

生:第七段。四个反问句回答了刚刚的问题。

师:找的非常对。那反问句之前写的什么内容?自己先读一遍。

生:既有白杨树的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师:作者是想赞美白杨树的,在赞美之前先否定,这种写作手法是?

生:欲扬先抑

师:非常好。七年级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这种写法。读一部分语速要稍缓,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师:接着用四个反问句回答了刚刚的问题,不仅仅是在赞美白杨,还有象征意义。

生:“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 “难道” 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 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师: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连用四个反问,气势恢宏,朗读的时候也要语速渐快,语调渐高。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朗读,通过高声朗读,有利于学生体会那种顽强不屈、力争上游的豪迈与激情。)

4、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及人,这其实和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出示课件。

5、第八段以抒情议论的笔调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主题。

6、作者在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曾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四、拓展延伸

本文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那么,作者是怎样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运用了写作手法是象征。具体分析并解释象征的内涵及作用。

当堂小练习:选取一种你喜爱的事物,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象征手法。

(设计意图:学习并会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既是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考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不平凡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的语文学习,逐渐熟悉了初中语文教学,在语文学习的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也存在问题:

1、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本文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对于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的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3、文本方面:本文思想内容深刻丰富,谋篇布局苦心经营,抒情方式灵活多变,用词造句精致讲究,是一篇散文精品,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但是学生所处的时代与作者相距甚远,再加上初中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对于文章所要歌颂的情感不能做到深入理解。

效果分析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年级册第单元的第文。

本单元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阅读本单元散文,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语言大气磅礴,其中所蕴含的情感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就此提出如下要求: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写于1941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借以赞美西北高原的白杨树,从而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这同时也是本篇文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测评练习

一、下列词语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锤练  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妙手偶得 

B. 潜滋暗长  恹(yān)恹欲睡   旁逸斜出  

C. 晕(yùn)圈   虬(qiú)枝   伟岸   宛然 

D. 纵横决荡  楠(nán)木   秀颀(qí) 主宰

2、阅读《白杨礼赞》选段。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 

3.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           ”,这样对比的作用是:欲扬先抑,否定了“          ”,肯定了“             ”,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 

4.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5.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教学反思

1、《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读。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叩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学时,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朗读。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给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情感气氛,而且又变换了朗读方式,既使学生有新鲜感,又使学生与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然而,在教学概括白杨的特点时,我又不知不觉得牵引在学生朝我心中的标准答案靠拢,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朗读,它语言精准,文质兼美,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其魅力经久不衰,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蕴含的激情与豪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

这篇文章大气磅礴,一气呵成,从环境、外形等方面礼赞白杨,其实更主要的是赞美白杨树的精神,这种精神正象征着广大的北方农民,象征着面对日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军民,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比、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和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有: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04563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98.html

《初中语文 -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