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2610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3期 2006年9月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WENSHAN TEACHERS CO眦GE Vo1.19 No.3 Sep.2006 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 周 红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彝族火把节影响广泛,历久不衰,家喻户晓。它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彝族丰富多 彩的文化习俗;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起源;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K892.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3303(2006)03—0014—04 火把节是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时间一般在六月 二十四日前后几天。在彝区,火把节家喻户晓,极为 隆重。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祟除邪是火把节的重 要民俗内容。多年来,有关介绍彝族火把节的文章不 少,但涉及火把节起源及其文化内涵的不多,或不甚 火把节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原始崇 拜,至今仍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1)以火占色,祈 年丰收。这方面古籍记载较早,明李中溪《云南通 志》载:“六月二十五日,采松明为火炬,照田亩, 以火色占农。”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六 月)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间,和以草杆焚之, 以祈丰年。”节日期间,有的彝区要阖村杀猪宰牛祭 深人。对此,本文拟作一初步探讨。 关于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及传说 光绪《昆明县志》记载:“汉之时有夷妇阿南, 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 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一云南诏皮罗阁 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地,邓赕诏 神,有的地方每一彝户要抱一只鸡到田地里去祭“田 公地母”;凉山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 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必须先杀一只鸡祭祀祖先,饭 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若干苦蒿秆扎 成的火把,从屋子的上方顺墙壁照亮每一个角落,口 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利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 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乃以铁钏约夫臂,既 往,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罗阁闻其贤欲 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路南彝族有这样的传说:以前有个无恶不作的土 司,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勇敢 的牧羊人扎卡,串连了九十九个村寨的人,准备攻打 土司建在山上的城堡。扎卡教人民把羊关在羊厩里, 只喂水,不给草吃。七天七夜以后,攻打城堡的时间 到了,农民在每只羊角上绑上火把,打开羊厩,擂动 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羊圈、牛圈,最后加人 村寨的火把行列。(2)祈祷除病免灾,驱逐晦气。彝 民认为火炬可以驱灾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还要挨家 挨户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人们谓此为“送 祟”。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民间有各种生动、美丽的传 说。各传说就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镶嵌在彝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回音壁上,光彩夺目。其中彝区有一个最为 战鼓,驱羊前进。饥饿的羊群借助火光向山上猛冲, 土司见城堡外一片火海,惊慌失措,起义农民一鼓作 气攻下了城堡。…从这以后,彝族人民每年在这一天 欢度火把节,相传至今。 在火把节盛行的武定、禄劝彝区,有的彝民说: “过火把节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有的说:“不玩火 把,庄稼就会被火烧焦,耍火把可将地下的火种引出 来。”有的说:“耍火把是为扑灭秧苗的病虫害。” 典型的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斯热阿比, 奉天王之命,经常到人间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激起 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人们推举英雄阿提 拉巴领着大家同凶神作战。他们点燃千万支火把,把 通天梯烧毁,断了斯热阿比的退路,经过九天九夜的 战斗,终于杀死了凶神。凶神被杀死的消息传到了天 庭,天王大怒,立即撒下“天虫”千千万万,意欲吃 [收稿日期]2006—06一o5 [作者简介]周红(1978一),女,云南禄丰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民族文化研究。 1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9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 绝庄稼,把人民饿死。此时是彝历“虎月”(农历七 月),正是洋芋结薯、玉米抽穗的时候。铺天盖地的 “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庄稼毁于一旦。这时彝 族人聚集于山头决定“举火把,烧天虫”。于是不分 男女老少,人人举火把,三天三夜烧死成千上万的 “天虫”,保住了庄稼。可是还有一部分未烧死的天 虫,钻进了地下,到第二年“虎月”又钻出来吃庄 稼,因此彝族人民又举起火把烧害虫……害虫烧不 完,火把举不尽,这样一年一年地传下来,便成了火 把节。[ 禄丰高峰彝族也有关于“火把节”的民间传说, 其内容是举起火把,烧死害虫,祈求丰收。每年农历 六月正是稻谷抽穗、玉米开花的季节,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日之前,人们把当地称为“火把树”的乔木砍下 来,用刀把一头劈成数瓣,然后把松香烧化淋在上 面,准备好了火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就集中 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一般是在土主庙里),什么时候 出发、什么时候结束以及火把队伍行走的路线,都由 当地推举出来的头领统一安排。在“火把队”出发之 前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待时间到了,全村男女老少都 高举火把,顺着预定路线奔跑。人们一边跑,一边大 声地念着祭经,祭经的内容大多是消灭害虫,谷物丰 收,如:“田头雀莫来,田头雀来格,扭烂雀子嘴; 田尾鼠莫来,田尾鼠来格,敲断鼠牙齿;谷丛虫莫 钻,谷丛虫钻格,举起火把来,虫遇火把死,谷粒净 又净,谷粒饱又饱;银亮小镰刀,开镰割谷子……” 等等。田埂上“火把队”像一条蜿蜒爬行的蛇,火把 照亮了整个田野,吼声震动天地,气势非常宏大。人 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驱赶害虫,祈求丰收,这也就 是传说中的“火把节”,现在这种“火把节”已很少 见了。[。] 二、关于彝族火把节的文献记载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之有文字记 载,最早应是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每岁以腊月二 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之上冢礼。六月二十四日,通夕 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之,相烧为戏,谓 之驱禳。”火把节之盛,应在明、清之际。清代,乾 隆《开化府志》卷九:倮倮“其六月廿四日夜,村寨 田宅,悉燃火炬,名日火把节,脍生肉食之,以此为 献岁。”清乾隆年间吴大勋《滇南闻见录》“火把节” 条云:“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每家具木柴几许门 首,各自点亮,又皆手擎一枝,游行聚于一处,群相 欢笑,衙门中亦办送。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 间,加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通宵皆然,而迤西尤 盛。昔闻南诏并五诏,诱至一家,围而焚之,乃二十 四日也。内有一诏,其妻劝勿赴,不听,濒行,妻以 手镯令佩之,及罹于难。其妻往寻其尸,以镯为认。 因得于众尸中。夷人哀之。每岁届期,集火把以吊 之。遂成俗,历久反为欢乐事。正如端阳角黍,竞渡 之举也。” 。 火把节,有的称星回节。康熙《楚雄府志》:白、 黑倮倮“星回节列炬吹笙,跌坐以歌和之,饮酒为 乐。”许实《禄劝县志·风土志》载:“六月二十四 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 汉人之星回于天而除夕也;会饮至于旬余不息,犹汉 人之春宴相聚也。儿童执火炬,屑松脂杂煤,衽而撷 之,见尊者叩首,举燎逼裙,洒松煤燎之火,火焰满 身,谓之‘福’……男女齐会,四面绕坐,脍生肉, 饮酒,歌舞杂沓以趁盛节。” 《牟定县志》“风俗” 载:“六月二十四星回节谓之火把节,研松为燎,高 丈余,入夜炮之村落,用于照田祈年,似炬之明暗占 岁之丰歉。街市儿童扬松脂未互相烧洒为戏,比户剁 牲饮酒。”《南安州志》“风俗志”记载:“六月二十 四日束松为燎朵,草花高丈余燃之,杀牲祭祖,老少 围坐火,食肉饮酒。自官署以及乡村田野皆燃,谓之 火把节,又谓星回节。”隆庆《楚雄县志》 “祭礼” 载: “六月二十四日为星回节,燃松炬照室及田间, 每田水口,每荞地一处各杀一鸡以祈丰收。”L  火把节的内容是以照岁而祈丰年。《昆明县志》 云:“六月二十四、五日,斫松为燎,高丈馀,入夜 争燃之。村落用以照田,以炬之明暗,占岁丰歉。” 袁嘉谷《石屏县志》卷一云:“六月二十五日,四野 松炬烛天,占岁之丰凶,明则稔,暗则灾;幼者各燃 松炬相斗,以胜负卜村之丰凶。” 《禄劝县志》云: “携照田塍,云可避虫。”《大理县志》:“倒树当门 卧,男妇撩衣跨火过,群相贺日:‘灾星除矣,秽气 解矣’。” 火把节之所以能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必然有其 伦理道德的社会价值。火把节倡扬忠爱、追求光明, 正如许印芳《星回节考》所云:“火把之兴,原于服 忠武之威,表贞烈之德;历久不废,而逐疫、祈年、 祭先、讲武诸事,乘乎其间。” 另外,描写火把节的诗歌也较多。《云南图经志》 卷七:“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杂莲 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杨慎:“松炬荧荧宵作 午,星回令节传今古。”又《星回节》:“忽见庭花折 刺桐,故园珍树几燃红,年年六月星回节,长在天涯 客路中。”张汉《星回节诗》:“匝地散流星,缘树燎 椽烛;是日迎武乡,宵光耀人目。髡濮古遗封,今日 沿成俗。……”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红: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 民国《西昌县志》卷十二:“阴历季夏六月二十 选一棵松柱,并用松枝和干柴层层围成一个巨大的宝 四日,为倮族火把节。火把者,松柴细竹野蒿所制之 塔式火把,上面插花挂果,有的还插着写有“五谷丰 火炬也。大者粗数围,长数尺,或及丈,植地上,小 登”、“人畜平安”等字样的红绿彩旗。晚饭后,锣 者可以手执之。倮夷于此节,每村共醵金购老牛一, 于先一日夜半椎杀之,椎时每家出小火把一环围吼。 至过节日烹其牛,合村聚宴,吹箫管,弹耳琴,唱歌 跳舞为乐,谓之跳锅庄,日夕每家出大火把一,植门 声、号声一响,男女老幼便端着米酒、炒豆等食品汇 集广场,大家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 光焰冲天。老人们举杯畅饮,谈古论今;年轻人围着 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尽兴欢乐。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祭神祭天、祈年丰 外燃之,另执较小者,行绕所耕种之田地间,且行且 舞,以祈丰年。至第三日,则扫集火把之炭渣,以酒 收、送邪恶为主要风俗内容。近年来,随着傩文化研 肉远送之,大抵过年则一家自宴,过节则一村合 宴焉。” 民国《马关县志》卷二:倮倮“夏历六月二十四 为火把节,是夜燃火炬,击羊皮鼓,绕行田亩以及园 圃、果树,谓光照所及,则收获丰而虫害少。照毕陈 酒脯,集男女行歌互答,进酒为欢”。民国《思茅县 地志》:“……倮倮等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度岁,杀猪宰 牛,男女杂处,携手成围,吹笙跳舞,名为跳笙,以 尽欢乐。” 。 三、彝族火把节反映的文化内涵 1.火把节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 彝族史诗《梅葛》说:“地上没有火,天上龙王 想办法,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 火。”火与彝族生产、生活的关系极大,特别是彝族 大部分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刀耕火种,防寒和御兽都 离不开火。如防止野兽糟蹋庄稼,常常是晚上在庄稼 旁燃起大火吓唬野兽,所以在彝族文化中强烈地表现 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这种现象表现在过火把节、祭 祀火、火禁忌等行为上。【 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在 逐步提高。彝族人民已认识到火是可为人类服务的, 并成了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因而对火 怀着感激之情并加以崇拜。但是,火也是一把双刃 剑,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难和 损失,因而人们一方面在使用火,一方面也在思索: 如何去尊重它,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该怎样做才 不会触犯它,不使它发怒,不给人类带来灾难。这样 来,火一下子从一个实体的自然物,变成了似乎像 人一样是由其思想和感情来支配行动的“灵”物了。 他们认为凡是火所做的好事和坏事,都是火的“灵” 在起作用,火具有博大的威力,甚至认为火是人类无 法抗拒的,所以用火驱鬼除邪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2.火把节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集中在火把节期间进 行,使彝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得到了集中展示。在许多 彝区,火把节期间,家家门前都要竖一个火把。通常 】6 究的兴起,云南省禄丰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也受到学 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交通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很少 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全乡大部分的彝族,仍过着一种 原始、古朴而又神秘的生活。高峰乡的火把节内容丰 富、系统严谨、保存完整,最具特色的是该村的祭祀 民俗活动,也就是傩仪驱鬼。大、小花箐村的火把节 包括祭祖、开光、祭天、耍火把、避邪驱鬼、送火把 等六个部分。其中歌舞自始至终穿插在内。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许多彝区火把 节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它必将成 为更能反映文化习俗的重要节日。 3.火把节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火把节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它是 种不同于学校教育,又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教 育实践活动。集中的、系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虽然 能促进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但是无法顾及各民族传统 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族传统文化 的生命力。相对而言,在火把节期间都要举行歌舞竞 技比赛等活动,而在准备、表演、宣传的过程中,民 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达到了教育 功能,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 员中作为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过程。 彝族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 有飞石索、顶头、顶扁担、抢烧鸡、绵羊拉绳、武术 等项目。此外,还要举行摔跤、斗牛、跳乐等活动, 其中不乏教育意义。这些活动,不仅是维系民族共同 体的内在动因,而且在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 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和创造性,所以从文化 传承上来说,火把节是一种实际的、大众的、前进的 和有历史联系的社会教育活动。人们在游娱之中,借 助健、力、美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展现了一个人的 体魄、体力、气质、胆量与智慧等。 4.火把节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 火把节是一种由彝族先民创造,并不断传承到今 天的重要习俗,历史上,它是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9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 成部分,今天,它无疑已成了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资 源。在以民族文化为内涵,旅游业为依托的民族文化 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火把节在许多彝区以文化资源形 态,积极进入旅游业市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形式和 载体,促进了当地旅游业乃至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化资本”,并且与现代文化、市场经济有机地嵌合在 起,达到了“文化场域中的权利在经济场域中的价 值实现”,使火把节形成与政治、经济、娱乐、旅游 为一体的节日。 总之,火把节是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彝族 在楚雄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中, 大型演唱会——“祥和之夜”成了“火把节”的亮 点。其主题为和谐、祥和、欢乐、祝福,充分体现了 彝州各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整个火把节活动高潮 迭起、异彩纷呈。节日期间,国内外游客以及投资商 蜂拥而至,火把节成了吸引各方人士前来观光旅游和 洽谈贸易的盛大节日。 的盛大节日,它不仅负载着彝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 彝族的生活方式,拢聚着彝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而 且,随着时代发展、民族进步、不断传承与变迁,通 过与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融合,火把节已成为既适应 时代发展要求,又保持了民族特色的多功能节日。 [参考文献] [1]何琼.西部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 陇贤君.中国彝族通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社.1993. 实践证明,火把节是节日文化多文化质体的复合 体。在“节日”的环境里,火把节得以大规模全方位 的聚集与发散,并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作 为以传统节日原型的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火把节商 品交易会等各种活动,使节日文化紧密联系社会物质 [3]朱文旭.彝族火把节[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4] 白兴发.彝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商品大市场,使火把节的经济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 发挥。火把节已经从“民族文化资源”变成“民族文 A Brief Discussion on Torch Festival of the Yi people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u ZHOU Hong (Yunnan Instute of Natonaly Research,Yunnan Natonaes Universi,Kunming,Yunnan 650031-China) Abstract:Torch Fesval of he Yi peopl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wide infuence.Thi Festvalsuggesting fre wor. hip ad refectng rch ad colorful culural cusoms of Yi,functons to pass tradional culureeducate descendats a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s of cultural industr Key words:te Yi People;Torch Festva;orgin;culur connotatons 1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02bcb0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3.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