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传统村镇公共空间艺术及审美的历史演变与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8 20:06: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广府传统村镇公共空间艺术及审美的历史演变与传承研究作者:戚路辉唐韵诗罗瑜斌陈立新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35【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广府村镇公共空间在唐宋、明清以及近代三个主要时期的生活情景、文化特征、艺术特色与审美因素,从中总结广府公共空间审美从追求人地和谐的真美到注重社会传承的意美,最后到追求世俗享乐的物美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面对当今美丽乡村建设时应该从广府文化特色出发,摒弃奢华享乐的物质追求,结合真美意美,去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广府文化审美的空间形式。【关键词】广府传统村镇;公共空间;审美;传承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457201935-0001-003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01质朴而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域特色的村镇正逐步丧失自身的艺术价值与审美特色,沦为物质化的消费空间(邱正伦,2013)。随着三旧改造的推进,城乡更新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留地域历史特色,提升村镇空间艺术品质已成为一个摆在村镇发展面前的机遇与挑战,也是村镇管理从狭义的村镇建设管理向广义的公共艺术管理发展转型的迫切需求。1广府村镇公共空间本次研究的广府地域,主要指的是从文化视角下以广府(粤语)民系生活居住的地域i而非明代设立广州府的政治界域。广府民系主要指从中原向南迁入岭南地区的汉族,在与广府地区原有的百越人长期的融合中,逐渐形成的以粤语方言的汉族族群,并在唐宋年间定型,并经过多年发展,逐步覆盖以广州为中心,覆盖粤西的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珠海地区。村镇公共空间包含除居住空间外的公共场所与公共建筑,如街巷、戏台、祠堂、学堂以及山水村落环境,这即为村民的地域文化、习俗等活动提供公共场地,也是凝聚村落活力与对村民进行艺术熏陶的场所。2广府村镇公共空间艺术及审美的历史演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村镇研究时段主要为1940年以前,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梳理广府唐宋、明清与近代村镇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活场景、文化与公共空间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还原鲜活的生活场景的背景下,剖析不同历史时期村镇外部公共空间的组成要素、艺术特色与审美因素。2.1唐宋时期村镇公共空间艺术与审美特征2.1.1生活情景唐朝广府属于烟瘴之地人烟稀少,广州管县人口仅4万余户,北宋时期才达到14万户,到南宋才由于战乱大量北方人涌入,而达到51万户人口,此时90%是汉人,原来土著除部分退居山地,剩余也大部分汉化,随着人多耕地日渐减少以及南宋罗贵南迁事件,很多家族继续向南迁移。到宋末,海岸两侧经过唐宋时期沙土淤积,水岸线已经南移到顺德,村镇已出现田园吁陌,祠庙林立,村舍密聚的景象。2.1.2文化特征魏晋南北朝国事动乱,唯有岭南较为稳定,南下的移民带来北方文化,使得岭南与中原文化差距减少,隋唐时期村镇建设发展较大。这时广州已经有我国第一个海关——市舶使院,海上商贸不断,到了唐朝就已经是夜市生活热闹非凡,市井文化昌盛;此外,更是有道教启蒙大师葛洪、易学大师虞翻以及禅宗祖师达摩,儒家思想到了宋朝也得以推广,这些都奠定了广府文化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2.1.3艺术特色诗歌上,唐代张九龄将之前诗歌的华丽之风,带入清淡的意境;而宋朝儒家思想更奠定广府文化中长幼有序,重礼稳重的内在特色;宅府的选择被认为子孙兴旺的源泉,因此格外广府人的重视,盛行的宅邸风水学说,突出山水对住宅选址的重要性,将人与自然关系视为一体。2.1.4审美因素唐朝,广府村镇处于初步发展时期,物质的缺乏导致的质朴求真的审美特色,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天人合一适应自然的真美意境,发展出岭南典型村镇的梳式格局:南低北高的地形选择,为了迎接夏季东南风以及阻挡寒冷的北风,1-2米宽的窄巷主要是为了遮挡岭南烈日,形成冷巷,窄小的建筑内庭院也易于遮阳及形成拔风效应等务实的空间布局。这个时期追求居住环境适应自然,讲究求真、恬然的居住物质环境,真美成为这时期的审美特色。2.2明清时期村镇公共空间艺术与审美特征2.2.1生活情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明代初期,朝廷规定一般的民众只能在居室之中祭拜三代祖,而有官位的才可以祭拜四代祖。这个规定直到明代嘉靖十五年,朝廷同意功臣配享及令臣民得祭始祖立的家庙,并通过儒家大礼议的孝道加以推广,使得宗祠得以盛行。而沙田的开垦,虽然在明代开始,但大规模围垦还是在清代,到了中后期尤为显著,主要由于清朝康熙末年,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风行,甚至出现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热潮,使得粮食生产让位于甘蔗、茶叶、花木、水果等经济作物,农业商业化程度在江南州府中排名第一,甚至导致粮食无法自足,直至民国时期都时有粮荒现象。2.2.2文化特征广府的圩市发展也很迅速,在明万历年间就形成一定规模,到了清代圩市发展趋向于固定化与专业化,商业、丝绸产业尤为发达。在明清时期,由于时开时禁,以禁为主,甚至乾隆至道光年间,广州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唯一口岸,这更加促使广府地区对外海洋商贸经济的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地區。广府地区人口集聚增加,也进一步促进沙田的围垦;清朝康熙之后,广府人口更是急剧增加,导致村镇建设发展迅速;另外在与西方商业往来的同时,西方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使得广州成为西风东渐的要地,中国的审美情趣受到西方的影响。2.2.3艺术特色由于明清时期广府宗族文化盛行,因此宗祠成为公共空间组织的核心,随着宗族人口增加,又派生成为支系,最后形成连续层级的空间艺术。此外,由于广府地处亚热带地区,街道空间在明清时代就形成较稳定的街、坊、里三级空间格局,并且伴随河岸码头建设,用平行水道的主街以及垂直于水道的坊,最终形成利于通风排湿降温的外部空间效果。此时,广府文化兴起,地方性文人团体如南园诗社、江门心学等书院与学派兴起,标榜汉魏,力追三唐,尤重风骨”ii使得广府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影响全国的著名文化,这也导致重实用,轻享乐的公共空间艺术格局稳定下来,以至于后期享乐文化流行时,公共空间结构变化不大。2.2.4审美因素明清与唐宋时期的物质基础薄弱不同,由于民田的开采,广府一带特别是佛山、顺德等地区成了闻名的鱼米之乡,后面随着海洋商业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广府艺术无论是文学、织绣、陶瓷、建筑雕塑上都显示出精致、享乐的意向,特别是政府以宗族作为管理单位,宗族势力日益强盛,强调宗族整体利益的同时推动村镇空间自上而下的优化发展,村落空间格局与初唐时期散状空间格局明显不同,是宋朝梳式格局的延伸,特别随着人口增加,按照血缘宗亲关系,形成以宗室为核心,纵向严谨而横向街巷脉络,及随地形水势发展的村落空间格局。这个时期的审美从真美,到意美,即追求社会人伦的中承上启下(建宗祠立学堂)的秩序美,追求人伦协调的意美成为此时的审美特色。2.3近代村镇公共空间艺术与审美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ed07e9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0.html

《广府传统村镇公共空间艺术及审美的历史演变与传承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