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1-09-23 13:47: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等教育学

1、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学活动——高能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他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3、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能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5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6、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要坚持三个原则:

7、世界是最早成立的大学是意大利大学(学生型大学),成立于1088年。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同,巴黎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8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为主。

9、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是

10、中世纪大学的特征: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1、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的,分为两大类型:

12、洪堡大学的理念有:1、大学的2大学的核心是

13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的形成与发展。

14、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职能 发展为▲世界高等教育逐渐从

15、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1地区性2开放性3多功能性4灵活性5实践性

16、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

17、▲1、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2、在时,为在大众高等教育阶段,3、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18、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是:西周的

19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20、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五个方面:1、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21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2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23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形态。

24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251922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标志。

26、大学理念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及其所形成的

27、大学理念包括等成分。▲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28、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

291876年,宣告创立,这是,重视研究生教育、注重科学研究、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其基本的办学理念。

30是高考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31、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1、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2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3、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4、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32、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

33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的预期规定。

34、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 1、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

35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36、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37、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为主导。

38、用个人本位论取替社会本会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39,指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40是与人文主义教育止的观相对应的一种理论观点。科学主义是在人文主义的孕育下产生和发展的,

41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4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四个方面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和谐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自由发展。

4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44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4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的原则,将作为高等教育的终极追求。▲高等教育反对,加强教育▲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去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46、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47、高等教育对人起的作用是要促进发展,对所起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发展。

48、教育民主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教育平等和教育参与

49、高等教育三大职能:

50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看成自身的目的

51、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

52、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产生的。

53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

54、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是战国时期的

55、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始于

56,指培养之人的教育,而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是培养横向型人才。

57、专才教育,指培养对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知识面较窄的人才的教育。

58、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是人才的社会

▲西方传统大学观念源于古希腊的

591862年,政府颁布了《莫雷尔法案》。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方面发展。

60、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主要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61、美国学者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时,属英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时,属大众高等教育。

62、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一是,另一种是

63是指通过传授,引导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

64、科学教育包括的四个方面: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和科学教育。

65、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

66、人文教育的四个方面: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和人文教育。

67、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68是近代高等教育的源头,主要表现为:人文教育

69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

70、教育平等思想的最早提出是孔子和柏拉图。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柏拉图提出 :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

71、教育平等的主要表现:1、就学权利平等2、教育条件平等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

72、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效率优先,平等兼顾

73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

74、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的的发展水平2社会的3受教育者的

75、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761951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

77、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规定学位分三级。

78、按有的研究者的划分,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分为

79、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1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核的比重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化,于此相适应的事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80、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

8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而后者则称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

82、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 1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尤为典型。2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美国为该模式的典型。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分权制的代表有徳、日、英等国家。

83、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1以政府干预为主2以社会力量为主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

84、国家的宏观协调、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高校的自治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世界发达国际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

85、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一些学者通常将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即大陆模式、模式和国模式。

86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我国政府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者的领导体制。

87、目前我国高校现行领导体制,,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 2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3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

88,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89、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原则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3权利与权威相结合原则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原则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原则6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原则

90是指对高等教育中学术事务与活动的管理,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以实现高校的功能。

91是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教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学领域中的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92、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士安排等。

93是对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是与学校课程的整体运作过程相伴相生的系统工程。

94、一旦确立了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进行管理。

95、高: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高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高校科研服务于社会。

96、高等学校科学:科研规划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档案管理。

97:公平合理原则;形成特色原理;协调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98、教育评价分类。1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2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这是在教育活动进行中的评价);总结性评价。

99、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100、高等教育评价主体:校内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评价中介机构。

101、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合格评估;二是水平评估。

102、课程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

高等教育学论述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高等教育普及化。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50%,又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2、高等教育多样化。⑴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⑵高等教育的规模多样化。高⑶教育组织的多样化。⑷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⑸学生成分的多样化。3、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将日益广泛、频繁,国际性的或跨国建立的高等学校将成为普遍现象,各国相互承认学历,各国高等学校相互承认学分,一国学生可以自由地到他国或通过互联网学习他国高等学校的课程。4、高等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远化。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

2、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

答:大学理念是大学精神与大学传统的存在标志。现在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思想自由、文集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其确立是使大学免遭外界干扰而专注于自身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3、教授治校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其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作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其具体形式是、语言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它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

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答: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高等教育目的应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授单一的技能和造就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培养青年人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已的欲望。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倾向,会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祛除单纯以就业为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就应把塑造学生整全的素质、完备的能力、创造性的个性作为贯穿教育过程的核心目标,从而培养一批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完整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4、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结合实际)

答: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就具有的职能。中世纪大学即以培养人才为其唯一任务。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科学研究全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5、联系实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关系(整合和渠道)。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关联,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而这有整合的基础:1、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人是一种有精神生活的生命,这种精神生活的本性与方式之一,就是有“求真求知”的理性需要与能力,而“求真求知”这种需要与能力的实现,则意味着人在精神上的完善与进步,意味着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同时,从其人文意义上看,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还造成一种独特的人格气质,一种极负责的人文精神――不懈地探索真理、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当然,科学所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远远不止以上这些,科学精神也蕴含着人文内容。2、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实际与规范,人文提倡“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尊重客观,这和科学的求真相一致。因此,人文教育对人性的提升和心性的陶冶不能脱离客观物质世界,不能漠视社会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但都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是否能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这和科学精神的要求是相通的。

(二)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1、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2、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基础课和某些专业基础课中,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3、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6、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措施或注意问题。

答: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地方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提出妥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学校和专业,要养活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要加强对高等专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逐步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应切实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就业时间。制定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鼓励用人招聘高校毕业生,取消各种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政策,放开对吸收高校落户的限制规定,简化有关手续。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高校首先要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精神。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和危机意识,主动介入毕业生就业市场活动中去,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服务。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市场的竞争特点,需要每个就业者都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进入就业市场前,毕业生既要有充分的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同理也是从各方面完善自身,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答: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入,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首先是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高速公路、监督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特征。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考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省略,提高学校主动社会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势必要求高校面向社会来自我组织内部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以向社会提供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和科技产品。因此,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外在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8、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

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e9b7e981c758f5f61f6745.html

《2011年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