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2018-07-30 23:41: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最新版,包含名著导读和综合性学习教案)

1 

1课时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重点)

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

示例三: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示例四: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示例五:迎春图——这是一幅众人喜迎春天充满希望的画面可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

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

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2.作者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

明确:作者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目标导学三:拓展开放探究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示例一:不能调换作者大体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春天到来最先长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开放;按照生活常识先有风然后才有雨。有了以上四幅图的层层铺垫春到人欢才水到渠成。

示例二:可以调换应当先写春风再写春雨有了风的爱抚和雨的滋润草才能长势喜人花儿才能更加繁茂人们也才能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发的春天。(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三、板书设计

()盼春——东风报春

()绘春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春回大地 生机勃勃

()赞春——新、美、力

2课时

1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2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优美的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明确:(1)反复。如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盼望着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2)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3)比喻。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眼睛”“星星作比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

(4)排比。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加鲜明生动了。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朗润起来了起来了太阳的脸起来了。

赏析:朗润写春山光泽;用写春水涣涣;用写春日暖人。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赏析: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你的眼。

赏析:一个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的青。

3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有先后顺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娃娃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目标导学二:分析写景角度

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一句是从上描绘;第二句是从上描绘;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3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4作者绘春雨图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写法探究运用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示例: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就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顾忌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将士们一同开怀痛饮。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但我此刻却分明感受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不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攀登!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二、板书设计

优美的语言多样化的修辞

传神的词语

写景角度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多感官

2 济南的冬天

1课时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阳光、山、雪、水。

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

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济南的

冬天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

阳光下的老城——暖和安适

冬天的美景雪后的小山——秀美

冬天的水——暖、绿、亮冬天的

济南

2课时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修辞之美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2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明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明确: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明确: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目标导学二:品味用词之美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字?

明确: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你指出并具体分析。

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青黑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

目标导学三:领会情感之美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探究一: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探究二: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探究三: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目标导学四:写法探究运用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表现出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你借鉴本文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不少于300字。

示例:天气新晴料峭的严寒抖落在黄昏里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个粒子都染上颜色流动着跳跃着一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酡醉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二、板书设计

优美的语言山绕老城似摇篮

雪染小山如少女

雪卧城外似名画

清亮蓝汪汪如水晶

       ,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 雨的四季

1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重点)

3赏析本文的语言。(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目标导学二:把握雨的特点

1思考并找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明确: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水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写得形象生动。

水雾: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描绘出水雾在阳光的映照下美丽的状态。

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运用听觉形象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

3如果把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中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

明确:影响。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命力。

4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3)融情于景。

目标导学三:体会文章主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明确:不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三、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

美丽

喜欢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静

冬雨()——自然、平静爱恋

渴望

      ,      ,

4 古代诗歌四首

1课时

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

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观沧海》

()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于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

明确:全诗以字统领全篇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目标导学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2写作背景。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杨树花已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合作探究

1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哪两句?

明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明确: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三、板书设计

观沧海观海地点:东临碣石

海的宏伟海水:水何澹澹

山岛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海波:洪波涌起

海的气概日月出其中

星汉出其里 辽阔雄壮

想象奇特

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不如归去离愁别绪

明月:陪伴友人关怀、思念

2课时

1学习《次北固山下》体会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2学习《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写乡愁的诗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次北固山下》

()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2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3文章体裁。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每句有五个字叫五言。

()朗读指导

1学生听读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正音解词学生自读。(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视频或音频文件)

3理解大意。

翻译: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天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合作探究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明确: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是端直高挂的样子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做简要分析。

明确:(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目标导学二:学习《天净沙·秋思》

()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文体简介。

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朗读指导

1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大意。

翻译: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合作探究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2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

明确:断肠人在天涯。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明确: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呢?独自承受漫漫长夜怎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比较阅读

《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异同?

明确:《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但作者流露的情绪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三、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首联)行舟泊:青山外

(颔联)望江面:两岸阔

(颈联)观日出:生残夜

(尾联)思家乡:望归雁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天净沙·

秋思写景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凄凉、冷清

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白描勾勒

景物烘托

5 秋天的怀念

1课时

1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难点)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母亲为了隐瞒病情。母亲央求去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

目标导学二:探究人物形象

1文中的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明确: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目标导学三:品味伟大母爱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看着我。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过来住我的手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怕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发脾气时母亲抚慰

母亲为了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去看花

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伟大

2课时

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重点)

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

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母亲带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明确: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

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

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明确:《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理解

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亲了……

三、板书设计

6  

1课时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一、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明确:(1)散步的时间:初春

(2)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

(3)散步的人物:、母亲、儿子、妻子

(4)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5)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6)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背母亲走小路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劝母亲散步→②__全家一起散步__→③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④__决定委屈儿子__→⑤__母亲却依从了孙子__→⑥“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3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分析人物

1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孙子走小路。最后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起走小路。

2文章为什么把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和妻子的责任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4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和妻子的认识。

明确:母亲: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良、无私、关爱家人。

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

妻子: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

目标导学三:联系生活体会亲情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示例: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三、板书设计

 

尊老劝母多走走

顺母走大路

背母仔细走   爱幼祖母变主意

妻背起儿子

2课时

1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2学习细节描写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读语言之美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明确:这句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明确:这句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祖母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老师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明确: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的文化修养。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明确:比得真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明确:句子: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析手法之美

1第二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补充说明散步的原因突出孝敬父母这一中心。

2散步这样的小事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得波澜起伏的?

明确: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被劝出来了解决大小路的分歧——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3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大词小用以小见大你能找出几例吗?为什么要用这种写作手法呢?

明确: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二、板书设计

散步语言之美写景

传情

对称

写法之美 以小见大

7 散文诗二首

1课时 《金色花》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重点)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现在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指导

老师配乐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回答:

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子。

2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明确: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目标导学二:内容品析

1听读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

明确: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金色花》写了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明确: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你这坏孩子

明确: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越来越浓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

明确: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目标导学四: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成什么来陪伴妈妈?

示例: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三、板书设计

金色花

慈爱温和善良的妈妈 母亲做祷告时——送给妈妈一缕香

母亲读书时——送给妈妈一片影

母亲去牛棚时——给妈妈一个惊喜

    活泼可爱圣洁的孩子

2课时 《荷叶·母亲》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母亲这一种爱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2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

明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3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4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明确:送莲(第一自然段)——忆莲(第二、三自然段)——看莲(第四至七自然段)——悟莲(第八、九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请你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温暖?

三、板书设计

8 《世说新语》二则

1课时 《咏雪》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

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不及)

(2)重点句子翻译: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目标导学三:想象拓展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

三、板书设计

2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义

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约定)

(2)太丘(舍弃)

(3)去后()

(4)门外(玩耍)

(5)尊君在()

(6)而去(舍弃)

(7)则是无(信用)

(8)下车(牵拉)

(9)入门不(回头看)

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

1尊君”“”“家君各指什么?

明确: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积累名言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示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三、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问、怒、惭、引之——暴躁易怒知错能改

元方:答、曰、入门不顾——明白事理、直言不讳

(对话展示人物性格)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课时

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荡秋千、放风筝、老鹰抓小鸡、铁臂阿童木等类似于漫画的色彩鲜明的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并在45岁的时候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9):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

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

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明确:不矛盾。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明确: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4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深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之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三、板书设计

百草园——乐园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捕雪地之鸟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2课时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重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

思想感情: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私塾教育是什么态度?

明确: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写百草园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二、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

   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

   严格中有和蔼、开明

10 再塑生命的人

一、导入新课

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5):写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6—13):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理解的含义。

3找出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词语。

明确:安静地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4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明确: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1)莎莉文老师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海伦有意识地给海伦玩具并在她手上拼写doll。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海伦很感兴趣在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她也学会了拼字。

(2)莎莉文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然后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water这个词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使她马上领悟到这个词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2如何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

明确:学会之后作者理解了语言文字跟宇宙万物的对应联系每一样事物都有独特的生命内容互相不可替代。这不仅激起她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她明白了对任何事物都要有爱心。这是她思想的一个大飞跃所以她有这样的评价。

3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的?

明确: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4文中的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女孩。莎莉文是一个爱海伦讲究教育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抓住教育时机的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5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明确:再塑生命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让海伦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什么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

1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放的花朵这句话中的搓捻”“抚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里运用了两个动词搓捻”“抚弄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在等待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紧张、急切的心理。

2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自己比作大雾中的航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受教之前苦闷、彷徨的心理。

3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就是那个给自己启示人间真理给自己深切的爱的人。

4结合上下文思考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握住”“紧紧地抱这些动作彰显了莎莉文老师的爱。莎莉文老师初次见面的拥抱给了爱的启示。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

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她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明确: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沙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三、板书设计

11 《论语》十二章

1课时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而不思/则罔/而不学/则殆。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如:学——学习 ——快乐 ——温习 ——老师 ——思考

——知道 ——选择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1)不亦(愉快)

(2)吾十(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1)学而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而知(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之者(意动用法……为快乐)

(5)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不亦(高兴)

回也不改其(乐趣)

好之者不如之者(……为快乐)

如知之者不好之者()

于我浮云()

知人不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得到懂得)

而学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

三十(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切问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

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可以师矣()

()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目标导学三:概括每章内容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要坚定志向。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

补、换、

调、变。

2课时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贤哉回也……”

饭疏食饮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目标导学二: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1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修身做人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

更好地做人

12 纪念白求恩

1课时

1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整体感知全文。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最好配乐)(多媒体出示诗歌)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是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抽查四个人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着重检查学生读的通顺度及生字词的准确性。

2抽一人评价朗读效果教师范读纠正读音和感情的处理。

3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自然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重点句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4第一自然段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一个外国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结构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3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4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应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自然段中两个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此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5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一自然段而把写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三自然段?

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

6你还知道白求恩大夫的哪些事迹?请上网查阅。

明确:在英国学习期间由于专心于业务住房的冰箱里经常装着人的器官像个血淋淋的肉铺子

当听到有人要照顾让他留在后方延安时白求恩气愤之下竟把座椅从窗户扔出。

年近50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

三、板书设计

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号召全党学习

白求恩同志精

神的意义

        ,        ,

2课时

1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难点)

2理解对比的手法体会对比的作用。(重点)

3品味准确、严密的语言。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体会写法

1本文突出的特点是夹叙夹议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明确:(1)第一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二自然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3)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第四自然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2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明确:第二、三自然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的人一班人对比。

  对比手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3第二自然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明确:不可以删去。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

(2)我和白求恩同志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明确: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许多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结合实例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明确: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句话用了大量成语。这里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三个意思相近的成语连用从情绪、态度、感觉等几个角度形象而又充分地揭露了不少人的错误表现与白求恩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语言极其简练。文中运用多个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3本文在句式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

明确:(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夹叙夹议

对比手法

语言特点用词准确

善用设问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

13 植树的牧羊人

1课时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摘取关键词结合牧羊人的事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三张分别是荒漠、植树、荒漠绿洲的图片。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惠及上万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概括文章内容

1文章写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

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明确: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章主旨

1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稣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耶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更严谨。

三、板书设计

植树的

牧羊人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人定

胜天

2课时

1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

2体会对比和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的运用。(难点)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文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其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其写作手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言

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赏析: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赏析: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仔细盖上泥土。(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盖泥土的认真;如果删掉就不能表现牧羊人种橡子的认真和细致。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最终改变人类的命运。

目标导学二:品味写作技巧

1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种树的原因:他先后失去了儿子和妻子他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牧羊人认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记叙方式:插叙。作用:表现牧羊人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性格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为紧凑。

2在文中作者生动描绘了牧羊人给废弃的村庄带来的变化为此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明确:联系全文来看对比有:(1)无边无际的荒野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一大片茂盛的橡树;(2)干涸的泉眼和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3)倒塌的房屋和废墟上新建的干净农舍。作用: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牧羊人的贡献。

3本文在叙事方面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在文中仅仅只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地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沃土。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

示例一:我们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分力量。

示例二: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树美化校园美化家乡。

三、板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品味语言分析环境描写

品味加点词

理解主旨句

写作技巧插叙手法

对比手法

第一人称叙事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导入新课

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的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之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懦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后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复述情节理解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叙述了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2复述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提示:时间:七月的一天。

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小伙伴们。

起因:玩其他游戏玩厌了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经过:爬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在父亲的策略引导下终于战胜困难。

结果:顺利爬下悬崖。

3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如何理解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的含义?)

明确: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而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目标导学二:分析环境和心理描写

1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

明确:开头一自然段主要写孩子们为什么想到去爬悬崖。写天气的酷热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即酷热使人烦躁小伙伴就厌倦了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

2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明确: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的恐惧心理。

3被弃于悬崖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明确:的心理状态是恐惧。词语:阵阵晕眩、天旋地转、神情恍惚。句子: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4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爬下悬崖这一部分的内容并概括出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注意示范内容按照这样的格式概括)

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悟主旨

1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明确: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父亲懂得怎样训练孩子自己只给其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病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父亲要让孩子认识到路要自己走不能总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课文中的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他并没有跑上去救孩子。因为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救孩子孩子的能力就会毫无长进。父亲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证明孩子确实获得了永生难忘的经验。

2你如何看待杰里的行为?

明确:从整个故事来看杰里是一个真诚、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因为当暮色苍茫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岩石上时是杰里不放心把父亲叫来帮脱险。杰里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而是帮助这说明杰里是一个好孩子。但是杰里看到害怕的样子虽然很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没有安慰这是杰里做得不好的地方。

3结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明确: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目标导学四:课外拓展运用

1讨论:假如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一面急忙爬上悬崖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提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文中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

2假如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的同学将怎么办?

提示:作为同学和朋友不会置自己的朋友于危难之中而不给予帮助会和朋友一起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三、板书设计

15 诫子书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君子之行/以修身/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与日去/成枯落/不接世悲守/穷庐/复何及!

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

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年与时(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重点句子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字。俭以养德有何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目标导学四:谈感受说启发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板书设计

诫子书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论点正面论证: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反面论证:淫慢则不能励精

   躁则不能治性

总结论点:劝诫惜时有所作为

16 

1课时

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选材技巧。

一、导入新课

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打一动物)谜底:猫。(投影仪播放猫的图片或短视频)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小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耿耿于怀。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明确: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明确: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忧郁”“懒惰

4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实际上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明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认为是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目标导学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1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2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第三只猫两个角度谈一谈。

明确:(1)的角度: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2)第三只猫的角度: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免遭厄运需自我完善。

三、板书设计

猫第一只猫:病死 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亡失 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死亡 难过、良心受伤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敢于自责

2课时

1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尊重生命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又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示例一: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示例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示例三: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示例四: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这两个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第二只猫的轻捷活泼。

2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好久不想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并最终致其死亡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

目标导学二:分析写作技巧

1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明确: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前五个情节是详细叙述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2本文多处设置了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不怕生人、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有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3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明确: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戏与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的是三只猫的主人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在文章中的地位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第三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三、板书设计

郑振铎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多种写作技巧行文一波三折

善设伏笔

鲜明的对比手法

第一人称叙述手法

17 动物笑谈

一、导入新课

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上的重要角色。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地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

明确: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对前来寻找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了;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明确:小凫一出壳……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目标导学二:自由朗读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对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示例: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

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和对鹦鹉的关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可可动作的轻盈敏捷。

目标导学三:学生散读分析技巧

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的内容是通过传达给读者的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受。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

示例: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分析:通过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

目标导学四:拓展感悟

1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示例: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明确: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三、板书设计

总: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会带来许多趣事

 

分做水鸭子的实验时引发的趣事

鹦鹉可可带来的趣事

18 

1课时

1熟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停顿。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词句。(重点)

3复述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理解重要字词疏通文义。

(1)重点实词

行甚远(连接、紧跟)

两狼之如故(一起;跟原来一样)

屠大(处境困迫为难)

担持刀(解除卸下)

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眈眈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

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突然)

狼亦(狡猾)

(2)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攻击)

盖以诱(敌人)

止后狼而前狼又至(停止)

增笑耳(只是)

暇甚(神情、态度)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其积薪(代词指打麦场)

一犬坐于前(其中)

之久(无实义)

亦毙(代词指后狼)

前狼不敢(前进)

其一犬坐于(前面)

乃屠奔倚其下()

悟前狼假寐()

以投()

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

狼不敢(名词作状语上前)

一狼其中(洞穴名词作动词指挖洞)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通道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其一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学生试译课文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犬坐——像狗似的蹲坐。

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开端:遇狼。

发展:惧狼、御狼。

高潮和结局:杀狼。

目标导学二:课外积累拓展延伸

1根据收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关于的简短的文字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狼。

2收集有关的成语抄在笔记本上。三、板书设计

2课时

1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2把握文章主旨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3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鉴赏描写分析形象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明确: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文中句子为例加以分析)

明确: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作者写出了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当机立断、奋起杀狼这一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护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的形象。

3文章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目标导学二:探究主旨获得启示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明确:主要写狼。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明确:运用讽刺的手法写两只狼的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3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明确: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二、板书设计

分析形象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屠户:有勇有谋果断智慧

主旨启示:敢于斗争勇于斗争

19 皇帝的新装

1课时

1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2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一、导入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情节

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明确: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

明确:新装为线索依次写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接龙复述课文:

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是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结果如何?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明确:(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却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能步步行通。

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下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3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

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的性格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所畏惧敢于说真话。

三、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爱新装 (引子)

织新装 (开端)

看新装 (发展)

穿新装 (高潮)

揭新装 (结局)新装为主线

2课时

1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多角度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2了解童话的特点领悟课文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人物赏析

1请用下面一句话说明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

我认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皇帝因为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示例: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示例: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待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大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所以我认为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结论:本文塑造了一个昏庸无能、愚蠢之极、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皇帝。

2说说大臣、骗子、百姓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善钻空子、行骗有术。

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

3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明确:两个骗子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个群体是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的病态。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捞取个人钱财。

目标导学二:语言品析

安徒生童话中的语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下面一起去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不惜把他所有的钱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明确:不惜”“所有”“”“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明确: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骗子行骗做了铺垫。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了!皇帝说十二分地满意!

明确: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荒唐、昏庸。

4皇上在镜子面前身子腰肢。

明确:写出了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5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明确: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目标导学三:写法探究

1老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不同在哪里?

明确:描写上:写老大臣一再写眼睛睁得怎样大写其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语言突出衰朽的特点;写官员心理活动运用不肯定的语气突出其狡猾;写皇帝心理用了反问既写其恐惧又突出其虚伪。

2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后面提到皇帝的随员时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理智”“称职”“善良”“高贵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吗?

明确:讽刺。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欺骗皇帝——不诚实、不称职;他们为虎作伥——不善良;他们在皇帝面前奴颜婢膝——不高贵;他们的理智就是用来保全自己利益又是多么自私。

3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想象一下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替安徒生续写一篇《皇帝的新装》吧!

皇帝游行回来知道人们在议论他什么衣服也没穿所以他非常生气便派人把御聘织师叫来过了一会儿御聘织师来了皇上问他们:百姓们议论的事你们怎么解释?织师们说:皇帝因为你的百姓都很愚蠢所以他们看不见这衣服而您聪明绝顶所以您能看见。为了证明我们的清白我们要再做一件衣服凡是有野心的人才能看见这件衣服。皇帝非常高兴让他们快点做。一个月以后另一次游行大典开始了皇帝穿着这件衣服在大街上游行大臣和百姓们都装出吃惊的样子说:皇帝怎么不穿衣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人说这件华丽的衣服多么漂亮那么皇帝肯定把他当叛国者斩死。皇帝回到宫中收到了一封信:爱漂亮的皇帝也许您正在更衣间我只是想打扰您几分钟。您嘛好比一艘大船而我们平民百姓则是海水我们既可以把您托得高高在上可是我们也能淹没您希望您能当个好皇帝让我们永远托着您。一个天真的孩子。皇帝读完非常感动开始专心治理国家并放逐了织师。从此人们在提起皇帝总说:皇帝不在更衣间在书房。

二、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人物形象皇帝:愚蠢、昏庸、虚伪、无能

大臣、百姓: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小孩:诚实、天真、无畏

20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冥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星空图片(教师出示图片)……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传说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

明确: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珍奇

2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想象诗里的画面仔细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目标导学二:体会联想与想象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

明确: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至四节是写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

明确: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4改写神话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5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象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明确:不能;由街灯联想到明星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好处?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的定然”“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可不可以换成

明确:来做流星的量词而不用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中的浅浅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浅浅说明牛郎织女相隔很近。生活得自由、幸福。浅浅运用叠词不但更好地表现天河的浅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目标导学四:仿写句子拓展提升

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下列句子。

示例:甜蜜的梦好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它它却已经跑了。

照在地上的月光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的牵牛花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笼子里的小鹦鹉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照在地上的月光好像柔柔的海水静静淌着泛着清冷的光带来阵阵凉意。

开放的牵牛花好像一只小酒杯露水盛在里面像甜甜的酒。

笼子里的小鹦鹉好像一个活泼的小孩蹦来跳去一刻也不停歇。

三、板书设计

21 女娲造人

一、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升月落、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人们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人到底从何而来呢?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解释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女娲造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复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明确:她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呢?于是人类就诞生了。

3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明确: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4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明确: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目标导学二:分析女娲形象、探究写作手法

1在文中找出描写女娲的语句分析女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

女娲神性——神通广大

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2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第十五自然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3品读课文理解想象的魅力。

(1)仔细品味课后练习《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中丰富和补充了哪几个情节。

明确:丰富了以下几个情节: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作者的评述。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补充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确定人的形象第一个人被造出来后的情形以及女娲怎样想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明确: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释这个问题了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会有神话故事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目标导学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版的人类的起源呢?

生甲: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描述阿热和阿味两位大神造人时说:称八钱白泥称九钱黄泥白泥做女人黄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活了。

生乙:罗马神话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类的是普罗米修斯他还从各种动物中摄取善和恶放在人的胸腔里。

生丙: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变的它说天神欧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优美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

三、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造人原因:孤独寂寞

造人过程、方法揉泥成团

挥藤洒泥

繁衍生息:男女配合神通广大

勤劳、智慧、

伟大

22 寓言四则

1课时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重点)

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明确: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明确: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明确: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寓意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目标导学三:对比方法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目标导学四:展开想象续编情节

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

故事续编一: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蛛怎么样被我逃脱了吧。我告诉你吧:没有一样动物可以战胜我的我不仅强大而且运气无人能比!蚊子又再次吹起了喇叭昂着头高傲地飞走了。这时一只青蛙跃身而起吐出了舌头蚊子一下子被舌头卷住了被青蛙吃进了肚子。

故事续编二:蚊子幸运逃生后心想:幸亏有这么一阵风要不然我就会成为蜘蛛的盘中餐了。这都是我得意忘形的结果。我以后可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从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谦虚的蚊子。

三、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2课时

1翻译课文了解故事基本情节。(重点)

2学会分析故事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难点)

一、导入新课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穿井得一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4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①②):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③④):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⑤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目标导学二:学习《杞人忧天》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2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3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晓之者是怎样解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的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5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6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请大家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参考题目:(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猫和老鼠。

三、板书设计

穿井得

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 道听途说

宋君令人问之  验证真相 说话要防止

歧义不要听

信流言蜚语

杞人

忧天忧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晓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寓

 要消除没有根据

或不必要的忧虑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ppt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走近作品

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明确:关于《朝花夕拾》:表示早年时期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明确:《狗··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目标导学二: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和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de3a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5.html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