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 景岳全书 - 看张介宾的学术思想 - 张明雪

发布时间:2017-05-18 09:02: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月/18日/第005版学术从《景岳全书》看张介宾的学术思想张明雪何伟《景岳全书》是张景岳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代表作,是在广收博采诸家之论基础上,结合作者个人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汇编而成,是理法方药兼备之巨著,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景岳在李东垣、薛立斋学术的基础上创立的温补学说,对当时和后世医学家影响很大,逐步形成了主温补的一个学术流派。自从宋、元刘河间、张子和、朱丹溪、李东垣等学说盛行以来,医学流派渐渐兴盛,或主攻,或主补,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偏。景岳早年,对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颇为信服。后来,随着学识的增进,临床实践中逐渐对此产生了怀疑。40岁后,对此大加反对,一再批评刘、朱等家学说,认为“阳非有余”。至于“阴常不足”,他是同意的,但有所发挥,提出“真阴不足”的论点。并提出“人体虚多实少”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前代各家学说。从整个学术思想来看,张景岳的学术观点,是在李东垣、薛立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他同时批判地吸收了刘、朱等的部分观点,综合而成的一派。其基本思想,在于温补。温补一派,是在李东垣“补土”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明代甚为兴盛,到景岳,使其理论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张氏创立“阳非有余”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创制了左归丸、右归饮等方剂,以培右肾之元阳,扶命门之阳衰,此二方至今仍为医界广泛采用。关于“真阴不足”,这是在丹溪“阴常不足”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张氏认为“阴精”是阳气的根本,是阳气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张氏说:“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真)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脏之技巧,而实皆真阴之用。”从而,强调了“真阴”在人体中的作用。并指出真阴之气本无余,所以真阴之病都是不足。张氏又以“真阴不足”立论,这是他好用熟地及创制左归丸、左归饮等方药的指导思想。前者以培左肾之元阴,后者以壮命门之真水。在治疗上,他提出阳既常不足,则应该慎用寒凉;阴既非有余,则应注意慎用攻伐。所以,张氏在治疗阴阳虚损时,主要观察命门水火的虚损所在。从而,左右化裁温补的方剂。这样,张氏就在后世医学家的心目中被看作温补派的中心人物了。但是,景岳并非是一切都主张温补的,只不过是注重这方面而已。在其它治法和理论方面,也是很有研究的。景岳在对具体疾病的辨证施治方面,尤能采集各家所长,他本与河间、丹溪学说有很多出入,但对其都不是全盘否定。对其关于中风的看法颇赞同,亦认为中风病因,不是外感风邪的说法。在治疗上,很重视痰与气血,这显然是受丹溪思想的影响。用药上,也不限于温补,也有用白虎、绿豆饮等寒凉之剂。又如三消病,却推崇丹溪,而不同意薛已的观点。论喘促,援引东垣、丹溪两家学说为多,其余各病,引用丹溪的也不少,甚至有采用张子和的主张的。由此可见,景岳的阴非有余、阳常不足的论点,在临床中是灵活运用的,绝不能生搬硬套。景岳一生,研制有很多好的方剂,如大补元煎、绿豆饮、抽薪饮、温胃饮、六味回阳饮、左归饮、左归丸、右归饮等,在临床上都被验证是有效的方剂,一直流传至今,被医界广泛沿用。当然,张景岳的医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并不局限于温补范围,时人比之仲景、东垣,后世誉之“医门之柱石”,足见其对祖国医学的影响,他的学术思想有待我们深入挖掘,时常研习。第1页共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3b38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7.html

《从 - 景岳全书 - 看张介宾的学术思想 - 张明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