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和《长生殿》唐明皇形象对比

发布时间:2016-09-05 18:50: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编号: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汉语言文学 专业

古代文 方向

《梧桐雨》与《长生殿》唐明皇形象比较初探

汉语言文学13-2

刘鹏

指导教师 冯仰操

2015 1 14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

摘 要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遭际受到历代史学家、文学家的关注,不但有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史志记载,经过历代文人和说唱艺人的踵事增华,还产生了大量的以此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和民间传说。元杂剧《梧桐雨》和清初传奇《长生殿》是众多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中尤为重要的两部戏剧作品,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唐明皇形象。对唐明皇形象的不同塑造,展现了两剧不同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效果。差异产生的根源是两剧创作时代和作者经历的不同、文学体裁的限制以及体裁流变背后戏剧思想的嬗变等原因造成的。本文通过严密的文本比较,呈现两部作品中的唐明皇形象的差异性和展现出的艺术效果特色,并且探究其背后思想根源、精神义旨的差异。

关键词《梧桐雨》 《长生殿》 唐明皇 形象 比较

目录

绪论……………………………………………………………………………2

一、唐明皇形象比较…………………………………………………………2

(一)一国之君——作为皇帝的唐明皇……………………………………3

(二)帝王夫妇——作为丈夫的唐明皇……………………………………3

(三)凡人天子——作为普通人的唐明皇…………………………………4

二、唐明皇形象艺术效果特色………………………………………………5

(一)创作精神的不同展现…………………………………………………5

(二)唐明皇与其他人物形象的互现………………………………………5

三、形象差异根源探因…………………………………………………6

(一)创作时代及作者经历………………………………………………7

(二)体裁差异背后的戏剧思想演变………………………………………8

结论……………………………………………………………………………9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1

梧桐雨》与《长生殿》唐明皇形象比较初探

学生刘鹏 指导教师冯仰操

绪论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遭际自安史之乱以来,就受到历代史学家、文学家的关注,产生了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史志记载,经过历代文人和说唱艺人的踵事增华,还涌现了大量的以此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和民间传说。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 ,“唐人竟以太真遗事为一通常练习诗文之题目,此观于唐人诗文集即可了然[1]”。在唐代就产生了大量相关的诗歌、笔记和小说作品,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奠基之作。这两部作品对后来的相关题材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宋元以来,中国的戏剧艺术和说唱文学逐渐繁荣和成熟,李杨故事的创作也更加丰富。宋金时出现了《马践杨妃》、《击梧桐》等作品。就现存的资料来看,宋金时至少就有诸宫调、院本和杂剧等各种形式相关题材的戏曲和说唱作品出现。到了元代,元杂剧产生、发展和繁荣,并且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朱彝尊在《长生殿题序》中说: “元人杂剧辄喜演太真故事” ,李杨题材在元杂剧中延续,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王国维称为“元曲冠冕[2]”的《梧桐雨》。明清传奇剧作中李杨爱情题材则有明人的《惊鸿记》和清初洪昇的巨作《长生殿》等,其中《长生殿》的成就最高。

元杂剧《梧桐雨》和清初传奇《长生殿》是众多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中尤为重要的两部作品。二剧虽取材于统一故事,而且后

作的《长生殿》基本继承了《梧桐雨》的剧情框架,但两部作品的差异显著,在精神意旨、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各具特色。

《梧桐雨》和《长生殿》之间的传承、借鉴和嬗变的渊源关系以及两剧在精神意旨、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差异一直都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建国以后,学界进行了多次关于这两部剧作的讨论,许多学者对两部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相关的研究著述颇丰。之前在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研究大都侧重于杨贵妃的形象塑造差异,而两剧中的唐明皇形象对于展现精神主旨和艺术效果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作为故事两个最主要的人物形象,相辅相成,共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同样也展现了白朴和洪昇二人的经历和二人所处时代的历史特点。本文试对二剧中唐明皇形象的塑造差异作比较,呈现两部作品中的唐明皇形象的差异性和展现出的艺术效果特色,并且探究其背后思想根源、精神义旨的差异。

一、唐明皇形象比较

《梧桐雨》和《长生殿》两剧中唐明皇形象均以唐玄宗李隆基为原型,但各自的特色也相当明显。《梧桐雨》和《长生殿》是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作品,但是李杨的爱情故事和《西厢记》、《牡丹亭》这些背景架构较为模糊、人物身份相对单纯的爱情故事不同,李杨的爱情故事有著名的历史人物原型,而且是以宏大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的。所谓“帝王夫妇”,他们二人既是帝妃,又是夫妇,安史之乱既是国家、朝廷、百姓的灾难,也是李杨二人的爱情劫难。人物身份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要多角度的去分析和审视。唐明皇是一个皇帝,也是一个丈夫,他又有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死关头所体现出来的性格上特点。两剧虽在主题上差异明显,但人物身份的复杂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矛盾性,这些问题在两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有体现。

(一一国之君——作为皇帝的唐明皇

首先,唐明皇作为皇帝,《梧桐雨》在一开始的楔子中就将唐明皇塑造成一个昏庸好色的形象。《梧桐雨》中的唐明皇轻信安禄山,只因个人喜恶和为了讨好杨贵妃而不顾国家法典和张九龄的劝谏,不但将有罪的边将安禄山赦免,反而赐封为渔阳节度使,将边塞兵权轻易交给安禄山,为将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长生殿》则增加了《贿权》一齣的剧情,将误信安禄山的主要原因设计成杨国忠贪赃枉法。《梧桐雨》中的唐明皇是昏庸的,《长生殿》中,唐明皇虽然有过失导致了安史之乱,但是洪昇也极力地为他辩护,“姚、宋亡后,满朝臣宰,一味贪位取容”(《长生殿·献饭》)也是导致国家动乱的重要原因。《长生殿》与《梧桐雨》相比更倾向于塑造一个犯错误而不是本来就昏庸的唐明皇形象,所谓“弛了朝纲,占了情场”(《长生殿·弹词》)。因其“情在写真”的创作目标而有意地淡化唐明皇的昏庸。

《梧桐雨》中对唐明皇昏庸的刻画还体现在取用了杨贵妃出身“寿邸”的史料,在全剧的序幕《楔子》中,李杨二人一出场,就毫不隐晦地提到杨贵妃本为“寿王妃”,唐明皇只因自己曾梦游月宫,而杨贵妃的美貌“绝类嫦娥”,就不顾伦理和皇家声誉将自己儿子的妃子据为己有。而《长生殿》则奉行“凡史家秽语,盖削不书”(《长生殿·自序》)的原则,杨妃出身的设计与《长恨歌》及《长恨歌传》总体一致,《长生殿》中的杨贵妃本为宫女,因“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荷蒙圣眷,拔自宫嫔”。两剧在对关于杨妃出身的两种主流书写方式的不同取用,体现了两剧立意和义旨的不同。《梧桐雨》重在反思历史,《长生殿》则主要是歌颂爱情。如同“薛王沉醉寿王醒”与“养在深闺人未识”,前者出自李商隐的《龙池》为咏史诗的精品之作,而后者《长恨歌》则是叙事抒情的长诗。历史的笔法是冷峻和辛辣的,《梧桐雨》不避讳的取用历史,而《长生殿》和《长恨歌》一样,以一种赞叹和惋惜的态度,对杨贵妃出自寿邸只字未提。如周潇在《对<梧桐雨>中李、杨爱情的再认识》中所说:《梧桐雨》中“作家感情的介入是冷静而客观的”,而《长生殿》则是“将本是一个存有缺陷的帝妃爱情悲剧升华成一种至善至美的爱情传奇”。

(二)帝王夫妇——作为丈夫的唐明皇

两剧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书写上更是差异显著。作为丈夫的唐明皇形象在《梧桐雨》中体现最明显的是他的无情,而在《长生殿》中体现的则是多情。

杨妃进宫之后,得到了唐明皇的宠爱,《梧桐雨》仍然是很冷静的讲述着二人的故事,而且《梧桐雨》的悲剧精神贯穿全剧,一直在暗示着二人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这些都体现在一些情节的处理上,比如二人在七夕的密誓,唐明皇的立誓并非是情至深处的自然流露,而是因为杨妃担忧失宠而一再逼问之下,显得十分勉强。而《长生殿》中的书写则更加唯美和感人。两剧唐明皇形象最显著差异的体现就是在马嵬惊变时的表现,在《梧桐雨》中,白朴将唐明皇的无情刻画得淋漓尽致,面对杨贵妃的求救,纵然是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唐明皇最后还是牺牲了杨贵妃,保全了自己,白朴为唐明皇设计的一句宾白充分的显露了他的无情和自私:“妃子,不济事了,六军心变,寡人自不能保”(《梧桐雨·第三折》)。而《长生殿》中,洪昇笔下的唐明皇更多凸显的是他的纠结和无奈:“妃子说那里话!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长生殿·埋玉》)。给予了唐明皇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长生殿》中设计了唐明皇曾移情梅妃与虢国夫人的情节,这是《梧桐雨》中所没有的。多情的唐明皇同样也有作为帝王很难摆脱的通病,即用情不专。二人感情出现了波澜和危机,但终于又在短暂分离和倾吐心声之后互相原谅而和好。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感情有由“慕色”到“深情”的变化。洪昇将多情唐明皇形象塑造的更加丰满。对二人的情感故事着墨更多,既写出了作为“帝王夫妇”的他们的爱情存在的必然的缺陷和缺陷导致发生的危机和波折,故事也显得更加真实和饱满。

两剧都对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明皇追忆和怀念杨贵妃进行了大量描写,尤其在《长生殿》中,这时的两剧中的唐明皇形象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梧桐雨》中唐明皇更多的是感物伤情而追忆往昔、思念杨贵妃,而且还混杂了他在政治上失去权力的落寞:“太子破了逆贼,即了帝位。寡人退居西宫养老,每日只是思量妃子。”“争奈无权柄谢位辞朝”(《梧桐雨·第四折》)。在《长生殿》中,唐明皇除了追忆往日繁华,还对自己在马嵬惊变中自己对当日誓言的辜负和背弃行为做出了发自内心的忏悔和自责:“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长生殿·闻铃》)“是寡人昧了他誓盟深,负了他恩情广,生拆开比翼鸾凰。说什么生生世世无抛漾,早不道半路里遭魔障”(《长生殿·哭像》)。 此时的唐明皇凄凉伤感、怀念旧情而且悔恨难当,更为深情和感人。

(三)凡人天子——作为普通人的唐明皇

抛开唐明皇作为皇帝和丈夫这两个身份,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凡人来讲,两剧对他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世界的呈现上也是有差异的。在《梧桐雨》中,众军哗变时,陈玄礼逼迫明皇处死杨国忠时,唐明皇最后有一句宾白“随你罢”,这种绝情和残忍让人觉得心寒。而在《长生殿》中则设计成杨国忠被愤怒的军士杀死之后才来禀告明皇。而且《长生殿》安排了李龟年等乐工伶人的角色出现,他们对李杨二人有着深切的情感,这也是《梧桐雨》中所没有的。

二、艺术效果特色

(一)创作精神的不同展现

白朴的《梧桐雨》是描写李杨二人的政治遭遇和爱情生活的历史剧,其中对他们爱情的描写着眼点却是抒写一种人生变幻无穷、胜衰难料的沧桑之感.在感慨历史兴亡的同时以示惩戒。白朴花了大量的笔墨让唐明皇回顾历史.发表感慨,表达悲痛。其实这里的唐明皇已经成为白朴展开对历史兴亡感慨的符号.他身上饱含着朴对历史更替的哲理思考。唐玄宗的悲剧代表的是一种历史的悲剧。

《长生殿》传奇共有五十出,前半部分主要写实,后半部分主要是作者的想象。白朴的《梧桐雨》只是简单地交代了杨、李的爱情,并以此作为批判他们的证据。长生殿》前半部分却真实地表现了帝王与妃子的爱情生活.其中同然写出了相关的政治事件.但主要是对杨、李爱情真实生动的描写。洪设计了《春睡》《献发》《闻乐》《制谱》《舞盘》《密誓》《情悔》《仙忆》《补恨》等情节,丰富了他们的爱情生活。起初,唐玄宗看中的确实是杨贵妃的美色,但在经历了诸如虢国夫人、梅妃之类波折后两人之间情好日密,渐趋专一和真挚。唐明皇贵妃,也不仅仅是看中美色,还发展为心灵的契合。到七夕盟誓,两人已经达到了生死不渝的程度。最终以团圆结案,将本是一个存有缺陷的帝妃爱情悲剧升华成一种至善至美的爱情传奇

(二唐明皇其他人物形象的互现

不论《梧桐雨》还是《长生殿》,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形象都是互现的,充分认识杨贵妃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去分析唐明皇的形象。《长生殿》中的杨贵妃深爱着唐明皇,并且在多情的明皇移情别恋时对二人的感情极力挽回。而在《梧桐雨》中杨贵妃的言行却显得是为了固宠而少深情,并且与安禄山有不正当的关系。龙明明通过杨贵妃之死对《梧桐雨》和《长生殿》两部作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部作品中截然不同的杨贵妃形象。他在《从杨贵妃之死看<梧桐雨><长生殿>的不同》一文中认为:“白朴笔下的杨贵妃仍是传统宠妃、怨妃的形象[3]”,而在《长生殿》中“杨贵妃面对惊变表现得多情而又十分镇静、有主见[4]”。因而“洪昇在这里是把杨贵妃作为一个美好形象来塑造的,因此他煞费苦心地在后文中强调她的死是为国捐躯[5]”。的确,《梧桐雨》中取用了野史小说中杨贵妃与安禄山有染的故事,安禄山造反的原因也是:“我今只以讨贼为名,起兵到长安,抢了贵妃,夺了唐朝天下,才是我平生愿足”(《梧桐雨·第二折》)。杨贵妃要承担安史之乱的罪责 ,而《长生殿》中对与安禄山造反的原因则设计成了其与杨国忠的矛盾:“叵耐杨国忠那厮,与咱不合,出镇范阳”(《长生殿·陷关》)。杨贵妃由安史之乱的“罪人”变成了这场叛乱无辜的牺牲者。而且,杨贵妃在军士哗变,要求处死她时的表现也完全不同。《梧桐雨》中杨贵妃在唐明皇自身尚且难保的情况下还在逼唐明皇救她,唐明皇危急、纷乱和仓促之中违背了之前的爱情誓言,二人都表现得自私,整个场面是冰冷而残酷的。而在《长生殿》中,杨贵妃深明大义、“牵衣请死”。更体现了她对唐明皇的深情,是充满温情、感人至深的诀别场面,杨贵妃在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高力士的话语也显露他对明皇的真诚和热爱:“高力士,圣上春秋已高,我死之后,只有你是旧人,能体圣意,须索小心奉侍。再为我转奏圣上,今后休要念我了。” (《长生殿·埋玉》)。杨贵妃的言行与唐明皇是互动的,《长生殿》为唐明皇设计了一段虽然有缺陷、但是真实而感人的情感故事,李杨二人在相处中产生了真情,在危难之际二人的感情仍然坚定,二人的表现都是勇敢而真诚的。而《梧桐雨》中的二人的感情从头至尾都是悲剧的,唐明皇的形象更让人为之感到悲哀和可怜。

三、 唐明皇形象差异思想根源探因

对唐明皇形象的不同塑造,展现了不同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效果,这与两剧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其根源是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作者经历和文体等的流变和差异。

(一)创作时代及作者经历

《梧桐雨》与《长生殿》塑造唐明皇形象的差异,首先是创作时代和位作者不同人生经历造成的。

《梧桐雨》的作者是元初的白朴,白朴出身名门,父祖经南宋金元之鼎革,其作品多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悲戚、为自己仓皇离乱的身世伤怀。白朴的身世经历对其创作《梧桐雨》影响很大。《梧桐雨》是一部以爱情为内容来批判政治、反思历史的戏剧。家亡国破在白朴内心投射出了极大的阴影,所以他立足于总结兴亡教训,反思历史悲剧,追究安史之乱的责任,毫不隐晦的揭露唐明皇的昏庸和荒淫,也将杨贵妃写成淫乱自私的祸国罪魁,并且得到了马践其尸惩罚。对于二人的爱情,白朴也是极尽刻画二人的虚伪,揭露他们爱情的虚伪本质。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人物的塑造可以看出,白朴对这两个形象是鄙薄而同情的。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早年于国子监肄业,未得官职,一生潦倒,为衣食奔波,在奔波中他注意到了民间疾苦,深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与朝政翻覆,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思潮,文学创作也更加关注“真情”和“至情”,这对洪昇创作长生殿的影响极大。他有感于李杨故事,基于前人旧作,秉承“义取崇雅,情在写真”(《长生殿·例言》)的创作精神,三易其稿,写下了《长生殿》。在对《梧桐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对李杨二人爱情故事的书写。姜晓光《浅谈<长生殿><梧桐雨>的异同》:《长生殿》的情节安排是“以李杨爱情为中心,作者采用双线发展的结构,一条是政治线索,一条是爱情线索,而且是以爱情为主,政治为辅[6]”。以历史为背景书写李杨二人的爱情故事。对李杨二人的爱情是惋惜和歌颂的,笔下的唐明皇和杨贵妃形象也是真诚而饱满的。值得一提的是,与《梧桐雨》相比,《长生殿》在人物的设置上,洪昇删去了一些与二人爱情故事无关的人物,如张九龄等人。而且精心设计了李龟年,雷海清等乐工伶人以及怀才不遇的郭子仪这些出身下层的人物形象,歌颂他们的忠诚、真挚与热情,与安史之乱后无耻无情的朝中高官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与洪昇的人生经历和价值判断密切相关的。

(二)体裁差异背后的戏剧思想演变

《梧桐雨》和《长生殿》通过在情节上的详略和侧重的不同,对唐明皇性格不同方面进行着重和突出的描写,这除了是因为二剧的主题意蕴的差异,在客观上,也有两剧体裁的限制和差异,即与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剧各自的特点有关。白朴创作《梧桐雨》采用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经典模式,楔子和前三折都在着重描写安史之乱的起因,政治剧的色彩浓厚。《梧桐雨》短短四折,场景转换频繁,剧情进度很快,结构上也相当紧凑。王国维说“元杂剧最佳之处,不在于其思想构思,而在于其文章[7]”。《梧桐雨》诗味浓厚、文采灿然。以其第四折为例,这一折颇讲究词采,长于比喻和铺陈描写,煞尾三支曲子摹写各种雨声,全用比喻,叠玉连珠,以物托思,声情并茂。还运用了叠字、排比、对偶。其用词之精美,铺陈之赡富,联想之深广,皆充分体现了白朴的曲词“风骨磊石鬼,词源滂沛”的特色。清代人更加注重作品的结构和构思。《长生殿》有五十齣,内容更加丰富,格局也更加宏大。在剧情的设计上,《长生殿》基本继承了《梧桐雨》的框架,但增加了《哭像》等齣的情节,这是《梧桐雨》中所没有的。除了情节更加丰富之外,场景安排更加巧妙和从容,在剧情进度上,《长生殿》前半部分约略与《梧桐雨》的全局相当。情的主题贯穿于全剧五十齣,不蔓不枝。由《梧桐雨》到《长生殿》体现了当时中国戏剧的一个发展趋势,即诗性的淡化和戏剧性的增强。

结论

综上所述,在《梧桐雨》中,唐明皇作为皇帝是昏庸的,他重用杨国忠、轻信安禄山、好色而不顾伦理导致了国家的动乱。作为丈夫,唐明皇是无情和自私的,他在惊变中自私表现酿成了爱情的悲剧,在杨贵妃死后,孤独凄楚的唐明皇对他深切的追忆和思念,让人同情和动容。作为一个凡人,他有无情和自私的一面,却也是值得同情的,悲剧精神贯穿着《梧桐雨》的始终。《长生殿》中,唐明皇虽然有过失导致了安史之乱,但是洪昇也极力地为他辩护,唐明皇是一个犯了错误的皇帝而并非昏庸。在爱情中,唐明皇虽然一开始多情、好色,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弱点,但洪昇使唐明皇的情感在《长生殿》中实现了转变和升华,《长生殿》描写了许多二人在爱情中的真趣,二人在相处中产生了真情。面对劫难时,二人都没有体现出自私,而是勇敢和真诚。虽然在性格上有缺陷,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唐明皇的内心世界也是脆弱而感性的。

两部作品在唐明皇形象塑造的差异,是由创作时代、作者经历以及体裁上的限制等众多差异造成的。历经元初丧乱的白朴对战乱有着深切的痛感,这使他用独特的视角来反思这段历史,将《梧桐雨》写成了反思历史、批判政治的伟大悲剧,塑造了昏庸好色、自私无情却又值得同情的唐明皇形象。洪昇科举不第,一生潦倒,倾注一生心血创作《长生殿》,并曾因此获罪,他对当时党争中暴露的统治集团的相互倾轧和丑恶行径深为不满。洪昇在奔波和漂泊之中结识了许多像戏子、乐工这些下层人物,为他们的真诚、善良和美好感染。明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思潮,此时,“真情”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和提倡,这对生于清初的洪昇和他《长生殿》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前人创作的继承和自己早期作品不断的改造和完善后,洪昇将《长生殿》写成了歌颂李杨爱情的五十的巨作。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在宏大的历史事件的背景下不断地升华,并且以重圆结案。受体裁的差异的影响方面,体现在两剧在情节安排上的不同侧重,凸显了唐明皇性格的不同方面,《梧桐雨》构筑的意境“深沉含蓄[8]”,有“浓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诗味[9]”,《长生殿》则情节联系紧密、结构细密,叙事手法高超,关注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从《梧桐雨》到《长生殿》,也体现了中国文学思想和戏剧思想的演变。

《梧桐雨》和《长生殿》不仅是李杨题材的经典名作,也是中国古典戏剧杰出的代表之作,体现了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在当时极高的文学成就。两剧在唐明皇形象的塑造上各有千秋,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对后世的相关题材作品创作影响深远。


注释

[1]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 北京:三联书店,2009.13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文学出版社,1962.221

[3][4][5]龙明明.从杨贵妃之死看《梧桐雨》 《长生殿》的不同[J].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 .(01).144.145

[6]姜晓光. 浅谈《长生殿》和《梧桐雨》的异同[J] .山东: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 .(02).23

[7]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133

[8][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1


参考文献

1.顾学颉.元人杂剧[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洪昇.《长生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高益荣. 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吴国钦李静.张筱梅.元杂剧研究[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5.江雨农. 从《长生殿》看唐明皇文学形象的演变[J].山西:科学导报2015

7.蔡运长.浅析《长生殿》中的《哭像》[J].北京:戏曲艺术2000

8.倪美玲. 唐明皇与杨贵妃文学形象的嬗变. [J].江西:江西社会科学2005

9.朱雯婷.《长生殿》与《杨贵妃》中唐明皇形象的比较研究[J] .山东: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

10.吴晟.不同文体对同一题材的表现比较从《长恨歌》到《长生殿》[J].广东:广州大学学报2012

12.张俊哲.母题与嬗变. [J].北京:外国文学评论199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2de3f9f78a6529657d53cd.html

《《梧桐雨》和《长生殿》唐明皇形象对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