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

发布时间:2011-12-10 22:22: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汉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南阳历史的鼎盛时代。说起南阳的历史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汉代。汉代南阳基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成就,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兴盛时期,汉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其艺术成就令世人瞩目,影响深远,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南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南都帝乡之称,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汉代南阳音乐兴盛的表现1.歌舞场面盛大汉代南阳舞乐百戏极为发达。截止目前南阳已出土的40多座汉代画像石墓中大都刻有表现舞乐百戏的画像,汉画像中的乐舞场面的铺张恢宏与张衡在《南都赋》中对汉代南阳歌舞聚会活动汪洋恣肆的颂吟,相互辉映,再现了当年黄钟大吕、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汉画中丰富多彩的舞乐百戏图像,展现了汉代乐舞的艺术水平,既蕴含道德教化精神,又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它以精湛的技艺、优美的造型、妩媚的形象和广阔的意境,发挥其娱乐功能,达到祈福禳灾的功利性目的。张衡的《二京赋》和《南都赋》中就生动地描述了祭祀祖先、上巳节日和重大庆典的乐舞百戏活动。南阳人民历来具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每逢家族聚会,祭祀大典之时,定将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馐琅歼,充溢圆方,琢碉狎猎,金银琳琅。这欢洽友好的气氛、金镶玉嵌的器具、山珍海味的佳肴,处处充溢着醇厚热情的民风。宴会开始以后,“侍者蛊媚,巾鲜明,被服杂错,履蹑华英。儇才齐敏,受爵传觞,献酬既交,率礼无违。弹琴,流风徘徊,清角发征,听者增哀。客赋醉言归,主称露未唏,接欢宴于日夜,终恺乐之令仪......

南阳汉文化在当时诸郡国居于领先地位,显示出明显的先进性、丰富性,        艺术文化灿烂

      汉代南阳艺术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技艺精湛。舞乐百戏丰富多彩。张衡《南都赋》载,南阳聚族蒸尝祭祀,宴请宾客之际,弹琴(扌厌)龠,流风徘徊,清角发声,听者增哀。南阳士人在三月上巳日纷纷到河边踏青游乐,举行歌舞聚会活动,于是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弹筝吹笙,发出动听的新声。南阳画像石中有许多歌舞演奏场面,其中撞钟图、击铙图,十分生动,而弹琴、抚琴、击鼓更是栩栩如生,并有管弦打击乐器伴奏的乐队,所见有瑟、竽、排箫、埙、拍、铙、钲、钟、磬、建鼓、鞞等多种乐器,令人仿佛听到了《寡妇曲》的悲吟,鵾鸡曲》的哀鸣,听到柔丽多变的新声。画像中的七盘舞建鼓舞独舞双人舞巫舞长袖舞,舞者个个细腰长袖,翩跹起舞,体现和反映出了丰富多彩的舞姿,状如白鹤,形同流云,使人应接不暇。画像中乐舞场面的恢宏盛大与张衡在《南都赋》中的汪洋恣肆的吟颂,相互辉映,令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音乐文化异彩纷呈的汉代。汉画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杂技表演,诸如飞剑、跳丸、倒立、冲狭、弄壶、戏车等,技艺高超,令人赞叹不绝。特别是戏车,再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绝妙非凡的车上履索杂技表演,堪称杂技之精粹。

   

品种繁多是汉代娱乐文化的一大特点。其中就具有舞台表演性质的娱乐形式而言,大致上可以分为“乐”和“戏”这两大类。“乐”指音乐歌舞,在汉代,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音乐歌舞有一专门名称,称为“倡乐”,以别于朝廷典雅之乐和儒家的“雅乐”。《后汉书》卷二十《王霸传》记载建武四年王霸与苏茂、周建交战时作倡乐的情形:“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又卷二十八《桓谭传》说桓谭“性嗜倡乐”。《桓子新论·政事第十一》有曰:“扬子云大才而不晓音,余颇离雅乐而更为新弄。子云曰:‘事浅易善,深者难识,卿不好雅颂而悦郑声,宜也!”,(据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卷十五)据此可知,桓氏所嗜好的“倡乐”,即是与“雅乐”相对的俗乐新声,这是汉代“倡乐”的本义。“倡”即倡人,《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人》:“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又卷九十三《佞幸传》:“李延年,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也”。这两处提到“倡”时,颜师古都以“乐人”注之。从李延年、夫人兄妹的情况看,“倡”正是以音乐歌舞为业的乐人,“倡乐”亦即娱乐性的音乐歌舞。与“乐”并提的“戏”,是汉代的发达情形仅次于“乐”的一类娱乐艺术,其纯粹追求娱乐、趣味的性质则更甚于“乐”。“戏”的种类十分繁多,且变化多端,各种“戏”,并无太多的固定形式和表演创作的程式可言,唯以追求娱乐效果和刺激性为原则。当时单称“戏”,或复称“诸戏”,如《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记载召信臣为少府时“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其效果突出者,又称妙戏,张衡《西京赋》有“呈角觝之妙戏”一语。其内容幽秘、不常示人者,又称“秘戏”,华峤《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于平乐观“设秘戏以示远人”[12]。可见汉戏种类之繁多,性质之复杂。汉戏后人多称为“百戏”,详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七《乐考·散乐百戏》条,马氏叙述汉时杂艺时说:“如是杂变,总名百戏”。但“百戏”一词也可能汉人已经使用,《唐六典》云:“后汉少府属官有承华令,典黄门鼓吹百三十五人,百戏师二十七。”不知“百戏师”一名为唐人用以称汉戏人员,是汉人原用之名,待考。

百戏艺术具体内容究竟如何,已难全面描述。据其内容性质分,似乎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角之类的杂技表演;另一类有人物表演乃至演出事的成分,有些是属于戏剧萌芽时期的艺术形。上文所引《唐六典》中的“百戏师”,似乎主要是前类杂戏的表演。这类杂戏有尚力、宣武、逞技的特点。这类百戏表演,若借用后世戏剧文武戏分的说法,颇具有“武戏”的特点,而后世武戏的某因素,汉代“武戏”中已经具有了。与此类尚力、宣武、逞技之百戏相对的,是以歌舞表演、杂以滑成分的杂戏,它们的演员在当时统称为“优”或“优伶”、“徘优”。广义来讲,“百戏师”也应包括在优人里面,但一般所说的优人,似乎并不包括角觝戏、杂技戏等“百戏”演员。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汉代“乐”、“戏”两大娱乐艺术的类型,其分别界限即在于“乐”为音乐歌舞,戏为逞技表演的百戏、杂戏;“乐”的演员通称“倡”,“戏”的演员通称“优”或“徘优”、“优伶”。“倡优”这一词组在汉代典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正代表了汉代社会娱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两部分。《桓子新论》中桓谭说自己的父亲在汉成帝时为“乐府令”,“凡所典领倡优伎乐盖有千人”。这是西汉朝廷乐府最盛时的情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的乐府机构,不但掌音乐歌舞,也掌百戏众艺,而其机构之基本功能在于提供娱乐,也昭然可见。由于乐府机构“乐”、“戏”同掌,所以这两大艺术类型之间,具有虽有分界而又相参合渗透的关系。大抵可以这样说,“人分艺合”,即每类演员各有执掌范围,专业性强;但在表演之时“乐”“戏”常常配合起来。这里应该提出的是,在汉代,“戏”更依附于“乐”,“乐”可脱离“戏”而单独表演,但“戏”则基本上离不开“乐”的配合,即使是角觝走索、舞弄刀剑之类的武戏,也都需要有音乐的配合。简单地说,戏乐之关系中,多体现为“乐”类艺术为“戏”类艺术服务。就乐府诗歌来说,不但有歌词、舞词这为人习知的两类作品,还应该有一类可以称之为“戏词”的乐府诗。今存的《徘歌词》即是这一类。这首《徘歌词》见于《南齐书·乐志》,载云:

《俳歌词》:俳不言不语,呼徘嗡所。俳适一时,狼率不止。生扳牛角,摩断肤耳。马无悬蹄,牛无上齿。骆无角,奋迅两耳。

右侏儒导舞人自歌之。古辞《俳歌》八曲;此是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侏儒所歌,摘取之也。

据《南齐书》作者介绍可知,在齐时尚存古徘歌八曲,这里是其中一篇,并且也只是这篇二十二句中摘取的几句。这篇《俳歌词》齐时即称为古辞,可能是汉魏时的作品[13],它是扮演兽类的侏儒戏的“戏词”。可见汉时的乐府诗中,有为诸戏演出而写作的戏词,但因为这类歌词十分粗朴,大多是用极通俗的文字记录表演的程序和动作,文学性很弱,所以随原戏失落后,这种带有后世戏剧舞台脚本性质的“戏词”也随之坠失了。

现在我们再引一些材料以证实汉代乐戏结合之关系。《后汉书》卷十《皇后纪》记载:永初三年邓太后事,“旧事,岁终当飨迁卫士,大傩逐疫。太后以阴阳不和,军旅数兴,诏飨会勿设戏作乐。”此“设戏作乐”四字即是汉时常语,见汉代戏乐常常同时表演之真相。又《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载霍光等奏废昌邑王诏中云:“大行在前殿,(昌邑王)发乐府乐器,引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这里“俳”即俳优戏,它与歌唱一起演出。其他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兹不赘引。汉人在欣赏娱乐艺术方面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爱好众艺杂陈、百乐俱作的场面,尤其是上层阶层中,这一欣赏习惯更为突出。汉代大型娱乐场所京师平乐观,就是典型的众艺杂陈的娱乐场,许多节目同时演出,务使观众达到穷欢极娱的效果。对于这种众艺杂陈、穷欢极娱的特点,辞赋中多有详细的反映。如张衡《西京赋》在历叙宫馆游娱、平乐观戏、深宫歌舞之后,有“于是众变尽,心酲醉,盘乐极”之语。班固《东都赋》赞扬东汉明帝永平中崇兴雅乐的行动,但从赋中可以看出,即使是“雅乐”最受重视的这一时期,帝王的作乐场面,仍是雅俗俱陈追求浓厚的娱乐效果,这从《东都赋》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赋中云:“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浃,群臣醉”;又云“圣上睹万方之欢娱”。在这种比较严肃的典礼场面尚且要观众艺、极欢娱,则专门以娱乐为目的的设戏作乐场面的奢侈更可想见了。西汉元帝成帝时,可说是乐府艺术的盛世,非但朝廷有乐府、黄门等掌乐机构,员额逾千,就连贵戚大臣也都有私蓄的倡优,成帝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强、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就是一般的富吏民之家,也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倡优,元帝初贡禹的奏章有云:“豪富吏民蓄歌者数十人”(《汉书》卷七十二《贡禹传》)。由此可以想见,朝廷之外各阶层人的作乐设戏场面,也都有颇为可观的规模。汉代这样的娱乐风气,客观上有利于乐戏各门类、各品种之间相互刺激、彼此渗透,造成一个体系极庞大的娱乐艺术系统,其盛况也许是我们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汉代的乐府艺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发展出来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2465375a8102d276a22f43.html

《汉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