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定法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无定法,用心“串讲”也可精彩
文言文是我国的语言瑰宝,其语句精练,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疏通文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意,但如今的考试对文言文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关键词语的理解。于是,我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来引领学生理解并强调一些重点文言词的意思。“串讲”,顾名思义就是对古诗文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分析,是应用最为普遍而又最受非议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既有明显长处,又有明显短处的教学方法。笔者认,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串讲法,是提高初中生理解文言文能力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应避免机械刻板地运用串讲法,要善于发挥其长处,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班级授课制法无法取代的今天,对新课改,面对现代的教学课堂和新时期的学生,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行之有效地运用传统有效地“串讲”,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一、形式多样,培养兴趣
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再加上文言文学起来比较枯燥,更应注意变化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我是采用以下形式:
1、让文章迷住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论语〉十则》为例,说明我怎样“迷”住学生介绍孔子,突出三个“最”: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但只用语言介绍,即使生动引人也还不足以“迷”住,于是我提供下列多媒体资料: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像、孔圣真像(现存香港孔教学院)、孔子司寇像、孔子授课图、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山东曲阜孔府大门、孔子墓(山东曲阜)、然

后是两段简介孔子的视频。为了说明孔子在国外的影响,再提供下列图片: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等。到这时候,尤其对于不常运用多媒体上课的学生,已经差不多可以将其迷住了。2、讲究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比如《木兰诗》,有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核舟记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
用插图或画面导入课文。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如教《爱莲说》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莲中的插图,让他们试着说莲的外形,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字语句的特点。
还可以以精美语段导入课文。文言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或长于描写,或重于叙述,或偏于议论,教师把这些精美“点心”拿出来先让学生尝一口,尝到“甜头”后自然可轻松地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在上课时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了这一段,马上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注重古今对比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古文不但要讲古文中的人和事,还要联系现在的人和事,让古人和今人对话,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古文中的人和事“远可在天边,近可在眼前”,从而使文言文与时代相通相连,便于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如:古人的姓名字号、衣着服饰、饮良习惯、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二、变换角色,授之以渔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以往的学习方法总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随着教师的思路走。尽管每堂课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学得头昏脑涨,但效果欠佳,并没有得“渔”。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尝试“教师跟着学生走”的方式进行。首先,在每次假期,我将预习并背诵下一册古文作为作业,开学第一节课便作检测,让学生在熟悉背记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的“串讲“活动中,课堂上再给他们提出疑问,大家共同解错。在有一点文言基础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去“串”。这样,学生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自主学习—学生串讲—师生共同纠错—反思温习。由此,学生也能对疑难问题掌握得更加清楚透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总能逐步提高阅读、品悟文言文的能力。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将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第二步,质疑提问,点拨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质疑、讨论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探究理解。教师在这一步只是在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准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后明确。第三步,方式灵活,巩固理解。这一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的练习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加以评价,肯定译的好的地方,

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第四步,以全班为单位,复述或讲故事,将所接收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准确无误。
三、创设情境,丰富课堂
创设情境就是在上课时结合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用熟悉的方式感受特殊的文言情境,在轻松愉快地感觉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练就一身过硬的串讲功夫,变枯燥为绘声绘色,我想学生应该不会拒绝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首先注重抓住关键字词讲解,讲清楚,讲透彻,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学习(这样,老师轻松学生也乐意)同时,我还注重在讲解的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境,丰富课堂,如在《蝴蝶泉边》的轻音乐中讲解《小石潭记》;在抑扬顿挫的阅读中品析《岳阳楼记》,而在学习《酸翁亭记》时,借助简笔画,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意象中,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中感受《三峡》四季的美……。引导学生去想像,去体验,去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文言文中的情景转换成画面,让学生由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的可感的这种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让学生进入到文章的境界中间去,去体验、去感受。这就是“入境”。通过诵读入情,然后通过想像入境,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把景、把人融合起来,让学生去领悟,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个画面,为什么会出现悲呀、喜呀这样的心情。在这里,有理解、表达的过程,有走向视界融合的过程,有给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我想,学生应该不会拒绝这种诗意的学习方法。
四、尊重个体,错中求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当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体差异,难免会出现错误,但我们作为教师应该

大胆地相信学生,鼓励他们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气馁,在错中吸取教训,或许会理解得更清楚,记得更牢固。所以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串讲”古文时,还要鼓励学生不怕犯错,而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千万不可批评指责,而且要和学生共同分析原因,让学生真正明白其内涵。我想,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还记得班上学生在讲“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把“汗”写成了“汉”,这是学生没有搞清楚诗文中本字意思的表现。我便及时讲解:汗青,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水一样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驻,故称。后代指史册。汗,仅仅指出汗。而“汉”却没有“出汗”的意思。相信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以后不会再错了。从哪儿跌倒从那儿爬起来,效果一定会更佳。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五、适当拓展,增强实效。
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区位的同时,给学生引见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也是增强教学实效的有力举措。例如学习《陈涉世家》,可以补充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的结果;学习《〈论语〉十则》,可以引导学生课余阅读《论语》;学习《三峡》时,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补充《桃花源诗》的阅读等等。在设计教学形式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教师实施这种方法时,课前要给予明确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课堂上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然后,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一加以点拨、讲解,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这种做法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其结果是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

已学知识,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扩展延伸,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
运用“串讲”法,应该力争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讲述,应该内容充实紧凑,难易适度、多少适量,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得到知识的满足,受到感情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精通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心理,谙熟问答技术。第二,讲述的结构,应该前后连贯,重点突出。既使学生有系统的了解,又使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问题上去,得到要领。特别是介绍作家、作品知识时,不能随心所欲、散漫无序。第三,讲述法是靠教师用语言传授知识,教师的语言水平关系极大。首先要清晰明白,简明扼要。其次要生动有趣,语言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生活图景和情节意境。再次是语言要有节奏感,快慢适宜,不使学生等待,也不追之不及。第四,在讲述中,适时插入其他教学方法。

当然,教无定法,面对我们传统的无可代替的“串讲”的教学方式,我们须要讲求方式方法、讲效率。只要用心去研究,相信“串讲”也能讲出别样的精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77b90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7.html

《教无定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