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8-02 06:50: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丹,董

【摘 要】摘要: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率长期居高不下,以致银行信贷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因此,改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要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名称】北方经贸

【年(),期】2013(000)005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

一、引言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将信贷风险及所引致的损失降低至最低限度。通常这个最低限度量化为不同的指标,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因经验积累不同,其控制手段的研究和应用程度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产权结构问题造成的,政企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银行不断出现大量不良资产,作为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目前仍然是很严重的问题。在我国规模最大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接近30%。不仅国有商业银行情况如此,就是新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承受着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困扰。这种信贷风险过度集中的现状,严重威胁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社会金融系统的安全。因此,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各国银行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非常必要且十分紧迫。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比例高

由于一些贷款企业基础差,效益不佳,从而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还有些企业管理经营不善,如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改变产品模式,或缺乏自由资金补偿机制,导致无力偿还贷款。

由上表可知,从2002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次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双下降,以后几年逐年呈下降趋势。截20076月底,我国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已经下降至9.5%,但是与目前在京外资银行0.36%的不良贷款率相比,差距悬殊是不言而明的,与国际上公认的不良贷款警戒线为10%的标准相比稍低一些。而且,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标准普尔测算的中国的不良贷款率可能还远不止于此,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无论是余额还是占比都高于世界公认水平之上,四大国有银行与国际上同类银行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其盈利能力。多年来,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资产投向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贷款。同时,有价证券及投资占资金运用的比重不大,银行的资产运营渠道过于单一化。在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贷款利息收入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占比大多都在90%以上,这部分收入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信贷风险的影响。信贷资产一旦出现风险,使银行经营的风险以信贷风险的形式集中表现出来,严重影响银行生存和发展。

(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落后

1.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银行在贷款前对客户的初选标准也没有具体的量化;在贷款的审批决策上分支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这就使审查的独立性受到了威胁;贷款发放后的检查阶段,银行无法对贷款对象的动态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这样就不利于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需要一批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这直接关系到信贷资产的质量。

2.信贷风险外部监管不健全。中国当前的银行业风险仍然十分突出,银行业的监管也存在诸多问题。监管部门重市场准入监管,轻持续性监管。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过分注重市场准入监管(即监管的第一阶段),而缺乏对银行具体业务的跟踪监控,对金融创新工具的监管尤为不足。监管重点强调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监管。

3.信贷风险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非常丰富,大量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和数理统计模型,并且越来越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使用。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主要运用财务因素定量分析方法,而忽略非财务因素的重要影响,在信贷风险管理的模型应用和管理技术上还待进一步的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法律法规大都比较泛泛,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这两部系统关于银行的法律,而其中涉及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内容很少。经营部门无章可循,只能按传统的下达规模和比率指标进行经营管理,无法保证整个信贷机制的有效运作。另外,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评估检查经营部门,导致许多经营部门出现越权贷款、违规贷款等现象。

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一)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通过审贷分离,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分离开来,分别由不同层次的部门和独立的人员来承担。强化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部门的相对分离,并建立起相对的风险调查、审查、审批、检查制约系统,实现贷款业务的科学决策。由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负责规定相关的业务流程,设计信贷风险的评估方法,界定各级机构的审批权限等,专门实施制定信贷制度的权利,并负责监督和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由相互独立的信贷业务部门和信用审查部门共同实施贷款发放执行权。

(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要求将变多层级风险管理转为扁平化风险管理,实现管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具体来说,一是机构的扁平化,改革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改革工作报告路径,加强风险集中管理和监督。二是业务的垂直化,加强业务的垂直运作,建立全行统一的业务处理系统,在控制局部风险的前提下重视做好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三是充分发挥信贷决策的专业化优势,建立全行的信贷分析和决策的支持系统。四是进一步分离前后台业务,设立一系列专业化的作业和经营中心。

2.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一是参照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上通常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在组织结构上确保岗位制约。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进一步强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结合。二是改变信贷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增加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风险管理各部门的职能建设。

3.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监管当局应制定统一完善的非现场监管数据体系,这些数据应全面反映银行的表内外资产风险、信贷与非信贷资产风险、盈利状况、资本充足性、市场风险状况、股东及关系人贷款情况及管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和审慎会计准则,数据口径要真实反映银行的经营及风险状况;要求银行提供给监管部门的报表资料应当和公开披露的数据信息一致,银行的董事会要对此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对数据真实性的检查核实和责任处理。

4.运用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西方商业银行借助于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运用,对每一笔贷款风险进行实时和定量的分析,提高了银行对风险的整体控制能力。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更多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这就会受到信贷人员自身知识水平和风险把握能力的限制,而出现不精确和得出错误结论的现象。通过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依靠数理统计以及对风险的量化分析,实现对风险持续的、动态的、立体的监测和管理,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的主观判断,客观反映风险状况,并能实现风险资产的组合,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国外的法律法规已形成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如美国规范的相关法律体系是以《公平信用信息披露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信贷机会公平法》、《消费信用保护法》、《诚实信贷法》、《正当收债行为法》、《公平信用结账法》、《统一消费信用法典》、《信用卡发行法》和《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等,这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而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完善。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审贷全程监控的法律法规,有效的控制四大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强四大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08(8):10-16.

[2]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09(8):19-21.

[3]皇月州.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1):8-1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产业,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研究》(1251220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ca6430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c.html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