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 网络媒介审判 - 负面效应思考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2-04-10 21:42: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 网络媒介审判 负面效应思考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邓 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摘 要 中国网民的数量急剧上升,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网络媒介审判 也在不断重现,其有利有弊。本文从 网络媒介审判 负面效应着手,找到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结合点,同时结合大众传播的媒介素养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关键词 网络媒介审判 负面效应 媒介素养教育 结合点 途径一、 网络媒介审判 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笔者认为,互联网环境中的 媒介审判 ,是网民、网站编辑或网络公关公司通过网络媒介,对某此社会性热点新闻进行分析调查和评论,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影响人们对事件真实性的认识及可能造成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在互联网环境中,有诸多的负面效应,笔者详细叙述如下两种负面效应。1.以非理性言语进行侮辱、谩骂,新闻报道、网络舆情低俗化,网民作为受众素质低下 媒介审判 的重要表征是 语言暴力 ,如某媒介说犯罪嫌疑人 灭绝人性 、 罪不容诛 ,要 严惩不贷 ;报道有关群众团体 建议对歹徒从重从快严惩 ;在报道检察机关将以故意伤害罪名起诉的同时,强调故意伤害罪最高是死刑,人渣就应该死等等类似语句在媒介上频频出现。如2009年 5 7南京交通肇事案 ,又称 胡斌案 。对胡斌无视生命的行为,先是一些网民口诛笔伐,然后形成一种氛围,以谩骂为形式希望通过批判当事人,获得情绪上的宣泄。出现了诸如 杀了那畜生 、 讨伐姓胡的,不得善终 、 土鳖人渣、天诛地灭 等类型的言论。这些谩骂超出了正常谴责的限度,是一种无意义的侮辱式攻击。2.人肉搜索、公布个人资料,以讹传讹、丑化他人人格,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混淆了法官的视听2009年炒得很火的 艾滋女 被前男友陷害案,披露了大量的个人隐私; 胡斌案 中,网民对胡斌及其社会关系包括父母、女友、同伴的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移动电话、个人住址等个人隐私全面曝光,搜索过程中两个 陆红英 的闹剧更是侵犯了无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什么网民会在当事人出现事情的时候,就进行人肉搜索呢?是落进下石,还是恶意丑化?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从上面的负面效应中,无论是 杀了那畜生 的语言暴力、还是恶意透露他人隐私并恶意丑化人格、还是公众忽略事件真相都暴露出网民作为受众素养的欠缺,因而,加强与提高媒介素养的教育是有必要的。1. 媒介审判 中出现的语言暴力反映出有必要加强媒介素养。媒介素养,落脚点还是素养,素养一般来说就是人的素质,只不过媒介素养是一个专业化特定化的素质而已,但是从媒介审判中看到的 杀了那畜生 、 讨伐姓胡的,不得善终 、 土鳖人渣、天诛地灭 等类型的言论,实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受众的修养不高,素质不够,至少也可以反映出他们的自觉程度不高,心口开河,无所忌讳。2. 媒介审判 中出现的公布个人隐私,反映出在没有相应法律规制下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媒介审判 中出现的公布个人隐私,进行人肉搜索反映出媒介报道匿名性的巨大缺陷,匿名性讲求的是受众以及传媒报道可以不以真实姓名予以发表看法,这就使得相关人员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抑制,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存在违法犯罪的情况也不存在法律责任的承担;这样一来,网民的自我表露心态,即将自己的真实、重要、隐私的信息向他人展示,摘下面具,毫不隐瞒掩饰。也同时给打击报复者以极大的 支持 。因此,在现行法律没有大力进行规制的情况下,就很有必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克服当前法律空白以及媒介审判的缺陷。三、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理论先行、高校突破、社会参与媒介素养从国外引进较晚,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也较晚,在传统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多元化程度还不够,还需要加入新的元素。结合 媒介审判 中存在的问题,看到网民作为受众的反应,笔者对如何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的前途担忧,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落后,不完善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有了一些看法,下面,笔者结合 媒介审判 与媒介素养联系,结合实际,谈谈媒介素养教育转变的看法:1.理论先行 多学科理论综合应用和师资培训。在上面媒介审判行为中,我谈到要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强调的是多学科的结合,多理论的综合应用,由此产生了理论先行的想法,再结合媒介素养教育本属于 大众传播学 的范畴,但是我国的大众传播学引进较晚,虽发展迅速,但是对外来理论学说的消化能力不高,创造性不强。具体来说,建议学界做如下工作:1.1学术界的首要工作是要完成媒介素养理论的本土化工作及其多学科的结合。中国的近现代史表明,照搬国外是要犯教条主义错误的,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成熟的媒介素养理论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相适应的。如何针对中国现状进行媒介素养相关的理论研究,应当是学界的攻关重点。同时也要拓宽研究的范围和思路,针对如何促进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从现有条件出发,设计可行的方案,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联合可以团结的力量。1.2有新闻专业的高校可以考虑设立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所 ,密切与当地教育部门配合,开展有关青少年媒介接触行为和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并写出报告。根据调查,了解当地的整体教育情况,并设计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考虑教学方案和t教学方法。与学校协商,进行试点,确定实验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或者将媒介素养教育当做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进行,也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各个课程教学中。2.高校应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 高中过严,大学过松,有时候大学生活甚至变成了放任。远离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也鞭长莫及。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成了很多大学生打发时间的方式。大学缺乏媒介素养的高危地段一点也不为过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也有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利一面。首先是大学生年龄较大,与中学生相比,心智较为成熟,自抓'能力较强。其次大学生知识文化层次较高,对事物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对十网络的利弊经过教育会有深刻的认识。3.社会:创造条件,有效引导,凸显媒介参与能力的重要性。社会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上各种力量的支持才是媒介素养提高的力量源泉和实践基础,笔者特提出以下三点,来探索社会对媒介素养提高的重要性。3.1需要各类社会团体确立 新媒介素养 意识。国家作为最大的社会团体,因将新媒介素养尤其是媒介参与能力的培养教育提上在政治议程,并在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比如,在制定媒介素养教育规范或指导性文件时要重视新媒介素养教育中媒介参与能力的培养、在法律上要完善有关网络侵权方面的规定;在资金投放上要增加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投入。3.2各种学术机构应更多地关注新媒介素养教育,探究出更适用与当下我国现实环境的媒介素养策略和方法;3.3各类民间协会应通过举办讲座、互动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广 媒介参与能力 理念,营造出关注新媒介素养、重视媒介参与能力的社会氛围。参考文献:[1]作者:魏永征 中国传播法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2]吴献举, 媒体审判 是 媒体舆论监督权 的滥用 , 新闻记者 ,2002.9.[3]周泽 媒体审判 、 舆论审判 检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3):128-132.[4]廖金英,谢太平. 媒介审判 有碍司法公正J.青年记者.2005, (10):53-54.[5]顾斌:媒介素养教育的多维视野,传媒教育,20063第71页.323文化与传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74902c647d27284a735101.html

《从 - 网络媒介审判 - 负面效应思考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