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单元评价检测(一)

发布时间:2020-05-27 18:09: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单元评价检测(一)

(第一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40)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解析】B。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因此ACD选项都与化学有关,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2.(2016·苏州中考)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甘薯酿酒       B.石蜡熔化

C.烟花爆炸  D.食物腐败

【解析】B。甘薯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烟花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小明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做出结论  D.交流评价

【解析】B。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环节。

4.2016年夏季奥运会在“足球王国”——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之一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温度达到450℃,即可燃烧

C.沸点为-42.1℃,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解析】B。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所以可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5.(2017·临沂河东区期中)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好后,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 mL,则该同学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为  (  )

A.大于10 mL  B.等于10 mL

C.小于10 mL  D.无法确定

【解析】A。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所以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 mL,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10 mL

6.(2016·厦门中考)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B。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橡胶塞,以免压破试管;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7.(2017·黄石期中)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23 g  B.27.4 g

C.32.3 g  D.32.6 g

【解析】B。图中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质量关系为砝码的质量=烧杯的质量+游码显示的质量,所以烧杯的质量为30 g-2.6 g=27.4 g

8.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功能的新材料研制,都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B.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

C.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D.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解析】B。化学的研究对象为已经存在的物质,但是也能够合成得到新的物质,B说法不正确,其他各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9.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

B.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

C.闻气体气味时,要把鼻子凑近瓶口轻轻地吸气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

【解析】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易打破试管底部,A不正确;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垫上石棉网,可使烧杯均匀受热,B正确;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子凑近瓶口吸气,C不正确;实验结束,剩余的试剂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D不正确。

10.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B.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

C.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再定点加热

D.称取一定量药品时,先调节砝码和游码再添加或减少药品

【解析】BA项,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应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再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故操作正确;B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的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不漏气,故操作错误;C项,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再定点加热,以防加热时炸裂试管,故操作正确;D项,称取一定量药品时,先调节砝码和游码后,再添加或减少药品,故操作正确。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11.(8分)下面是对水相关知识的介绍:①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⑤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⑦电石仓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电石可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具有可燃性)和氢氧化钙。

请用序号回答以下问题:

(1)水的物理性质:________

(2)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_

(3)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4)水的用途:________

【解析】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属于水的物理性质。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电石仓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电石可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具有可燃性)和氢氧化钙属于水的化学性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属于水的用途。

答案:(1)①、② (2)⑤、⑦ (3)⑥ (4)③、④

12.(10分)(2017·江苏沭阳县质检)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燃烧镁条时,用来夹持的仪器是________

(2)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

(3)取用粉末状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

(5)某同学要量取48.6 mL的水,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量取,他所取出的水比48.6 mL________(填“多”或“少”)。

【解析】燃烧镁条时,用来夹持的仪器是坩埚钳;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取用粉末状药品要用药匙;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要用胶头滴管。在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俯视读数,会使所取出的水偏少。

答案:(1)A (2)D (3)G (4)B (5)

13.(12分)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人身伤害。请填写下列错误的操作或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解析】(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液体受热沸腾溅出伤人。(2)量取5 mL液体,实际5.4 mL,说明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应该是仰视读数。(3)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4)砝码与药品颠倒了位置,所以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故药品的质量为6 g-0.8 g=5.2 g

答案:(1)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2)仰视读数量取5 mL液体 (3)引起火灾 (4)5.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0分)

14.(18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于是他进行了下面的思考与实验: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进行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1)想通过是否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验证假设①,但不能“立即”就开始做,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去;实验(2)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假设②不成立;实验(3)中点燃白烟时白烟能够燃烧,说明其是可燃性物质,因此可推断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同时排除假设①②,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不能燃烧。

答案:(1)① 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去 (2)水蒸气 (3)③ ①②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不能燃烧

15.(12分)小明同学对“加热时,试管接触到酒精灯灯芯易引起破裂”总有些怀疑。为此,老师为他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如图A),约1 s后取出,观察到与外焰接触处的部位已经烧焦,而焰心处还完好无损。

实验2:取一根铜棒,把它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接在一个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上(如图B)。先使指针处在中间,然后在铜棒上放一冰块,观察到指针向右偏转。

(1)“实验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说明一般物体有________的性质。

(2)由这两个实验,小明同学很快领悟了其中的道理:酒精灯灯芯处温度__________,当灼热的试管突然接触灯芯时,因剧烈________,导致试管破裂。

【解析】(1)实验1中,观察到与外焰接触处的部位已经烧焦,而焰心处还完好无损,说明外焰温度最高,而焰心温度最低;实验2中,把冰块放在铜棒上,铜棒热胀冷缩,遇冷后收缩,指针向右偏转。

(2)当烧热的试管突然接触温度较低的灯芯时,试管的玻璃迅速冷却收缩,从而导致破裂。

答案:(1)外焰温度最高 热胀冷缩

(2)最低 冷却收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276111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6.html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