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粱家族》书评

发布时间:2019-04-25 07:10: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布满奇思狂想的历史真实

——莫言《红高粱家族》

这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戴凤莲。他为了报仇雪耻,苦练枪法,将曾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他为了还一个村姑的清白,不惜将酒后施奸的亲叔枪毙。为了小妾恋儿不惜和妻子翻脸并分居。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抗日但最终全军覆没……

  《红高粱》通过戴凤莲和余占鳌的故事,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

  由中篇发展为长篇的 《红高粱家族》 仍是莫言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象征性的作品。这个象征性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谁都看得出来,红高粱系列小说与我国以往战争题材作品面目迥异,它虽也是一种历史真实,却是一种陌生而异样的、处处留着主体猛烈燃烧过的印痕,布满奇思狂想的历史真实。就它的情节构架和人物实体而言,也未必多么奇特,其中不乏我们惯见的血流盈野,战火冲天,仇恨与爱欲交织的喘息,兽性与人性扭搏的嘶叫。

  然而,它奇异的魅惑力在于,我们被作者拉进了历史的腹心,置身于一个把视、听、触、嗅、味打通了的生气四溢的独特世界,理性的神经仿佛突然失灵,我们大口呼吸着高粱地里弥漫的腥甜气息,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体验和融身于历史的浑一状态。于是,我们再也不能说只是观赏了一幅多么悲壮的历史画卷,而只能说置身于一种有呼吸有灵性的神秘氛围之中。其最深刻的根源乃在于作家主体把握历史的思维方式之巨变。莫言以他富于独创性的灵动之手,翻开了我国当代战争文学簇新的一页———他把历史主观化、心灵化、意象化了。作品在传统的骨架上生长出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把探索历史的灵魂与探索中国农民的灵魂紧紧结合;红高粱是千万生命的化身,千万生命又是红高粱的外显,让人体验那天地之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它的象征意义,在对杂种高粱的批判里就看得更加分明。

没有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观念爆炸,就没有莫言;但同样,没有莫言作为天才作家的

异秉,也没有莫言。莫言偶然看到李文俊翻译的《喧哗与骚动》,只看了两万字的序,就跳了起来,他要高举起“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把这片土地上的河流,村庄,痴男怨女,地痞流氓,英雄好汉,统统写出,创建一个文学共和国。他要做这个共和国的主宰。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们的时代已经远远消逝在小说营造的世界里。  “可怜的,孱弱的,猜忌的,偏执的,被毒酒迷幻了灵魂的孩子,你在墨水河里面浸泡三天三夜--记住,一天也不能多,一天也不能少,洗净你的肉体和灵魂,你就回到你的世界里去。” 这是主人公二奶奶的灵魂耳语给他的话。 莫言其实自己也没真正经历这个最英雄最王八蛋的时代,多多少少是听祖上传下的故事和自己参军再踏入社会的感悟吧。可怜,我们确实很可怜也很孱弱,我们需要灵魂的沟通,我们需要肉体的慰籍,我们渴望一颗强大的灵魂。他们是墨水河能给予的吗?是孤傲的红高粱能展示给我们的红色海洋能赋予给我们的颜色吗?也许我们能把,如果我们能够光着屁股在墨水河里浸泡三天三夜,能用红高粱的艳丽擦便我们的全身。  说说小说的主题吧,红高粱从开头到结尾,一直穿插在小说的各个角落。他们被人们拿来酿酒,烧饭。他们在肥沃的黑土地上鼎立于天地之间。他们被马刀斩断,露出锋利带着绿色血液的切口。高密乡的人们在战乱年代活在他们的庇护之下。 他们孤僻高傲,生活在被鲜血透尽了的肥沃黑土地上,却撑起了一片又一片的乌托邦式的梦想。这种讽刺只有在人们踏迹的土地上才会滋生,只有人们才会用鲜血去为自己的庇护之伞浇灌。

  

整个小说都不乏对红高粱细节的描述,又是看似冗长,但是细细品味下来发现其中隐射了不少哲理。他们恰似高密的人民,在黑色的土地上坦然活在天地之间,却又不乏那些阴暗嗜血的惨白獠牙发出的渗透光芒。但却终归烟消云散于太阳之下。  余占鳌,主人公的爷爷。他的发迹多带莽撞乱冲碰上运气的成分,这也同样让他得到了他的女人。他在两个女人之间的平衡终究还是被日本的铁蹄践踏尽碎。他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徘徊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来之本能上利益的权衡,不是我们见到的口号的呐喊的吸引力对他的影响。那时候国产党在东北的实力单薄,枪支只有靠捡洋落,或者在民众手里说服。这种情况看似是无奈,但是当时在给民众的印象让他们无法分辨两党之间的区别。从广大人民群众抓起,这是当时共产党得人心的基本。但从书里面看得到的确实无尽的无奈和讽刺。  主人公的奶奶,靠她的容貌和合适的狡黠接手里县里面的酒窖,于是生活平步青云。靠她无意中发现在酒中加尿碱的法子,酒香飘万里。  哈哈哈,真不错。高粱酒里面存的是奶奶的尿,映出来的确实鲜红的血。奶奶在书里面除了最后送饼被枪杀的一幕,前面大多是被和爷爷还有二奶奶之间的瓜葛占去了大部分戏份。她和爷爷之间也体现着一种跟当时时代不符合的带着柔情的杀气。也许正像作者所说,狂热的,残酷的,冰冷的爱情=胃出血+活剥皮+装哑巴。这个过程囊括了整个着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使人感到无奈。真的就像一首歌的歌词,so I wither, render myself helpless, I gave in and everything is clear, I break down and let the story guide me.  主人公的父亲,一个从那个时代长大的人却没有爷爷那种戾气和戾气散尽的空洞的双眼。书中多次提到父亲在爷爷杀人时候的心理状态,体现的是一个小孩在一个战乱年代被枪子儿射成筛子的心,时而发出无力的呼喊却没有回响,尽管是在青山绿水之间。父亲唯一喘息的机会就是在日军停止攻击的一段时间里面与恶狗群战斗时自己连续不断的锦囊妙计。狗在这章里面,因为主人被杀,村庄被毁,不得不外出觅食,寻找人类的腐尸。它们的野性被唤出,有组织有纪律,成了父亲的好对手。狗群在这章里面被人性话,被夸张,但毫不夸张的是它们跟人类相似的地方,在这硝烟弥漫的年代。  

  于是人们说,莫言是最具原乡情结的作家,津津乐道高密东北乡。然而,有必要弄清,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作为原乡,既是一种实存,更是一种创造物,既是创作的驱动地,更是作家精神理想的发酵地。它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个文学地理学的概念。作家既视之为源泉,同时又不断赋予它新的意义。从这片原乡升腾而起的关键词大概是:民间、生命力、图腾、自然力、狂想、暴力、祖先、历史、血痕,等等。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b96d4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2.html

《莫言《红高粱家族》书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