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等级)

发布时间:2018-09-17 23:38: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终考试卷

等级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一、选择题(共50分)

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史书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过剩而向外殖民,指出:“这一个民族移植所到之处,其制度、宗教和生活方式亦随之而至。他们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独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与母邦相似的经济生活,产生与母邦相似的社会、政治纷争。”这一个民族应是(

A.公元前七世纪向外移民的希腊人 B.十七世纪中移往美洲的英国清教徒

C.十九世纪初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 D.二十世纪中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2、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公元3世纪的印度

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

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4、有位传教者到了中国,他先剃去头发,穿上僧服,后来又脱去僧服,换上儒服。他把所传的宗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和儒”、“超儒”。为求与中国结合,他不惜修改教规,默许信徒祭拜祖先。与以上传教活动特征相符的教派应该是(

A.印度佛教徒 B.伊斯兰教徒 C.耶稣会士 D.太平道道士

5、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这种情况应是发生在(

A.明朝中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年

6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座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请问这段话作者的国籍是(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中国

7、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写成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文字样式是(

A B C D

9、“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 杨向奎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的这句话主要是肯定周公(

A.助周灭商 B.封邦建国 C.辅助成王 D.制礼作乐

10 200712月,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新闻界以《“南海一号”,……之荣光》为题进行报道,你认为标题中被省去的部分最可能是(

A. 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朝贡贸易 D. 中华文明

111861年,俄国开始改革,美国爆发内战。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历史事件的相似任务是(

A. 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B.解决自由劳动力问题

C.实现国内市场统一 D.力争废除关税壁垒

12、美国学者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其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指出:中国曾经领先欧洲,可是后来欧洲却领先中国。你认为导致中、欧这种“大分流”的分水岭式的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清教徒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

13、如右图“老船长离舰了,他完成了最主要的历史使命是:(

A.把普鲁士带上资本主义道路

B.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C.使德意志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船长(俾斯麦)离舰了

D.建立了德意志的民主制度

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

A.距今1万年前后人们已学会栽培谷物 B.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C.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 D.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15、下列两组图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下列哪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关系

A.陈独秀 B.孙中山 C.鲁迅 D.李大钊

16、“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 “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当时孙中山看来,“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主要是指(

A.英吉利 B.俄罗斯 C.法兰西 D.美利坚

181819年一位伟人去世了,人们在讣告中这样赞颂他的科技成就:“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请判断他的科技成就是(

A.改良了蒸汽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利织布机 D.研制了发电机

19、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那么,德国“考问世界”的事实有(

①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

③威廉二世促成三国同盟建立 ④希特勒推行排犹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21、“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歌词所咏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22、右边是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示意图,它下面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3. 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开有照射进来的窗洞(右图)。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前途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24.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25.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是下列哪国人(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奥地利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中国文化的不同评价(14分)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远播世界,对许多地区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材料一 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农业、生活必需的技艺等方面已臻于完美境地,其余方面的知识,倒是我们传授给她们的;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她们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二 应该看到,科学和艺术在中国没有任何进步,这个民族既无高大的建筑,也没有美丽的雕像,更无诗歌、音乐、绘画和雄辩术。 ——狄德罗《狄德罗全集》

问题:

(1) 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哪些?4

2 伏尔泰和狄德罗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有何不同?4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6

27、唐宋域外交流(18分)

材料一: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问题:

1)材料一所示路线沟通了哪几大古代世界文明?6

2)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9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3

28、中华帝国(18分)

新近出版的《哈佛中国史》以西方学者的眼光、从世界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了记述,讲中国古代历史分为《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帝国:唐朝》、《儒家统治的转型:宋的转型》、《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六个朝代。

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早期的中华帝国:秦与汉”是如何建立的?6

2)作者将明朝和清朝分列于两个时代,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将两个王朝合并为一个帝国时代,你认为合并的理由有哪些?12



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终考试卷

等第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A

2C

3B

4C

5B

6A

7A

8D

9D

10B

11B

12D

13B

14D

15B

16C

17B

18A

19A

20A

21B

22C

23D

24B

25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中国文化的不同评价(14分)

1)仁 礼或者相关的解释 4

2)伏尔泰赞扬甚至美化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视为楷模。2 狄德罗贬斥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是处。2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神学理论,主张开明君主制,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不提倡神学、倡导理性和仁政思想可以为其理论依据,因此高度赞扬中国文化。2分。但也存在过度美华中国文化,没有看到中国文化的弊端。1分。 狄德罗作为百科全书拍的领袖,从西方自然科学和技术、人文及社会科学的标准去衡量中国文化,贬斥中国文化,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成就。2

(若回答伏尔泰和狄德罗对中国火文化的了解途径、俩接成都不同等因素亦可酌情给分)

总之,伏尔泰和狄德罗是从他们自己的思想或学术要求出发,对中国文化做出了比较片面的评价。1

27、唐宋域外交流(18分)

1)儒家文明(或东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或阿拉伯文明)等。6

2)特点一:交通途径多样。举例:既有陆上丝绸之路,也有海上丝绸之路。特点二:双向交流(或既有输入,也有输出)。特点三:交流内容丰富(或有物质交流,也有文化交流等)。(特点二及三举例参考——物质交流:输出的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输入的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等。文化交流: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等传入西方;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特点1分,举例2分)

3)大范围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整合、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等方面。踏上“亚洲之中国”的道路主要体现在:辉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成就,对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保障丝绸之路安全,促进亚洲物质文化交流;形成东亚文化圈,发挥在区域内的辐射引领作用等。(或者回答一下三个方面:丝绸之路,陆海并举;长安城,国际大都是;东亚文化圈) 3

28、中华帝国(18分)

1)涉及六个方面:商鞅变法、秦王嬴政的统一、首创中央集权制(中央、地方)、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承秦制、儒学为官学,每个方面1

商鞅变法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1分、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通过十年战争,消灭其他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1分。嬴政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极端制度1分。同时,还采取了统一全国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分。汉承秦制,约400年的汉朝使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1分。同时,西汉时儒学上升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1

3)明朝和清朝在很多方面呈现出相似性,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中华帝国最后的辉煌的角色。2 政治上,明清统治者都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分;经济上,明清都经历了经济的恢复后逐渐繁荣,经济总量居直接前列2分;思想文化上,都实行八股取士,加强对臣民的思想控制,也使科举和儒学逐渐走向僵化2分;对外方面,明清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往,使中国逐渐走向封闭2分。

组织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9a8d2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9.html

《上海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等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