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1 / 6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
师:同学们,你和家人每年都一起过哪些节日呢?是怎么过节的? 点生交流。
师: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指名读)指“传”: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专。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齐读) 、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P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读情况。 1.分组出示生字,指名读。 翘舌音节生字:传、舟。
后鼻音节生字:堂、统、郎、饼、赏、巷。 第三组生字:贴、宵、祭、乞、巧、菊、艾。
2.去掉拼音,同座互相检查。读对了就夸夸他,读错了就帮帮他。
3.词语中识字:传统、龙舟、赏菊、乞巧、祭扫、艾草、牛郎、巧妙、元宵、重阳节、月饼、课堂、大街小巷(注意多音字“重”)
4.字源识字:舟、祭、街。
5.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读读课文,拿出铅笔圈画出来。
1)出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 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4)出示每一个节日的时间。告诉学生,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每个节日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来过的,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齐读)
2 / 6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生字,仔细观察。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全班齐读。 2.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1)看结构。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的结构。
“贴、敬、转、街”4个字是左右结构,“艾、热”2个字是上下结构,“舟”是独体字,“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
2)看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分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发现“贴”字左右比较均匀,“街”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都相对均匀;发现“艾”字上部扁,下部长,“热”字上部长,下部扁,“艾”“热”上下几乎同宽。“团”的国字框和“闹”的门字框要写得大而方正。
3)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教师重点指导“街”“舟”“热”和“闹”。
“街”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彳”的第二笔撇在第一笔撇的中间下面起笔,中间“圭”的第三笔横要穿插到“彳”第二笔撇里,“圭”的三横一提保持相等间距,“亍”的第一横与“圭”的第一横一样高,第二横要穿插到“圭”里。
“舟”,注意笔顺正确: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舟”字字形偏窄长,不要写宽了。
“热”,上部要写得左窄右宽,“丸”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撇画与左边的提手旁一样高,撇要穿插到提手旁的旁边,四点底与上部同宽。
“闹”,门字框两边的竖画要写得直直的,保持平行,“市”的点、竖均落笔在竖中线上。
(二)练习书写,培养习惯。
1.教师范写“街”“舟”“热”和“闹”。 2.学生先描后写。
3.集体讲评,评价指向比例和关键笔画。 四、精读课文,品味“传统”
(一)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正月初一)。
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出示词语:春节)
3 / 6

为什么叫春节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2.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出示第一句话) 3.“贴窗花”。
1指名读“贴窗花”出示各种窗花,你喜欢哪一种窗花?这些窗花有什么寓意呢? 引导学生观察窗花图案的丰富内涵,知道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 2)过年,我们会贴窗花,还会贴什么呢?
3)一双巧手,贴出美好祝福,更贴出中国人的智慧! 4.“放鞭炮”。
1)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 指导读“放鞭炮”。
2)鞭炮又叫“爆竹”,诗人王安石有一句诗这样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老师引读: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春节,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座说一说。 (走亲访友、得压岁钱、包饺子、吃团圆饭、看春晚等等) 2)品读词语“人欢笑”。
红红火火人欢笑,喜气洋洋人欢笑,团团圆圆人欢笑,其乐融融人欢笑。
6.小结: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这一刻,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齐读第一句)
(二)热热闹闹元宵节(正月十五)。
1.春节过后十五天,我们迎来第二个传统节日。这天我们又会做什么呢?自由读第二句。 学生自由表达:看花灯、猜字谜、吃元宵等。
2.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啦!出示词语“元宵”,“宵”是夜晚的意思,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元宵节,它的夜晚最热闹!
3.吃完元宵,我们去“看花灯”。 1)指导读“看花灯”。
2)花灯可不是只有花的造型,她千姿百态。 出示各种造型的花灯图片。
小结:中国在变美,花灯也变得更绚丽。
4 / 6

3天南海北的人们是怎样闹元宵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游花灯、舞龙灯、舞狮子、打树花)
4这些习俗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人们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相观看。(指名读第二句)
5)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 元宵节为人们恋恋不忘的春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4.小结:汤圆的馅变得越来越丰富,花灯变得越来越亮丽,不变的是如汤圆般团团圆圆、相亲相爱的家人。(齐读第二句)
(三)天清地明清明节(45日前后)。
1.春天里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清明节”。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自由读第三句。 学生交流:去扫墓,在桌子上摆上水果,插上香等。
2.回顾“祭”的字形,“祭”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供品放在祭台上,这就是祭扫。 3.我们用这些隆重的仪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此时,有一句诗会涌上心头—— 出示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齐读) 4.清明这一天我们还会做什么呢? 远足,踏青,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5.小结: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这清明的天空,更美在我们陪伴亲人、思念故人的那份真情!
五、回顾与小结
1.从正月初一的春节,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再到45日前后的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几千年传承下来,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伴随着这些习俗,传统节日带着祝福、带着智慧,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
2.齐读13句。 六、布置作业
1.把这篇文章美美的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根据所学的生字,制作生词卡片。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5 / 6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45日前后
6 /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496f097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a.html

《《传统节日》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