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中国古钱币与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6 13:48: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钱币与历史研究
我国古钱币的收藏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顾煊就著有《钱谱》以后唐宋至清代都有古钱的著录。相对来讲,对钱币形制、书体、重量、金属成色的著录比较详细,但研究就显得不足,特别是古钱币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所见甚少。本文拟就古钱币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货币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民俗的反映,古钱币不仅对中国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币本身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其造型、纹饰、铭文等又是当时艺术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时代特征。所以,它是中国历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再现,与中国典籍同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钱币铭文与历史研究
铭文是在钱币上用凸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

由于历代书风的不同,钱币上的铭文也大不相同。从汉字发展来看,铭文几乎包括了我国全部的书体,有金文古篆、大篆、小篆、悬针篆、玉筋篆,又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瘦金体,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书体。可以说,钱币上这些铭文是我国书法艺术的“活化石”,为中国书法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铭文的内容,更多的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每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都对铭文内容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铭文按其内容可分为:纪重铭、纪年铭、纪国号铭、纪值铭、所属铭、吉语佳句铭等。1.纪年铭标志钱币铸造的时间,是确定历史断代的重要依据。大休有两种:①帝王年号钱——指钱面铸有历代帝王年号的钱币。正式流通起于唐宋。目前发现最早的年号钱当为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在汉兴年间(338-343年)铸造的汉兴钱,汉兴是李寿的年号,有史以来他首先把年号铸在钱币上,利用年号作钱文,开了中国年号钱的先例。年号钱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因为有的货币使用时间太久,如果没有特殊记号和特点外,在确定铸造年代上就存在着不少困难,而年号钱本身就注明了时间,对历史断代有帮助;②干支纪年铭——指在钱面上标注干支年份。如丙午、甲辰、乙已等。干支纪年在中国古代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在钱币上出现则比较晚。主要始于光绪至宣统,这一时期总厂造币均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或干支纪年文字。干支纪年钱币一般在钱面上还铸有帝王年号,两者综合分析,即可进行历史断代;
2.纪重铭标志钱体的重量,是研究古代衡制的重要依据。首先,古代货币衡制单位名称有的现在已不再使用或者发生了变化,而文献中又记载不清楚,给我们了解当时的衡制造成了很大障碍,钱币上的铭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衡制的变化。其次,钱币上的计重单位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文字的最初涵义,如“,最初涵义是农具,后来在战国时才转化为重量单位。再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经济背景。如“五铢钱”,西汉中期和后期在重量上和形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出当时经济及社会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纪国号铭标志着钱币所铸造的国别。首创者为东晋时在陕西横山一带建立大夏国的匈奴大单于赫连勃勃,他正式称帝后,改元真兴,并铸了大夏真兴钱。由于时代的久远,对一些纪国号钱币的研究,可以弥补史料的匮乏。4.纪值铭标明钱体的当值,一般为大钱,多在政治、经济衰退时所铸。如王莽时代的泉五十一刀平五千,三国吴钱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5.吉语佳句铭标志着铸造钱币的愿望,多为辟邪祈福、求取吉祥的意思。这些钱币有的是官府制作,有的为民间私铸。铭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崇尚和取向,如建房用的“上梁钱”
“八卦钱”用来镇压邪气,消灾避难。而唐宋以来流行长辈赏给晚辈的“压岁钱”,则表达了老辈人对晚辈人的爱心。民间还流行“福”钱。每个时期流行的吉语钱内容往往不一,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民俗民风以及古代民俗文化的变迁。
二、形制与历史研究形制指钱币的外在形状。
钱币的形制多种多样,有贝形、刀形、铲形、圆形等。根据马克思“最初获得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应该是社会内部自己生产的并且可以让渡使用的有用的东西”的货币价值论,这些形制来源于当时生产工具或者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物品的形状,所以货币形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某一地区的经济形态。
由于中国古代金属货币的主流形制是方孔圆形,据此分为两种。
1.杂乱的形制。指除方孔圆形外的其它形制。在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前,货币形状多种多样,既有仿照实物,又有体形怪异的。仿照实实物的布币,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说明当时中原地区农业文明比较发达;刀币最早起源于齐鲁大地,说明黄河下游地区的渔猎和手工业比较发达;而楚国则流行形制怪异的“鬼脸钱”和“蚁鼻钱”,这可能与楚地浓郁的巫风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研究货币的形制,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变化。
2.方孔圆形。据目前考古资料表明,似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国已经开始使用方孔圆形的钱币,而在秦统一之后,将秦国的货币使用范围推广到全国。通过研究货币使用范围、外圆内方的形制、以及当时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等,我们就可以对蕴藏在钱币上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也有助于文化史的研究。三、纹饰与历史研究
古钱币上铸纹大多精致而富有文化内涵,堪称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的历史长卷。这些纹饰一方面是传统文化观念和思想的承载物,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符号,传递着无法用其他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概念和信息,如辟邪,吉祥,美,平安等等,从中透射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情民俗和宗教信仰,向我们透露着超越时空的信息。
根据纹饰的内容,可分为类。
1.辟邪类。指厌胜钱,亦称厌胜钱,即通过钱币纹饰以达到压伏邪魅、避邪的目的。这些纹饰吸收了历代绘画、雕刻、刺绣等构图方法和风格,主题丰富,构思新奇,铸造精美。目前发现最早的是汉代“除凶去殃辟兵莫当”佩钱,形状独特,应是汉人保身求胜、祈求免受刀枪侵害的护身符。由于它清晰直观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特色、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压胜钱不仅成为我国古钱币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之花,而且对历史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补充价值。
2.祈福祝寿类。指通过铸造吉祥纹样表达长寿富贵的愿望。自古以来,人们对长寿富贵有着不懈的追求。作为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之一的钱币,在钱面上也铸造不少精美的图案以表达这种美好的愿望。如钱面上铸造以瑞祥鹿、蝠、龟、桃、灵芝、松柏等动物和植物,或以其谐音,或以其象征意义表示吉庆和美好愿望,如鹿谐蝠谐龟、桃、灵芝、松柏等象征寿

3.游戏类。可分为儿童游戏类,主要是捉蛐蛐、放风筝;选仙钱类,是我国古代一种博戏工具,始于北宋初年。人们将选仙钱作博戏,饮酒作乐,吟诗诵词,在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中非常流行;打马博戏类,宋代开始在文人之中流行的一种游戏,被赞为博弈之上流,闺中之雅戏
4.记事寄情类。可分为节庆文化类,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都是大规模的集体项目,而且由于满足节日内容的需要,演变出种类繁多的节日形式,成为独特的文化图景;科举文化类,清代诗文钱背面为文昌魁星,一手捧书,一手执笔,立于鳌首之上,取其“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意思;商业文化类,钱背面图案为衡器--秤,秤杆之上挂有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474318314791711cc7917fe.html

《0中国古钱币与历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