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1-04 22:35: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化自信战略下高校二级学院以党建文化为核心构建文化育人机制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作者:杨艳秋郑永文曲艳鹏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2杨艳秋郑永文曲艳鹏摘要:高校是最充分、最有效的育人阵地,大学的文化体系是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作为社会主义大学,党建文化应在大学文化体系中发挥坚定充分的方向性作用。全面增强文化自信、实施本科教育振兴战略需要建设大文化环境,高校二级学院作为办学实体,更需要打造以党建文化为核心,融合党、政、团、群、学、产“六位一体”的文化育人机制,形成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文化特征,推动大学育人功能的实现。关键词:文化自信;党建文化;文化育人;机制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流动的脉络就是人类进化的走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到文化自信,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阵地,大学文化体系是高校践行其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而社会主义大学的文化与党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交集与深刻的关联。从201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文化对于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综合素质的作用。近年所倡导的高校第四种社会功能——文化传承与创新,显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相协调,标志着教育本质、文化本旨的回归。建设好以党建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机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更好地推进文化自信、实现大学使命的重要前提。一、何为党建文化文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人,在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运动、融汇和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的词源“纹化”,是上古时期人们举行祭祀神灵、祖先的仪式的时候在身上绘制图案、条纹的过程。《周易·贲卦·彖传》是我国最早将“文”与“化”并联使用的古籍:“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是通过观察天道运行规律,来认知时节的变化;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然后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在转化为名词“文化”后其语意愈加丰富。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意识形态。从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工程来看,党的文化建设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着重要导引作用,或者说文化是使它们贯通一体、协调一致的灵魂。从前文所述“四个自信”的角度看,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次、潜移默化的信仰。以文化建党的视角推动党的建设,是一个政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党建文化作为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政党在长期党建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全党所认同和践行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行为准则、情感态度。政党文化涉及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政党得以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精神内核。党建文化处于微观层面,其形成要依据政党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党建文化的发展又将丰富政党文化的内涵,为政党文化增添新的内容。因此,党建文化既有文化所固有的社会性、历史性,又具有政党所在国家政治制度的根本属性,还具有政党自身成长的个性,是最具特色和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之一。二、重视高校党建文化是推进文化自信战略的内在要求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建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形态之一,有民族文化的土壤、科学理论的种子、时代精神的给养,是开放的、发展的、多样的,要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检验、反思、粹炼和创造,使之成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信念之根、力量之源。高校党建文化既具有党建工作自身的内在要求和规律,又要彰显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使命与特征,在贯彻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高校党建文化直接与大学文化体系中的诸多要素相互关联,进而形成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诚然,由于工具理性和专业教育的影响,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党建文化重视程度不够、文化育人功能势弱、建设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一些高校党务工作者对党建文化的内容与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常将党的文化建设混同党建基础性工作和常规理论学习,或者将目光封闭在党的斗争史和成长史之中;也存在着党建文化与大学文化体系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割裂问题,难以形成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与全体师生之间的共同传承与创造的文化环境。这些问题制约党的建设创新发展,同时也影响着育人功能的实现。大学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既是一所大学灵魂的反映,更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只有努力加强高校党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高校的文化建设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三、创建党、政、团、群、学、产“六位一体”文化育人机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从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到文化建党,是我们党在建设发展中探索出的重要规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认真研究高校文化建设的特点,通过建设党、政、团、群、学、产“六位一体”的文化机制,努力发挥党建文化在育人工作中的导向、引领和辐射作用。(一)党建文化层面一是创设环境文化。环境具有影响人、教育人的重要作用。学院党委建设以党史党情、习近平讲话要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校训、八一农大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走廊,与时俱进地更新“两学一做”、全面从严治党与党风廉政建设等宣传展板,在办公区和学生生活区建设党建活动室,党支部书记办公室挂牌明责,电子屏滚动播放学习内容,让党的文化润物于无声、寓教于无形。利用学院办公楼连廊建设开放式院史文化展厅,打造学生艺术创想空间、专业创新空间,弘扬中国传统兽医文化、现代学术文明,将创业文化与学术文化融入工作学习环境,激励师生有所思、有所为。二是建设特色文化。党支部是党的基层堡垒,学院各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建设目标,深化“一部一品”建设,3个教工支部分别凝炼形成了社会服务、教学奉献、专业示范的建设特色,在饲料养殖企业科技服务、名师培养和教师技能大赛、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指导方
面,突显教师党员的风采;4个学生支部分别以党团共建、学习型组织、社会实践和红色教育为主线,开展了“六学一做”“五比五看”等持续有效的特色活动。学生第二党支部在建党95周年庆祝活动中获得“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带动其他党支部比学赶超,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三是倡导修身文化。严以修身是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创新要求。学院党委以党建文化为统领,将修身文化与育人文化、学术文化相融合,倡导全体教职工为政为师为学,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以“四有教师”和“四讲四有党员”为标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教学上的“孺子牛”、做学术上的“领头雁”。教师党员队伍中涌现了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省劳动模范获得者、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龙江学者青年学者、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等数十名先优人物。2014年,学院获得“省高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四是推进“微学”文化。学校应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学习朗读群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党建思政宣传和交流;认真组织党员和师生参与各类“微答题”活动;借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平台等开展中层干部、后备干部、支部书记和辅导员培训;借鉴微课教学模式,微党课《学习先锋模范,争做合格党员》参加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与评比活动,并获得省首届高校网络文化优秀成果三等奖;经常推荐和组织党员收看“共产党员网”专题教育片,使碎片化学习成为集中学习的重要补充。五是抓实作风文化。全面从严治党是不忘初心使命、贯穿党建工作始终的鲜明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没有完成时,必须始终牢牢抓住进行时,着眼谋划将来时,将严党风、树院风、转作风、强教风、铸学风统筹协调推进。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不断健全党政共同负责制、内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设立纪检组长、支部纪检委员和群众监督员,完善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工作;党政班子率先垂范,既做严守党章党规党纪的标杆,又做忠诚干净、务实勤勉、敬业担当、团结互助的带头人,打牢党风廉政建设基石。(二)行政文化层面学院注重提升管理文化,努力探索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汲取党在群众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将刚性约束与柔性关怀相结合,激发师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意识,形成了尊师重教的学院文化和厚德重情的校友文化。充分发挥党员教师、中青年骨干、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党员教师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学院于20132017年两次评选表彰25名潜心育人、成绩突出的“最美班主任”,形成了全员育人的鲜明导向。以“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三区人才服务”“市校深度融合”等为平台的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持续提质增效,教师科研立项、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数量不断攀升,学院学科专业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排名日渐提高。2017年学院荣获“大庆市第十三届劳模先进单位”称号。(三)团建文化层面党团一体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学院党委通过党课培训、“一学一做”主题团课、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平台,开展党章党史知识竞赛、团课评选、社团嘉年华、演讲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系列品牌活动,加强理想信念、精神文化、专业思想、励志感恩、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发展动力明显增强。通过国家、省、市、校、院五级表彰,选出以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省三好学生、大庆市孝老爱亲模范、校十佳大学生为代表的一批典型人物。2015级动物医学1班团支部荣获团中央“活力团支部”称号,2014级动物医学1班获评“象牙塔杯”全国高校“最团结班集体”。勤奋学习、热爱集体、关注社会、投身公益已成为学院学子的青春主旋律。
(四)学风文化层面学院以教风带动学风,以提高升学率、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开展研本“1+1”育人体系、考研帮扶机制、班级目标管理考评等机制,加强考研引导和服务;抓住新生入学、学业规划、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打造优良学风;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养牛俱乐部、养鹅俱乐部等7个学习社团,促进专业实践与创新,学生团队在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全国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在2018年“牛精英”大赛肉牛组、“雄鹰杯”小动物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特等奖,在2017年“挑战杯”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得三等奖;自2015以来,在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次折桂。学院毕业生考研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就业率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5%以上,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五)群众文化层面工会是学院党委组织,是凝聚和服务教职工的重要渠道。动科院党委通过工会完善教职工民主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和监督,集中教职工智慧;开展品茗体验、徒步踏青、趣味竞赛、集体观影、台球挑战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一体,引导高尚生活情趣,创造团队交流的良好氛围;关怀有特殊困难教师,及时了解教职工的心声,解答教职工的各种困惑,扩大各类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工会系统表彰的宣传力度,激励教师见贤思齐、团结拼搏,春风化雨般凝结起教师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六)共建文化层面共建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新时代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院党委总结院企合作的经验,结合开放办学实际,确定了从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服务、文化融合、党建共建五个方面推进学产互促,并制定了“五位一体”的共建计划,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展职工体育、文化类联谊活动,研发人员开展科研攻关创新,面向农户、农民和客户联合开展技术服务,通过企业冠名班、学生实践实习推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共融,建立党组织“三会一课”活动交流与共享机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拓展育人工作视野,构建立体、多元、开放、共享的育人环境,推动学院育人内涵不断丰富,更好地促进育人工作与行业企业需求接轨,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参考文献:[1]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2016-08-05.[2]陈金龙.党建文化的界定与建构:以中国共产党为视角[J].理论学刊,2012,(10:2326.[3]余亚林.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当代文化生态建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2016,(8:81-85.[4]范慕乔.基于大学生特征思维、行为方式和文化诉求的校园文化构建[J].黑龙江教育(论与实践,2018,(12:14-15.
编辑/宋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d2bf89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f1.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