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情绪发泄与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9-10-28 10:15: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幼儿情绪发泄与解决方法

 

中山区第十六幼儿园 王兵

情绪是人类在种族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机能,它在幼儿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情绪与行为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情绪是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工具,幼儿在未学会语言之前,不会表达出需求,如饿了需要食物、渴了需要喝水等,可以通过哭、笑等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否则就无法生存。情绪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情绪可以激发幼儿的心理活动情绪是体验,也是反应;是冲动,也是行为。它包括人在生理和心理许多水平上的整合,与其他心理过程有着广泛的联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幼儿情绪发泄与解决方法。

一、幼儿园常见幼儿情绪发泄的表现

()“无端”的哭闹

幼儿心理压抑时,由于受语言发展的制约,不能用言语表达,往往表现为情绪化,喜怒无常。最为常见的就是幼儿经常会出现在我们成人看来属于无端哭闹的现象,而事实上幼儿的哭闹往往是“事出有因”的。如新入园的幼儿往往会因分离焦虑、交往受挫等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紧张焦虑而哭泣。

()自我封闭

幼儿心理压抑时,有时会表现出与平时大相径庭的行为特征:如不吵不闹,沉默寡言,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双眼无神地对着窗外发呆,对成人的问话不予理会等。这是幼儿心理压抑时,所常见的另一种外部表现——自我封闭。“自我封闭”的幼儿,常会为成人所忽视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怀;也会因压抑引发的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的释放,而变得加重。因而,教师对“自我封闭”的幼儿更不能掉以轻心。

()变相依赖

在工作中会遇到这样的一种孩子,她的心理压抑时,会出于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应,会主动地去寻找一些安慰、安抚的方式来缓解压抑产生的冲动,如通过吮吸手指、咬指甲、抓衣角等方式转移自己被压抑的情绪,通过抚摸(或咬)自己熟悉的事物来缓解内心的压抑,以得到暂时的安慰,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境,这些行为就会重新出现,一旦形成条件反射,这些行为就成为压抑时的一种变相依赖。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为了减轻威胁,缓解内心压力而选择某种目标进行发泄。攻击性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当幼儿攻击的目标过于强大,惹不起或不能攻击时,往往会把攻击的目标转向较软弱的对象,即所谓的寻找“替罪羊”。如某幼儿挨老师批评后就去攻击其他的小伙伴。有时,幼儿还会把攻击的目标转向引起个人不快的物品或自身。

二、 幼儿情绪发泄案例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观察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在连续三天的时间内,每天早上都哭着来幼儿园。主老师说:最近小明不但注意力不集中,吃饭吃的也少,并且总是自己一个人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还总打人;他之前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他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孩子,很聪明,别的小朋友都喜欢和他玩。可现在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明这种状态了呢?经过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发现,有一天小明回到家以后,从兜里拿出了一个“奥特曼小模型”并且向妈妈炫耀,妈妈看到后便问到“奥特曼小模型”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XX的小朋友那拿的;妈妈又问到,那那个小朋友知道你拿他的玩具了吗?小明说不知道。妈妈听后很生气,你怎么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呢?如果我偷偷拿了你的玩具你会不会伤心?小明从来没见妈妈这么凶过,吓哭了。正好赶上家里来客人,妈妈去开门就没再理小明。结果小明哭累了自己在玩具旁睡着了。妈妈把小明抱到床上盖好被子就忙自己的事去了,第二天正常送小明去上学。这几天通过老师和家长的观察都觉得不对劲,经过了解才知道原因,主师刘老师了解情况后,并没有马上找到小明,而是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找适当的时机让小明“发泄”,例如:在唱歌的时候,老师会有意的叫小明唱,并且表扬他;在做游戏时让小明配合自己,并增加他与别的小朋友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虽然方法很简单,但是经过老师几天来对小明的调节,他又回到以前活泼开朗的状态了。

这是发生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孩子的情绪未得到合理发泄的时候,孩子是孤独自闭的,这也就证明了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压力,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发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三、识别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内心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爱,有时就会采取一些比较特别的、出人意料的行为方式。尤其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和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一下子缺少了母爱,在他的心中肯定会留下阴影。他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缺失的那份爱,可能第一次偶然的尿裤子使他感受到了老师像母亲一样的爱,于是就采用比较极端的方式试图持续这种关爱。

当孩子内心紧张时,会用手紧紧地抓住成人的手,或者突然改变平时的习惯,变得寡言少语,或变得喋喋不休,甚至出现一时性的口吃,因为孩子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露自己的情绪的。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表现都比较外露,可是有些孩子的表现比较隐蔽,需要教师观察发现。

当孩子缺乏安全感或面临困境时,他们也许会表现为退缩,不参加活动,也许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以示反抗。往往越是不自信的孩子越容易采用哭叫或攻击性行为来保护自己。

焦虑,不安。孩子有时会采用一种习惯性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常见的是吮手指头。吮手指是一种征兆,它表达了孩子内心的焦虑,以及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愿望。此外,还有咬指甲、吮衣角,甚至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等行为,都与孩子情绪紧张、内心焦虑、寻求满足有关。

大班的孩子与我们老师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孩子们之间也有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烦恼与他人交谈,因此,倾诉成了幼儿排解焦虑情绪的主要途径。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诉,并引导他们说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情绪,找出情绪转变的办法。老师通过聆听倾诉也能够了解幼儿的心理,增进师生感情,成为幼儿的知心朋友。为了给孩子一个好心情,我在活动中处处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疏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愉快的心情面对一天的学习生活。

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幼儿园了,我站在门口热情地迎接着孩子们的到来。远远的我就看见我班珠珠拉着妈妈的手走向班级了,可过了很久也没有见她进教室,纳闷之余我走过去,只见宝宝站在门口紧紧抱着妈妈,不愿离开的样子。妈妈安慰之余也是一脸的无奈。我走过去把搂了过来,还想挣扎,但最后还是听话地跟我走进了教室。她和平时一样擦好椅子以后就去吃饭了。不一会就听见了她开心的笑声。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可是到第二天早上来园那一段时间却总显得有些情绪不快。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在这几天里,我们与妈妈交流,又有意识地多与交谈,多关心、鼓励,可结果还是没有改变。为此,我们意识到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才是根本。就在我们苦于找不到原因的时候,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们。那天早上他拉着妈妈不肯放手的时候反复说:“吃完午饭来接我!”这让我隐隐地感觉到他情绪不稳的原因可能与午睡有关。于是我问:“为什么要让妈妈吃完饭的时候接呢?”她不说话。我又接着说:“那王老师来猜猜到底是为什么,是你不想吃饭吗?”摇摇头。“那肯定是你不想睡觉,是吗?”“不是!”说。见说话了,我又接着说:“你悄悄地告诉我,有什么事我来帮助你,好吗?”终于,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说出了不开心的原因。原来她是不习惯在这午睡,每次入睡都很慢,甚至会哭闹。于是我对她说:“小朋友一上午都在学习游戏都很累了,中午吃完午饭当然要休息啊!”听我这么说了,他的脸上有了笑意。从那天起每一天来园他都很开心。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我们细心地去呵护。不会穿衣服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可在有些孩子看来可能就不是小事,会让孩子觉得有负担。作为教师,不能忽略任何细小的事,只有做到细心、耐心,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其实幼儿教育是一门爱的教育,是一门别致的艺术,这门艺术要怀揣一股激情,一颗爱心………付出总有回报,相信今天我们播下爱的种子明天我们将会收获祖国的昌盛。就让我们用爱心传递爱的圣火,让爱成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真正的走进孩子。大爱无言。更无须回报。其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能够看到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bef7f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6.html

《浅谈幼儿情绪发泄与解决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