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能源行业国企垄断并不全是好事

发布时间:2013-11-24 13:45: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近日,中石油伸橄榄枝引资600亿,将西气东输管道方面的福利再次与民企共享。此举是典型的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合作,以往单一的、强硬的引资措施并未取得良好效果,且已不符合当前行业发展的现状。民资如今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简单的伎俩已经无法欺瞒住聪明的民企,开放股权、单引资金才是唯一的可行之策。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此次中石油援引民资颇有“抵押贷款”的意味,保险、养老金、银行、公益基金等均以投资为主,并不涉及实体领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中石油仍对联合公司拥有掌控权,民资也只是扮演“陪太子读书”的小书童。

  开放能源领域是我国能源体质改革的重要举措,已经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鼓励,勘探开发、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民资都应有均等的进入机会。这是我国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层面也希望通过此措施给能源行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让民资的活力进一步激活当前“老气横秋”的能源市场,破除垄断、增强竞争、提高效率、优化布局已经成为能源行业的重点工作,传统油气领域更是改革的深水区。

  不过,民资进入能源领域并非易事,长期以来形成的寡头垄断局面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整顿,即便是出台相关的文件和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国企、央企同样会百般阻挠。先发优势已经丧失、行业壁垒早已形成的情况下,民资进驻能源领域所能做的实事也就少之又少。勘探开发对技术、设备、人才、管理、资金要求较高,民资恐有心涉足而无力做好;炼油、石化板块本是规模经济非常显著的业务,民资疯狂进驻势必会催生中小项目的上马风潮,这与提升行业集中度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页岩气尚处于概念炒作阶段,三桶油仍需援引国际巨头勘探研究,民资又怎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与民资参与的多少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民资的进驻也不一定能够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我们对破除垄断的误区必须尽快消除。国外市场中,能源行业多被能源巨头所把持,所取得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而我们一再强调破除国企垄断的主要原因不过是因为国企壮大造成了整个行业效率低下,但引入民资并非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行政干预让国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措施。

  比如,勘探开发领域有三桶油垄断经营最好,民企不宜大规模介入,而监察部门应严格监督国企在这一领域的投入状况,鼓励、督促、要求国企将上游领域作为重点工作;而中游运输端和下游零售端则可以大规模开放给民企,让民企更好的施展其“灵活机动”的功能,将各项服务工作完善到位,国企则逐步退出该领域,将利益蛋糕归还给民企。

  至于页岩气、炼油化工领域,国企适当垄断也在情理之中,完全开放只会加剧行业的混乱。当国企、民企能和谐共荣之时,国家层面则无需干预,当国企或民资单独经营而效率奇高之时,国家层面则应设置严格的进入壁垒,以确保整个行业的高效率运转。国进民退也好、国退民进也罢,只要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经济能够稳健运行,国企数量上的多寡又有何区别?

  国企存在的唯一意义便是服务民众、服务民企!国企成立之初就以促经济发展、保行业健康运行为己任,民资不愿意去做、没有能力去做的领域,国企应勇于当担、主动去做,若国企用自身的小幅亏损、大幅亏损换来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牺牲小我”又有何不可?而如今严酷的现实却是:国企垄断非但没有提升行业效率,反而进一步造成了社会总福利的丧失,贪污腐败、安全事故、管理僵化等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国企已经丧失社会责任感,国企已经摆脱了服务职能,深化国企改革已箭在弦上。

  中投顾问《2013-2017年中国燃气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国内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令人欣喜,但效率低下、管理落后、供给保障不力等问题仍需解决。整个行业的集中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勘探开发领域的国企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销售端民企已经开始涉足、并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天然气价改工作也将逐步铺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46335648d7c1c708a14557.html

《打破能源行业国企垄断并不全是好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