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1-03-04 23:02: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开头部分

①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②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③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的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④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前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对面,她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⑤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⑥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望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一连好几天。 

结尾部分

有一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期来的疲劳。这时候,她忽然看见一个妇人领着一个孩子在散步。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

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

她走上前去。

“你好,珍妮。”

那一个竟一点也不认识她了。一个平民妇人这样亲昵地叫她,她非常惊讶。她结结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没有错。我是玛蒂尔德·路瓦栽。”

“啊!……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是的,多年不见面了,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为了你!……”

“因为我?……这是怎么讲的?”

“你一定还记得你借给我的那挂项链吧,我戴了参加教育部夜会的那挂。”

“记得。怎么样呢?”

“怎么样?我把它丢了。”

“哪儿的话!你已经还给我了。”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跟你那挂完全相同。你瞧,我们花了十年功夫,才付清它的代价。你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

“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还我吗?”

“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的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 选出不属于莫泊桑作品的一项:

A. 《羊脂球》                  B. 《小公务员之死》        C. 《乡下》                  D. 《俊友》

2. 开头部分第③段、第④段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玛蒂尔德_________

3. 联系全篇,说说开头部分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4. 简要分析《项链》的结尾艺术。

5. 续写《项链》的结尾。

【答案】1.B    2.     (1). 心理    (2). 对奢华生活的追求   

3. 第⑥段写有钱的佛来思节夫人,为后文一系列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等)的发展作了铺垫(或埋下伏笔);佛来思节夫人与玛蒂尔德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4. 《项链》的结尾点明项链是假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5. 她感到那双红肿的手明显抽搐了一下,忽然变得冰冷。

“噢,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没事吧。”

那张惨白的脸上凝固着痛苦的表情,颤抖的双唇已经失去了表达的能力。

“我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玛蒂尔德,你还我的那挂项链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我的上帝!需不需要送你回家……”

玛蒂尔德已经听不见什么了,跌跌撞撞地跑回那间破旧的阁楼,一言不发,她不知道也不需要再表达什么。一切都失去了,十年来她从未这样脆弱而惶恐。几个小时以前,玛蒂尔德还满足地以为那串丢失的项链,那些借来的钱……一切的一切都还清了。而现在,一切都失去了,却什么也找不回来。于是她拼命地找,忽然想到了那条裙子,十年来她不敢奢望任何华贵美丽,再没碰那条裙子却始终不舍得当掉。玛蒂尔德小心翼翼把它从箱底捧出来,可惜现在粗圆的腰围已经穿不进去了,镜中的她是那样苍老,一双通红的手和粗糙黝黑的皮肤与裙子华美的颜色极为不配,她苦笑了一下,命运的差错让她的美貌降生于职员家庭,又是命运的差错剥夺了她一切美丽,骄傲,虚荣的权利。

想着,听到沉闷的敲门声,丈夫回来了。玛蒂尔德舒展一下愁苦的表情,她已经决定不告诉丈夫,告诉又怎么样呢,可怜的路瓦栽!他们还是要活下去。玛蒂尔德忽然舒服了许多,她已经习惯于命运的摆布了,或许某一天命运的差错会让他们过得好一点,或许……玛蒂尔德想着,飞快地拾起那条裙子,塞进带锁的箱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作者、作品、国家的对应,这就要牢记学过的文化常识,不能张冠李戴。

题中B项,《小公务员之死》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

第③段描写玛蒂尔德的内容是“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第④段描写玛蒂尔德的内容是“每当……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第③段、第④段主要通过对玛蒂尔德心理的描写,表现了她追求奢华的生活,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题干中涉及的材料在文中的位置,一般先考虑对材料本身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考虑在上下文结构方面的作用。

本题要求“联系全篇,说说开头部分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从内容来看,第⑥段写佛来思节夫人“有钱”“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望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一连好几天”,这为后文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等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小说中,佛来思节夫人与玛蒂尔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玛蒂尔德想摆脱寒酸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的心理。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题干中涉及的材料在文中的位置,一般先考虑对材料本身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考虑在上下文结构方面的作用。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项链》的结尾艺术”。《项链》的女主角玛蒂尔德忙活了半辈子,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局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想到,但这个结尾在行文逻辑上让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有了意义。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耐人寻味,表达了更丰富的思想内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续写。本题要求是“续写《项链》的结尾”。续写要尊重原作的基本创作精神,不能置原来的故事情节于不顾,要结合对原著情节内容和作品主旨的把握,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叙述。

【点睛】鉴赏艺术特色题,须了解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要做好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苦乐

杨绛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语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致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⑤说什么“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读,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懂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⑥可惜“串门”只能“隐身”,“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蓄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精神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6. 选出不符合杨绛先生“身份”的一项

A. 散文家                         B.诗人                            

C.小说家                         D.翻译家

7. 文章在第一自然段以陶渊明为例,用意何在?

8. 根据第⑤段内容,概述读书的快乐。

9. 举一实例,分析“比喻”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10. 针对作者的读书苦乐观,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读书的苦与乐。

【答案】6.B    7. 作者看似调侃陶渊明读书不苦,实际上是赞赏他不屑功名、为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作者赞赏的是乐读,而不是苦读。   

8. 读书能使人眼光高远;读书可让人贯通三界,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读书能使人脱去愚昧,增长智慧,获批判眼光,看清道貌岸然后的真面目,了解社会表象下掩盖的真实。   

9. 如:用“隐身的串门儿” 比喻读书,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的几点快乐:可以不受时空和礼节的限制,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可无拘无束地与历代的、各民族的文化大师对话;可随意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可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用“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来比喻书中境界,生动表现了书中境界的丰富、精彩和令人神往。等等。)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10. 作者认为为了追求功名而苦读是真苦,而为了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则是快乐的。人生短暂,知识无涯,我们每个人应为张扬生命、提升心智而潜心读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本题考查的是作者、作品、国家的对应,这就要牢记学过的文化常识,不能张冠李戴。

题中B项,“诗人”不符合杨绛先生“身份”。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题干中涉及的材料在文中的位置,一般先考虑对材料本身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考虑在上下文结构方面的作用。

本题要求分析“文章在第一自然段以陶渊明为例,用意何在?”结合“陶渊明好读书,如果……难免会有些困难吧”可知,他的“不求甚解”是乐读,这与作者的读书观一致。通过与上文对比,作者含蓄地点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的读书之苦与为追求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的读书之乐,是两种不同的境界。表明“我”读书不是苦读,是乐读,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回事。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

本题要求“根据第⑤段内容,概述读书的快乐”。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可以看出,读书更能使人眼光高远、增长见识;由“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读,随时拜师求教”可以看出,读书可让人知过去、现在、未来,提高智力;由“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可以看出,读书能使人脱去愚昧,增长智慧,增强信心,了解社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本题要求“举一实例,分析‘比喻’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例如分析比喻句“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致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作者用“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的比喻,生动表现了书中境界的丰富、精彩和令人神往,化抽象为具体,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探究能力。关键是审好题,抓住文本主旨。解答此类题目时,1、务必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才分析(阐述);2、采用提纲挈领式,层次清晰,分点罗列;3、表达准确连贯,避免出现病句。本题要求“针对作者的读书苦乐观,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读书的苦与乐”。

首先,由“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精神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可以看出,作者的读书苦乐观是认为为了追求功名而苦读是真苦,而为了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则是快乐的。我们应为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潜心读书。而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读书的苦与乐,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睛】鉴赏语言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二、古诗文阅读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廊腰缦回,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杜牧《山行》)

(5)________________,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6)功名只向马上取,________________。(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7)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8)____________,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答案】    (1). 檐牙高啄    (2). 钩心斗角    (3). 金块珠砾    (4). 弃掷逦迤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霜叶红于二月花    (7). 春风桃李花开日    (8). 真是英雄一丈夫    (9). 虫声新透绿窗纱    (10). 兰溪三日桃花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檐”“钩”“砾”“逦迤”“鉴”“霜”“日”“是”“透”“溪”。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2. 这两首诗有很多相同点: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诗;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诗中的七言绝句。

13. 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理由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杜牧和王安石相比,谁的见解更深一层,为什么?(均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2.     (1). 咏史    (2). 近体(今体)   

13.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第三问,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进行填空。

本题中,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其字数和句数是有限定的:七律8句56字,五律8句40字,七绝4句28字,五绝4句20字,并且句句字数相等。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

本题中,杜诗认为“胜败兵家事不期”,胜败乃兵家常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是可能的。而王诗却认为“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项羽败势已定。“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项羽众叛亲离,不可能卷土重来了。第三问,可以赞成杜诗的观点,也可以赞成王诗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本题中的“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是关键词。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 (2)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3)揖西山之白云(          )     (4)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          

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6. 选出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A. 以览观江流之胜/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B. 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C.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此则人之变也

D.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17. 简要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案】14.     (1). 就着,依着,靠着    (2). 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    (3). 面对    (4). 农历每月初一   

15. 清风吹着它们,明月照着它们,这些都是文人墨客悲伤憔悴的原因,哪里看得到这是畅快的呢!    16. A   

17. 宣扬旷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本题“即其庐之西南为亭”意思是“于是他就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即”解释为“就着,依着,靠着”;“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意思是“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睥睨”解释为“本意是斜视的样子,这里引申为傲视”;“揖西山之白云”意思是“面对着西山的白云”,“揖”解释为“面对”;“十一月朔日”意思是“十一月初一”,“朔日”解释为“农历每月初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都是状语后置句,“振”应理解为“吹拂”,“骚人思士”应理解为“文人墨客”,“所以”应理解为“……的原因”,“此皆……”是判断句,“乌”应理解为“哪里”,“快”应理解为“畅快”。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求选择“选出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本题中,A项,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

B项,两个“与”,分别为连词,“和/跟”和动词,“参与”;

C项,两个“则”,分别为副词,“就”和动词,“是”;

D项,两个“而”分别为转折连词,“但是”和副词,“更”。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简要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考生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想,结合对原文分析,得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原文中有“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即“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那么在什么地方没有快乐呢?”可以看出,本文赞扬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那么在什么地方没有快乐呢?如今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②,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陂陁(pō 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③褰裳:提起衣服。

18. 苏辙,字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作品集《________》。

19.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瞻)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20. 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武昌诸山中的西山和寒溪,风景秀美,吸引苏轼屡次前往。

B. 苏轼到齐安后,徜徉山水,结交朋友,保持着他一贯的豁达洒脱。

C. 苏轼营建九曲亭的初衷是为了让上山的老百姓能够有一个小憩的场所。

D. 苏轼在原来废亭遗址上伐树辟地,九曲亭因此得以完工。

21. 本文与《黄州快哉亭记》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18.     (1). 子由    (2). 《栾城集》   

19. (子瞻)说道:“这(大概是上天)想来成全我们重修亭子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亭子。    20. B   

21. (1)主旨相同:本文与《黄州快哉亭记》都表现了一种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表达方式相同:两文都用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进行填空。

本题中,苏辙,字子由,本文选自他的作品集《栾城集》。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兹”应理解为“这”;“兹(上天)欲以成吾亭邪”是省略句,“这(大概是上天)想用来成全我们重修亭子的事情吧?”;“成”应理解为“成全”;“相与”应理解为“一起”;“营”应理解为“重修”。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错在“武昌诸山中西山和寒溪”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即“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西山和寒溪不是山的名字,而是寺院的名字。

C项,错在“初衷是为了让上山的老百姓能够有一个小憩的场所”错误,原文是说“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即“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

D项,错在“在原来废亭遗址上伐树辟地”错误,原文是说“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也就是说是暴风雷雨使其中一棵古木连根拔倒,并不是人力砍伐的。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辨别。本题要求是“本文与《黄州快哉亭记》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从这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来看,本文中有“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即“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与《黄州快哉亭记》抒发的“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豁达情怀一致。从表达方式看,本文通过叙述和描写苏轼在游乐山水中的表现,揭示了苏轼磊落的胸怀和洒脱的风度;《黄州快哉亭记》借写快哉亭,抒发随遇而安的豁达情怀。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笑着说道:“这(大概是上天)想用来成全我们重修亭子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三、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700字左右。

【答案】【例文】

举手投足之间

在举手投足之间,体味那精彩的人生——题记

曾几何时,心灵的沙漠化让我们失去了一颗活力昂然的心,日子太平凡,生活太死寂……殊不知,在举手投足之间,却演绎着别样的精彩。

举手投足之间,出智慧。有个“海归”,曾经在美国留过学,有着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以后,他一心想要创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1993年的一天晚上,他到一位朋友家中做客,遇到突然停电,朋友的妻子赶紧找出一截红蜡烛点上,红彤彤的蜡烛一股股地冒着黑烟,忽明忽暗。朋友的妻子抱怨说:“谁要是能捣鼓出不冒黑烟的蜡烛,说不定能得个什么诺贝尔奖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久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金王”的无烟蜡烛。再不久,“金王”成了中国的时尚蜡烛之王,他也自然而然成了百万富翁,他,就是青岛金王集团董事长陈崇斌。可见,举手投足之间总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稍加留意,便能让这火花燃出星星之火,炫烂于夜空。

举手投足之间,出成果。他从小身高就超出同龄人许多,在嘲笑声中,他学会了蓝球,一次又一次的受伤,流泪,他都挺了过来,他不会气馁,从不!他一步步,从校队、市队、省队、再到国家队。终于,乘着21世纪的脚步,他带领着上海队夺得了CBA的总冠军,并以状元的身份来到了NBA——一个更为宽广的殿堂。渐渐地他有了许多称号“小巨人”,“联盟第一中锋”……这些是凭空而来的吗?不是,他在休斯敦火箭队的队友麦迪说:“他是队中最刻苦的球员,每次比赛前都是最早到球馆练习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了吧?他是火箭队的核心中锋——姚明。可见,举手投足之间虽都是些小事,但也至关重要!

举手投足之间,出尊严。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父母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整个家庭的开支,政府发放了救济金,可他的母亲却不去领,而是在家中做鞋垫,一个月下来所赚的钱还没有政府救济金的一半,但母亲却显得很高兴。母亲说:“我和你父亲可以很自豪地告诉每个人,我们是靠自己养活着这个家。”尽管那时候,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尊严的意义,但他已经开始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了,课余时间,他在外面捡垃圾补贴家用,他很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他可以开始赚钱了。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闪耀着尊严的光辉。他叫李明博,在韩国第17届总统大选中,他以绝对优势获胜。他用自己来证明,尊严无价,而这尊严,也正是来自他举手投足之间的坦荡。

举手投足之间,出情感;举手投足之间,出美丽;举手投足之间,出……

就在那举手投足之间,生命在闪亮!把握那些举手投足之间,让人生更精彩吧!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同时,也要从所给题目入手,确定立意。

通读材料可知,第一段文字中的八个例子,前两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自然,中间四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他人,最后两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自己。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透露了我们思想深处的秘密,这就是我们的修养、道德、文明程度。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等和谐共处的目的,着重论述个人修养与其言行举止之间的内质与外在关系。

参考立意:

透过举手投足思考

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

3、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我们的修养、道德、文明程度

4、我们要在举手投足中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5、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之处

可用素材:

1、一个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擅长总结,经常反思的人:同样,一个伟大民族也是善于反省自身的民族。判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是伟大还是渺小,是卑微还是高尚;是前途远大还是前途渺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这个人或民族有无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体现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一个民族的日常行为之中。

2、举手投足间,泄露一个人如何与自己对话。对自己诚恳的人,是为人的最高褒赏,人独自来这繁华世间,又独自静静离去,修身自养比乞巧于人更值得去躬行。无人之时,一个眼神都能泄露最真实的自己,独自走过断柳,躬身而行透出你的温良;独自面对病狗,怜悯避开透出你的和善;独自面向困难,安之若素地经过,透出你的不卑不亢……

3、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从“我”做起,从最起码的尊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举手投足的细节做起……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的小社会;若干年后,中国这个大社会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是的,“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4、人生在世,举手投足之间,总是和不同的人用各种不同方式打着交道。如果是与领导打交道,应该不卑不亢,态度大方而得体;如果是与同事打交道,应该是尊重真诚,态度谦和有礼;如果是与客户打交道,应该是诚恳务实,态度友好耐心;如果是与朋友打交道,应该多为朋友想想,态度应宽容而有主见……

5、“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举手投足之间,似乎是不经意间所做的桩桩小事,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修养,在给予别人一点微小帮助的同时,收获得却是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6、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叶荣枯可知春秋之交替。人们举手投足之间的表现看似微如秋毫,然而小中却可见大,微中也可显著。

7、生命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人类也已从年幼懵懂的种群成长为拥有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生物。知识与责任让我们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我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善待自然。而我想说,善待自然,就请从举手投足之间做起。

8、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对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地球上普通的一员。而涉及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我则认为,要用最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因为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才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才体现出一颗满盛爱与美好的真心。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在举手投足之间,体味那精彩的人生。然后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要注意如下几点。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材料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3b0ad6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5.html

《2020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