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发布时间:2018-08-10 08:25: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一、第一段:

1、列举几个人的事例?有什么共同点?道理是什么?

1)六个。(2)出身卑微;经历磨练;成就一番事业。

3)道理:逆境出人才。

2、列举六个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论证提供事实性论据。

3、第一段排比的作用?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说明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历磨难,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一观点。

二、第二段:

1、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磨练?好处(目的、作用)?

1)思想:苦其心志。

2)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好处: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六个事例,引起下文的论证。

三、第三段:

正面论述:个人;反面论述:国家。

四、本文谈了哪两个问题?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五、造就人才,治理国家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者都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谈。

1)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必须经过艰苦磨练(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主观因素是个人的主观努力。

2)治理国家的客观因素是在国外必须有敌国外患,主观因素是在国内必须有法家拂士。

六、补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

勾践,夫差,刘禅,韩信,张海迪,曹雪芹。

七、补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八、有人经历磨难奋发有为,有人经历磨难并没有成才,你怎样理解这一现象。(怎样看待造就人才的主客观因素?)

经历艰苦磨难是人成才的客观条件,,在成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一个人能否成功,个人的主观因素是关键。

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实意义。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不能沉迷享乐。所以个人理想的实现,国家的发展,都取决于我们对待“忧患”和“安乐”的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884ca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22.html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