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

发布时间:2019-01-07 00:08: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4 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3.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4.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2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一学】

作者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注音

(lòu) 驿路梨花(yì)  竹(miè)   (niǎn)(jǐ) (qì) (xùn)

2.解释词义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苇草覆盖房顶。

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

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折损:指损伤损失。

简陋:形容简单而鄙陋。

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晶莹: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3.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4.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5.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议一议】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安排是细心的。感受是温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

4、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梨花”在文中的多处出现,所指不尽相同。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③“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⑤“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练一练】

1.下列加黑的宇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xī)  (zhé)  (yǐ)  (jǐ)

B. (yáo)  (niǎn)  (lù)  修(qì)

C. (jùn)  (zhuó)  (qiào) 驿(yì)

D. (yín)  宿(sù)   (huǎng) (miè)

2.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茂蜜的树林 把柴米补上 抢着说感激的话 B. 幅员广大 不禁一颤 等待赦免

C.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迷茫的幕色 D. 喷香的米饭 香飘四溢 译路梨花

3.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理房屋) B. 这么陡峭的山。(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C.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D.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听得不真切、不清楚)

4. 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是由(  )引出来的。

A.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B. “我”和老余的谈话 C. 瑶族老人的出现

D. 哈尼小姑娘的出现 E. 小茅屋的启示

5.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含义是  (  )

A. 因为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姑娘,作者是在赞美她。

B. 因为驿路上到处是梨花,特别美,值得作者赞美。

C. 以花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

D. 表明是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而且梨花姑娘的名字与梨花相同。

6.《驿路梨花》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以__________为主,兼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

7. 深山中小茅屋的主人是___________本文立意新而深:把__________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__________作为雷锋精神的体现;把___________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

答案:1.C  2. B  3D  4. A  5C 6. 记叙文(散文) 彭荆风 记叙 抒情

7. 建造者和照料者(或逐个说出也可)方便旅客的深山茅屋 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行动 洁白、朴素的梨花

 

第二课时

【学一学】

1、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2.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战士  梨花

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解开悬念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议一议】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有什么妙处?

自然界中的梨花;梨花姑娘;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7.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主要是: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三、小结: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练一练】

阅读课文第1~12节回答下列问题

1 文段开头写出山的什么特征?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2. 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故事发生的季节的语句。文段开头写山高、写暮色、写“我们着急”,回忆我们学过的诗句,用一句诗表达似乎有“_________________”之感;突然,看到梨花,猜想前边必有人家,于是,又似有“__________________”之感。

3.文中第⑥段中能体现幽静优美景色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这里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对小茅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描写的顺序是___________,写屋的摆设和墙上的字,就表现茅屋主人精神来说,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描写。

5. ①文中加黑的字“清凉可口”是为了说明什么?②文中加点的“温暖”、“喷香”、“滚热”这些词语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白木门上“请进”二字,表现了主人什么精神品质?②“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中的“粗大”两个字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⑩段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整体感知文段并联系全文,①从这个文段中可以看出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②从全文来看,文章以什么为线索?题目“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什么?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好大、起伏、陡峭

1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点明季节的语句是:白色梨花开满枝头

13.淡淡、忽明忽暗、凉凉、轻轻 为下文烘托会有人家的愉悦心情。

14.由远到近,由外到内 侧面

15.①“我”口渴,突出主人放水的作用;写出水的新鲜,说明主人随时迎候过路人。②说明主人的热情周到。

16.①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和诚意。②醒目,易被人发现,说明主人细心、周到。

17.写小茅屋的环境 实际上是写人,写人的雷锋精神。

18.①从主人准备好吃的、住的、喝的、烧的、用的,一应俱全。②谁是小茅屋的真正主人 驿路上的梨花 梨花姑娘和梨花精神。

14 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3.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4.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2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一学】

作者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本文发表于1977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注音

( ) 驿路梨花( ) ( ) ( ) ( ) ( ) ( )

2.解释词义

: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理房屋。葺用苇草覆盖房顶。

:长。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指损伤损失。 :形容简单而鄙陋。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3.本文以 为线索。

4.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5.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议一议】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4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梨花”在文中的多处出现,所指不尽相同。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③“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⑤“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练一练】

1.下列加黑的宇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xī)  (zhé)  (yǐ)  (jǐ)

B. (yáo)  (niǎn)  (lù)  修(qì)

C. (jùn)  (zhuó)  (qiào) 驿(yì)

D. (yín)  宿(sù)   (huǎng) (miè)

2.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茂蜜的树林 把柴米补上 抢着说感激的话 B. 幅员广大 不禁一颤 等待赦免

C.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迷茫的幕色 D. 喷香的米饭 香飘四溢 译路梨花

3.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理房屋) B. 这么陡峭的山。(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C.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D.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听得不真切、不清楚)

4. 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是由(  )引出来的。

A.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B. “我”和老余的谈话 C. 瑶族老人的出现

D. 哈尼小姑娘的出现 E. 小茅屋的启示

5.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含义是  (  )

A. 因为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姑娘,作者是在赞美她。

B. 因为驿路上到处是梨花,特别美,值得作者赞美。

C. 以花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

D. 表明是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而且梨花姑娘的名字与梨花相同。

6.《驿路梨花》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以__________为主,兼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

7. 深山中小茅屋的主人是___________。本文立意新而深:把__________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__________作为雷锋精神的体现;把___________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

 

第二课时

【学一学】

1、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2.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

3.“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战士  梨花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3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议一议】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有什么妙处?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7.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三、小结: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练一练】

阅读课文第1~12节回答下列问题

1 文段开头写出山的什么特征?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2. 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故事发生的季节的语句。文段开头写山高、写暮色、写“我们着急”,回忆我们学过的诗句,用一句诗表达似乎有“_________________”之感;突然,看到梨花,猜想前边必有人家,于是,又似有“__________________”之感。

3.文中第⑥段中能体现幽静优美景色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这里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对小茅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描写的顺序是___________,写屋的摆设和墙上的字,就表现茅屋主人精神来说,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描写。

5. ①文中加黑的字“清凉可口”是为了说明什么?②文中加点的“温暖”、“喷香”、“滚热”这些词语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白木门上“请进”二字,表现了主人什么精神品质?②“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中的“粗大”两个字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⑩段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整体感知文段并联系全文,①从这个文段中可以看出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②从全文来看,文章以什么为线索?题目“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什么?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75b63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3.html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