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生物的特征》课程整合案例

发布时间:2014-09-02 17:36: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第一节,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生物,因此第一节课既要让学生对生物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本节课的学习要为整本生物书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踏入中学的校门,对各种事物,环境都充满了好奇。由于小学阶段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在课堂上会相对来说更有激情,而且思维活跃,但知识的摄取却并不是很快,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现象入手。

三、 教学目标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理解科学观察的类型和要求;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事物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2、 教学重点

生物的生命现象及生物的基本特征

3、 教学难点

生物某些基本特征的归纳和理解

四、 教法学法

1、 教学方法:生活入手—启发诱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灵活运用

2、 课前准备:教材、电脑、课件、教案

五、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个教学环节:(一)、描述生活,现象引入 (二)、步步设疑,突破重难点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四)、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第一环节 描述生活,现象引入

内容1:教师提出问题: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已经通过分享课程纲要对整本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正式进入中学生物的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种生物的例子?

意图:从生活中常见事物入手举例,更直观而且更便于学生理解

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种生物的例子,便于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内容2:观察比较

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出四幅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生物?分别是:海豚、树木、长城、笔记本电脑。

意图: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其中的生物,并对其他两种非生物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第二环节:步步设疑,突破重难点

内容 活动一:自主思考,解释疑惑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都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刚刚同学们也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出的答案。首先,我们来学习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2页下面的一段话,回答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比比看谁快!问题分别是:观察的类型有哪些?科学观察利用的仪器、工具是什么?科学观察的要求是什么?

意图:培养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到了三个问题的答案,增加自信,同时对下面的学习也充满了好奇心。

活动二:现学现卖,巩固新知

现在同学们根据刚刚我们学习的观察的知识来观察老师给出的这一幅画面,找出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教师给出的画面是一幅山水画)

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好的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效果: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更好的掌握了观察的知识,而且也能完全区分开生物与非生物。

活动三:层层设疑,紧抓不放

同学们喜欢看《变形金刚》里面的机器人是生物吗?岩洞里的钟乳石能够慢慢长大,它是生物吗?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它是生物吗?学习了这么多,同学们觉得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小组四人讨论

意图:从生活中特殊的,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真正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效果:通过此环节同学们知道了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区别,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也渗透到教学中。

活动四:继续探究,突破难点

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同学们观察以下图片找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第一组图片:

第二组图片:

第三组图片:

第四组图片:

第五组图片:

第六组照片:

意图:通过对不同的图片进行比较,更直观的找出生物的共同特征,便于理解。

效果:学生们不仅知道了生物的共同特征,而且也对这些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活动五:层层挖掘,深入探究

以上是我们学习的生物六大共同特征,除此之外,生物还有其他共同特征吗?

意图: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效果:通过此环节学生知道生物的第七个共同特征是: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活动六:问题设疑,提炼升华

想一想,同学们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些特征呢?现在,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

意图:使同学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做一个整合

效果:活动的设计使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对整个知识也进行了一个融合第三环节 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内容 活动一:教师带领学生总结

本节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

二、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生物有生命

三、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易错误区:1.能运动的就是生物

2.能生长的就是生物

3.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

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意图:带领总结,同时也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再次进行复习回顾,并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使学生们能够在课堂记住这些要点。

效果:通过师生共同复习回顾,学生们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想成一条链并理解记忆。

活动二:学生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

我表现较好的方面……

我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还有哪些疑惑……

意图: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 组织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在知识能力、实践探究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教师再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结性概括。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内容:课堂通过课件呈现的练习

1.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

B.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分析

C.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

D.用照相机吧小麦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记录下来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进行呼吸

3.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的时候,蛙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对word/media/image17.gif

(2)“蛙鸣求偶”是蛙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性。word/media/image18.gif

(3)“蛙鸣求偶”所产生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成成蛙,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性。word/media/image19.gif

答案:A A B A 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遗传 生长

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掌握知识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内容:教师布置作业

1. 背写生物的七大共同特征,并对每个特征举例;

2. 课后第8页习题1、2、3;

3. 完成老师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意图: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充分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六、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举例,学生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无论是引入、还是重难点的突破,我都注意去调动学生,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因此,课堂效率较高。生物的特征作为本册书的第一节课,其内容的直观性显而易见,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了生物吸收营养的不同方式、呼吸是否都需要氧气、排便不是排出废物的方式、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繁殖……深度问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延伸。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及小组讨论的能力。此外,在作业的布置上,我将作业分成基础题和能力题两大类,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能力的延伸。

整合的内容:

在课程的设计上,将课本第7页的技能训练“通过观察找出马、牛、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放在课下作为学生们探究讨论的内容,将植物、动物获取营养的不同,有些微生物的呼吸不需要氧气,生物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方式不包含排便,骡子不能繁殖后代以此说明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繁殖这些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43e72127284b73f24250c3.html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的特征》课程整合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