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

发布时间:2020-04-04 09:16: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11卷5至8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

1.有学者分析殷墟1004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方鼎(右图)时指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这说明

A.中国的原始文化星罗棋布

B.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崇拜

C.商朝已形成统治地方力量

D.蕴含着大一统的权力模式

2.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

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

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 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3.《欧洲瓷器史中提到:“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这一现象说明

A.市场需求刺激制瓷业发展 B.欧洲改进了中国制瓷技术

C.官营手工业垄断制瓷技术 D.中国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场

4.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儒者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

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word/media/image3.gif5.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

A.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 B.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 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

6.19世纪改良主义思想家马建忠主张“借债以开铁道”,认为这是“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偿岁减之息”,是“阳为借债之名,阴收借债之效”。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向外国资本主义借债,利国利民 B.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中国交通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7.“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梨花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

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8.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市场上流通有法币、伪币和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抗币”;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法币的贬值等,“抗币”已成为“新民主政权下地方性国家纸币”,并为当地百姓所信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日本侵略者借伪币掠夺中国财富 B.国民政府货币金融政策的彻底失败

C.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问题得到解决 D.抗日民主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认同

9.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

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 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

10.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地调整“笼”的尺寸,使“鸟”既能在“笼”中充分地飞翔,又不被“笼”困死。“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B.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11.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当伯里克利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时,他们判处伯里克利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 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完全监督

C.直接民主导致权利被滥用和误用 D.体现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

12.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B.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

1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14.1939年,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办事机构。这些措施反映了美国

A.政府机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B.国会加强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紧缩政府开支 D.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平衡

1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此举旨在

A.扩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

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

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20题11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考试中,进士科所试内容有诗赋、策问、帖经、杂文等。科举制的推行,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唐世科举之柄,颛付之主司,仍不糊名”,考官取人不能不顾众望所归者,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隋唐至宋,官僚政治因科举逐步加强完善,贵族政治逐步被弱化和改造,官僚政治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宋代实施“糊名”“誊录”“锁院”和殿试,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读书人和士大夫能否保持其身份地位,一概以科举为转移,官僚政治内部非身份性平等竞争增加,血缘贵族特权淡化。

——摘编自李治安《关于秦以降皇权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复合建构》

1)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科举制出现了哪些变化。(4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说明这一时期科举制的主要作用。(6分)

17.(10分)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设立商会24个。工商业者在拥护政府“振兴工商”政策的同时,强烈反对政府的害商行为,要求“速开国会”、分享政权。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地方自治、国会请愿等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运动,还出面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教育变革。

——摘编自王春雷《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工商业的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中,武汉成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 年底,革命浪潮从珠江席卷到长江中游。轰动世界的大革命在这里进入高潮,继而大革命在这里彻底失败,继而土地革命又从这里开始。

——摘编自田子渝《武汉曾是赤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北商会建立的历史背景。(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轰动世界的大革命”能够在武汉进入“高潮”的历史条件。(6分)

18.(1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78年主要产品产量是:粮食6095.3亿斤,棉花4334万担,纱238.2万吨,布330.9亿尺;粗钢3178万吨;原煤6.18亿吨,原油10405万吨;铁路营业里程5.17万公里。各类轻重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有显著增长。1978年,我国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在改革开放前夕,中国按人均收入排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而我国的教育发展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尚属空白,党和政府釆取了一系列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发展的政策。2018年末,全国共有100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2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075万人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逐步健全,建立了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各类社会保险开始惠及全体城乡居民,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保险开始真正转变为普惠型的社会保险。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3万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万个,儿童服务机构664个;设有社会服务床位782.4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儿童服务床位10.4万张;建有社区服务中心2.7万个、社区服务站14.5万个。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打下了哪些坚实基础?(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作用。(8分)

19.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大事年表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表中提供的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从表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1)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不同时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例(%)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解析》等

材料二 历次宪法对所有制的表述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及启示》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的命题作出阐释。(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1d68d3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5.html

《2020届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