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之“以诗为词”

发布时间:2019-08-14 01:34: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苏轼之以诗为词
作者:康夏清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4

        摘要:苏轼的以诗为词一直引发学者的探讨,本文着重从苏轼如何开创以诗为词的过程、原因、表现等来论述当时靡靡香艳的词坛中吹入的一股新风。

        关键词:以诗为词;表现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05-01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词作为长短句的和乐新诗,是一种后来居上的抒情体式,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苏轼在词学上的造诣极高,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一、苏轼的以诗为词

        苏轼的词学成就离不开欧阳修和柳永。苏轼的文才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作为自己的恩师,苏轼受永叔的影响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欧词对东坡的影响是:疏隽开子瞻,有理可循。这种影响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欧阳修在《朝中措》中所表现的的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之疏放高远的气度;二是在《玉楼春》中所表现的“‘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之遣玩游赏的意兴。欧阳修的出现标志了词体作法上借鉴诗体作法,但是以苏轼的高才是绝不会被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局限的。欧阳修的疏放是一种借外景遣玩的外在情绪释放。苏之放是一种具有哲理之妙悟式的发自内心襟怀的旷放,从中可以见出二人之间的继承与开拓的关系。

        苏轼对柳永的词是非常注意的,他对柳词是有着两种不同的评价,常将自己之作与柳词相比,如他写给鲜于子骏的一封信:近却破做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对柳永的评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柳词当中的一些淫靡之作表现出一种鄙薄和不满。其二是对其词的赞扬。赵令畴之《侯鲭录》卷七记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参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苏轼对柳词当中的兴象之高远表示欣赏。柳永在词作上的探索与创造,影响了后来者,这当中也包括苏轼。有学者这样归纳过柳永在词学上的创新,柳永具有三创之功:一是创体。柳永大力创作了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变现能力……如果说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和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中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辉煌的篇章。二是创意。柳永沿着李煜开启的方向,注意把词的抒情趋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上来,表现自我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给词的情感增添了个体化、自我化的色彩,使词的抒情取向朝着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回归、贴近。苏轼虽然词风与柳永大相径庭,但在抒情取向上却是沿着柳永开辟的自我化、个体化方向前进。的确,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这样说道:词自南唐以后,但有小令,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竟赌新声。耆卿(柳永)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辈,相继有作,慢词遂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cb4e3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3.html

《论苏轼之“以诗为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