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2022-12-03 20:29: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一章 绪论 1.耳鼻喉的专科特点:
它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纶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变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2.发展史: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谓:(扁鹊)“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因此,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2)《金匮要略》最先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一症,即后世所称“梅核气”,所创建的半夏厚朴汤一直沿用至今。
3)唐代,政府设立太医署,其中“耳目口齿科”(颇类今之五官科)已初具规模,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专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初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运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
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位于头部两侧,“清窍”之一,司听觉,主平衡。与耳有较为密切关系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等。 2.鼻与脏腑的关系:
鼻为肺系之前端,连于喉、接气道、下通于肺,有助肺行呼吸、主嗅觉、协发音、司清化之功能。
3.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为胃之系,有司饮食吞咽、助言语、御外邪的功能。 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 4.耳语经络的关系:

直接循行于耳的重要经脉,多属阳经,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5.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皆直接通达。 第三章 耳鼻咽喉的病因病机概述
1.耳鼻咽喉疾病的外因重要有:外感邪毒、外伤致病、异物所伤。
2.耳鼻咽喉疾病的实证,常见于病变的初期或中期,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
第四章 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
1.耳鸣呈高音调,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肾虚损或气血局限性之证;
耳鸣呈低音调,低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胆热盛,或风邪外袭,邪气壅滞耳窍之证。 2.眩晕伴有头重、头胀、低音调耳鸣、胸闷呕恶、纳呆倦怠者,多属痰湿中阻。 3.鼓膜色蓝、外凸,多为瘀血内聚耳窍。 第五章 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
1.常用的通窍法有: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升阳通窍、利湿通窍。
2.祛瘀法:本法选用品有通血脉、祛瘀滞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或配合其他治法,合用于治疗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所致的耳鼻咽喉病证。

第六章 耳科疾病
1.耳郭痰包:是指(耳甲腔、耳甲艇、舟状窝、三角窝等处)耳郭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抽后肿消,但不久又复肿起为重要特性的疾病。 2.断耳疮相称于西医学的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
3.旋耳疮相称于西医学的外耳湿疹。病因病机为:风热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 4.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排脓时注意切口必须与外耳道纵轴平行,以防形成外耳道狭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790ada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3.html

《2023年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