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11-12-23 20:26: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生阅读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训练方法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第 郑奕芸 李心波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确立,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重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于过去语文教学中的老问题,我们认为应该给予重新的审视,付诸新的理念,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历练,使之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的目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之成为课题研究的一个亮点。本文就学生阅读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训练方法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阅读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感知能力

是指学生对文章阅读后一种基本的感觉、知晓能力。新课程特别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也就是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和了解。这一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虽然简单,但真正能达到这一水平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二)理解能力

是指学生所感知的书面语言符合经过大脑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的思维活动,主要指理解词语、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一般要经历由语言到思维、形式到内容、外表到内部、部分到整体,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循环。这一步在整个阅读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说是阅读链中的瓶颈,直接制约下一步阅读能力的形成。

(三)分析能力

是指学生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某些方面进行分解、考察,找出其本质属性及相互联系的一种能力。这是在理解能力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阅读能力。

(四)概括能力

是指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或写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这是在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能力,既需要进行分析,又需要进行总结,还需要用语言文字归纳表述出来,这是记叙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想象能力

是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这一阶段是由“抽象——具体”之间的桥梁,学生在这一环节能力的高低将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曾几何时,学生被考试制约,整天只知道围绕题海转,从来就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想象力被扼杀得干干净净。只见学生枯燥无味地游历于生字生词之间,而发现不了阅读的兴趣。

(六)鉴赏能力

是指人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文章结构、艺术技巧和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三年的不同时期有所侧重,但不能机械的把它们割裂开来。

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

由以上可见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就应该在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方面多下些功夫。

二、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巧妙地设计问题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不过,问题不是随便设计的,应该注意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的内容,要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切忌那种不用任何思考就可以作出回答的问题,看起来很热闹,其实一点效果也达不到,反而阻碍学生思维,无益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问题,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善问并能试着解问,事实上“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来自——“问”,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善问的话,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也就非常明显了。

例如: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1、“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咸亨酒店的格局如何?掌柜的怎样?

3、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起这样一个怪名?他的结局如何?

4、为什么选择小伙计这个视角去展现他的悲剧命运?

让学生经过自己的认识活动得到结论,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能力也必然获得结论的同时得到锻炼和发展,改变了以往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不仅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在学《范进中举》时,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任务就是把小说改编成剧本,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改编时注意个性化的语言和精彩的细节描写,仔细揣摩人物性格,设计出具体的形象动作,把握好人物的语气、语态。可见学生身上蕴含着创造性潜能。

(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切实提高效果

自读是教读的基础,也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教读过程中,师范的作用能给学生以正面的启迪,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

实际上这一过程中,还可实行批注式阅读,即:自读——批注——交流。“自读”学生自己阅读文本,“批注”自己的随时所感,手有所动,“交流”是自己的所得能给他人带来的智慧的碰撞。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新的理念之一,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例如:在《社戏》教读阅读时,就教给学生阅读小说这种体裁的方法。

第一步小说这种体裁学习的重点,搞清楚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并且弄清楚文章的线索(感情的或叙事的);

第二步,熟读课文,思考:

1、人物有哪些?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2、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环境描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

4、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进展程度如何?

第三步,再读课文,思考:

1、你最欣赏故事中的哪一情节?写出心得与他人交流。

2、你初步感觉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你依据什么猜出来的?与别人交流后,你有什么收获?

经过这样的三步教学,学生对于如何学好本单元其他几篇文章有了借鉴,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后面几篇课文时,采用在文旁空白处加批注的方式,或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的方式,看一看自己的智慧如何,或者给作者提几点建议。通过以上的实践证明,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很好地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次证明“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的实用性。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还可以进行速读和复述训练。

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正确清楚地朗读——准确流利地朗读——传情达意地朗读。

例如:

在讲授《春》(朱自清)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讲清朗读的要求:

1、读字正确,看清字形,不要误读。

2、读音准确,声母发音有弹力,韵母发音饱满,声调要准确,多音字要多查字典。

3、吐字清楚,读出的字毫不含糊,一个一个音节都很清楚,让人家听的明明白白,同时还要注意停顿充分读出某些词语的重音。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再要求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一切在读中慢慢体会对于加深课文的理解也有好处。

默读方法的培养,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并对学生的大脑的开发很有好处。既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也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例如:

学生自读《济南的冬天》时,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做到:

1、不动嘴、不出声、不指读,只用眼睛。

2、注意标点,一眼就看一句或一个长句中的一部分。

3、要一次看清楚,不漏字,尽量不要回视。

4、看准行,不跳行,不要图快,要做到字字句句看清看准。

(四)适时、适当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很重要,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着重加强定性评价”。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公正全面地描述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并能适时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指出努力的方向,树立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例如:

教者在讲授《最后一课》(都德)时,在调动学生朗读、默读、速读和复述等阅读方法时,学生初始阶段对文章的感情把握不是太好,但只要有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特别是在朗读全文时,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当学生能非常投入地朗读文章时,全体学生安安静静仿佛置身于现场,读完后,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不难想象,经过老师的多次评价和鼓励,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地加强,会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记录,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比什么都重要。叶圣陶先生不止一次强调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例如:介绍一套阅读符号,固定阅读的时间,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安排好学生之间的互查,给学生以规矩,天长日久,就可以达到目的。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新认识很有必要,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坚持“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思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9f777d31b765ce05081497.html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训练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