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肥乡一中高一语文 沁园春 长沙 学案

发布时间:2018-07-23 23:46: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沁园春长沙 预学案

1. 查找毛泽东及词的相关资料,掌握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并填空。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笔名______,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文体知识:词,兴于______,流行于______,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__。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____58字以内)、______5890字)、______91字以上)。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________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多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字词解读

熟读课文,找出重点字词,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答下列问题。

1、字音字形

)园春 百舸( 怅寥廓( )携( )来百侣( 峥嵘( 方遒( )浪遏( )飞舟

2、多音辨析

曾经______ 中心______ 数字______

曾祖父______ 中毒______ 数典忘祖______

数见不鲜______

3、相似辨形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预习引导

自学指导:

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课前思考

1、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眼中的湘江秋景是怎样的?

沁园春长沙 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整体感知

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毛泽东,此时此刻,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江水,你放声歌咏出《沁园春长沙》。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

2)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

3)找出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词,并体会它的作用。

4)提出一个自读时碰到的难题。

4、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看)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承上启下)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忆)

四、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

1、赏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 “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2)介绍背景,重温历史

3)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附:《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作者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意境相似,但作者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

明确:(万)山 ————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 ————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 击长空

———— 翔浅底

2)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3)想象、讨论此时正在饱览大好秋景的作者的神情、动作。同学表演。

提示:作者的“手”该怎样?倒背好,还是叉腰好?视角的转动快好还是慢好?

评价,再表演。

4)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划出动词,他们用的好吗?为什么?

染、击、翔

5)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二者都着力写枫叶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但是,《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而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式蓬勃发展。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提示毛泽东的身份、地位、抱负

6)想象能力训练

雨果: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引导学生完整的想象看到的景色。(形态,颜色,动画,特写)

交流想象,帮助背诵。

3、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提示: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小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上阕就是通过这样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回顾上节课要点,朗读课文。

(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问谁主沉浮)

二、欣赏下阕

1.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

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讨论: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他们全部否定了,而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而“现在”的这些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意气奔放,才华横溢,敢为天下先……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的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2.“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意象?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三、归纳总结,指导学法

1)综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的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泽东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是诗的意境,而如何领会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的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播放《沁园春·长沙》朗读课件

四、课堂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为什么?

鹰击(飞)升空,鱼翔(游)浅底,万类霜天竞(争)自由。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字词的准确理解。

解答:括号内的词不能替换加点的词。因为“击”显示了鹰展翅的力量和搏击的雄姿;“翔”写出了鱼的活跃和自由自在;“竟”表现了在明净清爽的秋天里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击”“翔”呼应“竟”,而括号内的词可用于任何一个同类事物。

总结: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话只有一句,真正适合的动词或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这惟一的一句、惟一的动词、惟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我国古代也有作诗推敲的故事。所有这些都说明最具表现力的词是惟一的。

五、积累

除《沁园春·长沙》的名句外,你还能说出毛泽东哪些诗句?(建议课外由学生自行收集)

如:

1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 长沙》)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 长沙》)

3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 重阳》)

4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 娄山关》)

六、作业:背诵默写课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fe5e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0.html

《河北省肥乡一中高一语文 沁园春 长沙 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