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传承汉服文化发言稿

发布时间:2019-04-15 22:53: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01汉服社“血液失活”的原因

  既然我们宣传“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那么当一个汉族人主动加入汉服社,他的期待绝不会只是做个围观群众,为少数受欢迎的帅哥美女、元老大咖喝彩,他一定也会期待自己能成为汉族服饰文化的主角,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主人。

  汉服和汉服社必须回应这种期待,因为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但只有汉服掀起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门槛很低,不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之类的精英文化,绝大多数人只能和老外一样坐在舞台下或屏幕前被动围观,而是让最广泛的民众真正参与其中,这既是现代汉服文化的重要魅力,也是我们复兴汉服的初衷之一,相信也是很多汉服社建立的初衷之一,所以让每一个社员都能成为主角,并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汉服社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在同袍人数喷井式增长之后,这是留住人心的关键环节。

  但眼下,各地多数汉服社仍然继续着千篇一律的走秀、展示、解说、同袍聚会、小众研习等既有活动模式,这种为应对汉服运动早期推广普及需求的活动模式,能照顾到的方面是很有限的,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人数不多的时候,活动效果还可以,人数一旦暴涨,这类活动中的大多数参与者都会被边缘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实际上绝大多数同袍都只能默默围观,感觉充实、忙碌、兴奋、难忘、有趣的只有少数核心人物。

  如果一个很喜欢汉服的人恰好不善交际,颜值又很一般,还穷困潦倒,且身无长技,就算每个月都去参加汉服活动,都可能一直被当成空气,时间一长,他一定会感到无聊,感到失望,然后不再抱有这种期待,选择沉默,甚至退出,你办再多礼仪展示、排练再多歌舞,他都没有动力再去关注。

  所以这类活动显然不足以回应我前面所说的从"文化观众"向"文化主角"转变的期待,社团社团,回应不了社员的期待还怎么团在一起呢?这就需要我们稍微更新一下活动模式了,从知识灌输式的程式化活动向有针对性地引导社员对汉服"知而善用"转变。

  02知而善用

  所谓“知”就是知道汉服是什么?

  所谓“用”即明白汉服怎么应用?

  前者只是必要准备,后者才是最终目的,也是让每个穿上汉服的人都能真正成为文化主角的重要途径。

  我们既有的活动模式都在科普什么是汉服的知识性问题上竭尽所能,所以汉服推广的速度能够不断加快,但在如何正确应用汉服的问题上态度非常模糊。

  所以大批新鲜血液涌入汉服运动后,在“用”方面得不到明确的引导,将汉服乱穿一气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导致汉服难以得到家人的认可,难以融入实际民俗生活场景,不得不过度依赖汉服社刻意提供的展示平台。

  前面说了,汉服社的平台是有限的,只能让少数人做主角,大多数人都只能吃瓜围观,要突破这一局限,汉服社应该教会社员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穿汉服,而不是如何在汉服社的汉服活动中穿汉服。

  大多数人在汉服活动里都只是观众,在自己的生活里才是真正独一无二的主角,哪怕只是去菜市场买个菜,他都是自己的主角,所以汉服社直接告诉他平时买菜的时候可以穿什么汉服,可能比办一百场活动给他展示汉服都更有用。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买菜的时候如果想穿汉服,可以穿什么汉服呢?短打可以么?襦裙可以么?褙子可以么?听起来好像都可以啊!

  但是如果短打是用云锦做的呢?如果襦裙是广袖的呢?如果褙子是长及脚面的呢?它们还适合穿出去买菜么?显然非常怪异了,路人不会觉得你是穿着民族服装出来买菜,只会觉得你是穿着奇装异服出来瞎晃。

  由此可见,按照款式划分的既有汉服体系,对最广泛民众的实际生活应用并没有多少引导价值,这种体系要求穿汉服的人必须熟背每一种款式名称分别对应何种具体形制,然后经过多次错误尝试,渐渐区分每种款式可以用在什么场合,如果想穿对汉服,首先得把自己培训成半个服饰史研究专家,这么一来,汉服的门槛也不亚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了。

  这种体系知识性很强,可以适应汉服运动初期明确区分“什么是汉服”的需要,但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汉服受众扩大到一定规模后对于明确“怎么用汉服”的需要,相比之下,琥璟明提出的另一种汉服体系,更能适应这种新需求。

  03善用汉服新体系

  琥璟明将现代汉服分成四大类:便装、正装、盛装、礼服。

  这四个词非常直观地指引了“用”的方式。不需要知道任何朝代,不需要知道任何款式名称,看到那几个词就能立马知道怎么“用”。

  买菜的时候穿便装,相亲的时候穿正装,订婚的时候穿盛装,结婚的时候穿礼服,每一种衣服都和每个社员的生活密切相关,比介绍哪一种汉服叫直裰、哪一种汉服叫道袍、哪一种汉服叫直身的机械模式更具人情味,也更容易引起普通社员的共鸣。

  至于这四个词分别对应什么样的具体形制,琥璟明的《当代汉服定义及体系框架2.0版》已经解释得比较详细,这里暂不赘述。

  鉴于广大汉服同袍、汉服商家已经习惯使用款式名词区分汉服种类,汉服社在做走秀、展演、展览等活动的时候,可以暂时借助款式名词简单解释什么是便装、正装、盛装和礼服,比如最常见的交领齐腰衫裙:

  汉尚华莲家的苍术,简便,朴素,耐穿,耐洗,可以归为便装;

  重回汉唐家的千枝,因为绣花比较多,裙子做得略复杂一点,不适合从年头穿到年尾,天天拿洗衣机蹂躏它,所以比较偏向于偶尔穿一下的正装;

  天衣坊的夜宴同款如意茶花衫裙,全身都是娇弱华美的真丝,穿一次心疼一次,当之无愧属于难得穿一次的盛装;

  如果上衣做成广袖,那就只会在婚礼、祭礼等重大礼仪场合作为礼服出现了。

  这样可以帮助社员在了解汉服具体形制的同时,更合理地将汉服文化融入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相应场合,真正做到知而善用,恰到好处地向自己的家人、同事、亲戚、朋友展现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汉服之美、民族之美,让汉服的展示平台向自己身边的晚会、家宴、婚礼等触手可及的场景拓展,才有机会摆脱对汉服社小众聚会的依赖,在自身的生活领域里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当每一件汉服有了明确的用处,更适应生活实际的需要,社员的参与感才会更强烈,热情才会更加持久,对于汉服社举办的各种示范活动才会更有动力去关注和学习。

  不过这种"用"仍然是停留在一般的个人层面,对于社团中某些不太一般的个人,比如在某些领域才华特别出众或者特别有野心的社员,社团可以试着引导他们把汉服应用到自己的领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d4f728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1.html

《2019最新传承汉服文化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