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发布时间:2020-04-02 21:30: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B )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时代》周刊认为新中国的经济成就“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说明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故B项正确。

2.1954年4月15日,鞍山钢铁公司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下图为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部长的李富春和外宾在参观新型无缝钢管厂的模型。这反映了( A )

①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我国积极引进外资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④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关键信息是“1954年”“鞍山钢铁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正在进行“一五”计划的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故①④说法正确。外宾来参观并不代表我国积极引进外资,②不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B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解析] 由比较表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故选B项。A、C、D三项分别发生在1952年底、1958年和改革开放时期,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4.(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这主要是由于( B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解析]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新中国开始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经济得到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故选B项。A、D两项时间不符,C项材料无从体现。

5.(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如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D )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解析] 根据对图片中“社社亩产万斤粮”等信息的理解,这属于不切实际的宣传,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6.(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C )

A.土地革命 B.包产到户

C.人民公社化 D.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表明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体化规模越来越大,这正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7.(2018·苏州高一检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 B )

A.片面强调公有制

B.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

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错误本质”。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制,超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故选B项。

8.(2018·天津学业水平测试)面对1959~1961年我国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C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 面对经济发展中“左”倾错误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

9.(2018·宿迁高一检测)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解析] 根据题中“二五”计划最后并无定稿,可知此时约在1957年或1958年前后。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由于“大跃进”的兴起,导致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故A项正确。

10.(2018·南京高一期末)1975年7月17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年增长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粉碎了林彪集团 B.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邓小平大力整顿 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解析]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2018·南京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解析]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特别要注意两则材料中强调的要点。

[答案]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 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突出重点。

[答案]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解析] 注意题目的限制是“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12.(2018·天津一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在我国农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已初见萌芽。1956年完成了高级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户。1957年冬和1958年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又出现了联队、联社。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新华网)

材料二 一九五八年初全国有七十四万多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已经合并改组成为二万四千多个人民公社……过去绝大多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的范围比较狭窄,现在的农村人民公社不但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经济组织,而且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但是它的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在将来,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最好的形式,也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

——谭震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上的报告(1960年4月6日)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解析] 由材料一中“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毛泽东”“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即可归纳出具体原因。

[答案]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需要;中央的推动;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

[解析] 由材料信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等即可概括得出。

[答案] 工农商学兵一体、政社合一;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历史发展证明,人民公社并不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 回顾人民公社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致使农业生产衰退;人民公社体制成为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改变这种局面,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以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改革开放时期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f583c0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3.html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