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必学

发布时间:2019-11-18 09:4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必学

151、血证病机“惟火惟气耳”的意义:

火:实火——迫血妄行。虚火——灼伤脉络。

气:气逆——迫血妄行。气虚——气不摄血;脾不统血。

152、咳血与吐血的鉴别要点:

咳血:咽痒而咳;呼吸道疾病、症状;伴气管分泌物;血色鲜红;血中有泡沫

吐血:恶心而吐;消化道疾病、症状;伴胃内容物; 血色深暗;或鲜;大便色黑;

153、血淋与尿血的鉴别要点:

血淋:——淋漓涩痛。

尿血:——不痛。

154、‘痰饮’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并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

155、治疗痰饮的基本原则——“温药和之”出自《金匮要略》。

156、提出‘清者为饮,浊者为痰’的分类概念始于《仁斋直指方》。

157、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概念是叶天士。

158、痰饮病位在三焦,责于肺、脾、肾三脏。

159、痰、悬、溢、支的辨别要点:

——胃肠。悬——胸胁。溢——肢体。支——胸肺。

160、‘消渴’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金匮要略》立有专篇。

161、将消渴明确分类为三消的始于《证治准绳》。——“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162、消渴责于肺、胃、肾三脏。

163、消渴三多一少分类特征: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尿多为下消;消瘦为后期。

164、汗证始见于《内经》。‘盗汗’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

165、区别自汗与盗汗始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6、“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出自《临证指南医案》

167、内伤发热的记载始于《内经》,侧重描述阴虚发热。‘内伤发热’病名始见于《症因脉治》

168、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甘温除热法。出自《金匮要略》。

169、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甘温除热法。(李东垣)

170、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治疗五脏热证《小儿药证直诀》。

171、用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治疗阳虚发热——《景岳全书》

172、‘虚劳’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

173、《难经?十四难》提出‘五损’的概念。

174、《诸病源候论》提出‘五劳’‘六极’‘七伤’概念。

175、《理虚元鉴》(绮石)——虚劳专著。

176、“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出自《理虚元鉴》。

177、‘痹证’病名始见于《内经》。

178、“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病因病机说)出自《素问?痹论》

179、五痹之说:骨、筋、脉、肌、皮。——出自《内经》。

180、提出‘热痹’学说的始于《圣济总录》。

181、痹证别名:‘历节’《金匮要略》;‘历节风’《诸病源候论》;‘白虎病’《外台秘要》;‘白虎历节’《严氏济生方》;‘痛风’《格致余论》;‘鹤膝风’、‘鼓槌风’《证治准绳》。

182、痹证病机要点——风、寒、湿、热、痰、瘀,滞留经脉。

183、痹证疼痛要点:行痹——游走疼痛。痛痹——得热痛减。着痹——重痛持续。风湿热痹——红肿热痛。

184、‘痉证’病名始见于《内经》。

185、“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186、《临证指南医案》首先强调痉证与肝的关系密切。

187、吴鞠通将痉证分类为虚、实、寒、热。

188、‘痿证’病名始见于《内经》。

189、五痿学说——筋、脉、肉、皮、骨。(各对应五行所主)

190、“肺热叶焦”——指痿证基本病机,揭示肺阴亏耗导致本病。

191、“治痿独取阳明”——痿证治疗基本原则,出自《素问?痿论》。

192、《儒门事亲》提出“痿病无寒”说。

193、朱丹溪提出‘泻南补北’法——治疗痿证方法之一。

194、《景岳全书》提出‘精虚’、‘血虚’的痿证病因学说。

195、腰痛分类为外感、内伤。外感责之湿邪,多实证。内伤责之肾精亏虚,多虚证。

196、腰痛的疼痛特点:寒湿——重痛。湿热——驰痛。瘀血——刺痛。肾虚——隐痛。

197、腰痛辨别肾虚的要点:肾阴虚——热象。肾阳虚——寒象。

198、腰痛基本病机:寒、湿、瘀——阻滞经脉气血。虚——腰腑失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ec82d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31.html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必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