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大分裂解密基督教教派冲突背后的政治搏杀

发布时间:2018-10-02 08:33: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东西方大分裂!解密基督教教派冲突背后的政治搏杀

作为人类三大主流宗教之首,基督教的历史可谓众所共知。早期,基督教在中东一带的底层民众中流传,后来影响力逐渐扩散至罗马帝国全境,罗马灭亡后,又扩散到几乎整个欧洲。而随着欧洲文明在近代的强势崛起和全球扩张,基督教也飘扬出海,拓展到了全球各大版块。时至今日,除了文明底蕴深厚的亚洲,以及无人居住的南极洲,基督教在七大洲中的其他五个洲内,都取得了主导权,或者至少占据相对优势地位,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级宗教。

不过基督教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立之初的几百年内,它受到罗马帝国政治势力的强势打压,一直处于非法状态,无数教民、尤其是教首因此殉难。好不容易合法化之后,基督教又遭遇了两次重大分裂,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系统。基督教被罗马帝国打压,以及后来合法化并取得主导权的前因后果,云石君在之前的《地缘政治:基督教如何完成从屌丝向高富帅的逆袭》一节中已有解读,此处不加累述。在这里,云石君主要想分析的,是基督教分裂的原因。基督教的分裂主要有两次,其中天主教与新教的分裂,读过历史教科书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个大致的了解。而对其之第一次分裂,即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道扬镳,大家则了解不多。云石君此节便由它讲起。天主教与东正教的正式分裂基因,发生在公元1054年,不过二者的分裂基因,早在基督教刚刚成为罗马国教的罗马帝国晚期便已开始了。基督教的这种分裂,与罗马帝国的分裂一脉相承。公元395年,就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不久,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以亚平宁半岛为核心的西罗马帝国,与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分裂,有着极为深厚的地缘层面原因。简单的说,罗马帝国所在的环地中海地区,版图辽阔,地缘结构相对松散,各板块独立性较强,又缺乏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本部核心板块,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罗马文明的扩张成果,确保对板块内各边缘板块的有效控制,罗马在政治上只能一分为二。政治分裂后,虽然东西两大帝国整体上仍处于一个文明和政治体系,但政治的分裂,加上两大地缘板块在民族、语言、文化上的天然差异,使得二者之间的有着极大的不同。随着西罗马帝国覆亡,其疆域为蛮族肢解。东罗马帝国则政治上继续延续罗马衣钵,二者在政治上的联系被彻底切断。这种政治纽带的撕裂,加剧了东西两大教会的分裂。就东罗马帝国而言,再失去了意大利发祥地后,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凸显出本土化的色彩,具体到民族和文化层面,逐渐跟巴尔干本土的原生次级文明体系——希腊文明融合;而接替统治西罗马版图的蛮族,由于占据了亚平宁这块罗马文明发祥地,则受罗马传统文明辐射,逐渐拉丁化。这看上去有些诡异:毕竟从政治和贵族血脉的传承来看,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才是古典罗马帝国的嫡系传人;可他们在民族成分、语言、文化上,却与传统罗马渐行渐远;反倒是作为罗马帝国摧毁者的蛮族,反而接过了罗马本土的拉丁文化衣钵。不过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任何一种文明,都建立在自身所处的地缘板块之上。丢失了亚平宁老巢的东罗马,只能以巴尔干半岛为自己的新本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维护自身统治,它当然要逐渐与希腊文明这个巴尔干本土文明靠拢。至于颠覆西罗马的蛮族,无论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还是在自身文明形态上,实现由野蛮向文明的进化,都只能从亚平宁这个罗马发祥地吸收给养,进而不可避免的拉丁化。当然,无论是希腊化的东罗马,还是被拉丁化的蛮族,整体上都处在欧洲这个整体地缘板块,种族和文化传承也都系出同门(拉丁化的蛮族自不不说,它在文化上继承了罗马的衣钵——虽然是破坏式继承;至于东罗马,虽然逐渐希腊化,但考虑到罗马文明最早本就是从古希腊文明发展演化而来,所以二者本身也有极大渊源),所以,二者在宗教文明体系层面,依然都保留了基督教信仰。只不过,地缘格局的相互独立,以及政治和次级文明性(民族、语言、风俗)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基督教这个整体文明框架内部,会显露出越来越强的对立和冲突。不过在一开始时,这种对立和冲突并不明显。在西罗马灭亡之初的几百年里,虽然罗马教会的独立性越来越明显,但总的来说,它依然是从属于君士坦丁堡普世教会的。这个很好理解。毕竟罗马帝国分裂后,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东罗马帝国,其地缘实力,已经不逊于以亚平宁半岛为首的西罗马帝国。后来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而蛮族由于自身文明体系的极端落后,它对西罗马政权的颠覆,也不可避免使得西罗马地区文明体系大幅倒退。同时,由于蛮族本身就四分五裂,在颠覆西罗马后,无法形成大一统帝国,而是分裂为数个乃至数十个小的王国,这种政治分裂,以及随之而来的互相残杀,严重削弱了原西罗马板块的实力。而反观东罗马,由于顶住了蛮族攻击,文明发展并未倒退。同时,东罗马政治上依然大致维持了大一统,君士坦丁堡对帝国内部绝大部分板块都有足够的号召力。西边文明衰退且政治分裂,东边文明继续发展且江山一统,二者优劣一目了然。这种情况下,纵然东罗马的实力,还不足以在政治上收服西边蛮族,重塑罗马帝国辉煌,但在意识形态层面,让君士坦丁堡的普世教会,凌驾于罗马教廷之上,还是差差可以做到的。不过随着时局的发展,这种情况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强势崛起,东罗马在东方面临着强大外部压力,亚洲和北非的领土不断被蚕食,国力大衰;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水平的提升,西欧、中欧等原西罗马治下的蛮荒之地被逐渐开发出来,形成越来越强的实力——这些地区与君士坦丁堡地缘关系疏离,所以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势力范围。东罗马帝国日趋衰落,罗马教廷辖区却不断崛起;这种变化,不仅使得东罗马对西部基督教世界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小,也使得君士坦丁堡普世教会,对罗马教廷的约束能力不断走弱。当这种此消彼长达到一定程度,就导致了1054年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与罗马教皇互相开除对方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两大体系。正式分裂后,两大教派独自发展,继续对抗。只不过,双方面临的形势是不一样的。对天主教世界来说,他们的敌人,主要只来自一个东方一个方向;而东正教和东罗马帝国,由于地处伊斯兰世界与西部天主教世界夹缝之中,所以不得不承受来自东西两大方向的冲击,战略格局的优劣,决定了此后的发展中,东正教和东罗马帝国日趋没落。最终,到1453年,尊奉伊斯兰的奥斯坦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是东正教的最大政治支撑,东正教的牧区,也主要集中在东罗马帝国范围内,随着它的灭亡,东正教遭遇了毁灭性打击。虽然奥斯曼土耳其并没有直接禁止东正教,但它的歧视性宗教政策,使得原东罗马版图内的大量东正教徒转投伊斯兰教,东正教顿时一落千丈。如果历史沿着这个脉络继续演化下去,东正教纵然不至于灭亡(在希腊及东南欧,尤其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它依然还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失去强势政治支撑,以及丧失了绝大部分牧区和信徒后,它已不再具备基督教主流教派的地位。只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发生。今天的东正教,依然是与新教、天主教分庭抗礼,并列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在于俄罗斯。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末代公主索菲亚,并以此为契机,对外宣称自己接过了东罗马和东正教的政治遗产及意识形态衣钵。后来,莫斯科公国强势崛起,消灭蒙古系的金帐汗国,发展成为俄罗斯帝国。靠着俄罗斯这个强势帝国,东正教实现了凤凰涅槃。俄罗斯为什么愿意皈依东正教?这又跟俄罗斯的地缘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俄罗斯所在的东欧,属于传统欧洲的边缘板块,远离罗马、君士坦丁堡以及巴黎、维也纳等传统欧洲文明核心区。而且,由于该板块气候较为寒冷,在生产能力落后的农耕时代,很难进行大规模开发,因此主要是游牧经济主导,游牧落后的生产能力,决定了该板块不可能出现强大的文明势力。只不过,在东罗马帝国灭亡的15世纪,欧洲已进入中世纪末期,虽然仍处农耕时代,但千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勉强能够支撑起对东欧草原的大规模农业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农耕属性的莫斯科公国强势崛起,逐渐取代了游牧属性的蒙古系金帐汗国对东欧草原的统治权。在莫斯科公国的主导下,东欧草原被陆续开发出来。虽然东欧草原的农耕潜力比不上南欧和西欧,但架不住其体量庞大,所以,随着东欧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莫斯科公国实力也越来越强,逐渐成长为欧洲主流文明势力之一。既然硬实力具备了,那软实力也得跟上来。作为欧洲文明圈的一份子,同时也是农耕经济主导的国家,莫斯科公国理所当然的要接纳基督教。但是,在教派选择上,莫斯科公国却遇到了麻烦。按照当时的情况,东正教已经没落,天主教成为基督教的主流,这种情况下,莫斯科公国要想更好的汲取欧洲文明的给养,理所当然的要投入天主教的怀抱。只不过,莫斯科并不想这么做。首先,天主教世界的意识形态核心远在罗马,与东欧草原八竿子打不着。地缘区位上,东欧草原属于欧洲天主教世界的极端边缘地带。这也就是说,加入天主教世界,莫斯科也并不能从罗马教廷那里得到什么直接的好处。相反,只能作为一个极端边缘组成部分存在——这与莫斯科已逐渐成长成为欧洲一流地缘势力的政治地位不符。其次,由于东欧草原开发较晚,文明形态较为落后,所以虽然硬实力逐渐强大,但在软实力方面,存在巨大不足。在欧洲传统势力眼中,俄罗斯就是个半蛮夷似的存在(基本上就是周朝时中原人看楚国人的视角),这种歧视,也让莫俄罗斯民族的自尊心大受伤害。最后,在地缘政治格局上,俄罗斯要想壮大国力,就有必要向西开疆拓土,将中东欧的相对优质的地缘板块收入囊中,这又与天主教世界发生冲突。在争取中东欧的竞争中,作为罗马教廷,理所当然的会支持与自己地缘关系紧密、受自己影响更深的中东欧本土势力,而非偏远难以驾驭的莫斯科。(这方面,可做比较的是,虽然西周开国后,也将楚国封为子爵国,算是纳入了华夏文明系统,但在楚国与汉水流域姬姓诸侯国的冲突中,西周也是毫不犹豫的支持汉水诸姬,甚至亲自上阵跟楚国开打——甚至还因此赔上了一个周昭王)也就是说,加入天主教系统,莫斯科公国不仅得不到太多好处,反倒要付出被歧视约束,发展受限的代价。但加入东正教系统,好处就很明显了:首先,东正教虽遭大难,但毕竟是基督教的嫡系传承,是跟天主教并驾齐驱的两大主流教派之一,接纳东正教,汲取东罗马帝国和希腊系文化的营养,同样可以弥补莫斯科公国文明形态落后的不足。其次,为东正教提供政治支撑的东罗马帝国已经灭亡,虽然东正教会在希腊重建,但希腊毕竟格局太小,而且当时的希腊,也已落入奥斯曼土耳其之手。现在的莫斯科公国已初步具备欧洲一流势力的实力,而且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接纳东正教后,不出意外,自己将获得对东正教的主导权,而且还能顺道继承东罗马帝国的丰硕政治遗产。对俄罗斯这种介于“蛮夷”与“华夏”之间的二吊子货来说,其之精神振奋效果,绝对比当年楚国被周朝以及中原诸夏鄙视后,自封为王要强上一百倍。最后,当莫斯科公国全取东欧草原后,必然要对外扩张。向西,其要与天主教世界争夺中东欧;向南,要跟奥斯曼土耳其争夺黑海巴尔干,乃至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这些地方要么是东罗马帝国故土,要么也受东正教影响。接过东正教和东罗马的大旗,能够更加容易的争取当地东罗马遗民和东正教拥趸的支持,对俄罗斯拓展大有裨益。基于上述考虑,伊凡三世借着迎娶东罗马帝国索菲亚公主的契机,将东正教捧为莫斯科公国国教。而随后,莫斯科公国不断做大,席卷东南欧,正式发展成俄罗斯帝国。再往后,俄罗斯大举东扩,全取北亚、中亚,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帝国。伴随着沙俄的前进脚步,东正教也总算摆脱了东罗马帝国灭亡的阴影,东山再起,继续与天主教,以及后来的新教分庭抗礼。一切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变化,都是地缘环境的反映。东正教的覆亡和中兴,再一次的印证了这个规律。说完了东正教,我们再回头说天主教。天主教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征:即它在现实层面中,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教皇,作为神明与世人的桥梁。而这个教皇的设置,是东正教、新教等其他基督教派系所不存在的。为什么天主教会有教皇?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中,云石君继续为您解读。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04章——基督教之第4节。喜欢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读者,可订阅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7d0e1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6.html

《东西方大分裂解密基督教教派冲突背后的政治搏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