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4-10-12 12:0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书笔记-------《人性论》

轻化工程102 傅丹娜

为了拓宽自己人文类方面的知识,通过网络搜索,我找到了休谟的这本著作《人性论》。虽然,我大致阅读了这本书,也许是阅历和思想的局限,我对它的理解只是皮。但通过这本书,我对西方哲学家休谟产生了兴趣。

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大卫·休谟,苏格兰哲学家,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贵族家庭,曾经学过法律,并从事过商业活动。1734年,休谟第一次到法国,在法国他开始研究哲学,并从事著述活动。1763年,休谟又去法国,担任英国驻法国使馆的秘书,代理过公使。1752年至1761年,休谟曾进行过英国史的编撰工作。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1739——1740)、《人类理解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2)和《宗教的自然史》(1757)等。与约翰·洛克John Locke)及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可见,休谟对英国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休谟的《人性论》是他在人性伦理方面的著作。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休谟的研究完全是根基于经验主义之上,他并没有试图告诉读者道德应该是要怎么样,而是告诉读者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么进行道德判断的。休谟在《人性论》中认为,人的感觉是人的思想、认识观念的唯一来源,因此,人的认识对象只能限定在感觉经验的范围内。只有人感觉到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物质世界是无法感觉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

休谟将人性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知性、情感和道德学。其中,知性方面主要内容是:知觉(perceptuns)是第一个概念,其中包括印象(impressions)和观念(idea)。这两个概念贯穿于整个人性论始终,并且人性中的其他概念都基于此。在印象中,又可以分为感觉(sensation)印象和反省(reflection)印象;观念则可分为记忆(memory)观念和想象(imagination)观念。休谟在谈论情感的时候很注重同情的作用,并且通过想象而产生我们的其他情感和情感间的推移。在休谟看来,情感存在于两个观念之间,即呈现于心灵的第一个观念(表象着情感的原因)和自我观念(表象着情感的对象)。在休谟的道德学里,正义与非义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正义与非义来自人类的一种契约行为,不属于自然的德和恶。

其实,现今社会与古代相比,我们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奎田曾经说:在理论方面,我不认为我们今天比休谟遗留给我们的前进了多少。对于这个论点我们不应感到丝毫奇怪,在西方理论方面的现象,同样在我们这个拥有渊源文化历史的国家有同样的体现。因为今天中国的思考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没有超出老子和孔子的时代。在我看来,休谟对西方哲学方面的影响就好比孔老夫子,老子等一大批古代中国哲学大师对东方的影响。他们都是在哲学理论方面有巨大贡献的人。我相信,无论在什么时代,他们的理论和思想都不会过时。这些理论一定会为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45943d312b3169a451a4f3.html

《《人性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