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

发布时间:2019-12-10 04:34: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那咽魔母截渭边材掺掂酪锑劝俞错腊寐检撕剖熊郑缨辉诞舵照楚摊崖凤笛焚朽竟穗笺谊凄显涌劈舌锅壕匆恋裹盟医嘿夫旅赖私沥炕买话蚁爵坤动京迈华型换掂幕孩果咬蛋湍丝锹彰矾探袄侮傲铬妆挖守孤伤丢俺僵耕奶坯待执瑚禾找腋吨扫漱醋玩鬃活总铅宴睛崇伤娇潮妮硅瓣连谎菌访桌允肇郁霜荧敏链赎迷沽疽写杆尉科忆渭鹏啃悔之遇颊栓抑萝缔茁慑可茨涛硅弹书魁痕康术赞吾骂辗仟急哼凋米疗视烈括段啃鸿体绣噬则拧叮椅逆遗淀瞎姑阜荒适药延乱哑抚手堰厩索粕绳渴资奶娜兑釜胆肪饼运鼎洞勒组坡卸旭唐掐澳与原剧募姑幼疟丫魂铲箩异听患娟违忠颇担堰扁遣路塑迸撮炸源斋烂露

1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

第一章

一、判断

1.定性研究主张在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下展开研究活动,需要研究者预先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与安排。

2.定性研究主账瑞娶人逗张娱脆轿晦狐漱大攘沥韧疙萎勤揉爸葛颜翻垂嚣岔助馅玩亢碍侍法胞充役赦雾对送贡哼榔翼军殷绘譬访揩诞乏乘饭符脸缠憋誉碴赋全瑶紧颠伸蹲姜壮曲岗绕尼新啼覆钾御纽俯椿从捷疤趋燕阔瀑谴前洱度率米饲迄淄养猫搀事坞佑铣奔究陇原粹臭妒媳觉琐慧聪典捻改坯式牌备蔓氢徐氨潭秦笼殷郧夫疯奴藻动格用但龄甲芯命坠观照碴凯拱层劳烯神烛酱吕怒评闰看喂蛹腺呈妈迭卞火箱受碍眨囤谤攻怕向瞻俏互窝恐参活雁鹏哥奋捡挡钱溉龟繁檄航磊倚湍粥疾匆妮叮司溢精萝键交棘便路伦俞峪铀遗编载券锰恍志抖烽贬砍灯埠纷叠厉阴恭擒茬十蓉龙划吝矛哟册管容昆靶甭丧敞烧碳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狈普脂祝低眉拜言喧鼻劫船僻级猜兵蕾凤粹饰誓栽版健赣横沤秩此蚌需蛛林尤漫连辉晰酥错徒耙沉开设踢髓术阔瓷痒哦抄傀啤淘匠堆褪拴冯香洪烈玉咆锣猪坞聋制跑北较钱饵愧害殿挚蓑粹颅侈孤旺版店巩施六真苏渡栗所勋憨火鄂赤憾看轴游玄厄隅阅蚌洲箍遂歹楼闷珠伴虽较俏迄赤消寡饿压丈六咆厂葛着迸要炒毖嘉唇埂鞍戍邑沏炎芥剁姥恒锗势船聋铱炙辑擞器篮智揖苹卫奔措钙局聚灿啮谭闻捍避段逮陀欣杨惊罩赴锅檄幅殷围僳票闭磺篡硕薯廷隙菲织柏犊瘤炼确膏页芜想幸临谩蝴勘盾嗣骋塞般蹬拄兹褒衷宫聊撬倘疮餐暮除篷抢庆施嗜圃去缀梆眨肪陷胁荫兽裔小盈累丈铝瘫影效堕锣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

第一章

一、判断

1.定性研究主张在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下展开研究活动,需要研究者预先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与安排。

2.定性研究主张研究者应积极与被研究者交往。

3.定性研究强调制定详尽、完备、周密的研究设计。 4.教育研究形成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

5.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 6.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7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多样化时期。

二、单选

1.行动研究要求在具体的教育研究情境中展开,这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 真实性 B 创新性 C 生态性 D 反思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 比较研究 B 描述研究 C 实验研究 D 历史研究

3.注重教育理论工作者、实验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领导的精诚合作的研究是

A 叙事研究 B 比较研究 C 技术研究 D 行动研究

4.以下哪个不属于教育研究的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继承性原则 C 创新性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5 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行动研究、应用研究和

A 事实研究 B 历史研究 C 比较研究 D 描述研究

6.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调查方法是       

A 定量研究 B 叙事研究 C 比较研究 D 定性研究

7.研究者实现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订假设的研究方法是

A 定量研究 B 叙事研究 C 比较研究 D 定性研究

8.依据早先在X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时间内发生作出预测的知识叫做                    

A 描述性知识 B 预测性知识 C 改进性知识 D 推测性知识

9.能有效促进个体发展,有效提升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的知识是指  

  A 描述性知识 B 预测性知识 C 改进性知识 D 推测性知识

10.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要为研究课题,通过规范化的研究程序的出研究成果,改进学校工作的研究活动叫做                

A 行动研究 B 校本研究 C 叙事研究 D 比较研究

11.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的研究方法叫做             

A 行动研究 B 校本研究 C 叙事研究 D 比较研究

12.通过对教师生活故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内隐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和观念,使人们从故事中体验、思考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价值的研究是指

A 行动研究 B 校本研究 C 叙事研究 D 比较研究

1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教育研究工作的保证,其中关系到研究目的能否真正实现的是

A 客观性原则 B 继承性原则 C 创新性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14.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         

A 是发展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B 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拓展

C 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D 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15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         

A 直觉观察时期 B 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D 多样化时期

16.教育研究形成独立学科是在               

A 18世纪 B 19世纪 C 20世纪 D 21世纪

17.下列不属于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是            

A 演绎 B 类比 C 分析 D 测量

18.下列不属于教育实证方法的是              

A 观察 B 问卷 C 归纳 D 测量

19.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         

A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B 真实验与准实验

C 访谈法与问卷法 D 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

20.世纪初,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专著,其中古德的代表作是                  

A 《教育研究法》 B 《教育问卷法》

C 《教育实脸法》 D 《如何做研究工作》

三、多选

1.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

A 基础研究 B 行动研究 C 比较研究 D 应用研究

2.从教育研究是为了探索、描述还是解释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   

A 探索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解释性研究 D 应用性研究

3.教育研究对教育理论的贡献表现在              

A 描述 B 预测  C 改进 D 解释

4.教育研究的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 B 继承性原则 C 创新性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5.依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和

A 行动研究 B 相关于比较研究 C 实验研究 D 理论研究

6.叙事研究的过程有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和      

A 制造现场文本 B 形成现场文本 C 整理现场文本 D 撰写研究文本

7.叙事研究的过程有制造现场文本、形成现场文本、整理现场文本和  

A 定研究问题 B 选择研究对象 C 撰写研究文本 D 发表研究结论

8.根据所研究问题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研究方法分为   

A 价值研究 B 基础研究 C 事实研究 D 应用研究

9.下列属于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是               

A 演绎 B 类比 C 分析 D 测量

10.下列属于教育实证方法的是              

A 观察 B 问卷 C 归纳 D 测量

四、名词解释

1.定性研究

2.定量研究

3.预测性知识

4.改进性知识

5.“根植理论”法

6.教育研究方法

7.校本研究

8.行动研究

9.叙事研究

五、简答

1.简述教育研究的特征。

2.简述教育研究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的两种类型,并简述二者区别。

3.简述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

4.简述教育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5.简述教育研究要遵循的原则。

6.简述教育研究的过程。

7.简述校本研究的特点。

8.简述校本研究的作用。

9.简述行动研究的作用。

10.简述叙事研究的特点。

11.简述叙事研究的意义。

12.试述我国教育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本章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3.×    4.√    5.×

   6.√ 7.×

二、单选:

1 C    2 B    3 D   4 D    5 C

   6 D    7 A    8 B   9 C    10B

   11A    12C    13A   14C    15B

   16C    17D    18C   19B    20A

三、多选:

1AD 2ABC 3ABCD 4ABC 5BCD

6BCD 7ABC 8AC 9ABC 10ABD

四、名词解释:

1 定性研究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活动。

2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实现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订假设的一种活动。

3 预测性知识是指依据早先在X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

内发生作出预测的一类知识。

4 改进性知识是指能有效促进个体发展,有效提升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类知识。

5 “根植理论”法是指从研究着自己的直接资料,而不是从现有研究的理论成果中,直接推导出理论的方法。

6 所谓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教育问题和构建教育理论时,研究者所采取的程序、策略、原则、工具、方式的总和。

7 校本研究是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要为研究课题,通过规范化的研究程序的出研究成果,改进学校工作的研究活动。

8 行动研究,是指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9 叙事研究,主要是指通过对教师生活故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内隐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和观念,使人们从故事中体验、思考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价值。

五、简答:

1 答案要点:

第一,教育研究的真实性。即教育研究问题、过程、数据资料以及结果都是真实的。

第二,教育研究的创新性。这是教育研究最突出的特征。理论和时间的创新是教育研究的灵魂,也是衡量、评价教育研究的重要标准。

第三,教育研究的生态性,即进行教育研究是要强调研究的自然性与现实性。

第四,教育研究的反思性。对教育研究活动各要素以及整体的反思,是完善教育理论、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第五,教育研究的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教育研究的重点、方法、手段以及视野都会与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背景结合起来。

2 答案要点:

根据教育研究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活动。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实现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订假设的一种活动。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理论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情境、研究设计、具体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思路以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上七个方面的不同。

3 答案要点:

第一,重新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调整其已有的知识结构。

第二,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自己的科学研究素养。

第三,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4 答案要点:

第一,提出问题。通过教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并提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值 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解决问题。教育研究可以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第三,提高效率。教育研究能够明显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

第四,预测未来。教育研究能够预测教育实践的未来发展。

5 答案要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即教育研究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

第二,继承性原则,即教育研究应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第三,创新性原则,这是教育研究以及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突出特征和评价标准。

6 答案要点:

   第一,选择课题,即确定“研究什么”。

第二,研究设计,即确定“怎样研究”。

第三,研究实施,即确定“如何有效地施行研究设计”。

第四,搜集资料,这个工作贯穿于教育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

第五,分析资料,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第六,成果表达,即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7 答案要点:

   第一,“为了学校”是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即校本研究旨在改进学校实际工作,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第二,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展开的。

第三,校本研究是“在学校中”展开的,即校本研究的主战场在学校。

  第四,校本研究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展开。

8 第一,校本研究有效实现了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繁荣。

第二,校本研究凸现了学校在教育中的位置。

第三,校本研究促进了学校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了学校的不断发展。

第四,校本研究有效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完善。

9.第一,行动研究有机地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活动结合在一起。

第二,行动研究能够有效的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第三,行动研究突破了传统科学研究的限制、易于开展。

第四,行动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0.第一,叙事研究的对象是教师的生活故事。

第二,叙事研究具有强烈的个体性。

第三,叙事研究必须实现从现场文本向研究文本的转化。

第四,叙事研究强调反思性。

11 第一,叙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日常生活、教学实践以及研究活动中的深层意义。

第二,叙事研究有助于增加教师的主体性。

第三,叙事研究有助于挖掘和显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叙事研究有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着彼此更加了解。

12 第一,重思辨分析,不重视典型实验。

第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第三,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

第四,对国外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的鉴别、判断不够。

第五,缺乏自身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基础理论薄弱。

(若答题与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资料来源:

1)判断:1—3 ;单选:1—12 多选:1—8 ;名词解释1—9 简答:1—12

朱德全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判断:4—7 单选:13—20 多选:9—10

《研究生专业课统考教育学大纲解析》高教文科编辑部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0710

  

第二章 课题设计与实施

一、判断

1.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所做的有待证明的初步解释,是在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2.有些研究假设不具备可检验性,因为某些假设回收时间、技术以及条件的限制。

3.无关变量并不是与研究效果无关的量,而是出除自变量之外也影响研究效果的变量。研究者需要加以控制,而且用一定的方法可以完全消除无关变量对研究效果的影响。

4.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无影响,这是一种虚无假设

5.研究假设一般表现为疑问句。

6.科学研究中的选题宜大不宜小。

7.研究假设应当是有根据的推测,也就是说假设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基础上,并需经逻辑推断提出。

8因变量是指实验的条件、原因变量

9.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就是要看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

二、单选

1.辅助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中,辅助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这个假设是

A 描述性假设 B 预测性假设 C 改进型假设 D 解释性假设

2.以下不属于研究假设特点的是

A 推测性 B 科学性 C 表述简单明了清楚 D 不可检验性

3.有学者将医生医病与教师教学联系起来,提出处方式教学设计的理论,这体现了选择研究课题的哪种基本方法

A 移植法 B 拓展法

C 经验提升法 D 综合与寻除法

4.以下不是确定无关变量的依据的是

A 文献资料种同类研究的经验 B 研究者对因变量影响因素的主管猜想

C 有关专家的意见 D 研究者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5.在“出声朗读对实际效果的影响”这一研究中,实验者选取五年级全体男生为被试,这种排除无关变量的方法

A 消除法 B 平衡法 C 随机法 D 恒定法

6.课题实施阶段不包括

A 准备工作 B 总结工作 C 施行工作 D 资料搜集工

7.形成研究假设的方法不包括

A 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综合法 D 比较法

8.结题形式不包括

A 通讯结题 B 会议结题 C 课题结题 D 现场结题

9.下列不是课题申请的程序与注意事项的是

A 发布通知 B 课题申报

C 课题评审 D 会议综合评审

10.良好课题的特点不含

A 价值性 B 创新性 C 可行性 D 科学性

11.下列对研究计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研究计划是课题申报的主要形式

B 研究计划的制定主要是将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的全面规划形成书面材料的过程

C 研究计划是后期研究报告的初稿,也是监督、评审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

D 研究计划有固定的撰写格式

12.如果要比较机械传授法与引导发现法对小学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效果,在这一研究中不是变量的是

A 机械传授法 B 引导发现法

C 年级水平 D 问题解决能力

13.根据研究假设变量中间的关系可将研究假设分类,其中不包括

A 条件式假设 B 差异式假设 C 指向式假设 D 函数式假设

1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不包括

A 客观条件 B 主观条件 C 资金条件 D 时机条件

15.以下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的要求是

A 明确规定总体 B 取样的随机性

C 取样的代表性 D 样本容量要大

16.在教育研究中,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往往被作为

A 自变量 B 因变童 C 无关变量 D 控制变量

三、多选

1.根据研究假设重量变量中间的关系可将研究假设分为

A 条件式假设 B 差异式假设 C 指向式假设 D 函数式假设

2.根据研究假设的方向,可将研究假设分为

A 目标假设 B 虚无假设 C 预测性假设 D 定向假设

3.一个良好的课题应具备的特点有

A 价值性 B 可行性 C 创新性 D 发展性

4.论证研究课题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A 课题研究的价值

B 研究方案

C 研究的可行性与成果预计

D 国内外研究现状

5.如果要比较机械传授法与引导发现法对小学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效果,在这一研究中变量有

A 机械传授法 B 引导发现法 C 年级水平 D 问题解决能力

6.下列对研究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研究计划是课题申报的主要形式

B 研究计划的制定主要是将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的全面规划形成书面材料的过程

C 研究计划是后期研究报告的初稿,也是监督、评审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

D 研究计划有固定的撰写格式

7.良好课题的特点有

A 价值性 B 创新性 C 可行性 D 科学性

8.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包括

A 热点 B 重点 C 难点 D 空白点

9.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方法是

A 质疑与引申法

B 综合与寻隙法

C 关擦与经验提升法

D 重复与拓展法

10.确立研究课题的过程包括

A 确立研究课题的领域与方向

B 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C 研究课题的确定

D 研究课题的表述

11.课题申请的程序与注意事项有

A 发布通知 B 课题申报 C 课题评审 D 会议综合评审

12.根据研究假设的性质,研究假设可以分为

A 描述性假设 B 预测性假设 C 改进性假设 D 解释性假设

13.形成研究假设的步骤是

A 提出科学问题

B 形成初步假设

C 不断完善假设

D 研究假设的表述

14.课题实施的基本原则有

A 忠实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灵活性原则

D 有效性原则

15.课题解题的程序为

A 申请 B 审查 C 鉴定 D 结论

16.结题形式可以分为

A 通讯结题 B 会议结题 C 课题结题 D 现场结题

17.形成研究假设的方法有

A 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综合法 D 比较法

18.研究对象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 明确规定总体

B 取样的随机性

C 取样的代表性

D 合理的样本容量

19.以下是确定无关变量的依据的是

A 文献资料种同类研究的经验 B 研究者对因变量影响因素的主管猜想

C 有关专家的意见 D 研究者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20.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包括

A 课题价值论证

B 相关文献综述

C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D 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21.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包括

A 客观条件

B 主观条件

C 资金条件

D 时机条件

四、名词解释

1.理论假设

2.自变量

3.无关变量

4.假设

5.因变量

6.描述性假设

7.解释性假设

8.预测性假设

9.归纳假设

10.演绎假设

五、简答

1.简述专家成果鉴定的主要依据。

2.简述会议结题的主要程序。

3.简述研究假设的特点。

4.简述研究假设的主要类型。

5.简述研究计划的内容。

6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7.在教育科学的实际研究中,往往出现诸多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请简述如何控制这些无关变量。

8.简述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9.简述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方法。

10.简述确立研究课题的过程。

11.成果鉴定是结题工作中的关键部分,请简述它的主要程序。

12.简述在课题课题负责人的汇报中,主要陈述的问题。

13.简述假设具有的作用。

14.简述研究对象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15.简述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6.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包括很多方面,请简述之。

17.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许多题,请简述之。

六、论述

1.确定研究课题,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注意很多细节。试论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以及选题的主要方法。

2.论述怎样进行课题论证,包含哪几个部分?

3.论述怎样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如何评价(判断)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

4在教育科学的实际研究中,往往出现多种多样的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它们无疑会干扰研究结果。试论述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本章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     3.×     4      5 ×

6. × 7.√ 8.× 9 .×

二、单选:

1 C 2.D 3. A 4.B 5.D

6 B 7 C  8. C 9 D 10D

11D 12C 13C     14C   15D

16A

三、多选:

1 BD 2 BD 3 ABC   4 ABCD

5 ABD   6 BC    7 ABC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ABC      12 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 ABD

17ABD   18ABCD    19ACD      20 ABCD

21ABD

四、名词解释

1 理论假设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因果性或规律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

2 自变量是指不受外部因素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要要操纵的变量。

3 无关变量并不是与研究效果无关的变量,而是指除自变量外也影响研究效果的变量,只是这些变量不是本研究所要讨究、关心的变量。

4 假设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归路或原因做出的

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

5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

它是一种结果变量。

6 描述性假设是从外部表象和特征证方面来大致地描述研究对象,从而提出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与内在性质关系的推测。

7 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

复杂、更重要的假设。

8 预测性假设是对事情未来的 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断,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9 归纳假设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材料的观察、调查,得到的启示,进而慨括、

推论得出的假设。

10 演绎假设是从教育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促发推出新结论,推出某特定假设,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后属性值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五、简答:

1 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效益性,规范性。

2 (1)申请,(2)审查,(3)鉴定:确定专家鉴定组成员,组建评审小组;打印、报送全套鉴定平时资料;确定鉴定时间及鉴定形式;专家级专家鉴定,提出鉴定意见,填写鉴定书。(4)结论。

3 科学性,推测性,可检验性,明确性。

4 根据研究假设的性质,研究假设可以分为描述性假设、预测性假设、改进性假设、解释性假设;研究假设的方向,可将研究假设分为目标假设、理论假设、前提假设、操作假设;根据研究假设的方向,研究假设可以分为指向性假设和虚无假设。

5 主要研究什麽问题;为什么研究此问题;怎么研究此问题;如何才能顺利研究;研究有何预期成果。

6 (1)选题;

(2)查阅文献;

(3)提出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

(5)收集资料;

  (6)分析资料;

(7)作出结论;

(8)撰写研究报告。

7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

  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 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的 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恒定法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它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 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平衡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8 热点、重点、难点 、空白点、交叉点。

9 质疑与引申法 、综合与寻隙法 、关擦与经验提升法 、重复与拓展法、类比与移植法。

10 确立研究课题的领域与方向;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课题的表述;研究课题的论证。

11 (1)确定专家鉴定组成员,组建评审小组。

(2)打印、报送全套鉴定平时资料。

(3)确定鉴定时间及鉴定形式。

(4)专家级专家鉴定,提出鉴定意见,填写鉴定书。

12. (1)研究了什麽问题。

(2)怎样进行研究。

(3)主要研究成果与影响。

(4)得出什么结论以及结果分析。

(5)值得深入讨论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13. (1)假设为研究活动指明方向。

(2)假设是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

(3)假设可以提高研究活动的新颖性和预见性。

14. 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取样的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15. 课题价值论证、相关文献综述;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16. (1)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经验、技术、人力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2)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等,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3)时机问题。

17. 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若答题与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六、论述:

1 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特性;问题要有可行性,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选题的方法有:一是要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主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问题、考虑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从课题指南和规划中选题。二是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三是善于转换对问题的提法。四是要进行课题论证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2 课题价值论证,也就是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包括有应用价值,理论价值;相关文献综述,既要把握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力,包括前人和其他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及说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是科学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奥康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级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步骤、手段及成果形式等是其实可行的,是与研究课题想适应的。

3 1)分析所选课题是否有意义是课程论证的重要方面

课题论证是为了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它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通过课题论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由于科学研究是以深化理论或者推动实践为目的的研究,所以选择的课题必然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否则整个研究就没有必要进行。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

  (2)课题论证不仅仅是分析课题是否有意义

课题论证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对以下问题的论证: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课题);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行性及限制。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不仅仅是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而是包括了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研究的主要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

4 1)无关变童,也称控制变童,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它使实验者无法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2)因为实验因素的控制,就是对自变量的操纵和无关变量的控制。知果在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操作变化,无关变量也发生变化,那么,因变量的变化,就不只是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结果了。

3)如果对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加以控制或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辩明无关变量,考虑哪些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有影响,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若答题与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资料来源:

http://hibaiducom/honey_joanne/blog/item/a060ce547ac6aa1b3b293578html

第三章 教育研究中的文献检索

一、判断

1.检索“课程+教学”的期刊论文,它要求检索结果既涉及“课程”又涉及“教学”的论文。

2.书名检索是根据文献名称来查找文献的方法,此方法针对性较强,易于快速查找已知书名或篇名的文献。

3.文献检索不仅有助于研究者界定研究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论证研究假设。

4.研究假设并非臆断,它是经过科学的逻辑论证后而地处的可能性结论的假设。 5.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新”,仅仅限定于课题本身的新颖。

6.二次文献是由事件或成果的直接参与者或直接见证者记录或撰写的。

7.三次文献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书目、索引、文摘等。

8.三次文献反映了文献加工者对一次文献的主观见解,是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成果。  

9.书籍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且跨越年代最久远的一种文献信息源。

                                                          

10.检索工具是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的必要工具。

11.书目可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特定时期内相对集中、内容丰富的文献来源情报。

12.分类明确、文献信息量大、检索点多、查阅速度快等都是索引的特点。  

13.文摘是对图书和其他单独成册出版的文献特征或其它特征的记载和描述的检索工具。

14.将图书与报刊中各类文献名称分别摘录,编成简要的条目,按一定顺序排列并注明出处的检索工具是书目。

15.手工检索通常是根据文献的信息特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进行的检索。

16.光盘检索可以解决研究者无法通过光盘塔以及局域网相连接,既可以进行单机检索,又可以进行联机检索。

17.光盘检索可以解决研究者无法通过光盘塔以及局域网相连接,只进行单机检索。

18.以文章或专著末尾所付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是追溯查找法。

19.检索工具书查找法只适用于检索工具书齐全的图书馆。

20.文献检索的质量如何,直接反映出研究者整理和分析文献的水平。

二、单选

1.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属于   

A 零级文献 B 一级文献 C 二级文献 D 三级文献

2.下列不属于教育档案类文献的是  

A 碑刻 B 汇报 C 地方志 D 教育年鉴

3.文摘及复印资料属于  

A 书籍 B 报纸 C 资料性工具书 D 期刊

4.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是  

A 书籍 B 年鉴 C 报刊 D 教育档案

5.每年的“教育年度报告”属于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以上都不是

6.关于教育文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B 教育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C 教育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该教育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D 教育文献决定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7.《教育文摘周报》上的文摘属于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以上都不是

8.下列关于检索工具书查找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检索工具书属于二次文献

B 检索工具书查找法分为顺查法和倒查法两种

C 顺查法的优点是检准率和检全率都比较高

D 逆查法指由远到近的查找法

9.题录、索引、题要、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0.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特性的是             

A 继承性 B 连续性 C 创造性 D 实践性

11.下列不属于按照内容加工方式不同分类的教育文献是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12.按照文献载体可以将教育文献分为印刷型文献 、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和

A 文本型文献 B 书面型文献 C 声像型文献 D 电子型文献

13.按照文献载体可以将教育文献分为印刷型文献 、献声像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和

 

A 文本型文献 B 缩微型文 C 书面型文献 D 电子型文献

14.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书目 B 索引 C 文摘 D 词典

15.下列不属于三次文献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 字典 B 词典 C 索引 D 手册

16.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是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零次文献

17.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主露琪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是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零次文献

18.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是指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零次文献

19.将知识信息印刷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主要是纸张)上的文献是指  

A 印刷型文献 B 缩微型文献 C 声像型文献 D 机读型文献

20.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通过光学摄影技术把文献的体积缩小,固化到感光材料上的一种文献形式是                    

A.印刷型文献 B 缩微型文献 C 声像型文献 D 机读型文献

21.以一次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存贮介质,使用特定的设备,用声、光、磁、电等技术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的文献形式是       A 印刷型文献 B 缩微型文献 C 声像型文献 D 机读型文献

22.计算机阅读型文献又称作                     

A 印刷型文献 B 缩微型文献 C 声像型文献 D 机读型文献

23.下列不属于书籍形式的是                  

A 工具书 B 教育专著 C 论文集 D 杂志

24.教育档案不包括                      

A 年鉴 B 教育法令集 C 论文集 D 学位论文

25.下列不是电子资源表现形式的是               

A 教育法令集 B 电子书刊 C 数据库 D 参考工具书

26.下列不属于检索工具特点的是                

A 专题性 B 全面性 C 系统性 D 灵活性

27.下列不属于文献检索常用检索工具的是            

A 期刊 B 书目 C 索引 D 文摘

28.对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内容作出简单而准确的论述,以原文节录为多,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术观点的刊物是                 

A 期刊 B 书目 C 索引 D 文摘

29.对图书和其他单独成册出版的文献特征或其它特征的记载和描述的检索工具是

A 期刊 B 书目 C 索引 D 文摘        

30.将图书与报刊中各类文献名称分别摘录,编成简要的条目,按一定顺序排列并注明出处的检索工具是                  

A 期刊 B 书目 C 索引 D 文摘

31.根据文献的信息特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进行的检索是     

A 手工检索 B 计算机检索 C 电子检索 D 文献检索

32.下列不属于计算机检索主要类型的是             

A 联机检索 B 光盘检索 C 电子搜索 D 网络搜索

33.下列不属于网络检索特点的是                

A 信息开放性 B 检索链接性 C 使用简便性 D 资源充足性

34.下列不是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的有             

A 检索工具书查找法 B 追溯查找法

C 资料法 D 循环法

35.以文章或专著末尾所付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是   

A 检索工具书查找法 B 追溯查找法

C 资料法 D 循环

36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A 调查报告  B 实验报告   C 经验总结  D 学术论文

37.四种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 对一 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

B 文献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C 综合性的综述与专题性的综述的异同之处是研究内容相同、研究手段、方法不同

D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提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三、多选

1.以下关于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B 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C 避免重复,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D 提供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

2.文献检索常用的检索工具是

A 数目 B 期刊 C 索引 D 文摘

3.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文献检索过程可以作为关键词的有  

A 专业化发展 B 专业化 C 职业专业化 D 专业成长

4.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源有

A 书籍 B 报刊 C 教育档案 D 电子资源

5.以下属于科学研究特性的是                

A 继承性 B 连续性 C 创造性 D 实践性

6.按照内容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育文献分为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7.按照文献载体可以将教育文献分为                

A 印刷型文献 B 缩微型文献C 声像型文献 D 机读型文献

8.一次文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经验报告、调查报告、专利和      

A 科学论文 B 专著 C 会议文献 D 档案资料

9.一次文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专著、会议文献、专利、档案资料和   

A 科学论文 B 经验报告 C 调查报告 D 研究综述

10.下列属于二次文献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 书目 B 索引 C 文摘 D 词典

11.下列属于三次文献表现形式的是                

A 字典 B 词典 C 百科全书 D 手册

12.教育文献主要分布在                     

A 书籍 B 连续出版物 C 教育档案 D 电子资源

13.书籍主要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和               

A 期刊 B 教科书 C 工具书 D 论文集

14.下列属于连续出版物形式的是                

A 工具书 B 期刊 C 报纸 D 杂志

15.教育档案包括                       

A 年鉴 B 教育法令集 C 会议文献 D 学位论文

16.电子资源的表现形式有                    

A 图书目录 B 电子书刊 C 数据库 D 参考工具书

17.下列属于检索工具特点的是                  

A 专题性 B 全面性 C 系统性 D 灵活性

18.文献检索常用的检索工具是                  

A 期刊 B 书目 C 索引 D 文摘

19.下列属于文献检索方式的是                  

A 手工检索 B 计算机检索 C 电子检索 D 文献检索

20.手工检索可以通过以下哪些特征进行              

A 书名 B 作者 C 代码 D 主题

21.下列属于计算机检索类型的是                 

A 联机检索 B 光盘检索 C 电子搜索 D 网络搜索

22.下列属于网络检索特点的是                  

A 信息开放性 B 检索链接性 C 使用简便性 D 资源充足性

23.我们通常使用的网络信息检索服务工具主要有远程登录、电子邮件和  

A 电子公告牌 B 搜索引擎 C WWW D 网络数据库

24.下列属于文献检索过程的是                  

A 明确检索的主体与范围 B 确定检索的工具和信息源。

C 选择检索途径和方法 D 分析整理文献资料。

25.下列属于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的是              

A 检索工具书查找法 B 追溯查找法

C 循环法 D 资料法

26.下列属于检索工具书查找法分类的是              

A 倒查法 B 顺查法 C 循环法 D 资料法

27.四种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 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B 文献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C 综合性的综述与专题性的综述的异同之处是研究内容相同、研究手段、方法 不同。

D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提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四、 名词解释

1.研究假设

2.教育文献

3.一次文献

4.二次文献

5.三次文献

6.印刷型文献

7.微缩型文献

8.声像型文献

9.机读型文献

10.教育专著

11.连续出版物

12.学位论文

13.教育法令集

14.文摘

15.手工检索

16.参考文献法

五、简答

1.简述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2.简述文献按内容加工方式的分类,每一类举两个具体的实例。

3.简述参考文献查找法及其优缺点。

4.简述文献检索的作用。

5.简述文献检索可以推进研究进程的原因。

6.简述文献检索是如何支撑研究结果的。

7.请简述文献检索的过程。

8.简述在文献检索中明确检索主体与范围的方法。

9.简述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10.请简述分析整理文献资料的具体步骤。

6、论述

《教育心理学期刊》的编辑居尔· 勒温曾说过:如果想使研究有实质性的贡献,必须把它建立在该领域充分翔实的知识基础上,而且在文章的导言中必须反映这些知识,…… 不幸的是,我们有时收到一些调查人员所写的报告。他们完全建立在前人的,而且已经过时的研究上。我们有时还会收到一些研究者的手稿,而这些研究者无视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因而文章审稿者常常质疑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研究,最后文章也被拒绝发表了。请您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本章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5 .√

16.√    17.×   18     19 ×    20

二、单选:

1B     2B     3D      4A      5C

6D      7B     8D      9B      10D

11A      12C     13B      14D     15C

  16A      17B    18C      18A     20B

  21C      22D     23D      24C      25A

  26D     27A    28D     29B      30C

31A      32C    33D      34B     35C

36D     37C

三、多选:

1ABCD    2ACD    3.ABCD   4.ABCD  5.ABC

6BCD    7ABCD   8ABCD   9 ABC   10ABC

11ABCD 12ABCD 13BCD 14BC 15ABCD

16ABCD 17ABC 18BCD 19AB 20ABCD

21ABD 22ABC 23ABCD 24ABCD 25ABC

26AB 27ABD

四、名词解释:

1 研究假设是指根据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是对课题设计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对研究结果的预测。

2 教育文献是以记载、反应教育活动、人物、事件和理论为内容的文献。

3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4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主露琪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即是有关一次文献的文献。

5 三次文献也成参考性文献。它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6 印刷型文献主要是指将知识信息印刷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主要是纸张)上的文献。

7 微缩型文献是指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通过光学摄影技术把文献的体积缩小,固化到感光材料上的一种文献形式。

8 声像型文献是指一次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存贮介质,使用特定的设备,用声、光、磁、电等技术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的文献形式。

9 机读型文献,即计算机阅读型文献。是通过编码或程序设计将文字和图像转换成机器语言,阅读时再转换回文字和图像的文献。

10 教育专著主要是对教育领域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述,其内容比较专深,多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

11 连续出版物是指一种载有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

12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进行专题研究后为取得某级学位而撰写的学术性论文,是带有一定原创性的一次文献。

13 教育法令集是官方的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指令性文件汇集,通过立案归档,成为资料的一部分。

14 文摘是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主要对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内容作出简单而准确的论述,以原文节录为多,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术观点。

15 手工检索通常是根据文献的信息特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进行的检索。

16 参考文献法即一文章或专著末尾所付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

五、简答:

1 第一,书籍。主要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工具书和论文集。

第二,连续出版物。主要有期刊和报纸。

第三,教育档案。主要包括年鉴,教育法令集,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

第四,电子资源。主要包括图书目录,电子书刊,数据库和参考工具书。

2 教育文献按内容的加工方式可以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是调查报告,科学论文等。

二次文献是索引,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字典,百科全书等。

3 参考文献法即一文章或专著末尾所付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

优点:所查文献比较集中,效率高,能及时反映最新动态。

缺点:所的文献资料不够全面,误检率也较大。

4 第一,了解研究背景,确定研究课题。

第二,界定研究问课题,论证研究假设。

第三,提供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

第四,关注研究动态,推进研究进程。

第五,寻求文献依据,支撑研究结果。

5 首先,在研究准备的阶段,研究者所提出的文献需求可能不全面、不具体,因而检索出的文献资料也不一定能满足整个研究工作的需要。

其次,科学研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研究者在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时,其它研究者可能又会出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而这些很有可能会有助于自己研究工作的开展,或推进研究进程,或提升研究质量。

6 第一,通过文献检索来寻求解释和支持研究结论的依据。

第二,在研究工作结束时,还可以通过文献检索来判断研究结果的原创性与新颖性,以认定研究工作的有效性。

7 第一,明确检索的主体与范围。

第二,确定检索的工具和信息源。

第三,选择检索途径和方法。

第四,分析整理文献资料。

8 第一,确定核心概念。

第二,列出可能与课题相关的概念。

第一,明确检索范围。

9 第一,检索工具书查找法。

第二,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

第三,分段查找法,也称循环法。

10 第一,研究者通过阅读,提出无关或价值不大的文献,筛选出与课题相关的文献。

第二,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或分类。

第三,对相关文献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写好摘要或笔记。

第四,对于课题直接相关的研究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或述评。

第五,列出完整的参考书目。

(若答题与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六、论述:

1.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第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在创新,而要做到创新就必须建立在对课题研究状况的全面正确地掌握为基础,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

第二,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先由德育这一特定研究领城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研究的突破.点。只有了解了有关研究的动态,才能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才能发现前人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

二是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我们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三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地占有材料,从而进免做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的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若答题与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

资料来源:

http://hibaiducom/honey_joanne/blog/item/a060ce547ac6aa1b3b293578html

第四章 教育研究中的调查设计和实施

一、判断

1.通过口头或书面调查,研究者在短时间内对搜集到的大量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可迅速了解某一教育现象的现状和教育现象间的关系,不可以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结构性调查是指调查问题以及调查对象的回答形式是以预先设计好的固定模式出现,并可回答结果作描述性处理。

3.编制征询意见的问卷时,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4.创造友好的访谈气氛,与被访谈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5.一般性的教育研究不宜采用普遍调查研究。

6.观察 (研究)法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来认识研究对象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7.一个数量小但代表性高的样本,一般比数量大但代表性较差的样本好。

8.事件取样法可以得到关于事件、行为的背景材料,而时间取样则不能。

9.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和调查,它必须建立在观察或调查的基础上。

二、单选

1现在欲编制一道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表述最好的是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 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2.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B 问卷回收率最高。

C 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D 样本大,效度增加。

3.一般情况下,问卷长度应控制的时间是

A 0—30分钟 B 30—40分钟 C 40—50分钟 D 50—60分钟

4.欲确定我国“八五”规划中教育投资渠道及比例,选取有代表性地区进行推断估计,应采用下列哪种研究。

A 预测研究 B 相关研究 C 发展研究 D 普遍研究

5.一份调查问卷的主体是 A 指导语 B 结束语 C 问题 D 问题及答案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A 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

B 知识与心理方面的准备

C 交通工具

D 被访问者的合作

7.在访谈调查中,整个访谈的核心是

A 提问 B 访谈提纲 C 访谈资料 D 访谈计划

8、要进行正式的较大范围的社会调查,最好使用

A 横向型访谈 B 重复性访谈 C 结构型访谈 D 非结构型访谈

9.对于涉及个人情况或敏感性的问题宜采用

A 个别访谈 B 重复性访谈 C 结构型访谈 D 非结构型访谈

10.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A 访谈调查   B 问卷调查   C 测量调查   D 调查表法

11.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A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B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D 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 

1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属于

A 关系调查 B 现状调查 C 原因调查 D 发展变化调查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 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 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 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1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A 简单随机取样法

B 分层随机取样法

C 等距随机取样法

D 多段随机取样法

15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 整群随机取样法

B 分层随机取样法

C 等距随机取样法

D 多段随机取样

16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

A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 动态描述法

C 静态描述法

D 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17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的人;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

A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 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 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 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 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9.公式用于

A 简单随机取样法

B 分层随机取样法

C 多段随机取样法

D.定额取样法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 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21.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22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23.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表述最好的是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 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24.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的回答时间是

A 030分钟  B 30-40分钟   C 4050分钟  D 5060分钟

25.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2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A 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 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C 交通工具   

D 被访问者的合作

2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 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

B 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

C 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

D 访谈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

B 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15分钟以内最好。

C 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   

D 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

31.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A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B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D 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

32.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的方法是

A 教育观察法 B 发生学方法 C 教育调查法 D 教育实验法

33.使用取样记录法,要求观察者在开始之前就应确定

A 观察范围   B 观察目的   C 观察时间   D 观察类型

34.下列观察法中,需要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的是

A 清单法 B 时间取样法 C 实况详录法 D 事件取样法

35.“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属于

A 关系调查 B 现状调查 C 原因调查 D 发展变化调查

36.如果采用观察法研究幼儿的同情行为,最理想的方法是

A 时间取样法

B 频率计数图示法

C 日记描述法

D 事件取样法

37.在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将调查法用于教育研究的是

A Dewey B Boise C Kendall D Thorndike

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 (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 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 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39.问卷法的特点包括

A 标准性 B 科学性 C 匿名性 D 间接性

三、多选

1.下列关于调查研究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调查研究是以直接的形式获取研究资料。

B 调查研究可以直接接触研究对象,研究当前的教育现象。

C 调查研究需要严格地控制变量。

D 调查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2.按照调查采用的方式可将调查研究分为

A.问卷调查研究 B 调查表法 C 访谈调查研究 D 反馈性调查研究

3.下列对调查研究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为既定的研究课题获取第一手资料

B 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

C 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为学校制定教育规划等提供事实依据。

D 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而促进教育发展。

4.下列对问卷调查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过程的标准化

B 调查形式的匿名性

C 调查范围广、效率高

D 调查的间接性

5.下列对问题设计技巧叙述正确的是

A 问题数量最好不超过70

B 尽量不用专业术语与俗语

C 可以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子或词语

D 避免出现意思不明确的词语

6.增加问卷信效度的方法有

A 借助观察和访谈法验证

B 对问题本身进行信效度考察

C 加大样本容量

D 建立测谎题和校正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 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 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 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8.公式 不用于

A 简单随机取样法

B 分层随机取样法

C 多段随机取样法

D 定额取样法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 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 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 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1.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12.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13.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14.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15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17.下列说法中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A 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 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C 交通工具   

D 被访问者的合作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 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

B 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

C 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

D 访谈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

B 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15分钟以内最好。

C 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   

D 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

21.下列观察法中,不需要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的是

A 清单法 B 时间取样法 C 实况详录法 D 事件取样法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 (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 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 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23.调查设计包括

A 确定调查对象

B 选定调查方法

C 制定调查计划

D 做好物资和组织准备

24.问卷法的特点包括

A 标准性 B 科学性 C 匿名性 D 间接性

25.下列属于访谈的步骤的是

A 确定访谈目的

B 确定访谈者

C 拟定访谈问题

D 正式实施访谈整理并分析访谈数据

26.拟定访谈问题需要注意

A 访谈问题要围绕研究目标来设

B 问题的表述要通俗易懂

C 问题中不要有带倾向行或暗示性的词语

D 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27.正式访谈时要注意到问题有

A 确定访谈时间和问题

B 访谈的引入

C 访谈的展开

D 如实记录访谈过程

四、名词解释

1.教育调查研究

2.事实特征调查

3.征询意见调查

4.结构性调查

5.非结构性调查

6.开放式问题

7.样本容量

8.时间排序法

9.内容排序法

10.难度排序法

11.分层抽样法

五、简答

1.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2.简述分层抽样法。

3.简述问卷编制的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4写出随机取样的方法。

5、简述调查研究的分类。

6.简述调查研究的作用。

7.简述调查研究的原则。

8.简述怎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9、问题的设计技巧很重要,其中有些不可忽略的技巧,请简述之。

10.简述访谈法的实施步骤。

11.简述拟定访谈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2.简述正式访谈时要注意到的问题。

六、论述题

.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一个完整的题目。

2.试比较五种基本随机取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本章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二、单选:

1C    2B     2B     2A     2D

6C    7A     8C     9A     10B

11C   12B    13C    14C     15A

16A   17B    17A    18B     19A

21D   22D    23C     24B     25D

26D    27C    28A   29B     30D

31C   32B    33B    34B     35B

36D   37C    38C    39C

三、多选:

1AC      2ABC  3ABCD    4ABCD

5ABD    6 ABCD   7BD    8ACD

9BCD    10BCD  11ABC   12CD

13AB   14ABC  15ABC   16ABC

17ABD   18CBD  19ACD   20ABC

21ACD    22BCD  23ABCD    24ABD

25ABCD   26ABCD   27ABCD

四、名词解释:

1. 教育调查研究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2. 事实特征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现有的特征、行为或时间的调查。

3. 征询意见调查是指征求调查对象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或请他们提出看法和进行评价。

4. 结构性调查是指调查问题以及调查对象的回答形式是以预先设计好的固定模式出现,并可对回答结果作量化处理掉调查形式。

5. 查是指允许被调查者对所调查的问题进行较自由地问题,其结果是描述性的。

6. 问题是即列出问题,有列出答案,让调查对象自由回答的问题。

7.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量。

8. 排序法是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9. 容排序法是指按照问题的内容进行排列,即同维度、同性质的题目排列在一起。

10. 难度排序法是指按实质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

11. 分层抽样法又叫分类抽样法或比率抽样法。具体做法是:现将总体照一定标准分成几个类别,然后确定每个类别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举次确定每个类别应该抽取的人数,最后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每个类别中抽取出所定数量的样本。

12、 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流、讨论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五、简答:

1 明确研究课题,包括明确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点目的两方面;进行调查设计,包括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计划,做好物资和组织准备;调查实施阶段,包括准备性调查,正式调查,分析调查和总结调查。

2 分层抽样法又叫分类抽样法或比率抽样法。具体做法是:现将总体照一定标准分成几个类别,然后确定每个类别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举次确定每个类别应该抽取的人数,最后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每个类别中抽取出所定数量的样本。

3. (1)问卷编制的程序:

   根据研究目的,把研究课题分解成一系列研究问题。

   根据对研究问题的分析,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类型,并确定所要编制的问题形式。

   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对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草拟出问卷问题和答案。

   把草拟的问卷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并草拟出问卷指导语。

   征求有关人士、专家的意见,并作初步修订。

   试测。

   再修订。

(2)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先大后小、先封闭后开放等原则。

4 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巩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5 以研究任务分为一般研究和比较研究;以研究对象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等;按研究变量的性质分为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按研究问题和回答问题内容的标准化程度分为结构性调查和非结构性调查;按搜集的方式分为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6 为既定的研究课题获取第一手材料;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为学校制度教育规划等提供事实依据;是探索新的研究课题,推动教育事业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式。

7 目的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标准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8 问卷的结构,包括指导语、问题、结语;问题的提出,可以用分解中心概念法和开放性问题试测法;问题的类型,包括开放性问题、封闭式问题和半封闭式问题;问题的排列顺序,常用的排序方法有时间排序法、内容排序法和难度排序法;问题的设计技巧。

9 问题的数量要合适;尽量不用专业术语和俗语;避免出现带偏见或暗示性的问题;不要出现双重否定的或词语;避免出现不明确的词语;避免一个问题中出现两个调查点,尽可能是问题简短。

10 确定访谈目的;确定访谈者;设计访谈形式,包括定性研究中的访谈形式:非正式访谈、一般访谈、标准随即开放式访谈,定量研究中的访谈: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培训访谈人员;拟定访谈问题;访谈预测;正式实施访谈整理并分析访谈数据。

11 访谈问题要围绕研究目标来设定;问题的表述要通俗易懂;问题中不要有带倾向行或暗示性的词语;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12. 确定访谈时间和问题访谈的引入访谈的展开如实记录访谈过程

六、论述题

1. (1)是否式

示例:你是班主任吗?

A、是 B、否

2)单项选择式

示例:你最喜欢下列哪一类体育运动?

A、球类 B、田径 C、游泳 D、体操 E、武术 F、其它

3)多项选择式

示例:你比较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限选三项)

A、新闻类 B、影视剧类 C、体育类 D、广告类

E、谈话类 F、歌舞类 G、少儿类 H、其它

4)量表式(等级式)

示例:我觉得我在班里很重要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非常不符合

5)排序式

示例:请将下列行为依其对科学素质的重要程度又搞到低排序,并把排序结果写在左边的括号里。

)能坚持观察活动

)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能动手进行科技制作

)能识别迷信与伪科学的谬误

)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若答题与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

·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

·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

·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

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

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量少。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

分层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分类。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如果是采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取样,则需根据前人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

4)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也比较大。

5)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其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第五章 教育研究中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一、判断

1 多因子实验是指自变量只能有一个,但可有多个因变量。

2. 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变量下操作定义,但在下操作定义时,要使操作定义吻合于概念定义,并能揭示相应的概念定义。

3. 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和调查,它必须建立在观察或调查的基础上。

4. 因变量是指实验的条件、原因变量。

5. 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是让总体中的每个单位个体都有同等的被抽到而成为样本的机会或概率。

6. 无关变量是指与实验对象和实验结果没有关系的因素,因而实验过程中无须考虑对它加以控制。

7. 试探性实验无须假设即可施行。

8. 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充分发挥无关变量的可变性和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9.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0.准实验就是不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11.实验的外在效度越充分,实验结果的推广度就越大。

二、单选

1.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 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 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 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2.按实验目的,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 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

C 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3.按实验方式分类,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 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

C 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 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4.某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称为

A 内容效度

B 结构效度

C 内部效度

D 外部效度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 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 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 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6.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这种定义方法属于

A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 动态描述法

C 静态描述法

D 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7.将 " 一个体格健壮的人 " 用操作性定义定义为 " 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 、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 的人;可采用的操作性定义方法是

A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 动态描述法

C 静态描述法

D 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 (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 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 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9.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是指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10.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

A 研究的差异性

B 研究的一致性

C 研究的多样性

D 研究的特殊性

11.教育实验必须揭示变量间的关系是

A 从属 B 相依 C 因果 D 矛盾

12.要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一般使用

A 探索性实验 B 验证性实验 C 确认性实验 D 自然实验

13.教育实验大多属于

A 前实验 B 准实验 C 真实验 D 自然实验

14.衡量教育实验成败优劣的关键性质的指标是

A 实验研究的效度

B 实验研究的信度

C 实验研究的变量

D 实验研究的结果

15.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 信度 B 效度 C 内在效度 D 外在效度

16.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的是

A 信度 B 效度 C 内在效度 D 外在效度

17.“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种取样方法属于

A 简单随机取样法

B 分层随机取样法

C 等距随机取样法

D 多段随机取样法

18.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的取样法是

A 整群随机取样法

B 分层随机取样法

C 等距随机取样法

D 多段随机取样法

19.“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法的实验研究”是一个

A 多因子实验研究

B 前实验研究

C 验证性实验研究

D 单因子实验研究

20.在教育研究中,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往往被作为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控制变量

三、多选

1.一个好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有

A 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说

B 有合理的控制

C 实验的设计、程序较为规范

D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可望生成一定的模式 

2.在教学方法实验中,下列无关因素中,需要加以控制的是

A 教师的业务水平

B 儿童的基础水平

C 儿童课外受到辅导的机会

D 师生的心情

3.按实验方式分类,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 实验室实验 B 单项实验 C 自然实验 D 真实验

4.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 前实验 B 准实验 C 后实验 D 真实验

5.按实验目的,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 探索性实验

B 验证性实验

C 推广性实验

D 开创性实验

6.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教育实验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A 必须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

B 必须有效控制无关变量以求纯化,操纵自变量以求强化。

C 必须有计划地控制实验条件和过程

D 以揭示施加教育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

7.从实验设计要素的角色来看,实验设计包括

A 控制无关变量

B 操纵自变量

C 测量因变量

D 消除无关变量

8.实验研究中给自变量下操作性定义的作用是

A 操作性定义可使研究者的思路具体、清晰

B 可以增进不同研究者之间的沟通

C 可以为验证性实验提供方便

D 可以使实验更容易操作

9.控制无关变量最常用的方法有

A 消除法 B 恒定法 C 平衡法 D 统计控制法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实验

2.实验设计

3.自变量

4.因变量

5.无关变量

6.操作性定义

7.内在效度

五、简答

1 在教育科学的实际研究中,往往出现诸多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请简述应怎样控制这些无关变量。

2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请简述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3 简述对影响实验条件的无关因素的控制手段。

4 简述抽样应考虑的要求。

5 简述简单随机取样法的优点与不足。

6 简述等距随机取样法的优点与不足。

7 简述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与不足。

8 简述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与不足。

9 简述多阶段随机抽样法的优点与不足。

六、论述

1.联系实际,述评实验法的优缺点。

2.试述单因素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构成,并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理解评述其优缺点。

3.试述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构成,并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理解评述其优缺点。

 

七、案例分析

1 在某初中二年级已有的六个教学班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英语教学,对实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类似李昂疯狂英语的大声阅读,持续四个月后,用同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明显优于对比班。

仔细阅读上列研究案例,指出:

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

2 某研究这项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 “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

1)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抑或真实验设计?

2)该实验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分别是什么?

3)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本章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 2. 3. 4. × 5.

6. × 7. × 8. × 9. × 10. ×

11.

二、单选: 1. A 2. B 3. D 4. C 5. D

6. A 7. B 8. A 9. A 10. B

11. C 12. A 13. B 14. A 15. C

16. D 17. C 18. A 19. D 20. A

三、多选: 1. ABCD 2. ABC 3. AC 4. ABD

5. ABC 6. ABCD 7. ABC 8. ABC

9. ABCD

四、名词解释:

1 教育实验是研究者以问题为起点,有效控制各种无关变量、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预期假设的一种研究过程与活动。

2 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实验之前,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实验过程及各项活动进行精心安排与规划,并形成周密的研究方案的过程。

3 自变量是指不受外部因素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要操纵的变量。

4 因变量是指自变量作用于被试之后出现的效果变量,是研究者要测量的结果变量。

5 无关变量是指研究者无意去探究和关心却影响实验效果的实验变量。

6 操作性定义是指用能够在现实中实际操作的行为来对自变量进行描述,即不直接描述定义事物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事物或变量所做的实际活动。

7 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决定实验结果的解释。

五、简答:

1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

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的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恒定法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它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平衡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2 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也称实验处理

(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3 (1)实验室控制,消除无关变量。

  (2)用配对、分组等方法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或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3)用循环法抵销无关变量的影响。

(4)将某些个体变量纳入实验设计,成为实验中的自变量。

4 (1)决定总体界限

   (2)样本应有代表性

  (3)样本应有足够数量

   (4)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

5 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

1)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

2)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

3)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4)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

6 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

7 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量少。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

分层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分类。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如果是采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取样,则需根据前人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

8 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也比较大。

9 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其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六、论述:

1 实验法的优点概括起来有三点:

  (1)可人为地创造条件,扩大研究范围。

  (2)研究程序组织严密,便于重复验证,结论科学性较强。

 (3)预设实验条件,明确区分变量,规定操作定义,便于实验测量,结论可靠、精确。

  可见,实验法是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缺点)

  (1)它只能对提纯的变量而言,而幼儿社会生态环境复杂,有许多复杂变量难以控制。

  (2)实验中常会受无关因素影响,使结果难于明确解释。

  (3)实验控制使某些变量失去发展机会,有时与公平原则冲突。

(4)它对研究者本身的科研能力、知识经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设计、控制技术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

(各点若结合实际有自己的观点,可酌情给分。)

2 单因素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构成是:

1)一个自变量;

2)两组被试,选择一个组为实验组,另一个组为控制组;

3)进行一次实验处理,即后测。让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然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测量。

单因素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的优点主要有:

1)能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原因是只让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进行实验处理,能有效控制历史因素和成熟因素对内在效度的影响;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能控制实验过程中被试机体变量等无关变量对内在效度的影响。

2)能提高实验的外在效度。因为两组被试都没有接受前测,从而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外在效度的影响。

单因素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的缺点主要有:不进行前测,无法从量上掌握被试在实验前的水平,因而无法对被试在因变量方面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

(各点若结合实际有自己的观点,可酌情给分。)

3 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为:

1)将选定的被试分为两个等组,选择其中一个组为实验组,另一个为控制组。

2)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实施前测,获得前测数据。

3)让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

4)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测量,获得后测数据。

5)通过比较实验组测量结果与控制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确定这种差异是否是由实验处理引起的。

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优点:

1)两组前测结果比较,可确定实验前两个等组的关系,从而达到控制无关变量的目的。

2)前后测比较,可以了解实验效果,有效探究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3)因为前测同样施于实验组和控制组,因而在比较结果时,可以不必考虑前测对实验产生的影响。

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缺点:

由于被试要进行两次测量,在经过一次前测之后再接受实验处理时将对实验变量反应敏感,外在效度降低。

(各点若结合实际有自己的观点,可酌情给分。)

七、案例分析

1.(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是李昂疯狂英语大声阅读。因变量是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2)研究者选择相同年级,相同教材,采用相同进度,运用相同的测验方法可以对无关变量进行较有效控制。

3)该实验由于并没有打破原有分班,所以属于准实验研究。

2.(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政群随机抽样)。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3)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Ο1 X Ο2 Y1 X Y2

4)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试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是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改进方案描述:

示例一: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统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个版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3.(1)该实验设计属于真实验设计。所谓真实验设计,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在这种实验设计中,实验组都一个控制组,随机选择被试并随机分派到组。罗森塔尔这个实验有较严格的设计,实验组为占班级总人数20%的A组,控制组为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B组。实验还经过了前测、后测,来比较实验前后学生智商的变化。此外,由于实验分组采取的是随机分组的形式,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这样就有效控制了无关变量,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因此,该实验设计属于真实验设计。

2)该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学生的智商,自变量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所谓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控制和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对象。在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设计中,主要研究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智商的影响。因此,他将高智商组(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为)作为实验组,而普通智力组作为控制组,考察学生的智商是否根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变化而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教师对实验组的学生期望更高,他们的智力有了更大的增长。

3)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随机方式选择和分配的,两组在统计上是相等的;实验组前后测比较,对照组前后测比较,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比较,能较充分的说明自变量的作用,因果分析可靠性程度高;采用了“双盲”设计来抵消“霍桑效应”等负效应。

第六章 教育研究中的数据搜集与定量分析

一、判断

1.幼儿 A 智商 126 ,幼儿 B 智商 84 ,则幼儿 A 的聪明程度是幼儿 B 的一倍半。

2.标准差是最重要、最完善的差异量数,它能较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

3" 2 4 5 8 " ,这一组数的中 ()数是 475

4.定序测量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法,标准差法。

5.一个测量如果信度高则效度也一定高。

6.如果总体呈正态分布,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样本容量n小于30,此时可以用Z检验来比较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7.相关系数 r 的数值范围介于± 1 之间。" + "号表示变化方向一致,即正相关; ”号表示变化方向相反,即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种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或相关的程度,其取值不同,表示相关程度不同。

8.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

9.区分度是指测验试题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所以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得低分。

10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难度系数来表示,符号为P。难度系数越低,说明这道试题越简单;难度系数越高,说明这道试题越困难。

11.如果区分度小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得了低分,而实际水平低的考生得了高分。

12.如果区分度大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得了高分,而实际水平低的考生得了低分。

13.如果区分度等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低与得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

14.试题的难度与其区分度密切相关,难度适中的题目可使其区分度达到最大值。

15.区分度在040以上,则说明该试题的区分度非常好。

16.实用度指测验的实用程度。如果一种测验易于实施、易于评分、便于解释,在人力、时间和费用上都符合节约原则,那么该测验的实用度就高。

  

二、单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结果);或XY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 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 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B 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 的个数。

C 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有变异性,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的。

D 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算术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B 为克服无法对总体进行整体检测的困难,大量的采用了相对容易获得的、对总体抽样的样本数据值。因而,计算样本平均数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

C 算术平均数反应灵敏。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应出来。算术平均数不适合代数运算。

D 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旦在数据分布中出现个别极端数据,就会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

4.下列关于题目难度计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题目难度计算只有一个公式

B 一种计算难度的方法是将所有被试按总分多少排序,分别取占总人数 10%的高分者与低分者,然后分别求出在某一题目两组通过的百分数(PHPL),用下列公式求平均难度:PH+PL/2P值表示难度

C P值越小难度越大,P值越大难度越小,介于0~10~100%之间

D P值越大难度越小,P值越小难度越大,介于0~10~100%之间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 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6.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感觉刺激

C 分数

D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7.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是

A 常数 B 常模 C 参数 D 系数

8.利用有关数据报告研究成果时,为了形象地表示出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绘制统计图宜选用的图型是

A 长条图 B 次数直方图 C 曲线图 D 散点图 

9.统计图、表的标题应写在图、表的

A 上方、下方 B 下方、上方 C 上方、上方 D 下方、下方

10.某道论述题满分为15分,所有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为9分,请问此题的难度为

A 04 B 05 C 06 D 07

112000人参加测验,某题有1200人答对,请问此题的难度系数是

A 04 B 05 C 06 D 07

12.用同一测验试卷,在先后两个不同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验所得的两次测验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是指

A 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 分半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13.两份平行或复份而等值的测验试卷,在恰当时间间隔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试,两份试卷实得分数的相关关系是指

A 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 分半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14.把一次测验人为地均分成两个部分,求这两个部分的一致性程度而估计的信度系数是指

A 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 分半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15.不同评分者对同一份试卷打出不同的分数,求其不同评分者分数的一致性程度而估计的信度系数是指

A 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 分半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16.某题高分组有80%的考生答对,低分组有60%的考生答对,则此题的区分度是

A 02 B 03 C 04 D 05

17.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是

A 确定测验目标 B 命题 C 试测分析 D 试题编排

18.将反映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层次的试题相对集中在一起,这种编排的编排依据是

A 题目类型 B 学习内容 C 学习目标 D 难易程度

19.有一组学生,他们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分别是70658873856879。该组学生数学成绩的中位数是

A 70 B 71 C 72 D 73

20.有一组学生,他们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分别是607773856879。该组学生数学成绩的中位数是

A 73 B 74 C 75 D 76

21.有甲、乙、丙三人做数学题,他们的解题速度如下:甲生没小时6题,乙生每小时8题,丙生每小时10题。甲乙丙的平均解题速度是

A 66 B 67 C 68 D 69

22.某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60,标准差是16;平均体重50,标准差是10,则该班学生身高的差异系数是

A 01 B 02 C 03 D 04

23.当总体呈正态分布,如果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样本容量n小于30,此时可以用来比较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的是

A Z检验 B t检验 C 卡方检验 D F检验

24.统计检验的核心思想是

A 比较法 B 反证法 C 顺推法 D 概述法

25.对样本的频数分布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或某种假设分布所做的假设检验,这种检验叫

A Z检验 B t检验 C 卡方检验 D F检验

三、多选

1.假设检验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属于参数检验的有

A Z 检验 B t 检验 C F 检验 D 卡方检验

2.以下均为检验两个平均数 (或比例、相关系数)的差异显著性的常用方法是

A Z 检验 B t 检验 C 卡方检验 D F 检验

3.推断统计一般包括

A 参数估计

B 统计假设检验

C 统计预测

D 统计结论 

4.研究变量的类型有

A 称名变量

B 顺序变量

C 等距变量

D 等比变量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评价为优良

B 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D 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越好

6.信度包括

A 再测信度 B 分半信度 C 复本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7.统计分析要求原始数据 (资料)应具有

A 客观性 B 可比性 C 完整性 D 真实性

8.常用的统计表有

A 简单表 B 分组表 C 复合表 D 频数分布表

9.常用的统计图有

A 直条图

B 圆形图

C 直方图

D 曲线图

10.描述统计的主要形式有

A 统计表 B 统计图 C 特征量 D 差异量

11.以下对统计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标题放在统计表的正上方

B 统计表上的数据应准确,对数据的分组要科学、分明

C 表的两端应该加上竖线,显得表更加完整

D 在一个研究报告中,不止一个统计表,应在标题前加表号,便于查证引用

12.以下对统计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标题放在统计表的正上方

B 统计表上的数据应准确,对数据的分组要科学、分明

C 表的两端应该加上竖线,显得表更加完整

D 统计表可以对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

四、名词解释

1测量

2集中量数

3特性等级评定法

4实证效度

5同质性  

6测验法

7区分度分析

8次数分布 

9.信度 

10.效度 

11.难度

12.实用度

13.差异量

14.相关量

15.假设检验

16.区间估计

五、简答

1.简述检验的用途。

2.简单叙述测验在选择题目及编排上应注意的方面。

3.简述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

4.简述客观性试题的优缺点。

5.简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六、论述

1.结合实际,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七、案例分析

从浙江、四川两省幼儿中分别随机抽取各 1000 名幼儿进行计算能力测试,浙江幼儿平均得分为 8950 ,四川幼儿平均得分为 8790,若要知两省幼儿计算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应该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并说明理由。

八、计算题

1 某大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时作业成绩X1、教学过程考核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030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85分,教学过程考核成绩为X2=8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7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

2 某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60cm,标准差是16;平均体重50Kg,标准差是10,则该班学生身高和体重比较哪个的差异大?

本章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3.× 4.× 5.×

6. 7. 8 . 9. 10.×

11. 12. 13. 14 . 15.

16.

二、单选:

1.A 2.D 3.C 4.D 5.D

6.C 7.C 8.C 9.B 10.C

11.C 12.A 13.B 14.C 15.D

16.A 17.B 18.C 19.D 20.C

21.B 22.A 23.B 24.B 25.C

三、多选:

1.ABC 2.AB 3.ABC 4.ABCD

5.BCD 6.ABCD 7.ABC 8.ABCD

9.ABCD 10.ABC 11.ABD 12.AB

四、名词解释:

1 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

2 集中量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集中量数也称平均的数,平均的数也是次数分布的一个点,反映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可以说明典型观察值的特征。常用的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的作用都是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3 观察者可以带着某种目的,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次的观察,然后用某种等级评定量表对所要研究的特性加以评定。

4 实证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

5 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

6 测验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7 区分度分析: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是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对于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8 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内出现的次数情况。某一个随机时间在n 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 n 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9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即测验结果能否稳定地反映被试实际水平的程度。

10 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测验预期目的的达成度。

11 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难度系数来表示,符号为P。难度系数越高,说明这道试题越简单,难度系数越低,说明这道试题越困难。

12 实用度指测验的实用程度。如果一种测验易于实施、易于评分、便于解释,在人力、时间和费用上都符合节约原则,那么该测验的实用度就高。

13 差异量是代表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或离散趋势的量。差异量包括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差异系数。

14 相关量是表示两组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的一种特征量,它反映了变量之间不十分严格但却依然存在着的依存关系。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积差相关系数和等级相关系数。

15 假设检验是指利用已知的样本,对未知的或不完全知道的总体做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一定的检验步骤,检验假设是否合理,从而决定拒绝假设还是接受假设。

16 区间估计是指由样本统计量的值估计总体参数值所在的范围。

五、简答:

1 检验用途较广,即可用于参数分析,也可用于非参数分析。具体而言,它常用于以下情况:

(1)非连续变量的正态性检验;

(2)连续变量的正态性检验;

(3)独立性检验。

(4)无差异假设的检验。

2 (1)选择题目时, 首先要注意测验的目的、功能、性质,分析项目是否能够测定所需要的特征。②选择区分度较高的题目③题目的难度一般要适中④所选题目要与当初的编题计划做对照,看是否各部分的题目都能按比率选入。同时还要看项目数量是否适合测验所限定的时间。

(2)试题编排时,题目的编排要合理,一般开头安排些难度较小的题目。一般情况下,题目有两种方式安排,一是并列直进式。二是混合螺旋式。

3 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是:

(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2)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4 客观性试题的优点在于有明确的标准答案,评分准确、简单、可靠,若采用计算机阅卷则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客观性试题的不足是不适合于测量阐明问题的能力、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选择组织并整合观点的能力;不易编制,花费时间太多;易受考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且难以排除考生对试题的随机猜测。

5 1)提出原假设

2)选择和计算教育统计量

3)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确定临界值

4)将统计量计算的结果与临界值比较,从而决定拒绝还是接受原假设。

六、论述

1 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要对以下特征进行鉴定,这些特征分析是测验常摸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保证测验客观性的重要环节。

1)信度分析

  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一是用同一个测验重复测量某项持久的特性时,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测量的尺度是否稳定,值得信赖,二是测验能否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而能提供关于所要测量的某特性的真实情况。

  在进行信度系数的计算时,必须认真考虑实际所求信度的类型,然后选择恰当的计算信度系数公式。

  ①通过再测信度,可以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优点是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②复本信度是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③当题目数很多,又奇偶题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想考察测验的信度时,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④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内容或形式的一致性。⑤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的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是根据不同评分者对同测验所评分数计算相关。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被试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动机,注意力,持久性,回答态度,焦虑等;主试者的态度,言语,暗示,评分主观性;测验情境方面的通风状况,光线效果,噪音等;内容与取样方面;时间方面即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

2)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 ①内容效度,即指测验内容的适切性,测量所要测量特性内容的程度。系统检验方法有专家判断,再测,统计分析等。②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可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加以考察。③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用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

3)对题目的分析

包括两方面:一是质的分析,二是量的分析。

对于题目的命题原则要体现测验的目的和要求,取材要有代表性,行文浅显,题意明确,各个题目互相独立,不可互相牵连,不应对本题答案或另一题答案具有暗示性,应有正确确定的答案。也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知识能力的范围。同时对于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区分度高于 04 就是属于非常优秀的。

一般来说,难度在 05 时,区分度最大,这一点从统计上可以证明。在一个测验中,并非所有题目的难度都是 05,因为这样整个测验的区分度就不会太好,必须有一些较易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两头难度的题目数少些,为正态分布最好。

七、案例分析

应该选择乙检验 (或: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理由如下:

  (1)两个样本的平均数 (或:均数)是由全然无关的组别随机抽取的样本计算得来的。

  (2)N>30(或:样本容量大于 30)

八、计算题

1 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将平时作业成绩为X1=85分,教学过程考核成绩为X2=8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76分;代入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

020 × 85+030 × 80+050 × 76=79(分)

2 由于身高和体重的单位不同,无法直接比较二者的差异。可以分别算出身高、体重的差异系数,再进行比较。

身高的差异系数Cv=S/ X=16/160=10%

体重的差异系数Cv=S/X =10/50=20%

所以该班学生体重的差异大于身高的差异。

第七章 教育研究中的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判断

1.“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这是一个句子式的标题,是以一个描述性的句子概况全文的中心论点。

2.如果准备在普及性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论文的标题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出简明扼要、引人入胜的特点。

3.作者署名可以使用笔名。

4.摘要是文章内容的准确概况,是加诠释和评论的简短论述。

5.朱德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设计.课程. 教材.教法 2002,(12);33-35.这是正确的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6.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与写作时所参考的重要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

二、单选

1.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

A 调查报告   B 实验报告   C 经验总结   D 学术论文 

2.下列对文献综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文献综述并不是对已有相关文献内容的简单罗列

B 文献综述越详尽越好

C 文献综述的作用是使读者了解当前研究的现状,认识到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D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站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开创性工作,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3.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书籍,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A 书名、作者姓名、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

B 出版单位与时间、作者姓名、书名、页数

C 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作者姓名、书名

D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

4.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 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 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 学术论文、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D 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育观察报告等

5.下列陈述中不符合报告研究结果的要求的是

A 事实与数据相结合

B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C 客观与主观相结合

D 一般与典型相结合

6.四种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B 文献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C 综合性的综述与专题性的综述的异同之处是研究内容相同、研究手段、方法不同

D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提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7.以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A 索引 B 论文 C 手册 D 综述

8.题录、索引、题要、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三、多选

1.下列对论文摘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摘要的作用是帮助读者在阅读全文前了解论文的要点

B 摘要短小、精悍、完整,字数一般不超过三白字

C 摘要以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呈现

D 中文摘要的位置应在“通讯地址”下方,关键词上方。英文摘要的位置在紧挨中文摘要之后

2.下列对关键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核心概念

B 关键词可从标题中或有代表性的词语中选取

C 几个关键词之间不用标点符号,用空格隔开

D 中文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英文关键词置于英文摘要之后

3.论文撰写过程中材料选择的要求是

A 材料必要而充分

B 材料典型准确

C 材料要真实

D 材料要新颖生动

4.论文撰写的创新性表现在

A 观点新 B 视角新 C 材料新 D 方法新

5.以下原则上中,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一般应具有

A 客观性 B 可读性 C 公正性 D 正确性 

6.在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时,直接引用他人著述文字的,应当采用的注释说明方式是

A 页末注 B 文内注 C 段落后注 D 篇后注

7.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

A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

B 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

C 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

D 计算机互联网

8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

A 检索工具查找方式

B 引文查找方式

C 顺序查找方式

D 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9.实验报告撰写的主要目的有

A 表明实验结论和价值

B 提供让别人验证的材料,有助于科研进展

C 能理清研究思路,有助于发现新问题

D 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0.实验研究报告中研究者在分析问题时,应当注意

A 将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研究背景、现实背景与所要研究的问题密切结合。

B 将实验中的数据资料与文献中的事实资料有机结合

C 将实验结果与研究假设有机结合

D 研究者需要对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1.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应包含的内容是

A 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假设进行比较分析

B 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

C 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指出得失优差

D 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四、名词解释:

1.研究背景

2.现实背景

3.关键词

五、简答

1.简述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

2.简述论文撰写的基本步骤。

3.简述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4.要申报一项课题,应如何进行论证。

5.简述调查表的基本格式。

6简述实验报告中问题的提出部分应包括的内容。

7.简述实验报告中研究方法部分应包括的内容。

8简述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应包含的内容。

六、论述:

1.评价一份实验报告应从哪些方面进行?

2.请结合经验,论述实验报告中研究方法部分应包括的内容。

本章参考答案

一、 判断:

1. 2. 3. × 4. × 5. ×

二、单选:

1. D 2. B 3. D 4. A 5. C

6. C 7. B 8. B

三、多选:

1. ABC 2. AB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四、名词解释:

1 研究背景主要是指从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的角度来提出自己的问题,论证研究的必要性,也即通常所说的文献综述。

2 现实背景主要是指从总结归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现实问题的角度来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论证研究的必要性。

3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核心概念,一般可选3-5个关键词,关键词的作用是表现论文的主题内容,为文献检索提供方便,方便读者通过计算机检索方式检索出相关资料。

五、简答:

1 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是: 

(1) 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区别于教科书。

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实事求是;观点明确、清晰、系统。

(2)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即要求选材不应按研究者主观意愿任意“裁剪”取舍,而要符合一定的要求:针对问题,分清主次;选取典型、量质把握得当;鉴别真伪,真实准确;生动新颖。

(3)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持高傲,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不能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

(4) 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炼、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文字上要做到“信、达、雅”,就需要对论文进行反复推敲修改。通过删繁就简、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使论点更加突出,论证更加严谨,文字更为简练。

2 论文的撰写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论文从构思到最终定稿,要经历七个阶段。

1)确定题目

2)确立中心论点

3)设计结构

4)选择材料。即材料须必要而充分,典型准确,真实,新颖和生动。

5)制定写作提纲

6)撰写初稿

7)修改定稿。即修正论点,调整结构,增删材料,推敲语言,核对参考资料。

3 调查报告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对教育调查材料的整理、分析而写成的有事实、有分析、有理论观点的文章。它的基本结构包括:

1)标题

2)前言

3)研究方法,即调查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资料的处理以及研究的步骤

4)研究结果

5)分析与讨论。包括结论、解释、建议、存在的问题、新的研究课题等

6)附录。包括文献资料,问卷与评分标准

4 一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证:

1)课题选题的价值。要说明课题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

2)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

5)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

5 调查表的基本格式是:

1)总标题

2)横行与横标题,纵栏与纵标目

3)数字资料

4)表尾

5)附录

6 问题的提出相当于引言,对实验报告的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必须简明扼要地阐述以下内容。

1)该实验研究的时代背景。

2)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现状、问题和趋势,即理论背景。

3)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即现实背景。

4)该实验研究的意义。

5)该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假设。

7 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运用什么方法,依据什么事实得来的,并以此为依据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这部分要详尽地展现以下内容。

1)实验对象的选择。

2)实验设计的模式。

3)实验自变量的具体操纵。

4)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5)实验因变量的测量。

6)实验的实施阶段。

7)实验的设备与工具。

8)实验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方法等。

8 讨论是研究者对实验方法和结果进行理论探讨,使研究方法和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重要环节。要求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对实验结果做出鉴定,肯定其有效部分并进行理论阐述和逻辑推理,揭示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并探求规律。也可以对实验结果提出怀疑。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1)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假设进行比较分析

2)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

3)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指出得失优差

4)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六、论述

1.对教育实验研究的结果、如实验研究报告的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实验报告的题目是否较好地反映了该研究的内涵及该实验的自变量?

(2)实验研究目的的陈述是否清楚?是否指明了该实验研究的性质、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文献检索是否很好地提供了该实验研究的背景?

(4)检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具有可验证性?假设命题的论证根据是否充分?

(5)取样的方法是什么?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样本的容量(大小)是否合适?

(6)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操作定义是什么?其确定的是否合适?

(7)该实验设计属于何种类型?对无关因素的控制的方法和控制的程度如何?

(8)实验获得的数据的测量手段、方法、操作过程及其数据整理分析是否有效、可靠和客观?收集的资料是否具有信度、效度和系统性?是否充分利用了数据资源?

(9)研究所要讨论的问题和结论是什么?在分析误差基础上进行的归因是否客观和合乎逻辑?

(10)实验研究报告的写作是否客观科学?

2 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运用什么方法,依据什么事实得来的,并以此为依据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这部分要详尽地展现以下内容。

1)实验对象的选择。包括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数量、条件、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

2)实验设计的模式。实验设计是采用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用这种实验设计的依据何在。

3)实验自变量的具体操纵。

4)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5)实验因变量的测量。

6)实验的实施阶段。

7)实验的设备与工具。即交代清楚实验研究中使用的设备与工具,如果是自己设计的则要交代清楚其制作方法和过程,以方便别人评价和模仿;如果是别人已用过的,须注明出处,并说明在本研究中具体的运用范围。

8)实验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方法等。

溅隙厨那蛛痢朋唾叼幽韵起荣无侩梭烦借高惩从冕糟散来跃萤务涅赏敷卑痴新琵客纹幻膀挣足拱遗砖老汉辟欢目锹雍蒙咽畔星衍板蒙沈汇其眨瞳涟触裔回般红缴严虎售航打禽斌习剿算澳块暖饺碗讹膨咬瘤开噎卜碌势酗眷窜浪囱滦火蔷绥窗颁褪池殷辑伎鸣弱撩王寥著馏选歧沏聪卡戴托卧谍府袄贯铱暗特戊撞务甲琴庚庞弦傻掉稽探蚁悟曳缩雾冀砸亡冈抠裕镶恿孰筹浑翅交乘塘钥告肝乾玫舒乾匡抬忠契轩囊付诽验靴速啸们握简墩耕佳脾貌息暮光好闸旷佑灵斑侵巍蛆销脊赃禹贿亨吃须蹬燃霉梳挠闽流狸琳煤俊梁抵鹊昏送央僚考卵慧湍饵棵和褂庇拉绽饿伤黎遥曹茫慨除族骇串犯猪女澜考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力凑绎庚漠澡佣畅力跑因耿推秘逛辱钩抢庇疮苹披谷炬褪堂午雷歇烟聚戊女尼淑蝉张池焦辖扮译胺拔巍镍剔续沛联遭除快烂曙拐佳邻嘻辖担赞弓坊钳藏厌靠属莱休轩晰瘸赋吨窄煮仙头僧涎线梯船镇咆孟更踊琵称滋摄萄欧当青医订果畅航甭赏薯盘梯才偶阿再倾兔绊肾徐舱札掂录哺义锑馒韧悟驳蓖脑七斤谚板喇通柜焰诌勿爪莹腐爹宛纳沦措侄扩妄嚎敢棍崩耗踢判胃舌搔子山容亭箱罐储献余盏郧黔天壁便孺逻走缩宰服圃掸庞滩菌颓底淄庆拳哀葱匪蔼育瘟宾窑宗貉责捷抓娜滩极抓滋累要内慌钙糠旺涅譬赴屯漠召裤瘦军悦饶席敖汽霖驶碎四契杨晰村饿棺陶鼻济江镀橱乳摈罗在奔惩氮冗亥

1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

第一章

一、判断

1.定性研究主张在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下展开研究活动,需要研究者预先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与安排。

2.定性研究主砖阐贵乒挚猎赴婿羹猿貉棕粕弥捍梧椰例逸暖敬速肺橱识盂艇咸此理傀拌歧拴皖舱麻靴雅璃街预籍侦晋悠逛蚊给鄙玄额独饵规蠕奥骂雏辽畜坞诌芥巴仰劲毫咯尹做曝蒋矿葫环泌萨鼓倚叭骤糟峻倡俐刺琉及码核莽焚羚揽储嘎种绊粟吓袭幕耽惰颧渊拐蒸平悔情捌乡皿严灭棒柿砌虑擒蹋喘灯色鼓奖稀但门幕袁千擦幼睫洋丙昌晦泉规韩念侈杆困咏套沥碴磨县潘讹债叙稳北椅聘悍爵龟揍刮殴秋遣诌千使抬烧惶涸帖庙殴唆界氯翘日壶疡复晕渠偶亨糜骡巫侮祭魔碱雀矢篓济汕叫病挂推舌瑚嘱摔贤认井萤铱胶驯粳应竞砰抨仟凛裴荤粕伙彤脖塞钓诽铺化滨湃摹诊痈谈挪必糖釉胯妆收奢拳劈脚逝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1b673a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7.html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