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期12月月考题

发布时间:2019-08-13 10:47: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重庆市巴南中学2014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 C.韩非子 D. 墨子

2.《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B.周朝末年,维持数百年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

C.秦朝统治者针对分封制弊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D.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3.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说:“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

A.能否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能否抵御外敌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叛乱

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古代经济现象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5.《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来源:中教网]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6.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各自的依据,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A. 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 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D. 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7. 在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侧重点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侵略方式的侧重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环境的状况 B.中国政府的态度

C.列强发展的水平 D.国际格局的调整

8.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该信解读准确的是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了解英国的政情

9.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A.民主性原则 B.司法独立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10.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中国人民的力量  D.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

11.下表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主要地区农会会员数量的变化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推动

1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52分)

13、(32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根本目的。(4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挑战。(4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挑战的原因。(8分)

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4分)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综合上述材料,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海上探索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朝贡关系的确立证明中原王朝的合法性。而朝贡贸易也并非以利润为导向,而是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依照“薄来厚往”的原则进行,基本上可以说是经济利益单向输出……(明清时期)在禁海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海洋活动发展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海洋观的落后使中国对于海洋的认识始终没有达到西方近代海权的高度。

——摘编自刘小军《关于中国当代海权的若干思考》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84次,入侵舰艇1860多艘,入侵兵力47万人。严酷的现实给大清国带来了强烈的思想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海权对中国的重要。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还出现了林福祥的《平海心筹》、严如煜的《洋防辑要》、李光建的《海防新编》和桂文灿的《海防要览》等一大批探讨海防问题的著作。清政府在海防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甚至一度建成一支在亚洲首屈一指的庞大舰队。[来源:中教网]

——摘编自《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海洋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海权对中国的重要”的具体表现。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暴露了中国海防的什么问题。(2分)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b25e9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d8.html

《高三上期12月月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