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禄堂武学录》

发布时间:2018-08-13 12:34: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孙禄堂武学录》

今天搜索《太极》

无意找到了《孙禄堂武学录》

看看对此人的评价: “孙禄堂深通黄老、易学、丹经,并博学百家,习武修文殆有天授,故能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武技于一体,提出“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完成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理论和修为体系。自1915年至1932年,孙禄堂前后撰写出《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八卦枪学》(未出版)、《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述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等重要专著和文章,影响极为深远。

孙禄堂通透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而且于内功修养、点穴、轻功、枪、剑诸艺皆精纯入化,披糜宇内。时人评曰:孙禄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 道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为当时武术界之领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晚年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把《孙禄堂武学录》下载了

匆匆浏览了一遍

发现和最近在研究的王正龙的讲座、火神派的学说有不谋而合之处

中国传统文化果然是相通的

随手摘录了一些段落《形意拳学》

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八卦拳学》

无极形式者,当人未学之先,心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举动之间,但由天然之性也。而旋转无度,起落无节,外失诸修,内失诸养,知顺之所往不知逆之所来,以至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往往归于无可如何之地。是摄生之术,讲求无方,良可慨也。惟圣人知逆运之机.修身之本,还元之道,总之,不外形意、太极、八卦诸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明善复初之功,求立于至善之极点,以复先天之元气。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可与后世做法,亦可为万物立命,此之谓无极而生太极之式也。

李东垣先生曰:人自虚而无生神,积神而生气,积气而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练精而化气,练气而化神,练神而化虚,此自有而之无也。拳术之道,生化之理,其即此意也夫。 太极形式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左旋之而为阳,右转之而为阴,旋转乃一气之流行。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也。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立,开阖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也。这一点子即是拳中左旋右转、开阖动静、阴阳相交之中枢也。中枢者,为人性命之本、造化之源,丹田之气,八卦拳之根蒂也。此气是天地之根.阴阳之母,即太极是也。故两仪由此而生焉。 两仪者.是一气伸缩之理。左旋之则为阳仪,右转之则为阴仪也。故前太极之式,一气走去,如图流行不息者,则为太极阳仪,是为气之伸也。 譬如圆图八卦,阳左升为日,阴右降为月。日来则月往,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四时生焉。换身右转流行不已,如图则为太极阴仪,是气之缩也。圣人云:鬼神之为德.日月之升降,皆属天地自然之变化。而拳中两仪右转,左右有序.何莫非一气之往来屈伸乎。故两仪再生,而四象出焉。 四象者,两仪各生一阴阳也。太极生两仪者,八卦拳之奇偶也,复于两仪之中,各加一奇一偶,以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名为四象。四象即本拳之奇偶.各加一阴一阳,而分为金木水火也。在腹内则为心肝肺肾,在拳中则为前后左右,俗称名为双换掌也。言四象不及土者,太极即土也。拳中起钻落翻,动而未发谓之横.横者亦土也,因其生生不息谓之土.因其一气运用谓之太极。太极也,土也,一而已,故不及土,仅言四象者,而土已在其中矣。夫四象既有阴阳,则八卦相交,彼此相荡,一卦可荡于八卦之上.八卦相荡更可重为六十四卦。按易一卦六画,下三画象天地人三才也,上三画相荡,因而重之,象天地人三才各有阴阳也。以明拳中各法左旋右转,皆有阴阳之式也。故左旋象下三画,头手足象天地人三才也,右转象上三画,因天地人三才各有阴阳也。八卦即四象之阴阳.六十四卦即阴阳配合之生气,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则阴阳相交,自可生生无已,岂第六十四卦哉。虽至千卦万卦,总不出乎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总是八卦,八卦总是四象,四象总是两仪,两仪总是一气之流行也。紫阳读《参同契》云:一自虚无兆质,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六十四卦于此而生,万象变动于此而出。城哉斯言,可为此拳之鉴矣。 先哲云:道之伸缩流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亦即此拳之意义也。《太极拳学》 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最为后天而有象。先天元气,赋予后天形质,后天形质,包合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风、寒、暑、湿、燥、火也),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基虚灵之气。迨达摩东来讲道豫之少林寺,恐修道之人久坐伤神,形容憔悴,故以顺逆阴阳之理、弥纶先天之元气,作易筋洗髓二经,教人习之,以壮其体。至宋岳武穆王,益发明二经之体义,制成形意拳,而适其用,八卦拳之理,亦含其中,此内家拳术之发源也。

元顺帝时,张三丰先生,修道于武当,见修丹之士兼练拳术者,后天之力用之过当,不能得其中和之气,以致伤丹,而损元气。故遵前二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先后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和太极拳术,阐明养身之妙。此拳在假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不尚血气,意在练气化神耳。其中本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奥义,始于一.终于九,九又还于一之数也。一理者,即太极拳术起点腹内中和之气,太极是也。二气者,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三才者,头、手、足,即上、中、下也,四象者,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也。五行者,即进、退、顾、盼、定也。六合者,即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精,是内三合也;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也,内外如一,是成为六合。七星者,头、手、肩、肘、胯、膝、足共七拳.是七星也。八卦者,棚、履、挤、按、采、挒、肘、靠,即八卦也。九宫者,以八手加中定,是九官也。先生以河图洛书为之经,以八卦九宫为之纬,又以五行为之体,以七星八卦为之用,创此太极拳术。其精微奥妙,山右王宗岳先生,论之详矣。太极拳之名称

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其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者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阳,收缩静者为阴。开合像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

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古人不能明示于人者,即此也。不能笔之于书者.亦即此也。学者能于开合动静相交处.悟澈本原,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虚圈“ O ”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 ”是也。斯二者,太极拳虚实之理也。其式之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此气周流无碍,圆活无方,不凹不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变无穷,用之不竭.皆实学也。此太极拳之所以名也。 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力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浑浑噩噩,气浑然者也。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惟圣人有逆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原,气贯丹田、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太极者是也(原注:一气者即太极也)。十三势者,棚、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履、挤、按(原注: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捌、肘、靠(原注: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也(原注: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上述之四正四斜为十三势,此太极拳十三势之所由名也。其中分为体、用,以太极架子,进、退、顾、盼、定言,谓之体。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言,谓之用。又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总而言之曰,内外体用一气而已。 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之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技曰内家拳术。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曰太极。

古人云:“无极而太极。”不独拳术为然,推而及于圣贤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故内家拳术,实与道家相表里,岂仅健身体、延年寿而已哉。 先贤云:“固灵根而静心,谓之修道。养灵根而动心,谓之武艺。”《拳意述真》自序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易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若偏阴偏阳皆谓之病。”夫人之一生饮食之不调,气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之故也。故古人创内家拳术,使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身体力行,以合其道,则能复其本来之性体。然吾国拳术,门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毕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尽其法。余自幼年好习拳术,性与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拳术相近,研究五十余年,得其概要.曾著形意、八卦、太极拳学,已刊行世。今又以昔年所闻先辈之言,述之于书,俾学者得知其真意焉。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则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胜于人者则一也。按一派拳术之中,诸位先生之言论形式,亦有不同者,盖其运用.或有异耳。三派拳术之道,始于一理,中分为三派.末复合一理。其一理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诚一也,八卦拳之万法归一也,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古人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得其一而万事毕也。”三派之理,皆是以虚无而始,以虚无而终。所以三派诸位先生所练拳术之道,能与儒释道三家诚中、虚中、空中之妙理,合而为一者也。余深恐诸位先生之苦心精诣,久而淹没,故述之以公同好。惟有愧学术谫陋元文.或未能发挥诸位先生之妙旨,望诸同志随时增补之,以发明其道可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9c97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7.html

《读《孙禄堂武学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