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6-05-20 11:32: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訾清巽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1301班,陕西 汉中,723000

指导老师:路旭斌

摘要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他学贯中西,气象博大,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极为复杂,尤其是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教育风尚。蔡元培融合了中西文化教育思想中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他的思想中既有传统思想的深刻烙印,同时又深受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蔡元培在欧洲留学多年的特殊经历使他在中西文化冲突下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在对西方文化教育进行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形成其系统的教育独立思想。

关键词 蔡元培教育平等教育伦理健全人格教育独立

(一)蔡元培教育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1.深入了解蔡元培的思想,首先应该对他所处的社会时代有所了解。蔡元培身处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剧烈的变革中。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帝国主义与反封建主义斗争的历史。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之下,封建王朝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唤起了有识之士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思考。一些思想敏锐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针对时局围绕国防薄弱、官僚腐败、人才凋敝、鸦片泛滥等方面提出改革对策,随着外来军事的强力进入和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他们认识到了富国强兵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有识之士开始用政治制度的改良与解救民困的人道救民,如洋务派林则徐和魏源的洋务思想和付诸实践的洋务运动。十九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推动了思想变革的进程,甲午战争的惨败成为了新思想集结力量的导火线,此时的蔡元培正任职翰林院编修,他时刻关心时局变化,中国在战场上的惨败,使他痛心疾首,思想上也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一时期,蔡元培目睹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百日维新运动,这次改良运动中所表达的自由平等思想、道德进化思想、民主政治思想和积极的人权观念,使得蔡元培开始接触和吸纳西学,由此他开始摆脱旧学,与更多的有识之士一样,逐步认识到立足于清政府的改良运动已经不能解救国难之危。

2.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蔡元培决意离京南下,一方面回乡积极办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另一方面把教育作为民主革命的阵地,以寻求解决现实社会积弊之路。由社会政治改良而逐步近于革命之路,社会的激进思想越发浓厚,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反清民主革命派,以西方自由、平等、博爱为革命目标,通过暴力革命,领导了中华民族的民主革命运动。这说明了先驱思想家在探索拯救国家危亡思想上的日趋成熟,那些积极寻求民主建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必须推翻封建的专制制度才能达到救国与保证民众民主自由、自由、平等权利的实现,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理想,就在于博爱天下的胸怀与解救民众痛苦的伦理精神。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后,中国的传统制度文化受到了激烈的冲击,然而民国之初,就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辛亥革命时追寻的国家政治理想,只是昙花一现,追究其原因,先驱思想家意识到暴力革命并没有触及到真正的文化内核。思想观念的落后相对于制度的落后是更为致命的,也更加难以改变,经过深入的思考与实践,这些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家达成共识,那就是启蒙。只有教育启蒙,才是启蒙运动的深层内化,它能够使科学与民主成为国人思想方式的有机构成部分。教育启蒙思潮的兴起,是近代有识之士在不断学习西方知识的同时,在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上探讨救国之道的反映,那时的蔡元培作为一个旧式的翰林学士,又广泛接纳了西学,从教育救国之路上认识到教育启蒙的必要性, 将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近现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中,他的教育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近现代知识分子在面临时代困境时所做出的理性选择。

() 蔡元培教育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蔡元培的教育伦理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遗产,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代西方先哲的优秀思想,并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伦理思想。

1. 中国传统文化对蔡元培的影响

蔡元培首先接受的是旧学教育,自幼熟读经史古籍,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积淀了深厚的国学知识与修养。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影响最深的应是儒家思想文化。在他看来,“是为儒家言,足以代表吾民族之根本理想者也”。[1]他认为儒家坚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是中华民族根本理想的代表。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曾指出,古代的先贤圣人尧、舜、禹等人都有中庸精神,而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更是“标举中庸之义,约以身作则也” [2]蔡元培认为孔子一直就在坚守中庸之道。他在 1931 1 10 日所发表的《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的讲演词中提到:“我中华民族,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凡持极端的,一经试验,辄失败。”[3]中庸作为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理念,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理论支柱,它深刻影响了我国历史的发展与进程。蔡元培曾经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引用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阐释其“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蔡元培认为只有“独尊”的单极化思想意识被打破,才能给其他文化以自由生长发展的土壤与空间,让各种文化在共同生长、互相辩论的氛围中互相碰撞,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的景象,真正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提倡道德教育,也很重视美育陶冶情操的作用。我国先秦儒家的“乐教”,侧重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陶冶作用,“礼教”的侧重点在于行为规范,“乐由中出,礼自外作”,[4]乐教”与“礼教”的功能不同,“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5]实际上这两者是分不开的,都共同致力于道德人格的培养,就其本质而言,都属于儒家的伦理教化范围。我国近代最早提出美育思想的是王国维,他试图用美和艺术来帮助人们摆脱人欲和世界之苦,达到超物欲、超利害的人生境界。蔡元培大量吸取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中重视德教思想的辩证合理因素和王国维美育思想有利部分,在此基础上,融合了西方有关思想的精髓,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美育思想,并将此运用于国家教育计划的制定当中,以美育辅助德育,再促进智育,激发人的创新欲,实现人类的理想,这也成为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2. 西方思想的影响

十九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对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开始入侵,这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收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在这激烈的冲撞摩擦过程中,中国的有识之士了解到西方的先进文化,而蔡元培在探索中国教育之路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旧学的不足之处,认为要通过教育救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蔡元培曾数次到欧美各国考察学习,深刻认识了西方的教育,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对完全人格的教育目标的形成有深刻影响。亚里士多德以其哲学观为基础,构建了他的灵魂论,认为人有: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与植物灵魂,这三种灵魂,理性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又被称为理智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而非理性灵魂是灵魂的动物部分,又被称为动物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植物灵魂主要体现为有机体的生长、营养、发育等生理方面。理性灵魂是高级的,动物灵魂是中级的,植物灵魂是低级的,高级灵魂所含的质料少、形式多,低级灵魂所含的质料多、形式少。这三种灵魂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理性灵魂会从出生到成人依此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儿童期主要是身体的发育和生长,年龄稍长时就会有本能需9

、自由的教育:教育独立思想

1.如前所述,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既超越于物,又超越于“非我”的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个性的自由人格,而要造就自由的个人,则须有自由的教育。教育若要自由,则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3](p.177)这与卢梭所说的———在使爱弥尔成为一名军人、教士或行政官员以前,必须先要成为一个人,是异曲同工的,凸显了“人是目的”的教育理想。他认为,为保证教育的独立性,“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3](p.177)蔡元培不仅认识到教育独立的必要性,而且通过对德国和法国教育制度的考察,他觉得其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他认为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和超轶于政治两部分,“专制时代,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5](p.133)辛亥革命推翻专制帝制,建立民国,蔡元培与其他信仰共和、追求民主的知识分子一样,以为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共和时代已经到来,因此,中国的教育也可以“超越政治”了。历史证明,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蔡元培认为,教育要独立,首先要独立于政党和教会。因为相对于教育而言,政党和教会都是作为外在的权威而存在的,它们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去规范限制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是不自由的。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群性和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此处的群性乃是指建立在个性发达的基础上的群性。而政党则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抹杀个性。

2.蔡元培指出,政党“鼓励人民亲善某国,仇视某国;或用甲民族的文化,去同化乙民族”,“此等政策,若参入教育,便是大害”,而且,“教育是求远效的;政党的政策是求近功的”,而政党又不能常握政权,若把教育权也交于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以外”。[3](p.177)其次,教育要超然于教会,是因为教育是进步的,“凡有学术,总是后胜于前”,而教会则是保守的,凡论说以《圣经》成语为对错标准;教育是公共的,“英国的学生,可以读阿拉伯人的文学”,而教会是有差别的,“基督教与佛教不同,回教与佛教不同”,如把教育权交于教会,便会损害人们信仰自由的权利。因此,“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教会以外”。[3](p.178)鉴于宗教对人的精神的奴役作用,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12](p.197)因此,“鉴刺激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求,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4](p.33)以价值中立的美育代替信仰专一的宗教,也反映了蔡元培追求自由的教育理想。为落实其教育独立的思想,蔡元培仿法国大学区制拟定中国的大学区制: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种专门学术,都可以设在大学区,一区以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都由大学办理。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育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3](p.179)1927年至1928年间,江苏、浙江等省先后陆续实行大学区制。1928,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的大学院成立,蔡元培任院长。但不出一年,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先后撤销,教育独立的试验宣告失败。试析,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失败,乃势所必然。蔡元培在北大期间,经受了官僚办理教育的弊害,体会到教育受政治的干扰而不能独立的痛苦他以为教育家办理教育,既可繁荣学术,提高教育水平,又可免除政党的干扰。

3.但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一种天真空想,因为教育独立与国民党的以党治国、把教育作为政治工具的策略必生格,这从“中华民国大学院”的招牌上就可以看出来。也难怪会有人责难:“大学院而冠以`中华民国'字样,究竟隶于国民政府乎?抑独立于国民政府乎?”“何以大学院门前悬的招牌,不称国民政府大学院,大书而特书曰中华民国大学院”。[13](p.205)虽然大学院制与大学区制以失败告终,但蔡元培为教育争自由的努力却永远为世人敬仰,其教育独立的思想,因其所蕴含的真理性有永恒的意义。

4.就大学而言,作为研究学理的机关,当它把高深学问作为最高目的时,已经内在地蕴含了自由,因为这时理性的权威已经被放置在高于政治或其他外在的权威之上———即大学本身就意味着自由。如果以政治等外在权威为核心,一切都指向外在的权威,那么学术自由丧失的同时,势必会产生奴役。试问,丧失了学术自由权利的大学又如何承当“社会的良心”,去承担起社会批判的职责呢?因此,任何时候大学甚而教育都不能够成为政治或经济的附庸。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蔡元培的教育生涯,就是为了自由的教育和为了教育的自由而奋斗不息的历程。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自由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因此蔡元培提倡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等思想和实践,就是为教育争自由。这些都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新课程教育的启示

1.在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反复强调着!抱定宗旨"砥砺德行"于师友"等方面,从中他对学生所寄予的深切期望和严厉要求可见一斑"抱定宗旨"是要求学生要明确求学的目的,摆正求学的心态,这是就当时学校学生上学有一种混文凭谋官职的风气而提出来的)在演讲中蔡元培义正词严地明确了!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对于科举制度废除以来,残存的陈旧思想意识的彻底清除)蔡元培以一种大局的意识清扫了充满于学术界的师生间的虫蠹,指出求学如若存在一种投机的思想则必将!误人误己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变革浪潮,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是教育界长期以来为之不懈努力的缘由)当今的高中等教育仍面临着!抱定宗旨"的命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甚至教师都不能定位自身,学生为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接受高等教育,而教师呢在怎样的一种指下完成着怎样的使命呢? 我们的当代学生有没有抱定宗旨? 如果有那将是怎样的宗旨? 我们面对着这样严峻的社会现实: 时代与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的预期,或许有的学生在上学之初抱有一种通过求学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宗旨,尚且先不去追究这种宗旨的正确性; 有的并没抱有任何的目的接受教育,或是家长的逼迫,或是同辈之间的比较中不甘输于学历的高低,仅此而已; 有的会将是在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当中慢慢地放弃了自己的宗旨,比如部分为了求得更好的职位而考研的学生等等)在这里并非要提倡接受教育前必须树立怎样的一种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而是接受教育强调要有目的性)蔡元培的!抱定宗旨"留给了当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怎样的思考? 笔者认为起码有三)社会与学校要对学生未来的方向有所要求有所帮助;学生自己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可能性,要有所指引)这样一来学生未来的发展不论是面向学术,还是面向社会各个领域,都会处于一种主动的选择的位置,而不至于被动与迷失)!砥砺德行"是一种强调通过教育加强个人的德行修养,推己及人来改变整个社会道德的一种教育思想)蔡元培提倡的道德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与平等的道德教育,也是就当时存在严重的社会积弊,而在教育中提出来的)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所以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2.可见在社会统治与国家治理当中道德作用的不可忽视,而接受教育的学生则更加能够体现社会道德的发达程度)蔡元培在提倡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将西方的道德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融合,他认为中西道德教育应该是一种融合应用,而不是彼此排斥或是异化) 世纪末以来我国社会的转型期的特点日益明显,世界化市场化信息化商品化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生活民主政治等等各个层面都遭受着多种观念的冲击)在社会转型期会出现诸如道德沦丧价值观念的混乱等等的社会问题,如果青年一代没有准确的价值尺度,没有较强的道德约束,定会在这种浪潮中迷失自我)我国正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道德的冲击与碰撞,如何在自身的发展中稳坐不乱,能够在千丝万缕的思绪中,找到有益的方面来发展自己,摒弃错误的减少弯路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这就是道德教育发挥作用的所在,中国人将以怎样的面貌来迎接挑战走向世界,也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我们还是不是鲁迅先生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人,每个人心中定会有一种标准)

3.蔡元培认为道德养成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给予学生自由的正当的娱乐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好多中小学家长认为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学习兴趣的保持,但家长们发现,越是约束限制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爱好,越是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另外他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的能力,这是防止学生学习脱离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于师于友"也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蔡元培认为!师者也,授吾以经验及读书之方法,而养成其自由抉择之能力者也,在我国的教育学者摩罗认为!在拥有了这样丰富的精神空间后,一个人才可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设计自我,同时按照自己的愿望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 一个人在精神上的最高尊严,就是独立地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也就是说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应由所谓的教育规定一个统一的意义来强加给所有的人蔡元培这种教育思想含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他主张学生在获得教师在课上的指导后,还要自主地按照课程的需要进行知识的涉猎,这种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只存在于高等教育当中,而且贯彻当中并没有具体落实)然而在新课程教育兴起后,我国开始探索中小学教育当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学生的能力,增加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还体现一种!不唯师,不唯书"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不要对老师唯命是从,要有一种怀疑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不断生发出新的内容,不断创造才能教学相长,然而他强调又不能不尊师重道,他认为!敬爱其师,无异于受业之时对于学生之间他认为!人情喜群居而恶离索,他认为同学之间相互切磋有益于互相进步)在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当中值得重视的是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他认为教育应使人对!现实世界抱以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抱以积极进取态度,并以美育教育!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一直是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为何面对多种价值观念时,许多人仍会表现出一种价值观念的混乱乃至缺失呢?

4. 钱理群教授的话恰恰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的教材仍不遗余力地告诉你,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其他的都是错误的,而且用一整套考试制度强制你接受并相信这一种东西!!这实际上就是精神阉割!!我们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处于这样一种荒芜的状态在这种精神荒芜的状态下,如果已有的价值观念被冲击得支离破碎,一个人便会对已有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那么他将没有了价值评判的标准,这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而,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做政治的传声筒或是漏斗,而应像一个万花筒,呈现不同的价值选择,只将正确的选择方法教给受教育者,而非越俎代庖地直接做出选择)好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然而在贯彻实施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困难,这时是否坚持如何坚持成为我们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当我们的教育正在从内至外发生重大蜕变的时候,社会各界学校以及家庭要给予足够的宽容理解和支持,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蔡元培全集(四),教育独立议"北京:中华书局,1998

3]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北京[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崔军.蔡元培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启迪[J]江苏大学学报.2004,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6abe193186bceb18e8bb7b.html

《浅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