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同步生物阶段综合检测(二)北师大版必修3

发布时间:2019-03-28 10:57: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阶段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00)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时,药液会进入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的分泌物会进入,然后经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

C.①中的渗透压只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而与激素、废物无关

D.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

解析:选C。皮下注射时药液会进入组织液即。肾上腺、甲状腺、胰岛的分泌物为激素激素会进入血浆即然后经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溶液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所以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激素、废物也有关。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都是在细胞内液即内发生的。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肌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选A。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3.关于两幅图中神经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亚运会上某运动员不幸受伤,医生往其相应部位注射了麻醉药,可能是通过阻断图甲b的兴奋传导来达到缓解运动员疼痛的目的

B.图甲中a为感受器,d为效应器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能量,而在突触处的传递则不需要能量

D.图乙3中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处的传递都需要能量。

4.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

B.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

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解析:选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损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升高A项与题意不符;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调节血糖B项与题意不符;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会使血糖浓度升高,故C项与题意不符;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会使胰高血糖素无法作用于细胞无法使血糖浓度升高D项符合题意。

5.某科研小组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3只白鼠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首次注射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二次注射时,起对照作用的是

B.与首次注射相比,二次注射后,②号白鼠保持高血糖症,③号白鼠血糖下降

C.首次注射时,②、号白鼠注射肾上腺素,也会出现高血糖症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白鼠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解析:选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细胞等并促使血糖在这些细胞内或被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肝细胞。

6.下列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内分泌调节的主要中枢

B.下丘脑有冷觉和热觉的最高级中枢

C.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

D.下丘脑分泌促激素,影响内分泌腺功能

解析:选C。躯体感觉的中枢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均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

7.下列各种表现,仅仅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B.巨噬细胞处理病菌

C.靶细胞裂解死亡

D.纤毛摆动把黏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

解析:选A。靶细胞裂解死亡是由于效应T细胞与其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巨噬细胞处理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题中D项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8.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Ⅰ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B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

C.Ⅰ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信使RNA

D.Ⅰ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

解析:选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小体中并不属于突触前膜。

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淋巴因子消灭

解析:选C。由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肠道病毒引起的免疫为细胞免疫与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不是浆细胞和抗体。最终消灭肠道病毒的是抗体淋巴因子仅起增强其他免疫细胞杀伤力的作用。

10.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cba

B.图1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C.图2CO2浓度最高处在,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

D.图2轴突中兴奋的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选C。由于突触结构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图1所示反射弧中刺激d兴奋不能传递到ab只能传递到ce点;图1内有3个完整突触结构;动物细胞呼吸产物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的场所线粒体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图2轴突中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巨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⑤超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

解析:选C。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自身的癌变、衰老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的作用。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伸长不是只靠生长素这一种激素的调节

B.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成熟果实中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解析:选B。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植物体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13.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得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0.11 mmol/L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B0.6 mmol/LNaHS溶液抑制柳条生根而促进其根的生长

C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 0.2 mmol/L

D.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

解析:选D。图1NaHS的浓度为1 mmol/L时柳条生根数少于0 mmol/L说明1 mmol/L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起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6 mmol/L两图的纵坐标都高于没有使用NaHS溶液的情况说明0.6 mmol/LNaHS溶液既能促进柳条生根又能促进其根的生长;从图2中只能判断在0.2 mmol/L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效应较强而不能确定是最适浓度。

14.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解析:选BA项中左边的胚芽鞘受右侧光照向右弯曲生长而右边的胚芽鞘没有顶端不再感受光刺激在其右侧放置含IAA的琼脂块则向左弯曲。C项中右边的胚芽鞘顶端被遮住不再感光所以直立生长不弯曲。D项中右边的胚芽鞘顶端及下端都被遮住C项一样直立生长不弯曲。只有B项中左边的胚芽鞘虽然顶端下部遮光但顶端可以感光向右弯曲生长右边的胚芽鞘在切口左侧放置含IAA的琼脂块也向右弯曲。

15.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

B.若e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解析:选C。在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中背光侧浓度>向光侧浓度促进作用强b点浓度表示向光侧浓度则背光侧浓度可用bd段表示;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最靠近顶芽处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最高;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因为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根>>所以可用ab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16.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可以判断(  )

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完全相同

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解析:选C。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种群增长速率大于等于0说明出生率大于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由曲线信息可知D点时群数量最大。B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为增长型。

17.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

解析:选B。若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之前防治最好。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甲为衰退型乙为增长型。t1t2时间内甲种群的死亡率小于出生率。若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弱。

18.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常呈斑块分布

解析:选A。竹林中的所有箭竹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等;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影响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斑块分布。

19.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  )

答案:D

20.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

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

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

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活动对其无影响

解析:选C。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早期群落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发展到稳定状态的群落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内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

2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5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解析:选D。分析题图共有8条食物链;图中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袋鼬的营养级最高、能量最少。

2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选C。选项A物种数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由图分析可知纯茶园物种数最小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因此易产生暴发性虫害;选项B杉茶间作园物种数在10月份时最大即此时丰富度最大但无法推知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情况;选项C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丰富度最大此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选项D人类生产活动可以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23.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解析:选A。枯枝落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分解速率的大小与微生物的种类、温度和湿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24.一个池塘中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d

Ba>bd

Cad

Dad

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各个营养级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为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不能流到下一个营养级或分解者体内且不是每一个生物都能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捕食。

2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食物关系,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则甲、乙、丙、丁构成的食物关系可表示为(  )

A.

B.丙

C.丁

D.甲

 

 丁

解析:选D。甲和丙所含有机物的量接近应处在同一个营养级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

26(12)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细胞A为内分泌腺细胞,它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并作用在靶细胞上,请填写与细胞A分泌激素一定相关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如果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则①表示的激素为________,该激素由________分泌,由________释放。

(3)图乙中可与激素结合,则表示的结构及组成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糖尿病有两种主要类型,Ⅰ型与内分泌腺和激素水平有关;型与靶细胞有关,试根据上述过程阐释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吃饭前后,人体调节血糖平衡,作用在肝细胞上的激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乙中为性激素,正在进行反馈调节,则靶细胞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激素分为含氮类激素(蛋白质类、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类)、类固醇激素与这些激素分泌一定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在肾小管、集合管上使二者重吸收水分的量增加。(3)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Ⅱ型糖尿病与靶细胞有关,可能是靶细胞受体无法正常识别相关的激素分子。(4)吃饭前体内血糖浓度低作用在肝细胞上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吃饭后体内血糖浓度高作用在肝细胞上的激素有胰岛素。(5)性激素含量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所以性激素的靶细胞可为下丘脑神经细胞和垂体细胞。

答案:(1)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 垂体

(3)受体 蛋白质 靶细胞受体无法正常识别相关的激素分子

(4)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5)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

27(1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________(”)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巨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应答。

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示意图中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2)M点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在兴奋状态下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因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所以N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逆向传递使神经元b兴奋。(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体液中巨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其抵御病菌侵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28(1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 淀粉溶液涂抹A1

d.用14C 淀粉溶液涂抹A2

e.用14C 氨基酸溶液涂抹A2

f.用14C 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解析:(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实验组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故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排除自身产生的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排除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分析图2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有:用细胞分裂素处理A叶片、不处理B叶片(即实验Ⅰ)用细胞分裂素处理B叶片、不处理A叶片且不同插条上保留的A叶片数量不同(即实验Ⅳ)(4)分析图2中实验的结果可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A叶后B叶的生长受到抑制;实验中的对照处理是用蒸馏水代替细胞分裂素处理A叶。(5)实验结果显示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去除B叶后的插条(剩下两片A)进行实验两个叶片需一个涂抹细胞分裂素另一个涂抹14C 氨基酸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涂抹细胞分裂素的叶片上是否出现放射性若出现放射性则证明推测正确。

答案:(1)产生 调节 微量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

(4)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aeg

29(14)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分析ADCE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P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5)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请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在图中补充完整图甲所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模型图。(补充必要的箭头、方框内填写字母)

解析:(1)图甲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各成分形成有机整体是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完成的。(2)A代表无机环境D代表生产者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间传递。(3)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4)P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处于增长状态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5)草原放牧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6)生态系统能量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然后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和用于呼吸作用。

答案:(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AD是以CO2形式流动,CE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

(3)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4)增长型

(5)草原放牧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或不能超载放牧)

(6)如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1d2bf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f.html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生物阶段综合检测(二)北师大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