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简答论述

发布时间:2017-09-07 22:50: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词解释

1. 大明宫

唐代宫殿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此处是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

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宫城除城门附近和拐角处内外表面砌砖外,其余皆版筑夯土墙。在东、西、北 3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宫城共有11个城门。南面以正中的丹凤门为正门,丹凤门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有五个门道的宫门。

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至北排列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含元殿遗址为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此举行。

宣政殿是皇帝临朝听政之处,紫宸殿为内朝正衙。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西部,为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之所,为前、中、后毗连的3座大殿。

三清殿位于大明宫西北是一高台建筑,是宫廷内奉祀道教的建筑之一。

大明宫北部为太液池,池中有一土丘,即蓬莱山遗址。大明宫北部为宫廷园林区,其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尤其是太液池的水面,为园林增添了山水景色。

2永乐宫

元代道教全真派的宫观。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元代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诸艺术于一区的重要古建筑群。宫内现存元碑8通,是研究全真派和永乐宫的重要史料。

永乐宫纵主要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为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都是蒙古或元朝建筑。各殿前都有宽大的月台,殿间用高甬道连通。是研究木构建筑从宋式到明清官式演变的重要例证,建筑装饰及壁画也是元代的代表作

3. 磁州窑

宋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以烧造白地釉下黑(褐)花瓷器为主。窑址分布在河北邯郸市,以观台镇窑址为代表,故又称之为观台窑。始于北宋中期,元代以后衰落。

出土的窑具有匣钵、垫饼、陶拍和陶印模等。品种极为丰富,其中以白地釉下黑花、白地釉下酱花瓷器为其主要特征。装饰花纹的技法,既有刻花、划花,又有剔花、印花,还有精致的珍珠地划花和釉上加红、绿彩绘的多种装饰技法。北宋时期,烧制民间日常生活用的盘、碗、壶、瓶、罐、洗与盆等器物,花纹多用花卉、鸟兽、婴戏和民间传说故事等。瓷枕也是北宋时磁州窑的著名产品,枕面或画小儿垂钓,或画花鸟,或题诗句,着墨不多,却极传神。

磁州窑的瓷器是当时最为畅销的民用瓷器,因而北方各地民间窑场多行仿制,形成了所谓磁州窑系。它主要分布在今河南、河北、山西3省,而以河南为最多,如河南的鹤壁集窑址,修武的当阳峪窑址,禹县的扒村窑,河北邯郸的彭城镇窑,山西的介休窑等,都以烧造磁州窑式瓷器而著称。江西吉州窑也受磁州窑的影响而烧制白地釉下黑花、白地釉下褐花瓷。

4. 定窑

中国宋代瓷窑。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因曲阳在宋代属于定州,故名定窑,是宋代名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场。定窑所烧瓷器多为日用器皿,有碗、盘、杯、盒、枕、瓶、壶等品种。其瓷器体较薄,烧制时易变形,故多用覆烧。其瓷胎质坚硬细润,呈乳白色,且白中闪黄,滑腻滋润。在装饰上,早期多素地,至北宋中期以后多饰以精美的花纹,其纹饰主要有植物纹,包括牡丹、莲花、菊花等,另外还有鸳鸯、游鱼及瓷孩儿枕等,形成优美生动、富于变化的图案或器形。其装饰方法主要有刻花印花和划花。除白瓷外,定窑还烧制酱釉、黑釉和绿釉等瓷器。

定窑烧瓷,历史悠久,自唐至宋,其间曾吸取越窑等瓷窑的长处,逐渐发展,达到盛期。并对宋代其他瓷窑产生过很大影响。如山西的平定窑、阳城窑、以及江西景德镇窑等均有仿定窑瓷器的生产,直到元代,曲阳还是一个烧制白釉瓷器的重要产地,但以后逐渐衰落。

5. 金界壕

金代在北方边境地带兴筑的军事防御工程。称“界壕”或“壕堑”。主要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少部分在蒙古及俄罗斯境内。大部分为东北走向西南,横跨约2500公里,实际总长度约7000余公里。

这项军事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挖掘成的既深又长的壕,在壕内侧堆土为长堤,并在长堤上加筑马面。沿界壕的内侧每隔一定距离兴筑有边堡,并在重要交通道口兴筑关隘,所以通称为“界壕边堡”。

主要结构是挖一条堑壕。以防战马冲越。掘壕所取出的土石方,堆积在壕的内侧,连接成一道长墙。在南线第二主线和支线的外侧,都加掘了副壕,垒筑了副墙,形成主墙、内壕、副墙和外壕等4个部分。在主墙上加筑有马面和烽台,多设在险要地段或墙身转折处。烽台有的筑在主墙上,有的筑在堑壕附近,多建在山顶和谷口,以便于瞭望和传递信息。

边堡关隘 按形制和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戍堡、边堡和关隘三种。

6.居延烽燧遗址

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城墙等遗迹。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的屏障,也起到了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作用,在汉对匈奴的战略上有特殊的意义。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了一万余枚汉简,后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发现两万余枚汉简。重要的遗迹有甲渠候官治所、肩水金关遗址、亭燧遗址、城墙等。

7.邢窑

唐代白瓷窑址。分布在河北省临城、内丘二县交界一带。邢窑白瓷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以青瓷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并对其他瓷窑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窑址中未发现窑炉。窑具比较先进而多样,除一般漏斗状匣钵、桶式匣钵外,还有一种盒式匣钵,专用于烧造高档白瓷。

邢窑产品造型规整、制作精致、胎质坚硬,釉色洁白则是其主要特点。器形有碗、盘、壶、罐、盏托等。碗最多,大多为浅式、敞口,底为玉璧形,足矮浅。盏托为五瓣口沿,腹较深,矮圈足。器物均施满釉,釉面光滑。唐代邢窑白瓷不仅销售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在埃及、印度等古代遗址中,都有发现。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及其周围地区,也出土有邢窑白瓷。

8.昭陵六骏

唐太宗昭陵钱6块高浮雕骏马石刻,刻于贞观十年。六骏为飒露紫、拳毛騧、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青骓,是太宗常乘坐破敌的6匹战马,太宗为纪年其开国武功所立。6匹马姿态各异,雄劲有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珍品。

9. 唐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梁山上。

陵园可分为内城和外城,墓位于内城正中梁山山腰上,依山为陵,居高临下。陵园南面设三道门,城墙均为夯筑。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均为三出阙,即一个母阙,两个子阙。

陵园内有石刻群,除内城四门各有一对石狮,北门立6马外,其余石刻均集中在第二三道门之间。从南到北共有华表、翼兽、鸵鸟各一对,石马及牵马人5对,石人10对。还有无字碑、述圣碑及61尊藩酋像。

墓道呈正南北的斜坡形,全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至墓门共39层,每层石条厚半米,石条之间用铁细腰嵌住,上部为夯土。

乾陵的东南有陪葬墓群,共17座。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李谨行墓、薛元超墓

10.博物馆的陈列展示

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陈列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博物馆有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陈列,也有短期展出、经常更换的陈列。在我国博物馆界,一般习惯上将前者叫做陈列,将后者叫做展览,又称临时展览。

11.镇墓兽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12. 玉衣

又称“玉匣”或“玉柙”,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因等级不同而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些材质考古中都曾发现。最著名的两件是中山靖王刘胜和梁孝王墓中发现的两件金缕玉衣。玉衣殓葬制源于春秋战国,始于西汉末或东汉,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废止。

13秦半两

秦半两是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在秦国原半两钱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下令废止战国后期六国旧钱而通用秦半两。“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公元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公元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秦半两”为通行货币,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圆形方孔”(又称孔方)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14.白沙宋墓

白沙宋墓是1951年发掘于河南省禹州市白沙的北宋末年赵氏家族的墓葬群。白沙宋墓是赵大翁及其家属的墓葬,共三座,一号赵大翁墓为前后室,二、三号为单室墓。三座墓都是仿木建筑结构且都有壁画,它是北宋末期流行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中保存最好、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处。不仅为研究北宋仿木建筑的雕砖壁画墓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也为研究宋代时期生活情形提供了参考。

15.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此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6.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遗址公园是历史上有记载或者考古新发现的具有历史遗址性质的公园。考古遗址公园与现今普通公园最大的区别是它是历史上遗留下来具有文化、文物特征的公园。例如圆明园遗址公园,就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一个考古遗址公园,圆明园不仅具有公园的性质,而且它还保留了清代园林的文化特征,以及其他文化的遗存,是考古遗址公园的典范。

17.五铢钱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汉武帝朝始铸五铢钱,到唐朝结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隋朝都曾铸造五铢钱,在重量、纹饰等方面略有变动,基本沿袭了汉五铢钱圆形方孔的形制。

18.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数量的遗存。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的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过去曾以发现的典型器物命名,如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一般应包括同样形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住宅、制作技术等因素。每一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是一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

19.自然层与文化层

自然层是指在地质勘探或者遗迹发掘中,由各种自然堆积形成的堆积层,是不包含任何人类文化遗物的地层。但是相对于文化层的定义,自然层也指没有人类活动遗留物和遗迹的地层。在进行环境考古学研究中,不仅要研究文化层,自然层也不能忽略;文化层是指具有一定空间和时间含义的人类活动堆积的总称,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考古工作即是从地层上正确划出上下文化层的叠压关系。人类居住于某一地区往往会在原来天然堆积的生土层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层熟土中夹带有人类无意遗留或有意丢弃的器物或垃圾。这种包含有文化遗物的熟土层即文化层。文化层的时间含义是指文化层形成的时间,空间含义是指文化层分布的范围。

20.金石学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证经补史。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石刻、甲骨、简牍、封泥、印章、瓦当等。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考古学在中国确立后,金石学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21汉阙

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汉代是建阙的盛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西汉长安城未央宫的东阙、北阙,建章宫的凤阙、 圆阙,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阙。

现存石阙中从形制上分有单阙和旁附子阙的子母阙两种,每种又有单檐和重檐的差别。重檐尊于单檐,子母阙尊于单阙。这些阙的结构又可分为仿木构型和土石型两种。

22马俑坑

秦始皇陵随葬陶兵马俑的地下坑道建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兵马俑坑的修建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到公元前209年因农民起义爆发而停工。共发现4个俑坑,1号坑平面呈长方形;2号坑在1号坑东北边,平面呈曲尺形;3号坑在1号坑西北边,平面呈凹字形;4号坑在2号坑和3号坑之间,平面呈长方形。

兵马俑坑的发现,对秦代军队编制、作战方式、军队装备的研究,是一批最具形象的实物资料,对秦代雕塑艺术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23科技考古学 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理化分析技术并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对考古学提供的实物标本等有关资料进行古代科技发展史的研究。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文、地理、度量衡、机械、纺织、矿冶、交通工具、硅酸盐制品等有关方面。适当的手段是科技考古发展的重要条件。 广义的科技考古手段是将各种学科的理论、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并应用于收集、整理、研究; 狭义的科技考古手段如下:(1)断代测年方法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极大促进了科技考古学的发展。(2)产地分析方法中国古代陶瓷器的产地分析理论是假定各地区制造陶瓷器的胎土与当地粘土的物理、化学组成基本一致,都存在地区差异,而这一假定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了地球化学证据的支撑,所以只要我们测定出陶瓷器的物理或化学组成,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其产地。(3)食谱分析方法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重建古代先民食谱,不仅可望揭示他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古环境和人类迁徒活动,而且可为古代动植物的变迁、农业的起源和传播以及动物的驯养等重要研究等方面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4)生物(基因)方法动植物考古学便需要依靠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对古生物进行剖析解读。(5)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欧洲考古学家根据早期照片发现了多处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著名的“罗马大道”;欧美等国考古学家联手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发现了深藏于南美密林深处十世纪玛雅人的宫殿。 24.《富春山居图》 是元代黄公望的水墨画作,纸本、水墨。此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景色,水墨渲染,格调平淡天真,洗练苍劲,远景近景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图是传统山水画到元代画风变化的代表作,对于后世画坛影响很大。画卷在清初吴之矩收藏时,曾遭焚毁,经抢救分为两段:前面一段流入清宫,现藏台湾,后面一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25. “博物馆” 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博物馆应当是为社会服务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参与性,重视“以人为本”,强调“人与物的结合”。 26.“三性二务” 1956年5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即“三性二务”: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1979年5月底到6月初,在安徽省合肥市,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全国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在重申“三性二务”的同时,更强调了博物馆保存实物的特征。新的表述提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7.博物馆的特征 作为博物馆机构应当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具有藏品,也就是实物;第二,要有基本陈列;第三,要真向社会公众开放;第四,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并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①实物性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也就是实物。博物馆作为一种事物的运动形式,可以说自始至终是围绕着“物”进行的。第一,“物”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第二,“物”的研究。博物馆必须正确处理收藏和利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此,就要正确认识藏品的价值。第三,“物”的利用。即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以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会教育和有关学科研究服务。博物馆的“物”的收藏、研究和利用,是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循环往复、不断发展。近年出现的数字博物馆、数值博物馆等虚拟状态的博物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再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产生三维空间的影像以供公众参观。这种影像虽然是虚拟的,但它是以实物为本源制成的,所以又被称为实物的虚拟形态,而文物本身才是实存形态。 ② 直观性博物馆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以实物例证向观众的多种感官多渠道地输送信息。 ③ 广博性博物馆门类众多,收藏品涉及广泛。涉及知识领域的广博性,是博物馆区别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一个特征,也使博物馆能够满足社会不同知识层次参观者的文化需求。 博物馆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如今已经以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服务于社会,在现代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27.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同时这也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藏品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的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 28.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我国,博物馆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① 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这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②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博物馆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③ 思想品德教育。博物馆应当用一切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④ 科学研究。博物馆的实物资料,是人类信息的一种储存形式,包含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工艺美术等各种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的有价值的资料。从另一方面说,博物馆工作本身也是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工作。⑤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9 . 曾侯乙墓 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该墓的年代和墓主身份都很明确,为东周考古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尺。墓制与葬俗 该墓为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为多边形,无墓道,方向正南北。木椁置于墓坑底部,四周及椁顶充填木炭逾6万公斤。木炭之上为青膏泥和夯土,夯土之上铺一层石板。椁室与墓坑的形状一致,分为东、北、中、西4个室,隔墙底部留有小型方洞以使各室相通。。骨架周围有玉器、骨器、角器和小件金器等随葬品300多件。墓中共殉葬21人,见有少量玉器、木梳、木篦等物。人骨均经鉴定,墓主人为男性,45岁左右;殉葬的均为女性以20岁左右的为多。随葬品 出土随葬品共1万余件,主要置于中室和北室。中室摆满礼乐器。编钟靠近西壁和中室南部,悬挂在曲尺形立架上。编磬亦立架悬挂,紧靠北壁陈放,与编钟相对。其他乐器如瑟、笙等列于钟磬之间,九鼎八簋等青铜礼器置于中室南部,分类陈放,井然有序。这种情景,生动地反映了宴飨时饮酒作乐的生活场面。东室除主棺和 8具殉葬棺外,有贵重的金器及少量车马兵器。北室摆满了兵器和车马器,有成捆的箭镞和长杆兵器及甲胄、马镳、车伞盖等,另有一对大铜缶及竹简。 30. 仰韶文化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曾称“彩陶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分布中心,已见同类遗址1000多处,经大规模发掘的10余处。碳14测定其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可划分为半坡、庙底沟、后岗、大司空等不同类型。它们的共同特征为: ①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常见刀、斧、锛、凿等,也存在少量打制石器,骨器精致; ②主要日用器为陶器,以细泥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细泥陶上常见彩绘图案,多为几何纹、鱼蛙纹、人面纹等,特征明显; ③房屋以半地穴式为主,有一定排列方式; ④有共同的氏族墓葬区,成人墓为长方竖穴土坑,儿童实行瓮棺葬; ⑤以农业经济为主,辅以渔猎,饲养猪、狗等家畜;早、中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晚期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31.  昭穆制度

是指宗庙制度之一,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32.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简”编连而成的整体叫“策”或“编”,将版牍捆在一起的叫函。形制:简、牍、觚、检、口(削衣)

33.阿什莫尔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1682年英国贵族阿什莫尔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历史文物、自然标本等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建立了向社会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其是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其推进了博物馆的社会化进程。1682年,这一事件作为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标志。阿什莫尔也开创了将私人收藏公之于世,建立近代博物馆的先河。

34.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其是俄罗斯最大的艺术与文化历史博物馆。世界著名的五大博物馆之一。位于圣彼得堡涅瓦河畔。1764年在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宫廷收藏的基础上建成。1852年开始对外开放。1922年与冬宫博物馆合并。该馆由五座建筑构成,比例协调,是列宁格勒重要的名胜之一。该馆下设原始文化部、俄罗斯文化部等八个业务部门,专家学者350多名。馆内藏品丰富,有各类文物270万件。主要藏品有俄国和各国稀有的珍品。代表作有达芬奇《贝诺亚圣母》、伦勃朗的画《浪子回头》等。陈列馆则分为原始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东方文化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等七个部分。展品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于350多间展厅中。展线总长30km。有世界最长的艺术长廊之称。

35.古物陈列所

1914年内务部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和武英殿成立古物陈列所,他是一个主要保藏陈列清廷沈阳、承德两个行宫文物的机构。首任所长治格。藏品有珍贵文物二十多万件,1926年时设立鉴定委员会。分书画、金石、陶瓷、杂品四组鉴定。为吸引观众,规定各殿陈列物品每月都进行更换,稀世珍品随时更易,不做长时间的展览,以便慎重保护,它代表了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博物馆的水平。深受观众欢迎。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与故宫博物院合并。PS:古物陈列所曾经成立国华研究院,培养专业绘画人才,组织力量,临摹古物陈列所的珍藏古代书画,保留底本,防止被日寇掳掠。

36.博物馆志愿者

指的是博物馆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博物馆的事业程度,增进社会对博物馆的了解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既热爱文博事业又有历史、考古、文物、艺术、教育等知识背景的人士。一般博物馆招募志愿者,要求身心健康,宽厚随和,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有些大型博物馆比较严格,例如故宫、国家博物馆等招募志愿者甚至还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在博物馆中,志愿者一般分为三类:其一,讲解志愿者:在展厅为观众解读展览,传播历史文化,增进观众参观体验。其二,教育活动志愿者:能够独立组织实施或协助博物馆教育人员开展各种儿童教育活动。其三、开放服务志愿者:在开放区域为观众提供线路指引、秩序维护和服务设施咨询。总之,博物馆志愿者,在博物馆为观众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阅历,也提高了博物馆的观众服务水平和良好体验。这极大增进了博物馆的社会化进程,顺应了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与潮流。

37.毛公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因器为毛公所作而得名,出土于陕西岐山。

鼎通高53.8厘米,口沿下有两周弦纹,中填重环纹。立耳高大,半球状腹,兽蹄形足。腹内有铭文499字,为现存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

鼎铭记述周宣王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全文可分5段: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君臣相得,政治清平的盛况。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为周王对作器者的告诫勉励之辞,着重诫勉他不要壅塞民意,不要鱼肉鳏寡。为明确毛公的职权,赏毛公以命服、车马、兵器。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鼎铭既回顾了时弊,又申明了宣王任毛公以重要官职,及其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38.利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又名武王伐商簋。为周武王时名利的有司所作,利簋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器,陕西省临潼县西周窖藏出土。

簋高28厘米,深腹,圈足连铸方座,双耳垂珥,作兽首口衔鸟头之状。器腹及方座饰兽面纹、龙纹,圈足饰龙纹,均以雷纹为地,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这种圈足连铸方座的簋是西周初期新出现的形式。簋腹内底铸铭文77字,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之日的早晨,岁星正当其位,易于征伐,因而很快占有商国。辛未这一天,武王在赏赐青铜给有司利,利以此作了利簋。铭文中的甲子纪时,不仅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准,也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解》、《史记·周本纪》等书对武王伐商的记载。

39.“三期论”

是1819年由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克里斯琴·朱尔金森·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的史前文化分期理论,他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汤姆森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汤姆森的学生J.A.沃尔索又将三期说用于野外古迹的分期,并以发掘工作中所见的地层关系作为证据。1843年,沃尔索发表了《丹麦原始时代古物》一书,是三期说作为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基础。

40.小屯宫殿遗址

商代后期王都宫殿遗址,殷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自1928年以来,考古学家长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先后达20余次,面积已超过2万平方米。发掘了宫殿遗址、甲骨卜辞、王室墓葬等重要遗迹遗物,为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中国考古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小屯宫殿已发现有50多座建筑基址,可分为甲、乙、丙三组。《史记·殷本纪》引《竹书纪年》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小屯宫殿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基本上证实了这个记载。

41.毛公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因器为毛公所作而得名,出土于陕西岐山。

鼎通高53.8厘米,口沿下有两周弦纹,中填重环纹。立耳高大,半球状腹,兽蹄形足。腹内有铭文499字,为现存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

鼎铭记述周宣王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全文可分5段: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君臣相得,政治清平的盛况。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为周王对作器者的告诫勉励之辞,着重诫勉他不要壅塞民意,不要鱼肉鳏寡。为明确毛公的职权,赏毛公以命服、车马、兵器。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鼎铭既回顾了时弊,又申明了宣王任毛公以重要官职,及其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42.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识文物的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等,为文物研究或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某一问题(或专门史)打下基础。同时,研究文物鉴定又是一门专门学问,文物鉴定学是文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42.利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又名武王伐商簋。为周武王时名利的有司所作,利簋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器,陕西省临潼县西周窖藏出土。

簋高28厘米,深腹,圈足连铸方座,双耳垂珥,作兽首口衔鸟头之状。器腹及方座饰兽面纹、龙纹,圈足饰龙纹,均以雷纹为地,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这种圈足连铸方座的簋是西周初期新出现的形式。簋腹内底铸铭文77字,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之日的早晨,岁星正当其位,易于征伐,因而很快占有商国。辛未这一天,武王在赏赐青铜给有司利,利以此作了利簋。铭文中的甲子纪时,不仅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准,也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解》、《史记·周本纪》等书对武王伐商的记载。



简答或论述

1. 良渚文化的重要发现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前2500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玉器、刻纹黑陶、竹编器物、丝麻织品等,显示了长江三角洲原始社会末期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丰富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内容。

现经发掘的重点遗址,还有浙江余杭莫角山、反山、瑶山、汇观山、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陵山、江苏武进寺墩、上海青浦县福泉山等。

1、文化特征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灰黑陶和泥质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一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浅腹盘、带流杯等。

玉器有琮、璧、钺、璜、三叉形器等,这些玉器大都是大型墓中的随葬品,玉器上常饰有兽面纹、云雷纹、鸟纹等。

石器磨制精致,穿孔技术发达。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有段锛等器形。

2、社会经济

良渚文化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种类较多,制作大都较精细。玉器制作在全国同时期的原始文化中显得十分突出。玉器主要有珠、管、坠、玦、瑗、璜、镯、琮、璧、蝉等。手工纺织业也有迅速的发展。钱山漾遗址发现有国内早期的丝麻织物。麻布片经鉴定为苎麻纺织品,这是迄今中国最早的苎麻织品实物。

3、聚落和墓葬

太湖流域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分布地区,发现有许多聚落群、祭祀遗址和大量墓葬。聚落群主要有余杭莫角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昆山赵陵山、常州寺墩等。重要的墓葬有反山、瑶山、汇观山、福泉山、寺墩等。

莫角山古城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古城,面积达290万平方米,城内有30余万平方米的宫殿基址,基址上发现有夯土层、夯窝、柱洞等。在夯土台上还发现有三个更大的成为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龟山的三个土台。

反山是一座长90米、宽30米、面积达2700平方米的人工堆筑的土台。发现良渚文化大墓11座。这些大墓均有丰富的随葬品,包括陶器、玉石器、象牙器等。

瑶山祭坛位于瑶山顶部,祭坛平面呈方形,由里外三部分组成,总面积400平方米。发现有12座大墓,出土有大量陶器、玉石器等。

汇观山祭坛利用自然山体修成,也由里外三部分组成,面积1600平方米。发现有4座大墓,出土玉石器和陶器250余件。

福泉山为一座三层式祭坛,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墓陪葬品都十分丰富,包括琮、璧、钺等玉礼器,还发现有人殉遗迹。

江苏昆山赵陵山也为人工堆筑的土台,发现有85座良渚文化墓葬,出土有大量陶器、玉石器等。

寺墩遗址为一直径100米、高20米的人工堆筑土台。发现的四座良渚文化大墓均有丰富的随葬品,尤以3号墓随葬品最为丰富,多达100多件。

2.西安隋唐墓

西安为隋唐两代都城所在地,发现有大量隋唐墓葬。唐代的帝陵和号墓为陵的陪葬墓,地面上有陵园建筑,覆斗形封土,一般墓葬则作圆锥形。帝陵和陪葬墓有石人、石兽、石碑、华表等石刻。帝陵尚未发掘,其他墓葬绝大多数都是土洞墓,大型墓往往开凿天井和壁龛。墓室有土洞和砖室两种,较大的墓都有壁画。随葬品丰富,它们是研究当时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分期

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类型演变和纪年墓志,隋唐墓葬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隋至初唐,第二期为盛唐时期,第三期为中晚唐时期。

二、墓葬形制

有土洞墓和砖室墓两种。

1、天井和壁龛

大型墓都开早有天井和壁龛。第一期墓葬中,天井多达7个,而壁龛却较少。第二期墓中天井和壁龛以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最多,7个天井、8个壁龛。第三期的墓葬,由于由于流行竖井式墓道,天井和壁龛逐渐消失。

2、棺椁

一般为木质,官僚有的用石棺、石椁。隋李静训的石棺雕成歇山顶式,外壁雕出人物、龙凤等纹饰。唐代石棺多数为庑殿式顶,个别为歇山顶式,外壁雕刻人物、鸟兽,花草等纹饰。

三、随葬品

随葬品种类很多包括陶俑、陶器、釉陶、瓷器、三彩器、铜铁器、金银器、玻璃器、漆器、钱币、墓志等。

1、陶俑1998 2002主要有四类,镇墓类,外出仪仗类,家内侍役类,庖厨明器及动物模型类。

第一期,陶俑造型呆板,有些还有北朝遗风。。

第二期,陶俑造型生动,装饰华丽,尤其是三彩陶俑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陶俑的造型增多,动物俑中出现形体高大的马和骆驼。

第三期,陶俑在种类上多为第二期的延续,但趋于衰落,与盛唐风格截然不同。

2、瓷器

隋唐墓中所出土的瓷器以青瓷为主,白瓷次之,还有黑瓷和绞胎瓷等。

3、三彩器

唐墓中出土的唐三彩,是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瓷。三彩器皿有碗、盘、碟、罐、杯、壶、盒、烛台等;俑类有镇墓兽、天王俑、仪仗俑、侍从俑、动物俑等;还有亭台、楼阁、假山等模型。以三彩器作为随葬品,始于初唐后期,盛于盛唐,前后大约有100年时间,中唐以后逐渐消失。

4、外国货币

隋唐墓中出土的外国货币有萨珊朝、东罗马、阿拉伯的货币,这些货币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5、墓志

官僚墓葬都有墓志,记载墓主人地望、家世、生平事迹、卒葬年月、葬地等,为墓葬及随葬品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试评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6年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这是由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联手实施的系统工程,亦即是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集中相关学者的优势,力求作出能反映20世纪年代学研究最高水平的成果,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表。根据各历史阶段材料的不同情况,

夏商周年表要达到对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各王,提出准确的年代;

对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对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对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考古学家将对与夏商周年代有密切关系的考古遗存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相对年代系列和分期,为利用现代化手段测定夏商周绝对年代提供层位明确、文化属性明确、相对年代清楚的系列测年标本。研究重点是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同时兼顾周邻地区与夏商周文化关系密切的其他考古学文化。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制定一份有科学根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目前,工程所得三代年表已将我国历史年代有公元前841年向前推进了1200多年。其中,西周已排出了10个周王的具体在位年。商代后期,也排除了从盘庚到帝辛共12王的大致在位年。商代前期和夏代,也建立起了基本年代框架。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于夏商周三代的起始年代的定位为;夏,公元前2070-前1600。商,公元前1600-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前841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方法上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改变了以往那种局限在单学科内的讨论、学科间很少交往的封闭模式。而是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研究,联合攻关的方式。从而使没一个结论的提出都能得到多线索、多角度的支持。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影响;

1、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多学科联合攻关行动,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拓宽了学科界面,缩小了一些重大学术问题的分歧,扩大了夏商周考古学的社会影响。

2、促进夏商周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天文学、古文字学的深入发展。

3、加深了人们对于古代文明的研究,使三代成为信史。

4、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使得中国考古学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普及历史、考古知识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4.东周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确切时间是在春秋时期。初期制作的铁器多是削、锄、耒、刀等小工具。战国中期以后,铁工具在农业、手工业中逐步取得支配地位,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国中晚期炼铁技术进一步提高,铁器的出土已遍及七国地区,并见于北方的东胡、匈奴和南方的百越。冶铁业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虽然比西亚和欧洲要晚,但一经出现,便取得飞速发展,并在以后的很长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冶金技术的前列。

1、铁器种类

东周铁器的器类有农具、手工具、兵器和杂用器,而以农业、手工业工具为大宗。农具有V形铧冠、锄、耒、铲、锤等多种,同一类型的农具又有不同形式。 手工业工具有斧、锛、凿、锥、锤; 兵器有剑、戟、矛、匕首、胄;杂用器有削、刮刀、环、钩、带钩以及作为青铜器的附属部件的鼎脚和镞铤。

2、铁器的应用

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铁器已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登上了历史舞台。部分农业和手工业已开始使用铁器,但这时铁农具的数量不多,种类也不全,在农耕中还没有占据支配地位,铁制的手工业工具也未达到取代青铜工具的程度。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已推广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已经基本上代替了木器、石器、骨器、蚌器和青铜器,初步取得支配地位。

3、冶炼工艺

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中国至少在春秋晚期已掌握了冶铁技术。早期铁制品多为“块炼铁”,即在较低温度的固体状态下用木炭还原法炼成的比较纯净的铁。这种铁较软,需经锻造后才可制器。春秋战国之际生铁---即铸铁已经出现。中国发明生铁比国外要早1800多年,这是中国冶金史的一大成就。战国早期,块炼铁已发展为块炼渗碳钢,并出现了铸铁柔化工艺。另外,当时的白口生铁也已发展为展性铸铁。

战国以前,我国冶铁史经过了三个阶段;陨铁---块炼铁---生铁,而块炼铁渗碳钢和铸铁柔化处理分别是以块炼铁和生铁为基础发明的两项工艺。

战国时期的冶铁遗址已发现多处,如湖北大冶铜绿山、河南泌阳下河湾等,出土有熔铁炉、鼓风管、炼渣及各种铁器的陶范,在河北兴隆还发现一批铁制铸范,包括农具、工具和车具的铸范。其本身就是很好的白口铁铸件。有些铸范设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结构和金属芯,其设计和铸造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4、意义

铁器作为武器,有益于提高战斗力,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过程中,铁器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其作用是及其巨大的。铁器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以铁为原料制作的工具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5.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萌芽阶段中国的城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目前已发现的城址已达50多处,大部分属于龙山时代。重要的有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郑州西山、密县古城寨、襄汾陶寺、章丘城子崖、邹平丁公、寿光边线王、阳谷景阳冈包头阿善、凉城老虎山、天门石家河、澧县城头山等。这些城址的城市布局较为简单,但已有大型夯土台基和城墙等,主要是为了防御,它与原始社会末期战争的频繁密切相关。

二、雏形阶段包括夏商时期,城的政治作用突出,宫殿建筑占城的绝大部分,城墙和壕沟等防御设施完全是为了护卫宫殿,商业区和市民居住区尚未形成,城内的手工业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此时城市的功能尚不健全,仅体现了政治作用,如偃师商城、郑州商城、黄陂盘龙城。商城”只有“小城”,而没有专门的大城“郭”区。夏商西周时期中国的古代城市还没有形成“城”、“郭”分离的城市空间隔离,只是在同一城区内部形成有限的社会阶层空间分化,整体上还是属于“混合”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这是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第一个阶段,即城郭合一、有城无郭的阶段。

三、初期阶段包括战国秦汉时期,城市的政治作用仍很突出,战国时新兴城市出现,各诸侯国的都城都是当时人口集中、工商业聚集的大城市。城内设有居民区和商业区,但面积较小、位置也比较偏僻,如齐临淄故城、秦咸阳城、汉长安城、东汉洛阳城等。从西周以后,武王在东都洛阳开辟了“城”与“郭”的不同居住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产生第一次重大变化,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郭城的产生以及西城连结东郭时期.将统治者所居的宫城与平民所居的郭城区分开来。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国都,大多推行这种西“城”连接东“郭”的城市空间结构.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以前。

四、发展阶段包括三国至隋唐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的战争色彩强烈,特别注意修筑防御设施。居民区有所扩大,宫殿区和居民区严格区分,出现了以南北中轴线为对称布局的新格局,如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到隋唐时期形成了布局严整、规划合理、规模巨大的城市。宫殿和官府等政治场所虽占据重要位置,但面积小于居民区。居民区为封闭的里坊结构,城内有商业区,也采用封闭的形式。以南北中轴线为对称布局的格局已成定制,如隋唐长安城。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城、郭关系的进一步演变,即两者在空间上的隔离状态被逐渐打破与融合,不少地方的“城”与“郭”在地理空间上连接为一体,最后形成东、西、南三面郭城围绕北面小城的新格局.这种变化实质上意味着郭城主要职能的改变.因为这时候中国城市的商品交换和经济活动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长期以来重农轻商观念,使得城市市场长期以来不能在宫城周围分布。贫民居住的“郭”区就成为手工业集聚和商业发达的区域,而且主要的市场都分布在外城城门的周围.

五、完善阶段包括宋至清,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基本完善,宫殿和官府仍占重要地位,都城都为外城-皇城-宫城的重城式布局。布局方面的最大变化是变封闭的坊市制度为开放的街巷制度,商业活动日渐自由,娱乐场所增加。如北宋东京汴梁城、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宋代时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即都城空间结构演变的第三个阶段以及宫城逐渐包容于郭城之中,而且这时的都城空间结构已经分为三层,即皇城包围宫城、外城保卫皇城的这样重城式都城空间结构模式。

6.文物修复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文物保护学是一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要求很高,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做好文物保护,必须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理论知识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认真实践,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操作技能,确保保护修复工作质量。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保护实践中接受检验,只有在实践检验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操作技能。

(2)保存或恢复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文物原貌,即保存或恢复文物的原状,整旧如旧,是文物保护修复的一条基本原则。

文物有最初制作出来的原始状态,又有千百年历尽沧桑,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变化后的状态,即刚发掘出土时的状态。文物保护中要求保存或恢复文物原状,不可能是文物最初的始态。

(3)清除病害保护文物安全的原则在文物保护程序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清除文物病害。

要清除病害,防止病害对文物的破坏,首先要调查文物的病害,分析引起文物病害的有害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损蚀破坏文物的祸根。

(4)保护文物价值的原则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的技术和方法,防止文物的损坏及消除已损文物的病害使文物健康保存。

在保护修复中应坚持保存文物原来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原有的结构和形貌的原则,以保护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体现这些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标记和历史文化信息,严防任何有损文物价值的“保护性”损害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5)文物保护修复中应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遵守的原则:

虽然文物保护中保存文物原来的制作材料、工艺,是保护文物价值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但随着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应该在一定限度内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服务,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除此以外还应坚持:

①文物保护修复中以使用原材料为主的原则;

②选用文物保护材料应坚持与文物强度、颜色协调的原则;

③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6)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文物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管理是保证。只有保护好文物,保管好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才能很好的利用,充分发挥文物“古为今用”的作用。所以说,保护是第一位的,是前提和基础,是合理利用发挥文物作用,保障文物安全,减少文物损害的必要措施。文物的利用应有限度,过度的、不合理的利用,会加快文物老化变质。

7.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关系

(1)研究对象的区别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是古代(清代除外)的遗迹和遗物。它们须是人类社会活动或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关的遗存。它们应是人类有意加工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或能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

博物馆学以博物馆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内在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研究博物馆理论和各种类型博物馆的一般原理、基本性质和特点等。

(2)研究范围的区别

考古学把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中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作为研究依据,把遗迹和遗物的整个系列和类型作为研究重点,考古学研究要通过实物资料阐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扩大横和纵的研究范围。

博物馆学的研究范围有:博物馆实物资料(包括文物资料)搜集、分类、编目、保管、陈列、群众工作、设备等的方式、技术及各项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科学方法;研究博物馆的筹备、组织、行政、建筑设计;研究博物馆事业发展史等等。

(3)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关系

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主要表现如下:

考古学发掘、整理遗迹和遗物需要借助博物馆学藏品分类研究的方法帮助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明确其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考古发掘的遗迹和遗物最终有大批被收藏在博物馆中,博物馆学对科学保管和科技保护文物藏品的研究,使其免遭损坏,便于长久发挥其作用。

考古学研究所需要的实物资料很多都来源于博物馆,博物馆学对文物藏品的研究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8.明定陵

是明十三陵之一,是神宗朱翊钧及孝端、孝靖两后墓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于十八年(1590年)完工。墓室总长87米,有前、中、后三主殿和左、右两配殿,规模宏伟,五重石门雕刻精美,出土金冠、龙凤冠、龙袍、谥宝、谥册、金银器、玉器、丝织品等,艺术价值极高。该墓发掘于1956~1958年,于1959年辟为定陵博物馆。

8.科技考古学

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理化分析技术并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对考古学提供的实物标本等有关资料进行古代科技发展史的研究。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文、地理、度量衡、机械、纺织、矿冶、交通工具、硅酸盐制品等有关方面。适当的手段是科技考古发展的重要条件。

广义的科技考古手段是将各种学科的理论、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并应用于收集、整理、研究;

狭义的科技考古手段如下:

(1)断代测年方法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极大促进了科技考古学的发展。

(2)产地分析方法 中国古代陶瓷器的产地分析理论是假定各地区制造陶瓷器的胎土与当地粘土的物理、化学组成基本一致,都存在地区差异,而这一假定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了地球化学证据的支撑,所以只要我们测定出陶瓷器的物理或化学组成,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其产地。

(3)食谱分析方法 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重建古代先民食谱,不仅可望揭示他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古环境和人类迁徒活动,而且可为古代动植物的变迁、农业的起源和传播以及动物的驯养等重要研究等方面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4)生物(基因)方法 动植物考古学便需要依靠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对古生物进行剖析解读。

(5)遥感技术 美国考古学家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欧洲考古学家根据早期照片发现了多处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著名的“罗马大道”;欧美等国考古学家联手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发现了深藏于南美密林深处十世纪玛雅人的宫殿。

9.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关系

(1)研究对象的区别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是古代(清代除外)的遗迹和遗物。它们须是人类社会活动或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关的遗存。它们应是人类有意加工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或能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

博物馆学以博物馆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内在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研究博物馆理论和各种类型博物馆的一般原理、基本性质和特点等。

(2)研究范围的区别考古学把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中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作为研究依据,把遗迹和遗物的整个系列和类型作为研究重点,考古学研究要通过实物资料阐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扩大横和纵的研究范围。

博物馆学的研究范围有:博物馆实物资料(包括文物资料)搜集、分类、编目、保管、陈列、群众工作、设备等的方式、技术及各项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科学方法;研究博物馆的筹备、组织、行政、建筑设计;研究博物馆事业发展史等等。

(3)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关系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主要表现如下:考古学发掘、整理遗迹和遗物需要借助博物馆学藏品分类研究的方法帮助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明确其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考古发掘的遗迹和遗物最终有大批被收藏在博物馆中,博物馆学对科学保管和科技保护文物藏品的研究,使其免遭损坏,便于长久发挥其作用。

考古学研究所需要的实物资料很多都来源于博物馆,博物馆学对文物藏品的研究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c1727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0.html

《名解简答论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