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于形式”还是“注重实效”

发布时间:2018-10-03 23:16: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流于形式”还是“注重实效”

  “合作互助”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互助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互助意识,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的课堂在合作互助这种学习方式上,只停留于表面形式,实效性不高。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作为教师,务必把握好对教材的研究度,对学生的了解度,对课堂的驾驭度。

  一、深入研究教材,活用教学蓝本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老师在教学前,务必深入理解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能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因材施教。在教学时,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是保证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实效性的前提和关键。值得注意的是,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占用过多的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合作互助。短时间内的合作互助是流于形式,但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关键在于把控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务必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环境因素等等,选择有价值的素材,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互助的有价值的“问题”,制定出准确合理的三维目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一切为学生合作互助学习做准备。

  比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一个知识小结内包含积的3个不同变化规律。按照编排意图,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时内完全掌握。如果每一个知识点都安排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要么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重过程而不能重结果;要么草草收场而流于形式,重结果而不能重过程。这都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因此,老师可以将几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再创造,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即“观察下面几组算式,说说因数和积,什么不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先独立观察思考各组算式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再进行合作互助学习。这样,将几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既清楚明了,节省了时间,又能轻松掌握知识要点;既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既注重了课堂的实效性,又避免了流于形式。

  二、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理念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和预设,都是为学生的合作互助服务的。要想学生的合作互助学习不流于形式,老师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老师课前既要钻研教材备课案,既要充分了解学生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等,然后再根据学生这几方面的情况进行分组,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一般每个组里优良中差的学生相互间搭,最优生搭配最差生,尽量让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同时,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一个小组内的成员是否具有竞争力和战斗力,是否活跃积极上进,“领头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要激发互助小组的成员积极活跃性,学有所获,老师的问题设计的方向也尤为重要。因为每一个小组内的组员都是优良中差等级间搭,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以中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预设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所需的时间,合作交流的节奏和实效,以避免匆匆走过场和浪费时间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以班级里学习能力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为参照来进行时间的预设比较合理。这是因为在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当能力强的同学率先得出结果后,可以在组内帮助能力最弱的同学,而能力中等及稍偏下的同学可能借助于独立思考得出结果,也可能在此时受到启发,完成本来只在某些地方受阻的探究。同时,在合作完成进行汇报交流时,以组为单位,要求组长根据问题的易难程度,安排不同的组员汇报,而不能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又能满足后进生参与发言的机会,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基本可以同时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灵活驾驭课堂,力争运用自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实施好这个过程,教师就得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几个角色,对学生的活动适时调控,灵活驾驭课堂,力争运用自如。教学中,老师首先以组织者的身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实施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分享快乐。

  合作互助学习前,老师先引导学生课前自学预习,使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其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然后选择好学生合作互助的时机,比如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或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或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或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或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才是学生合作互助的最好时机。

  在小组开展合作互助时,老师不能袖手旁观或高高在上,要以合作者的角色,置身于每一个学习小组之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解决疑难,适时点拨,同时在内容、时间以及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当然,老师参与合作,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把握好参与到各个合作小组的最佳时机。同时,教师要注意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合作互助”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外部强加照搬,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实践,认真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才能提高学生合作互助的实效性,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一切取决于教师在课前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时刻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课堂,合作互助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10770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d.html

《“流于形式”还是“注重实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