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景点介绍

发布时间:2018-08-22 10:24: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阜峰文塔

阜峰文塔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1608)九月,知县蔡善继创建。该塔为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结构塔,塔置平座,凌角牙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高24.5米,原为空心塔,1952年重修时,把上三层改为实心。宝瓶状刹为铁铸。现该塔一至三层向外开放,游人沿级而上,每登一层,便可顺门户步出塔廊,欣赏四周河山秀色,中山城区亦尽收眼帘。

西山公园

据清光绪《香山县志》载,西山公园内的西山寺原名仁寿禅林,明嘉靖年间始建,明孝廉毛可珍曾读书于此。清顺冶年间知县胡戴仁重建。清康熙年间副将朱明再修。清闲丰年间陕西巡抚署四川总督曾望募资重建。民国10年主持僧来因法师率徒了华大师再募资重建。历次重修后,寺殿已颇具规模。今次重修是在原由基础上进行的。

六棉古道是广东中山市西山公园内一条古树参天的山道,长200多米,宽4~5米。拾级而上,共有石阶103级。"六棉古道"的四字门额,保存完好。相传此地于宋代种有6株木棉,至清咸丰年间枯毁,邑人再植6株,是为第二代。到1984年秋一次强台风中毁掉一株,至今尚存其五,树龄已有130多年。保留下来这5株老木棉,树高均超过20米,周围还有方榕。古樟等,树木葱笼,生机勃勃。

五桂山

早在1942年初,为了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决定开辟五桂山革命根据地,194410月,在石滢桥村召开了中山县民主政权成立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山县行政督导处,19451月,在槟榔山古氏宗祠成立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珠江三角洲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就设立在古氏宗祠。这些政治军事组织的成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对敌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今天,古氏宗祠已修葺一新,前庭置植花木,祠中有珠江纵队事迹文献及实物,村前有烈士纪念碑,供游人凭吊追忆,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五桂山人文荟萃,在800年前已经有史迹可寻,客家文化独具特色,其中,客家白口莲山歌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围屋

围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边远的山区, 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步行街(骑楼)

孙文西路古称迎恩街,从隋唐时期开始到1925年间逐渐拓展,形成今天的格局,与铁城形成中山市八百年历史,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孙文路。孙文西路一带凝聚了中山市60多万海外侨胞的乡情,他们祖祖辈辈回家乡建了不少住宅、食肆、酒店等楼宇,使孙文西路日益繁华,期间先后建成的有"十八间""天妃庙""泰东戏院""思豪大酒店""先施公司""汇丰公司""福寿堂药房"等历史遗迹以及众多的茶楼、食肆,这些建筑物大部分建于清代至解放前年间,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

孙西步行街两侧的低层建筑风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式殖民地风格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的混和,建筑学上称为"南洋风格建筑",是欧亚混杂的"南洋"文化的重要表现。"南洋骑楼"极具历史文化欣赏价值,又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无论刮风、下雨、日晒,游人顾客均不受天气的影响。骑楼建筑往往几座或十余座毗连一起,形成参差错落的连续界面效果,外观统一。

兴中缀锦

兴中道的绿化做得很好,好在它定期更换不同的花卉,感觉很美。兴中道是中山新十景之一,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兴中缀锦。 兴中道是中山市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是优质环境路段的典型代表。它集中了中山市全国绿化园林城市的特点,不仅绿化、美化得好,道路两旁的建筑物还各具有特色,成为中山市的政治、文化、宣传、科学

孙文纪念公园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南面,兴中道与城桂路的连接处,坐落在中山新十景"兴中缀锦"上。占地26.6公顷,199611月孙中山先生诞辰之日全面竣工开放。这个公园的牌匾还是由台湾著名书法家、岭南派国画大师欧豪年教授书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9538a4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0.html

《中山景点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