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二诊试卷(含解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二诊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2据说每天六点起床背化学方程式的学生的颜值都会越来越高,而到七点半才起床的都是被尿憋醒的,尿液中含有尿素,其化学式为CONH22,以下对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是氧化物
B.尿素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核4个氢原子组成的 C.尿素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氨气 D.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3.化学用语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显酸性 B.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都是分子或原子 D.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4.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5.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Fe2+NO3Cl BNa+K+NO3CO32 CBaKSO4Cl
2+
+2
DNH4KOHSO4
++2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
B.在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D.在t2℃时,欲将N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7.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

2
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8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8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2.8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
9.化学式一门神奇的学科,它可以变废为宝.某化学兴趣小组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Cu2OH2CO3+2H2SO42CuSO4+3X+CO2↑,Cu2OH2CO3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2CuO+H2O+CO2
B18g C13.2g D20g
1X的化学式是
2)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3)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 (填“>”或“=”或“<”)方案二.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
10.如图所示,不同字母代表一种不同的物质,其均为初中阶段常见物质,各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条件和生成物省略):

3

已知: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除YJ含金属元素外,其他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D物质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XYJ均为黑色固体. 1D的化学式为 X的名称是 2)写出B+C→E+F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I+Y→J+C的化学方程式:
11.如图所示,不同字母代表一种不同的物质,其均为初中阶段常见物质.已知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物质I俗称烧碱,反应②是放热反应;C是一种无色气体;HM均为白色沉淀,且M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N是红褐色沉淀;反应③生成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它们之间存在下列转化关系,“→”表示可以相互转化,“﹣”表示两端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假设物质间都刚好完全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N的化学式是
2)为实现反应④,可加入 (填一种即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③

4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
12.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⑤的名称是
2从以上仪器中选择出可制取H2CO2O2的发生装置的组合 (要求: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了测定硫酸钠中碳酸钠的含量,某学习小组将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通过测定产物中的二氧化碳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装置 ⑧可以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制取的CO2的体积不超过水的体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4分)
13.将稀硫酸滴入到8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硫酸50克,请计算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

2017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二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332: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据说每天六点起床背化学方程式的学生的颜值都会越来越高,而到七点半才起床的都是被尿憋醒的,尿液中含有尿素,其化学式为CONH22,以下对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是氧化物
B.尿素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核4个氢原子组成的 C.尿素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氨气 D.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6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尿素的性质来分析;
D.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尿素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组成的,故错误; C.尿素不是铵态氮肥,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释放出氨气,故错误;
D.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化学用语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显酸性 B.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都是分子或原子 D.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考点】9I: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51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526: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C.根据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解答; D.根据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红色,故错误;
B.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如果不是两种化合物简单地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则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7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故正确;
D.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知识一定要全面、系统,并充分理解常见的概念,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4.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H: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167:物质的分离和提纯;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红热的木炭能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纯碱和烧碱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HCO3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
5.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FeNO3Cl BNaKNO3CO3 CBaKSO4Cl
2+
+2
+
2+
+
+
2DNH4KOHSO4
++2【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大量共存,但Fe的水溶液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BaSO4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
2+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
B.在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D.在t2℃时,欲将N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在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在t1℃时,12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9
中溶质的质量是25g,不是100g;在t2℃时,欲将N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正确.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在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在t1℃时,12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不是100g;故选项错误;
D、在t2℃时,欲将N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10
D
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考点】98:酸碱溶液的稀释;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85:金属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13D:元素化合物知识型;16 :压轴实验题.
【分析】A、向酸或碱溶液中不断的加水时,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会不断的减小,但溶液不会变成中性,更不会变成碱性或酸性;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化学性质越活泼,和稀酸溶液反应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就越剧烈,在等同条件下,反应需要的时间也就越短,再就是得到1克氢气所需要的金属的质量为
C、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不断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进行解答;
D、根据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于是加水稀释碱溶液,因此无论加多少水,溶液仍为碱性溶液,pH值不会小于等于7,故A错误;
B、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在锌前,因此铝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而该图象中时间和斜线的斜率有冲突,应该是斜率越大的,时间越短,金属的活动性越强,故B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不断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C正确;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不是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酸碱的有关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8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8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2.8g B18g C13.2g D20g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B: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DC: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因为反应后减少的是二氧化碳,钙元素全部转化为CaO中的钙,则只要计算出所有CaO的钙元素即可求出.
【解答】解:8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80g×60%=48g,反应后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48g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的质量:48g÷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学生利用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固体为氧化钙,再利用钙元素的质量守恒来推断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是解答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
9.化学式一门神奇的学科,它可以变废为宝.某化学兴趣小组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Cu2OH2CO3+2H2SO42CuSO4+3X+CO2↑,Cu2OH2CO3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2CuO+H2O+CO2
×100%=67.2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80g67.2g=12.8g

1X的化学式是 H2O
2)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过滤
3)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4)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 = (填“>”或“=”或“<”)方案二.

12
【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163:实验设计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2)根据过滤是分离难溶性杂质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H2SO42CuSO4+3X+CO2↑,反应前铜、氢、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6213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0210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填:H2O
2)步骤Ⅲ、Ⅳ、Ⅴ都需要分离难溶性杂质,过滤是分离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所以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3)因为加入过量铁粉,所以固体B中含有铁和铜,加入稀硫酸,铜不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填:Fe+H2SO4=FeSO4+H2↑;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都不变,两种方案中反应前铜元素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后生产铜的质量相等,故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实验,综合性较强,需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难度不大.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
10.如图所示,不同字母代表一种不同的物质,其均为初中阶段常见物质,各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条件和生成物省略):

已知: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除YJ含金属元素外,其他物质
13
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D物质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XYJ均为黑色固体. 1D的化学式为 NH3 X的名称是 2)写出B+C→E+F的化学方程式: 6CO2+6H2O3)写出I+Y→J+C的化学方程式: 4CO+Fe3O4C6H12O6+6O2 3Fe+4CO2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112:常见物质的推断题;115: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D物质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D物质为碱性物质;根据“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除YJ含金属元素外,其他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YJ均为黑色固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氨气,则B为二氧化碳,C为水,反应①为光合作用,反应②为水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而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G为水,H为氢气;而C为二氧化碳,与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Y为四氧化三铁,J为铁粉,代入检验.
【解答】解:根据“D物质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D物质为碱性物质;根据“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除YJ含金属元素外,其他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YJ均为黑色固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氨气,则B为二氧化碳,C为水,反应①为光合作用,反应②为水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而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G为水,H为氢气;而C为二氧化碳,与碳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Y为四氧化三铁,J为铁粉,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D为氨气,X为碳,故D的化学式为 NH3X的名称是 碳. 2B+C→E+F,即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C6H12O6+6O2
3Fe+4CO2
3I+Y→J+C,即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O+Fe3O4故答案为:
1NH3;(2)碳; 36CO2+6H2OC6H12O6+6O2 34CO+Fe3O43Fe+4CO2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11.如图所示,不同字母代表一种不同的物质,其均为初中阶段常见物质.已知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物质I俗称烧碱,反应②是放热反应;C是一种无色气体;HM均为白色沉淀,且M是不
14
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N是红褐色沉淀;反应③生成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它们之间存在下列转化关系,“→”表示可以相互转化,“﹣”表示两端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假设物质间都刚好完全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N的化学式是 FeOH3
2)为实现反应④,可加入 Fe2O3 (填一种即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CO2+2NaOH=Na2CO3+H2O
反应③ Fe2SO43+3BaOH2=3BaSO4+2FeOH3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112:常见物质的推断题;115: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则B为硫酸;根据“物质I俗称烧碱”,则I为氢氧化钠;根据“反应②是放热反应”,可能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根据“M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M可能为硫酸钡;根据“N是红褐色沉淀”,则N为氢氧化铁;根据“反应③生成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则X为硫酸铁,F为氢氧化钡;结合图框,A为碳酸钠,C为二氧化碳,D为水,E为硫酸钠;HM均为白色沉淀,分别为碳酸钙、硫酸钡;G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 【解答】解:根据“B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则B为硫酸;根据“物质I俗称烧碱”,则I氢氧化钠;根据“反应②是放热反应”,可能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根据“M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M能为硫酸钡;根据“N是红褐色沉淀”,则N为氢氧化铁;根据“反应③生成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则X为硫酸铁,F为氢氧化钡;结合图框,A为碳酸钠,C为二氧化碳,D为水,E为硫酸钠;HM均为白色沉淀,分别为碳酸钙、硫酸钡;G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 1)根据分析,N为氢氧化铁,故N的化学式是 FeOH3
2)为实现反应④B→X,可即稀硫酸生成硫酸铁,故加入Fe2O3FeOH3

15
3)反应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反应③为硫酸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3BaOH2=3BaSO4+2FeOH3↓. 故答案为:
1FeOH3;(2Fe2O3FeOH3(合理即可);
3CO2+2NaOH=Na2CO3+H2OFe2SO43+3BaOH2=3BaSO4+2FeOH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
12.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⑤的名称是 锥形瓶
2)从以上仪器中选择出可制取H2CO2O2的发生装置的组合 ②③④⑦⑤或 ③⑦⑤ (要求: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3)为了测定硫酸钠中碳酸钠的含量,某学习小组将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通过测定产物中的二氧化碳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装置 ⑧可以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制取的CO2的体积不超过水的体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没有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锥形瓶是常用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6
⑧可以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制取的CO2的体积不超过水的体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解答】解:(1)锥形瓶是常用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2)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因此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从以上仪器中选择出可制取H2CO2O2的发生装置的组合:②③④⑦⑤或 ③⑦⑤;故答案为:②③④⑦⑤或 ③⑦⑤(填对任一个答案即可);2H2O22H2O+O2↑;
3)装置 ⑧可以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制取的CO2的体积不超过水的体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因为进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就是排出水的体积;故答案为:没有;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4分)
13.将稀硫酸滴入到8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硫酸50克,请计算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194: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依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解: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x 80g×10%
x=9.8g
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9.6%
17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1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ba657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4.html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二诊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