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失败案例

发布时间:2010-12-07 13:26: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前不久,看到最近关于sony的日本媒体报道:截止今年3月底,索尼集团将出现1000亿日元约合11.2亿美元的经营性亏损。如果1-3月份库存状况不佳,该集团的亏损额有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这是索尼公司自1958年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年度亏损,也是近14年来首次亏损。

    sony算是很早就进行了绩效管理的一家大企业了,当然我不知道也不敢说这是否和现在sony亏损有关。但我也在2007年就看到过关于“绩效毁掉了sony”的许多报道。

    sony在实行了绩效管理后,把员工的工作进行了量化,最终用定量的科学方法核定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薪水。不过,这也看上去很美:员工所有的工作都很轻易的量化吗?

    因为要考核业绩,所以几乎sony的员工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然后就为了这个低目标工作,当然,很轻易的就完成了这个低目标,然后,就放松了工作激情。(好像我们也是这样的哦)

    于是,索尼也就更加追求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了,因为眼前的利益更容易在绩效中体现出来。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评论,绩效主义就是:“工作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哦,知道了,工作是为了金钱,并非以工作为乐趣。)sony实行了绩效管理后,sony彻底丧失了“挑战精神”和“激情集团”。

    所谓“激情集团”,是指天外伺朗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中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不断地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此外,“挑战”和“创新”也曾经是sony的本源,指导sony在冒险和挑战中开发全新的市场。在这样的开创精神之下,整个团队都一直在努力去满足市场和顾客对于索尼极高的期待。sony的团队常说的一句话是“Let's take a risk. Let's challenge.”(让我们一起去冒险。让我们一起接受挑战。)

 

    又想起了辉煌时的at&t,自一九二五年起,AT&T贝尔实验室平均每天获得一项美国专利,有七位科学先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AT&T贝尔实验室是第一个获得国家技术奖章的研究机构,也还有数不清的划时代的发明都是出自at&t。那个时候的at&t,垄断了美国的电话通信,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大发横财。然后聘请无数的科学家,让他们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不给他们任何压力、分配任何任务。那些科学家凭借自己的工作激情工作研究,获得了无数的成就。

   他们并没有进行类似绩效方面的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89f03b580216fc700afd0f.html

《绩效管理的失败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